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李曾伯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全文:
一老风流两社间,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李曾伯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曾伯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书法作品欣赏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掩袂

(1).用衣袖遮面。《艺文类聚》卷二九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离宴》诗:“掩袂望征云,衔杯惜餘景。”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一日,有阁中胥吏请假,公问何事,曰:‘适闻父讣信。’公习以为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2).以衣袖拭泪。 宋 苏轼 《祭欧阳伯和父文》:“投笔掩袂,斯文日化,躡风系景,安所止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杜韦》:“ 韦 应曰:‘君怯甚,不可多语伤神,我上天入地必随君。’ 范 亦为哽咽。此时已心知二人必无独死理矣。 伯起 每为余谈此,泪尚承睫,余亦为之掩袂。”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 高皇 。”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李曾伯名句,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李曾伯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