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清朝>> 查士标行书《博物张华不易逢七绝诗轴》书法欣赏

查士标行书《博物张华不易逢七绝诗轴》

作者:查士标 书体:行书 2020-07-05 15:00:15

标签:查士标,博物张华不易逢,七绝诗轴

查士标行书《博物张华不易逢七绝诗轴》

查士标行书《博物张华七绝诗轴》,诗录自明代李攀龙《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释文:

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

查士标 (1615—1697)明末清初颇负盛名的书画家,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秀才,入清弃举,专事书画,精鉴别。
清代早期的书法,受董其昌影响较大。有一大批明代的遗民书画家,怀有国破家亡的切齿之恨,拒不与清王朝合作,查士标便是其中一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董书的清逸淡远之气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这批书画家们所取法的对象,亦正好可以弥合一下内心的怀旧情结和孤寂心理。
应该说,这一时期学习董书能自出机杼者可谓凤毛麟角,能自立门户者则更是无从见得。查士标的书名与王铎、傅山、朱耷等人比较起来,的确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时代总是更加显耀于那些能扛长枪大戟、挥毫阔步,独标先哲的书法革新人物。尽管如此,像查士标那样执著的书家,仍不时创作出一些令人惊叹的艺术佳作呈现在时人面前。此幅行书《博物张华》七言绝句诗便是很好的例子。
作品通篇用笔从容含蓄,不紧不慢,积墨与枯墨相互映衬、错落,浓淡过渡是那样的自然合度,简直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起首“博物张华”四宇一收一放,凝重与轻灵互为统一,充分显示了书家高超的驾驭线条笔墨的功夫。“华”字夸张的长型体势及枯笔收尾,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现世的浮华既让自己怦然心动,然而,那些东西跟自己又是遥不可及,只有归于枯寂。“十年”两字巧妙相连,暗示光阴的易逝,如弹指一挥间,“少从容”表明了自己在京时并不得志的郁闷心情,用笔收敛,“少、容”枯墨较多。后面两句“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已摆脱了那种愁苦的心态,用笔轻快连贯,字与字之间互相呼应,如“时未”、“已识”等字,“陆士龙”三宇更显庄严独立,表明作者对陆的恭敬之至,同时亦可间接看出作者寄情书画,不苟流俗的归隐心态。
从作品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查氏对董其昌书风的吸收和创新。作品更加突出了积墨和枯墨的对比,而大量的枯墨收笔并不完全表明查氏的悲情,还有一种感情,即对世俗的有意淡远。这可通过其绘画来作些分析:跟他同时代的龚贤称他的画为“天都一派”,天都是黄山的一个著名山峰,云生如海。由此可知,查氏既然是安徽人,对黄山是比较熟悉的,在借董之时,书法也的确有自己对大自然造化的切身领悟,他自己曾说:“不求闻达,一室之外,山水而已。”

( 图文选于《青少年书法》2001年第7期 刘寿堂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查士标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查士标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伊秉绶《隶书“湖上草堂”横额》,刊于《伊秉绶书法选集》,(福建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释文:湖上草堂,汀州伊秉绶。铃印:默庵
  • 王铎《草书诗卷》书于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时王铎56岁, 水墨绫本,广东五桂山房欧初藏,刊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书艺》卷四(岭南美术出
  • 曾国藩《行书“刚正翔实”横幅》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刚正翔实 款识:迁史书详实作翔实,雪琹仁弟以刚直名于时,而治事殊极
  • 王铎《临王献之敬祖帖,鄱阳帖》轴,行草,绫本,书于清顺治七年(庚寅1650年),纵173cm,横50cm。释文:
  • 龚晴皋行书轴,93X27cm。释文:伯榖擅词翰之席,贾胡穷子,必蹖门求见。图片扫描自重庆出版社《中国历代书风系列
  • 黄士陵《篆书七言联》释文:飞电流云绝潇洒,银钩秀句益疏通。款识:谷生仁兄先生政篆,乙末夏润五月弟黄士陵。
  • 何绍基《楷书封禅书册》 ,文录自司马相如 《封禅文》、司马迁《李广传》等,23.3x11.3cm, 184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杨守敬跋《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行书, 纸本,册装, 日本私人藏。释文:世传永师喜书千文,传世凡八百本,然自宋以来,唯关中石刻
  • 伊秉绶隶书《朴学尊纪注五言联》释文:朴学尊纪注,清诗缘性情。
  • 【释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