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肩水金关汉简》
作者:不详 书体:隶书 2023-02-23 15:37:59
《肩水金关汉简》(简称《金关简》)主要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甘肃肩水金关遗址的汉代简牍,是新近结集出版的重要文献资料,其简牍数量庞大约一万一千枚)、语料价值丰富。这批简牍大约书写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简上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书写面貌,是研究当时汉字使用情况和“隶变”后汉字形态的“活化石”,在文字学和书法学研究上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肩水金关,是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所辖一处出入关卡,是河西走廊进入居延地区的必经之地,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北部。《金关简》简文是汉代河西边境屯戍人员日常使字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研究汉字书体的演变发展极有意义。
肩水金关汉简
《金关简》因简牍文献性质、书写条件、书写态度、字体发展以及书手众多,使得这批简文书体较为复杂,包含了篆书、隶书、隶草、草书、楷书、行书六大类书体,下面分类描述《金关简》中各类书体的使用情况。
篆书
《金关简》中篆书简十七枚, 其中干支简十一枚、文书简二枚、检楬简二枚、内容不明简二枚,共计七十二字(计重复),其中干支类的四十二字(计重复),这些干支文字无对应关系,并不表示纪年或日期,或屯戍人员为平日书写练习之作。日常的官私文书、账薄、符券、邮书刺课等文书中未见篆书的使用。
《金关简》所见篆书笔画圆润、粗细均匀、字形结构对称细长,有的笔画书写夸张。这些篆书简大多是残简或二次书简,也有的篆字书写在弃简的空白处,因此简文上的篆书大多为屯戍人员的习字所作。
隶书
《金关简》的绝大多数简牍没有纪年,这些简牍中亦有大量的隶书简。从书有明确纪年的隶书简可知,大约在汉武帝晚期的太初年间就已有成熟的隶书简,它们的写法与西汉早期汉简及秦简中的古隶已有明显的差别,在没有纪年的隶书简中不排除有更早时期书写的简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两汉书法,可方便查询。
猜你喜欢:
- 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三十四年,即五凤二年)刻,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
- 此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三年(173年)四月立。17行,行32字。在山东济宁
- 济宁因两汉碑刻遗存丰富,有“中国汉碑半济宁”之誉。这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位于济宁城北的汉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保存有黄肠石题刻785石,为全国已知
-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拓片 此石1964年出土于北京西郊石景山。无年月,存阳文“汉幽州书佐秦君之
- 1973年和1975年,先后在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木牍,是西汉文帝时期作品。字体是早期隶书,其书捺画夸张粗重。整体笔画粗细和谐,
- 新莽天凤三年(15年)二月刻。原石发现于山东邹城市卧虎山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启圣殿。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
- 此碑全称《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又名《北海相景君碑》。汉汉安二年(143)立,隶书,纵288厘米,横105.6厘米, 碑文17行,行23
- 延光残碑又称“都官是吾碑”,东汉延光四年刻,康熙六十年(1721)山东诸城超然台故址出土。书体篆隶结合,风格茂密朴厚。 
- 《朝侯小子残石》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点击放大《朝侯小子残石》出土於陕西长安县, 出土
- 《何君阁道碑》《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