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胡母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2015-02-09 12:40:27
标签:
【释文】胡母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勿勿。來示云,與其婢問。來信不得也。羲之白。
《胡母帖》(十七帖),草书,又名《永兴帖》。五行,四十二字。《十七帖》第十八通尺牍。《右军书记》无此帖录文。《鼎帖》、《二王帖》 、《戏鸿堂帖》 、《快雪堂帖》、《翰香馆帖》收刻。《宣和书谱》录有《永兴帖》目,然而,《淳化阁帖》卷六《近得书帖》亦又名《永兴帖》,难以断定孰是孰非,存疑。帖中第三行“勿勿”,亦有作“匆匆”者。 帖中称,嫁於胡毋氏的从妹平安,她原居住於永兴,离此地七十里。从妹者,未详何人。胡毋氏的郡望乃泰山奉高,王羲之从妹所嫁胡毋氏者,似指胡毋辅之的儿子胡毋谦之。若此,其为王羲之甥也。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都五十八卷”第三十七卷著录“五月二日告胡毋甥幸”,可为一证。胡毋辅之少擅高名,任纵不拘小节,与王澄、王敦、庾 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其子谦之,才学不及父,而傲纵过之,但年未三十而卒。故羲之从妹守居永兴。或是胡毋谦之未卒时羲之从妹之所居。水兴,属会稽郡,在山阴西北面,今浙江萧山县。 帖中有“吾在官,诸理极差”语,那么,书写此帖时,王羲之尚在会稽内史任上,即永和七年至十一年间(三五一——三五五)。既言“诸理极差”,应指为政之事。王羲之为会稽,曾为两件事所扰,一是东土荒灾;一是王述复出後对会稽刑政方面的刁难,王羲之因而深以为耻。辞郡之事,亦由此导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羲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王羲之书法欣赏:
- 王羲之草书《瞻近龙保帖》
- 王羲之草书《初月帖》
- 王羲之·集王圣教序
- 王羲之草书《逸民帖》
- 王羲之集字春联32对
- 王羲之草书《司州供给帖》
- 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10幅,很养心!
- 9对王羲之最美集字对联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释文
- 王羲之《此事帖》
猜你喜欢:
- 《黄初残碑》为三国时著名隶书,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残存四方, 一方四行共十三字,一方二行共四字,一方三行共十二字,一方二行共六字半。清
- 太和十二年写本 北魏时期,国家带动全民信仰佛教,其间虽然发生了太武帝拓拔焘灭佛事件,但对佛教的发展影响并不大。北魏孝昌元年(52
-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
-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将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迹,上报朝廷,旌为孝女,并迁墓建庙(今址),又为她立碑。度尚先命县吏魏朗
-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
- 【释文】七月二十六日具书靖白:虽数相闻,不解劳倦,信至得书,悉知弃云宅及计东来,言展有期,索靖白。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草书。
- 魏晋小楷是后世小楷变法的基础,在钟繇《宣示表》后,大体是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按照古朴敦厚一路,可谓“质”;一条是秀雅流美一路,可谓“妍”。
- 《张玄墓志》简介:《张玄墓志铭》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清代因避清圣祖玄烨之讳而改称《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
- 此本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有褚遂良跋的一个拓本。关于这篇书法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
- 咸享三年(公元672年)弘福寺为弘扬佛法和纪念玄奘在该寺翻译经文,在寺内又树碑立石,此碑也就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上的字是弘福寺僧怀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