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秦汉>> 东汉隶书《任城王墓刻石》书法欣赏

东汉隶书《任城王墓刻石》

作者:不详 书体:隶书 2019-04-26 14:58:45

标签:东汉,隶书,任城王墓刻石

东汉隶书《任城王墓刻石》

东汉隶书《任城王墓刻石》

东汉《任城王墓刻石》,隶书, 山东济宁萧王庄墓群。

济宁市城北3公里萧王庄一带,原有9座高大的土冢。群众呼曰“九女堌堆”。据近年考古调查证实,这几个“堌堆”皆为汉代的大型墓葬。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破坏,现地面仅存固堆四座,命名为M1—M4号墓,为东汉任城国国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墓主人可能是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即光武帝刘秀之孙。这座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结构由墓道、东西耳室、过厅、前室和后室组成。半地下建筑。墓道呈斜坡,长2l米,东耳室4.4×3.4m,西耳室5.8×4m。由墓道到过厅经两石一砖三道封门墙。前室1.6×8.5m,后室10.9 ×8.1m,皆用方石铺地、封顶、砌石圹。石圹与墓室间有一宽0.6—0.9m的回廊。题记刻石遍布在回廊及封顶、封门和棺床的黄肠石上。据统计,暴露在外的题记共有八百多处,每处少则一、二个字,多则十几个字。内容大部分为人名、地名,少量为计量数字。书体为隶书,有朱书、书后镌刻和刻后再填朱三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皆用笔简捷,结体自然,作风朴实;是汉代民间的实用性书体。汉墓题记中存在着大量楷书因素,弥足珍贵。

济宁在西汉时为任城县,属东平国。《汉书·地理志第八下》: 东平国,县七,任城属之。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国置任城国,东平王刘苍次子刘尚为任城王,至汉末禅魏,晋时国废。从萧王庄汉墓的形制、规模和出土的银镂玉衣分析,此墓为东汉任城国某王的陵寝是可信无疑的。题记中出现的地名,例如“金乡”、“富城”也属任城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汉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新莽时期 《青铜诏版》青铜 25.9×25.7cm 上海博物馆藏 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于1月2
  • 汉《衡方碑》,全称《卫尉卿衡方碑》。隶书,碑文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有碑阴,只存题名二列,余皆漫漶。此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
  • 泰山刻石29字本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泰山秦刻石,今尚存残石合嵌一处,只九字半,在山
  • 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出游,由左丞相李斯、少子胡亥随从,南至云梦(今湖北省境),沿江而下,登会稽山,祭大禹庙,以望南海。李斯奉命为
  • 东汉隶书《礼器碑》,晚明拓本。“绝思”已连,“廟”字月旁末笔存,“于”“二”不连,“三”字末笔未损,“项伯修”等字另裱于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武威张伯升柩铭”书于西汉晚期,是汉代特有的篆书,柩铭又名铭旌,将死者姓名书于帛上,敷于棺上。其书法是汉代最为珍贵的大字墨迹。方
  • 秦两诏铜斤权,篆书,西安秦始皇陵墓出土,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释文】:元年 制诏丞相 斯 去疾 法度量 尽始皇
  •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
  •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晚期碑刻,隶书。明初出土,保存完好,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内容
  •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公元一 * 年)十月立。原碑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之王村山下。清道光27年(1847)为元氏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