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全文: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从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感公鹄鹭修,怜我凫鸭庳。
异邦逢故人,宁复固辞理。
高谈云汉上,烂醉笙歌里。
落日尽公欢,推挽未应起。
参考注释
公言
(1).公开谈论。《史记·孝文本纪》:“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魏书·刘昶传》:“ 高祖 曰:‘国家本来有一事可慨。可慨者何?恒无公言得失。’”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独念先君性刚直,耻为譎祕媕婀之态,其遇事虽不关己利害,亦公言激发无所避。”
(2).公众的言论。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明 杨慎 《词品·吴梦窗》:“ 阴 君 焕 序其辞云:求辞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梦窗 。此非 焕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榛秽
亦作“ 榛薉 ”。1.丛生的杂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脩枯籜於榛秽哉!”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於是刳闢朽壤,翦焚榛薉。”
(2).喻邪*恶。《宋书·武帝纪中》:“ 许 郑 风靡, 巩 洛 载清,伪牧逆藩,交臂请罪,百年榛秽,一朝扫涤。”
斩伐
(1).征伐。《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 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2).诛杀。《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 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3).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 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
苏辙名句,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