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熊禾的《与徐同知》
全文:
武夷山中旧学子,汗漫偶作观海游。
此观此游亦何有,炎氛瘴雨烂不收。
蓬莱绝岛固难望,何处大泽并高丘。
独闻东南倚天耸石壁,上有一轮照耀之明月,下有一道演迤之清流。
此流不求清,此月不求明。
众星冥蒙日毂远拍天,烟浪渺渺令人愁。
因思八极间,品彙岂不稠。
后皇生物至今日,茫茫大化无停辀。
群阴剥尽硕果在,新畲再闢陈根留。
我辈等是丰芑春,盛德何止数世谋。
男儿生世有不朽,百年易迈千载悠。
造物生材谅非偶,阳春有脚先南州。
八郡春已满,忍使四海赤子寒飕飕。
一时泽物亦易足,旱须霖雨川须舟。
书生却顾动遐想,愿为来世苍生忧。
斯文迓续正此时,安得古绠千寻修。
莘郊匹夫乐尧道,朝鲜逋播叙禹畴。
两生不来至今尚绵蕝房魏背汗岂但唐人羞。
礼颓乐坏二千载,欲观周道当何繇。
我闻伊洛道南后,武夷云谷今鲁邹。
孔堂金石未尽泯,淹中断简犹堪搜。
独抱遗经守迂拙,岁月兀兀春复秋。
蚊蝱负山力谩苦,精卫填海志未休。
书生迂拙公所知,此来见公亦何求。
穷通志也命当遂,天地倾缺人绸缪。
愿公借我一片五色石,要补元气混沌无疮疣。
千载在我前,万载在我后,山中事业非王侯。
参考注释
蚊蝱
亦作“蚉虻”。亦作“蟁虻”。即蚊虻。亦比喻坏人。《荀子·解蔽》:“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蝱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淮南子·俶真训》:“夫忧患之来攖人心也,非直蜂蠆之螫毒,而蚉蝱之惨怛也。”《汉书·匈奴传下》:“其视 戎 狄 之侵,譬犹蟁蝱之螫,敺之而已。”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呜呼!天降兇孽,祸乱相寻,蚊蝱乱飞,处处皆有。”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三:“蚊蝱本化生,非有卵与核。”参见“ 蚊虻 ”。
负山
(1).背山。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成玄英 疏:“蚉虫至小,山岳极高,令其负荷,无由胜任。” 北齐 刘昼 《新论·均任》:“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周实 《痛哭》诗之四:“壮志未酬填海岛,痴心枉作负山蟁。”
(2).背后依山。《汉书·南粤传》:“且 番禺 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见怜之,以 虢州 负山,外麕鹿,有射猎之娱,乃拜为刺史。”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绣花针传》:“ 恩平 负山带海,俗习剽刦。”
精卫填海
相传炎帝有一名叫女娃的少女,不慎淹死于东海后,变成精卫鸟,立志衔西山木石填平东海,使众人不再受害。比喻有雄心猛志的人或事。又借喻人所做的徒劳之事
熊禾名句,与徐同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