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石孝友的《满庭芳(寄别)》
全文:
修竹挼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从来闻说,今日还来看。
便好求田问舍,耳溪涧、目饱林峦。
争知道,尘缘未了,无计与盘桓。
小蛮。
应念处,弦孤么凤,镜掩孤鸾。
愁在见多情,素日闲闲。
早晚扁舟两桨,惊翠枕、云巘风湍。
从前去,殷勤细数,细数万重滩。
参考注释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挼蓝
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唐 白居易 《春池上戏赠李郎中》诗:“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浅浅挼蓝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水挼蓝,山横黛,水光山色,掩映书斋。” 清 陈维崧 《浣溪沙·癸丑东溪雨中修禊》词:“春水挼蓝接远汀,晚山愁黛矗银屏。”
梅山
(1).山名。在今 浙江省 绍兴县 境。传说为 汉 梅福 隐处之一。 宋 陆游 《梅子真泉铭》:“距 会稽城 东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陆游 《朝中措》词:“明月 梅山 笛夜,和风 禹庙 鶯天。”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县 境。相传为 梅福 赏游处。《清一统志·浙江·宁波府》:“ 梅山 :在 奉化县 南三十里,旧志谓 梅福 尝游此。兀立众山中,峯峦奇秀,北环大溪,下有龙湫。”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境。山上多梅,传为 曹操 行军望梅止渴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县( 含山县 )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 曹操 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栖隐山 。”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县 境。传说为 梅福 隐处之一。《清一统志·安徽·庐州府》:“ 梅山 ……在 舒城县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汉 南昌 尉 梅福 弃官后隐此,亦名 梅福山 。”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东至县 境。《清一统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县 西南十里。 宋 时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於石壁。”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县 、 安化县 间。在 新化 者称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称 下梅山 。《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开 梅山 ,置 安化县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县 。1956年在这里建成 梅山水库 。
(8).特指 扬州 梅花岭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宝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耸翠
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 羊肠 詰屈,南望 龙门 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唐 高扬庭 《瑞麦赋》:“芒纤纤而擢陇,叶青青而耸翠。” 宋 楼钥 《题范宽<秋山小景>》诗:“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山阴曰 復巖 ,耸翠激流。”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我深入层峦耸翠的山区。”
小佳
稍好。 晋 王羲之 《与人书》:“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 钟 张 故为絶伦,其餘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北史·齐纪中》:“帝每为后私营服翫,小佳, 文襄 即令逼取。”
西安
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南岸,市区面积86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0万。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古迹有半坡遗址、碑林、大雁塔等,陇海铁路从该市经过,它是中国西北经济文化中心,机械、纺织工业占突出地位
石孝友名句,满庭芳(寄别)名句
猜你喜欢: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篇》
- 不怕官,只怕管。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墨子《墨子·05章 七患》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题张萱游行士女图宋光宗〔宋代〕
- 显翁梅隐因同醉仲廉酒边索诗追宝鉴上人一酬烧笋之约刘跃〔元代〕
- 次韵题德冈铺释德洪〔宋代〕
- 觅竹李胜原〔明代〕
- 陜西巡抚毕沅奏报得雨诗以志慰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