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魏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书法欣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作者:王献之 书体:小楷 2015-12-01 12:49:49

标签: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初拓本

【释文】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括号内为缺字或残字,方括号内为衍字)

王献之洛神赋,相传真迹写于麻笺,流传至唐已首尾烂缺,仅存十三行,唐人有柳公权跋硬黄摹本传世,北宋末年,赵佶获十三行真迹摹刻如白玉版,南宋末,真迹归贾似道,贾又据以摹刻入碧玉版,故传世拓本有白玉版、碧玉版之分,白玉版清初如内府,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火灾,碧玉版亦久失所在。碧玉版十三行原石,82年收到北京市文物商店,83年转藏首都博物馆。

《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献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王献之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卫瓘是卫铄的从伯,卫铄人称卫夫人,王羲之曾从卫夫人学书法。据说卫瓘学问渊博,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相当于流行乐坛的
  • 龙门二十品之《元燮造像题记》,全称《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正书,可见九十五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
  • 《十七帖》法帖渊源《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 【释文】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 《敬伦帖》又名《九月三日帖》。4行,41字。高29厘米。行书。入刻《宝晋斋帖》。敬伦帖释文: 九月三日羲之报: 敬伦、
  •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太和二十年(498)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是著名的魏碑代表作《龙门二十
  • 1.《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公元498年)《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
  •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顿首。王荟《疖肿帖》,纸本,纵25厘米,唐摹
  • 《崔混墓志》,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刊。青石质,正方形,边长五十三厘米半,有盖。志文魏书,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一九七三年冬出土
  • 【释文】七月二十六日具书靖白:虽数相闻,不解劳倦,信至得书,悉知弃云宅及计东来,言展有期,索靖白。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草书。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