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会吟行》
全文:
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
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
敷绩壶冀始,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
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滮池溉粳稻,轻云暧松杞。
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
飞燕跃广途,鹢首戏清沚。
肆呈窈窕容,路曜便娟子。
自来弥年代,贤达不可纪。
句践善废兴,越叟识行止。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
牵缀书土风,辞殚意未已。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六引
(1).引挽天子丧车的绳索。《周礼·地官·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引,谓丧车索也。” 贾公彦 疏:“大丧,谓王丧,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帅六乡之众庶,取一千人,属其六引挽柩。”《宋史·乐志十六》:“攀六引,转悲悽。”
(2).古乐曲名。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雏芳小谱序》:“备子弟数登场,宿諳六引;现妇人身説法,即是三摩。”
清唱
不化妆演唱一段至数段戏曲唱腔的表演形式
三调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繁音
繁密的音调。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岂所谓诗之遗耶,抑亦浮艷要眇,繁音促节,悲而助欲者耶!” 清 陆次云 《圆圆传》:“繁音激楚,热耳酸心。”
谢灵运名句,会吟行名句
猜你喜欢:
-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佚名《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 只因一着错,满盘俱是空。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 同潘孔时饮总宜园孔时出宝晋帖呼道人箫次日陈鉴之〔宋代〕
- 为通州守赋绿漪亭二首姜特立〔宋代〕
- 清心镜 蒲城陆先生马钰〔元代〕
- 入荔吟·其三吴时来〔明代〕
- 晚归沣川韦应物〔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