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书法欣赏>>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锋”(3)书法欣赏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锋”(3)

词典网 2016-04-05 12:59:47

标签:米芾,八面出锋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锋”

《适意帖》又称《玉格帖》

除此而外,米芾还善于铺毫和把握书写速度与线质关系。铺毫的目的是为了万毫齐力,使点画骨肉相称,提按顿挫,不至于裹束僵弱,不仅仅用笔尖描画。否则,写出来的字就会干枯无血肉,骨气荡然无存。善用锋者力求笔锋着纸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一般说来,行笔慢的好处是点画凝重浑厚,缺点是容易痴迷迟钝;行笔快能使点画明利爽健,但易带来轻薄浮滑的弊病。欧阳询《传授诀》中说:“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因此,单方面地强调“迟”或“速”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将二者结合。他所处时代使用的是竹纸,适合于快速书写,笔画不变形,不像生宣一样难以控制。刘熙载《书概》所云:“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米芾书法一方面行笔忒快,另一方面,线条也非常扎实。

在米芾的具体创作中,有许多主张作其宣言,如对笔画回峰“如蒸饼”的嘲讽,认为刻意做作,反失自然,书法是发自心底的情感墨戏,贵在自然,在尚意书风潮流下,犹为注重这一点,米芾有“老厌奴书不玩鹅”的心态。老米书迹多是半寸见方小字,像《蜀素帖》和《苕溪诗选》以及一些手札等,即使宋笔锋颖很短,也可以得心应手。但米芾的大字名篇如《多景楼诗》、《虹县诗选》和《研山铭》等,较之小字作品更加率意,笔法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常见“折钗股”、“屋漏痕”笔法,可见米芾作书功力极深,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调整笔锋,擒纵自如,收放无常,正如他自言的“无垂无缩,无往不收”。米芾所提倡“八面出锋”,实质上是功力水到渠成的最终结果,遍临百家,“至老既成,不知以何为祖”。以米芾的资质和高超技艺,所站的高度来讲这番话,理解起来应该设身处地,如果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势必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米芾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mb_zzarticle$}

猜你喜欢:

  •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达到极致。楷书在历代书论中常与“八分”、“隶书”相混,这是因为楷书是从
  • 楷书是普及性最大的汉字形式,由此构成的汉字艺术,是相对基础和规律性较强的书法艺术。论其笔画,主要可分为横、竖、撇、捺、点这几大类,论种数常用
  • 【导读】我们知道,一个笔画的完成,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大到横竖撇捺,小到一个点都是有这个动作过程的。比如起笔时要一气呵成,所以必定
  • 书法君:今天上午有朋友转发一篇文章,问我怎么看?后来又陆续有几位朋友问我能不能学当代名家的欧楷,问题之严峻让我有些吃惊。按理说,以前阅读
  • 1、眼高者手高,眼低者手低。2、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技巧是血肉,观念是灵魂。3、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4、个性源于共性
  • “润笔”之说,始自一句玩笑。《隋书.郑译注》载:上令内使令李德林作诏书,高颖戏谓(郑译)曰:“笔乾(干)。郑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
  • 20世纪20年代,观众公认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为四大须生。后来高庆奎嗓音衰退离开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50年代,余叔岩、言
  •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无论是初学书法,还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树的书家,都离不开临帖,离不开对传统的的遵循和继承。在书法实践中,临摹与
  •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
  • 导读:《千字文》与《心经》,是历代书法家最爱抄写的两大经典,很多书法家都会抄一遍甚至许多遍,可以说是被“写烂了”的经典。今天小编整理了一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