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行书渔歌子词卷(2)
作者:龚贤 书体:行书 2015-11-09 13:00:51
附录:《书画并茂的龚半千》
作者:王倚平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绘画风格流派纷呈,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宗师巨匠。在南京地区聚集了一批遗民画家,他们遁迹山林,以诗画相酬唱.画风虽不尽相同,但具有相近的艺术意趣,其中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等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他们大都隐居不仕,努力探索中国绘画艺术,这其中以龚贤的绘画艺术成就最高,是“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越到后来,越有着全国性的影响,在中国明清美术史上写下了亮丽的一页。
龚贤(1619-1689),字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称柴丈人。江苏昆山人,自幼流寓金陵,时值明末战乱,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稷更迭,他和其他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陷于极度的精神苦闷之中。他也曾有过反清复明的大志,但见时事已不可为,遂隐居不出。龚贤又是清初文坛上一位知名的诗人,在清代卓子任、邓孝威、朱彝尊、王渔洋以及其他人所编的明清诗人的总集中,龚贤是经常入选的一家,现在看来,他的诗虽然还不属于大家之列,但质朴清新,读来真挚感人,没有什么空虚的陈言套语。诗集和著作有《诗遇》、《半亩园诗草》、《半亩园尺牍》、《草香堂集》、《中晚唐诗纪》等。①龚贤一生的生活十分清苦,始终不曾做官,到老还是一个“布衣”,他在自叙生平的《半亩园诗》中说 “嘘嗟少年日,识事苦不深。自知非通才,奚足承华簪。一丘养吾志,天空呜素琴。摄生调茗药,户外多幽寻。希寿七十年,而正黔娄衾”。由此可见龚贤的人生理想,他自知自己做不了官,只希望能有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平静自由,如古代著名的隐士黔娄那样度过一生.他先后去海安任教,扬州卖画。龚贤在外经常惦记着家庭的生活和安危,“水边独立月光低,露湿疏蛩乱草迷。在客几年头尽白,举家十口泪空啼,乡闾不可到书信,魂梦生憎连鼓鼙,暂解愁烦残醉力,吟诗中夜转凄清”。这诗正是描写他这一时期的生活,他有不少子女,他是为了解决家庭的生计问题而从扬州到海安去的。从海安回到扬州家中,从此算是最终结束了长期离家在外作客的生活,以后再也没有长期离家,而这时他的儿女都已长大,所以龚贤在他的自叙生平《半亩园诗》中有这样的话“壮岁始有家,儿童已森林”。
“百苦不一乐,到老尚谋生”,这是龚贤对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1665年左右,龚贤由于感到在扬州的生活很不安定,“避贼还避兵,奔腾如惊禽”,于是迁回南京居住,这时他已是五十岁的人了,几经选择,定居到了南京的清凉山.他在山上购置了几间瓦屋,因为屋旁有地半亩可以栽花种竹,所以龚贤就把他所居的地方名之为“半亩园”②。龚贤晚年主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绘画艺术上,这和他在扬州时期偏重于作诗有所不同,他在绘画上的高度成熟是在到南京之后.他善山水,师法董源、二米、吴镇、沈周,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墨,继承和发展了宋人的“积墨法”,在龚贤的山水画艺术中有“白龚”和“黑龚”两种不同类型的面貌,“白龚”是龚贤早期绘画特征,画以长线条勾皴轮廓.枯笔使转.空勾石纹,仅于小面积阴处用密笔排皴,体观山石之阴阳向背及体积感,画幅呈灰白调子,浑朴苍厚,秀雅明朗。“黑龚”在皴染时,努力探索积墨效果,往往是落墨较浓,继而是淡墨于上重复多遍的皴擦、渲染,再用焦墨勾、提、点、醒,把阴阳向背、前后层次和主轮廓处的精神提出来,墨气朦胧,黑白相显,虚实相生,常在浓重的山峦上留白,颇似西洋画留“高光”之法,使画面精气四溢,极显山川神采。龚贤进行了由简至繁,由白到黑的变法历程,逐步确立了“黑龚”风格,摆脱了对时流的依傍,卓然独立成家。“黑龚”呈现的浑穆苍茫的气概和精妙笔墨以及寂静无声的意境,都体现了这位积墨大师的独特和杰出。龚贤在当时的画坛上有较大的影响,对后世乃至近代以来绘画发展的影响,也还明显可见。如我国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对于龚贤就很是推崇。受到他的不小影响。从萧条淡泊走向黝黑重拙,以笔墨的交叠渗化,把“积墨”发展到极致,李可染先生又在此基础上融入西法,充实与发展,就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了。
龚贤不以书法名世.但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渔歌子词》手卷却是一件难得的传世珍宝,是龚贤书法“墨丰笔健”的典型。一九 * 年、一九 * 两次被国家鉴定委员会评为一级藏品。此卷高二九点三厘米,长六八五点三厘米,纸本,全卷七十二行,每行二至四个字不等,三个字一行的占多数。卷首钤“云甫审定真迹”白文印,卷尾题云“右调渔歌子八阙,为铭卣、懋叔两世谊正,半亩”。钤“龚贤”朱文印一方。中间拼缝处盖有“草香堂”朱文圆印一方。作为画家。龚贤的书法虽只是偶尔为之,但大多数画家都是书画兼擅的高手,像八大山人、傅山、王铎、石涛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书画同源”,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说:“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完书法。”在文人、士大夫眼里,画是与书源出一流、命脉相通的艺术。画家们无不以书法为画法的根底,精练八法。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画家都同时是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一个出色的画家,无疑也将在书法艺术史上留下足迹。龚贤曾说:“不可学古人,不可不合古人,学古人则为古人所欺。吾常欲欺古人,然古人卒不可欺。久之,然后见古人之道,势不能不合古人也,也善于学古人者也。”(龚贤画跋)从画题中可看出龚贤绘画对传统与创新的态度。龚贤受米芾的影响十分明显,对米芾的倾爱,更多的是“墨法”上的体味,从《渔歌子》卷来看,笔墨的浑厚酣畅可谓深得其精髓,笔势富有节奏感,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意趣。布局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兴会之际,随笔所之。字形结构上。多数偏长,傲岸特立,体态端庄,令人生慕。如“莲鬚”、“钓津”、“声青”、“受惊”等都是二字一行,颇有鹤立鸡群之态。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画的肥瘦,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大小参差,疏密交错,笔法上非常熟练,点画勾捺,挥洒自如,大有“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入妙通灵”的境界、如“闲便钓,醉仍眠,那有凶丰不问年”三行中的“醉”、“那”、“丰不”等字都很紧密,而“那”字已经挤到“丰不”两字之间,“睡熟船头唤不应”的“不”字,“稻是鱼虾水是田”的“水是”、“照彻渔家月一轮”的“月一”等字单独看既轻又小,可在整卷中看,显得疏中有密.统一和谐,富有变化,点画更加纯静。结字益见奇崛之趣的真实。手卷不分段落,连续写来,洋洋洒洒,蔚为奇观。
明亡后龚贤保持着坚贞的民族气节,是个刚正的爱国者,歌词内容为我们了解龚贤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襟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里有逃避现实的一面。如“自挽扁舟不到家,月明随处宿芦花”、“稻是鱼虾水是田,催租无吏到门前”、“闲便钓,醉仍眠”、“身托烟波过一生”。也有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如“世问野水没人争。岂有金戈铁马声”,过着虽无锦衣玉食,但“红虾紫蟹作羹汤,菰米莲须缩酒浆,能醉饱.傲侯王,扣舷一曲在沧浪”。倒也自由自在。作为一个亡国遗民,国恨家仇,满腹辛酸,只能通过书画诗文等形式,隐晦曲折地表现出来,以此作为 * 的一种追求。龚贤书法艺术的审美意义为其画名所掩,但《渔歌子》卷却使我们再一次品味龚贤的书法的意趣。据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说:龚贤“性孤癖,与人落落难合,其画扫蹊径。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诬也”。可见龚贤对自己的书法也是极为自信的。更显示了龚贤的艺术才情。
注:①《中国历代画家大观.清上》,刘刚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第229页。
②同上第204页。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龚贤书法,可方便查询。
龚贤书法欣赏:
- 龚贤行书《画论册页》
- 龚贤行书《鱼跃莺啼五言联》
- 龚贤《行书渔歌子词卷》
- 龚贤《行书经故里诗扇》
- 龚贤《行草书七律诗轴》
- 龚贤·题《山水册》
- 龚贤行书《祝尔约翁六十寿轴》
- 龚贤行书《过宜园留饮诗扇面》
猜你喜欢:
- 吴荣光《录李商隐漫成一首诗轴》纸本行书 105.8×3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此时
- 刘墉跋《董其昌朱泗墓志铭》 ,纸本,行草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香光尝言余于书似可 接赵文敏,又云年十七八岁时,稍
- 傅山《行书韦应物咏春雪诗》绫本 190×54cm 山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徘徊轻雪意,似借艳阳时。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 王铎《拟山园帖》,共十卷,清代个人丛帖。清顺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王铎之子无咎撰集,古燕吕昌摹,张翱镌,经折装,墨纸尺寸
- 陈鸿寿隶书四言联, 冷金笺本, 112.3×26.3cm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山川香草,铁石梅花。西桥世兄属 曼生
- 阮元《临乙瑛碑》,隶书,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释文: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鲍叠,字文公,上党陈留人。乙少卿碑
- 王铎《临张芝帖》轴,书于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绫本 草书 161.5×43.7cm 日本小林斗庵旧藏【释
- 孙星衍《行书七律诗轴》洒金笺行书 67.8×24cm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辋水樊川并一村,何时亲款太丘门。三千书卷承名父,第五才华
- 《画禅室随笔》是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卷一包括论用笔 、评法
- 何绍基行书《看第得五十四言联》,龙门对,立轴,水墨纸本 ,168.5×39cm×2,同治癸亥(1863年)作 。释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