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德寿寺古鼎歌》
全文:
龙宫巍巍紫气轩,辉耀榱甍焕崇垣。
寺名德寿庵罗园,刹竿高挂珊瑚幡。
停鞭卸辔山门前,一滴欲寻曹溪源。
东瞻紫雾明朝暾,清凉顿觉隔尘喧。
香浮宝殿谒世尊,兀然古鼎吐云烟。
何人镕冶工雕镌,金翠斑斓历岁年。
上文雷回下云纭,狰狞状类狮子蹲。
籀书斯篆迹难分,世次那辨癸与辛。
蝌蚪盘屈蛟龙奔,周彝虞敦恍犹存。
葆精凝润疑琼璠,寒光欲流不可扪。
日月照射轮朝昏,濯洗全资雨露恩。
在昔盛事传横汾,此鼎神异迈等伦。
我欲负之千蹄犍,移向帝阙镇厚坤。
充以大武佐鱼豚,万斤木火为之燔,有实大亨养圣贤。
参考注释
上文
(1).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 唐 孔颖达 疏:“上文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
(2).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饰。《汉书·董仲舒传》:“ 夏 上忠, 殷 上敬, 周 上文者,所继之捄,当用此也。”
(3).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治。《汉书·公孙弘传》:“古者赏有功,襃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狰狞
(1).凶恶。指性情、行为或状貌十分可怕。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往常你统着兵车百乘,如今却落不的折箭半茎,却甚不动刀鎗自太平。你也忒跋扈,忒狰狞。”《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分明是狠金刚下降,却错认开路神狰狞。” 老舍 《四世同堂》九:“还有许多西洋人在 北平 ,东洋的武士须戴上一张面具,遮盖上狰狞的面孔。”
(2).犹凶猛。 明 李东阳 《题画鹰送罗缉熙》诗:“大鹰狰狞爪抉石,侧目空巖睨秋碧。”
状类
(1).形似。 唐 杜牧 《<晚晴赋>序》:“秋日晚晴, 樊川子 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
(2).形状和种类。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鬱积,其兴於怨刺。”
狮子
(1).猛兽名。体大雄壮,身毛呈棕黄色,尾端生丛毛。雄狮颈部有长鬣。产于 非洲 和 亚洲 西部。捕食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乌弋国 去 长安 万五千三百里,出狮子、犀牛。” 唐 元稹 《西凉伎》诗:“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水浒传》第十五回:“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
(2).指狮子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狮子补 ”。
乾隆名句,德寿寺古鼎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