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方圆庵记》
作者:米芾 书体:行书 2017-02-17 14:00:34
《方圆庵记》 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论经,十分投机。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此碑由米芾书。原石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刻。书法腴润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多从集王圣教出,颇有可玩味处。
这件书法作品是米芾的一件非常经典的作品,也是米芾最贴近王羲之书法特点的作品。
《方圆庵记》释文:杭州友龙井山方圆庵记 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于是晦者明,聪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于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然而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烟云,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法师引予并席而坐,相视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予笑曰,然。法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予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法师曰,子既得之矣!虽然试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论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之方,或得之圆,或兼斯斯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至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首足具二者之形矣。盖宇宙虽大,不离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身本),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于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坏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身本)圆,定慧修也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夫冠圆,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虽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意!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仕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之不深。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焉!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答然隐凡,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元丰癸亥四月九日[ ]日峰守一记
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 陶极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米芾书法,可方便查询。
米芾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蔡襄学识渊博,书艺深湛,又精于茶道,德性端厚亦为世人所敬,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合称“宋四家”。蔡氏行楷书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草书
- 苏轼行书作品欣赏《致运句太博帖》纸本;约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信札一则。8行,计59字。25.6厘米×24.5厘米。台北故宫博
- 米芾《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诗,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
- 王安石《过从帖》 纸本行书 26×32.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亦称《奉见帖》,乃王安石的一则尺牍,共6行,41字。现藏
- 【释文】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吴琚《七言绝句》又称《行书蔡襄七言绝句》,纵98.6厘米,横
- 北宋 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楷书。
-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
- 张即之《书王禹偁待漏院记卷》皮纸楷书 41.5×2665.5cm 上海博物馆藏张即之善写大书 ,《待漏院记》即其大字书法的代表。
- 苏轼 《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 纵27厘米 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