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挹秀书屋》
全文:
岩廊一两转,书屋更清便。
坐合留新什,閒还揽古编。
日知则何有,阴惜乃诚然。
却讶拈须际,数茎白胜前。
参考注释
岩廊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一两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书屋
供读书的房子
清便
谓清通条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袁羊 何如?’曰:‘洮洮清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廻雪。”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宋璟 ﹞《梅花赋》清便富艳,得 南朝 徐 庾 体。”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季廸 号称 姑苏 才子,与 杨孟载 齐名,他诗文未论,独於词曲, 杨 所赋类清便綺丽,颇近 唐 宋 风致,而 高 於此,殊为不及。”
乾隆名句,挹秀书屋名句
猜你喜欢:
-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郑愔《奉和幸望 * 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