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释文(2)
<a href=http://www.cidianwang.com target=_blank>词典网</a> 2016-02-06 18:01:20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 “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 "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集字圣教序》问世后,宋、明、清以来的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的确,这一碑刻充分地表现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美典雅和灵动多姿。此碑功德无量,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碑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羲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猜你喜欢:
- 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崔瑗《草书势》赵壹《非草书》蔡邕《笔论》《九势》两晋▼成公绥《隶书体
- 欧楷基本笔画,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运笔方法,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
- 【封泥】又称"泥封"。封泥区别于印章,是古人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古代文书都用刀刻或用漆写在竹木简上,封发时装在一定形式
-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达到极致。楷书在历代书论中常与“八分”、“隶书”相混,这是因为楷书是从
-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
- 第四节 砚一、砚的种类砚台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备工具,最名贵的砚台是端砚和歙砚。端砚产于端州,即今广东
- 古诗四帖(局部) 作者张旭狂草,又称“醉草”或“大草”,含有情感跳跃、奔放激越的意思,是书家在忘我状态下创作出的,迸发、洋溢着强烈笔
- 书法讲究运笔,运笔重在用锋,怎样用锋呢?下面有分教!一、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
-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局部《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历来争议较大,但不管此卷《大字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
- 1、眼高者手高,眼低者手低。2、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技巧是血肉,观念是灵魂。3、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4、个性源于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