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行瑛的《偈》
全文: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
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底鬼子。
参考注释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尽是
到处是,很多很多
这儿尽是石头
依草附木
亦作“ 依艸附木 ”。1.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五代 王周 《巫庙诗》:“日既持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且 崆峒 强魂尚尔依草附木,为祟世间,可发一笑耳。”
(2).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艸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公往理戎政,汰老弱,清冒滥,中官之厮养,侯家之骑从,依草附木者,一切釐革。”《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叙起来不但同乡,而且还沾点亲。 白趋贤 依草附木,更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精灵
(1) 鬼怪;神灵
(2) 〈方〉∶机灵;聪明机智
这孩子是个精灵鬼
野狐
(1).即狐狸。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 王楼 前貛儿野狐肉,脯鷄。”
(2).见“ 野狐禪 ”。
涕唾
亦作“ 涕涶 ”。1.鼻涕和唾液。 汉 扬雄 《解嘲》:“ 蔡泽 , 山 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汉书·扬雄传下》作“涕涶流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 包括 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2).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轻视。 唐 杜甫 《别李义》诗:“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於是涕唾声华,毫釐簪笏,枕中罢竟於名位,壶里别窥於日月。”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翘然当路人,顾我甚涕唾。” 清 黄宗羲 《七怪》:“神仙之有无不可知,即有之,亦山林隐逸之徒,於朝市无与也。故其涕唾尘世之事,犹尘世之不得不隔絶山林矣。”
鬼子
对侵略我国的外国人的憎称;亦指害人的精怪,表深恶痛绝之意
洋鬼子
释行瑛名句,偈名句
猜你喜欢:
-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佚名《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 陈季陵侍郎生日二首·其二周孚〔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崇岳〔宋代〕
- 题泽翁小巷王柏〔宋代〕
- 萧参政挽诗二首王炎〔宋代〕
- 十一月上七日蔬饭骡岭小店陆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