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2016-01-20 12:49:23
标签:王羲之,十七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 具示复数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 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 等(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这些评价都很中肯。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羲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王羲之书法欣赏:
- 王羲之草书《伏想清和帖》
- 王羲之·雨后帖
- 王羲之行书结构92法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 王羲之《兰亭序》赏析
- 2017年王羲之集字春联
-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 王羲之行书《频有哀祸帖》
-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墨迹本及题跋
- 王羲之《胡母帖》
猜你喜欢:
- 《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3行,20字。行书。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
- 北魏《王元祥造像》(整体)北魏《王元祥造像》,全称《魏太和十八年北海王元祥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碑文中“维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 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拓片 《龙门二十品》的第二品《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简称《一弗造像题记》)。正书,10行,一行3字。造像
- 唐摹王羲之草书硬黄本。高23.5厘米,横26厘米,共七行,五十八字。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远胜右军《如何帖》。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
-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将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迹,上报朝廷,旌为孝女,并迁墓建庙(今址),又为她立碑。度尚先命县吏魏朗
- 【释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草书《平安帖》又名《告
- 东晋《颜谦妇刘氏墓志》东晋《颜谦妇刘氏墓志》,志为长方形砖质,长32厘米,厚4.5厘米,宽14.5厘
- 【释文】茫茫上天 降祚为汉 作基开业 人神攸赞 五曜宵映 素灵夜叹 皇运未授 万宝增焕 历纪十二 天命中易 西戎不顺 东夷构逆 乃命
- 《张猛龙碑》,北魏刻,明拓,剪裱装册,共36页,每页纵26.6cm,横14.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宝熙及袁氏题签,钤“桂岩
-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位于河南卫辉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