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咏六艺·其一·礼》
全文:
咨岳重华典早传,因心品秩莫斯先。
亨为嘉会动则合,谦以制宜静欲专。
修五事还如五器,大三百更小三千。
设云玉帛而已矣,脩已治人何有焉。
参考注释
五事
(1).指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谓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汉书·谷永传》:“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颜师古 注:“五事,貌、言、视、听、思也。”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皇极者,五事皆得;不极者,五事皆失。非所以与五事并列,而别为一者也。”
(2).使国致富的五件事。《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3).决定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五器
(1).五等爵朝聘的礼器。《书·舜典》:“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五器,盖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器也。”
(2).五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冤滥,轻重之繫,仅三百餘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参见“ 五木 ”。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乾隆名句,咏六艺·其一·礼名句
猜你喜欢:
-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老子《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
-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三十则》
-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屈原《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