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魏晋>>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书法欣赏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作者:王献之 书体:小楷 2016-03-01 12:54:06

标签:魏晋小楷中古雅又流美的极品

魏晋小楷是后世小楷变法的基础,在钟繇《宣示表》后,大体是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按照古朴敦厚一路,可谓“质”;一条是秀雅流美一路,可谓“妍”。前者如唐颜真卿小楷,明王宠、黄道周小楷等;后者如晋王羲之、王献之小楷,唐钟绍京小楷,宋米芾小楷、元赵孟頫小楷,明祝枝山、文征明小楷等。在这种大约的分类中,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可谓跨越两端,它是魏晋小楷中古雅又流美的极品。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琊临沂人,尚新安公主,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羲之在《十七帖》中说他有“七儿一女”),也是最受王羲之赏识和能较好地继承他书艺的一个。其他六子虽都善书,但比起献之来要略逊筹。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王献之的地位颇高,被称作古代书法的“四贤”——南朝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称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另外书法史上常把献之与其父合称“一王”、“大王、小王”,称王羲之为“书圣”、王献之为“亚圣”。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在书法艺术上,王献之各体皆精,尤擅行草。张怀瓘《书断》称其“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对于笔法研习,主要是继承家法,后学张芝草书。但最其过人之处是能不墨守成规,另辟蹊径,变古为今,别创新法。南朝宋虞稣在《论书表》中说:“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丽,婉转妍媚,乃欲过之。”他在笔法上的贡献是一变其父“内援”笔法而为“外拓”形式。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王献之小楷的代表作是传世所谓《玉版十三行》,目前所见只是拓片。此帖真迹原写于麻笺之上,到唐代已破烂散佚。到宋代复入内府,为宋高宗所得多,但只存九行,后归权相贾似道所有,之后又觅得四行,共计十三行,贾似道惟恐神迹再度失散,遂命工匠刻于石板之上,因选石精细、色如碧玉,故称《玉版十三行》。原石经宋元战乱,曾一度迷失,明万历年间重现于杭州葛岭贾似道半闲堂旧址。遂人清内府,从此,《玉版十三行》就成为罕见的世间珍宝。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王献之小楷笔法从其父而来。王羲之曾亲书《乐毅论》让献之临习——《乐毅论》后面有题书赠官奴。另为加强理论指导特书《笔势说》一篇,供献之学书之用。常言“外拓”之于献之笔法,主要顷向于行草书。事实上在小楷《十三行》中也有典型表现:笔势和结构。小楷笔法一般以内敛笔势为主,不做大幅度的提按顿挫,线条因形迹上的短小常难见深远。而《十三行》却能以小见大,开张笔势、线条流畅,意蕴无穷。结构上中宫紧密四周舒展的辐射状布局也是特色。与王羲之小楷相比,如《乐毅论》、《曹娥碑》等,可见“大王”用笔紧敛,结构严整,清秀刚逸,意境闲适祥和;“小王”笔势外拓、起伏明显,结体险绝,书风放逸飞动。王献之对于笔法的一些变革,使其小楷呈现出迥异其父楷书的审美特色,张怀瓘称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人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临习《玉版十三行》有几点可供参考。

一、用笔。此帖已完全脱离了钟繇、其父羲之在用笔上的所谓“古法”,而呈圆活灵动、遒劲挺拔的笔势。书时要充分利用笔锋的弹性,节奏上也稍微放快速度。在点画形态的塑造上,要灵活多变、行笔干净利索,切勿拖泥带水。

二、结构。《玉版十三行》与之前楷书相比,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讲究部位之间的疏密、斜正、伸缩、收放等对比要素,参差错落的构架使作品鲜活灵动,富有生机。

三、章法。《玉版十三行》在章法上的突出贡献是打破横竖成行布如算子的一般格局,呈现竖成行,横不成行的章法样式,更趋自然,开辟了小楷布局新天地。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魏晋小楷极品

通观大、小王之楷书,如果说:“大王”在严整中有变,趋于内里,即“齐中不齐”,其美在于功力深厚而意蕴无穷;“小王”则于跌宕中渗参差,其变在外,即“天然不齐”、美如翩跹少年而神采飞扬。如果说“大王”之书还与钟繇保持更多的联系,偏古典,则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才是真正的小楷模式的归属,它带来了”楷朽发展的新一阶段的来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献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王献之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刁遵墓志》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高约80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字共28行,满行33字,楷
  • 王献之《敬祖帖》拓本五种,行草,42字。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宝晋斋》、《郁冈斋》。此帖刻于《淳化阁帖》卷十,又重见
  • 【释文】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也。郭桂阳已至,
  • 陆机(261一303年),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三国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因曾任平原内史,故称“陆平原
  • 王羲之行书《先墓帖》书法拓本2种先墓帖释文:旧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王羲之顿首。
  • 龙门二十品之《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无造像纪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名列《龙门二十品》之
  • 【释文】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
  • 魏晋时代隶书刻石《杨骏残志》,因碑残而名不显。该志出土于洛阳,原高50厘米,宽53厘米,已残。《晋书》的相关传记中仅云杨骏为弘农华阴
  •  《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即《北齐河清三年造像记》,简称《沙丘碑》正书。此碑1993年在山东兖州城东南泗河出土,残碑高38厘米,长1
  • 《黄初残碑》为三国时著名隶书,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残存四方, 一方四行共十三字,一方二行共四字,一方三行共十二字,一方二行共六字半。清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