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明朝>>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2)书法欣赏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2)

作者:张瑞图 书体:行书 2016-12-15 13:01:52

标签:张瑞图,行书,论书卷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

附原书说明:

    《行书论书卷》作于明天启四年甲子(一六二四),时瑞图五十四岁。基本上具备了他书法的特点,代表了他中年的水平。面对是卷,我们很难找与之风格相近的前人之作,但却可看出他对古人书法的研究至深。从中我们似乎能够窥见孙过庭《书谱》、《景福殿赋》、《草书千字文》和苏轼《醉翁亭记》的一丝痕迹,但他却已从古人的约束中挣脱了出来,如其结体奇崛的变化,虽横扁之形出于苏书,但却左颠右倒,不求平衡;变使转处为直快方折,点画之间,抵牾揖让,左错右浇,笔势劲挺,节奏明快,于流畅中寓直转,飞动中有停顿,强调激昂的动感,给人以笔调奇险,真气弥满的感觉。

    在章法上紧压字距,疏空行间,使整幅书法的行气之间,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控制,不仅避免了散漫无章、眼花缭乱的现象,而且在横向展开的长卷上造就了满纸烟云、一泻千里的气势,给观者在视觉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令人有荡气回畅之叹。

    用笔上方峻刻峭,多使偏侧之锋,起笔以挫为主,落笔起止斩斫,翻折顿挫迅捷,提按起伏坚韧有力,横撑竖持跳跃使转,夸张多变—奇险莫测。笔画伸展倾斜度颇大,才以轻捷的露锋落墨,随即铺锋重重带过,至折转处又突然翻折笔锋,用尖刻的锋颖与锐利的方折及紧密至不透风的横画排列相结合,形成折带摇荡的鲜明节律。这种大翻大折、突出横向的动态,一变历代行草书以圆转取纵势的笔法,代之以方峻峭刻取胜。

    整卷作品非常和谐,其以方折之笔横斫,以连绵之势密布,以宽舒之阵排列,屈突又缓徐,硬辣又飘逸,局促又拓展,撑挫又连绵,用众多的反常又合度的笔法组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这种“壮美”,既是在艰难跳荡中臻至和谐的美,也是在凛厉捕杀中寻求平和的美,更是一种由悲怆激越转向平和放逸的美。此处其在挫与撑的变化和统一之主旋律中,还讲究墨韵的变化,笔墨丰满敦厚,气象淋漓酣畅加之笔画实重,少见轻飘之笔,故而形成了有别于前人和时人的鲜明个人特点。此卷乃中年行草,比之晚年草书更见平和散淡,不仅转折处多婉转而少侧锋偃笔,且结体虽奇崛,风格虽猛利,但并未失之狂诞。其书写的特征与当时的心态互为表里:在“禅味”的书法中化解胸中的痛苦和无奈。由此也证明了他是一位善于进取、勇于创造的大师。他的进取曾使自己从一介寒士跃而跻身朝廷重臣之列,他的创造又使自己从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锤炼成一个艺术的胜利者。此卷由安徽省博物馆供稿。(文/张飞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张瑞图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张瑞图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邵弥《七言草书律诗》纸本草书 177.8×30.4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释文:寒苔留
  • 高启《题仕女图诗》,纸本,行楷书,纵25.9厘米,横4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页书法笔画圆转清劲,
  • 李东阳《行书王徽墓表卷》绢本 行书 34.4×1007.6cm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世有以字著曰王尚文先生既卒之四年,予以其子韋請表于墓,
  • 陈洪绶《行书办将一事可终身七律诗》扇面 金笺 16.8×53.5cm 约崇祯十一年(约1638)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 张瑞图《行书翠壁层层合诗》轴, 绢本,尺寸:179×45.5cm,年代不详,上海崇源2002秋艺术品拍卖会作品。释文:翠壁层层合
  • 王逢年《韩愈琴操》,草书,书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夏(癸亥1563年),尺寸30.3×149.8cm, 上海博物馆藏。
  • 明 董其昌书迹《王维辋川诗册》欣赏,妙在天真(册/纸本/27 x 11.7cm)此册用笔含蓄而凝敛,线条圆厚润泽,却又不失清劲与力度
  • 吴宽《次韵喜雨一首扇面》,纸本,金笺,行书,尺寸:17.1×49.5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释文:麦秋麦已无,况种黍
  • 沈周《行书落花诗扇叶》洒金笺 18×48.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今日都非昨日时,红消绿长不容私。初惊雨过佳人梦,满送春归老子
  • 《櫽括前赤壁赋》册,明,董其昌书,绫本,草书,七开半,每半开纵26.6厘米,横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櫽括前赤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