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礼五(吉礼五)
庙制 禘佩 时享 荐新 加上谥号 庙讳
○宗庙之制
明初作四亲庙于宫城东南,各为一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
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庙中室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三门,门
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斋次,其西馔次,俱五间,北向。门之东,神
厨五间,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集儒臣议祀典,李善长等言:
周制,天子七庙。而《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亲尽而迁。此有天下之常礼。
若周文王、武王虽亲尽宜祧,以其有功当宗,故皆别立一庙,谓之文世室、武世
室,亦百世不迁。
汉每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又有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
庙,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又于长安故高庙中,祀成、哀、平三帝。别
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遗诏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
别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庙。由是同堂异室之制,至于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庙于长安。太宗议立七庙,虚太祖之室。玄宗创制,
立九室,祀八世。文宗时,礼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百代不
迁。亲尽之主,礼合祧迁,至禘佩则合食如常。其后以敬、文、武三宗为一代,
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顺、翼、宣四祖,每遇禘,则以昭穆相对,而虚东向之位,
神宗奉僖祖为太庙始祖,至徽宗时增太庙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宁中,取王
肃说,谓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庙。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宁宗,始别建四
祖殿,而正太祖东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庙于燕京,以太祖居中,为不迁之祖。至泰定中,为七世十室。
今请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为一庙。
于是上皇高祖考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皇曾祖考谥
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谥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
妣曰裕皇后。皇考谥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
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
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孔子
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仪。”于是
造银器,以金涂之。酒壶盂盏皆八,朱漆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帏
幔浴室皆具。后又诏器皿以金涂银者,俱易以金。
二年,诏太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遣皇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某,
勿称皇太子。后称孝玄孙皇帝,又改称孝曾孙嗣皇帝。初,太庙每室用币一。二
年,从礼部议,用二白缯。又从尚书崔亮奏,作圭瓒。
八年,改建太庙。前正殿,后寝殿。殿翼皆有两庑。寝殿九间,间一室,奉
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九年十月,新太庙成。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
西一室奉熙祖,东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庙,其
后皇后祔庙仿此。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寝殿神主
居西二室,南向。成祖迁都,建庙如南京制。
宣德元年七月,礼部进太宗神主祔庙仪:先期一日,遣官诣太庙行祭告礼。
午后,于几筵殿行大祥祭。翼日昧爽,设酒果于几筵殿,设御辇二、册宝亭四于
殿前丹陛上。皇帝服浅淡服,行祭告礼毕,司礼监官跪请神主升辇,诣太庙奉安。
内使二员捧神主,内使四员捧册宝,由殿中门出,安奉于御辇、册宝亭。皇帝随
行至思善门,易祭服,升辂。至午门外,仪卫伞扇前导,至庙街门内,皇帝降辂。
监官导诣御辇前奏,跪请神主奉安太庙,俯伏,兴。内使捧神主册宝,皇帝从,
由中门入,至寝庙东第三室,南向奉安。皇帝叩头,毕,祭祀如时祭仪。文武官
具祭服行礼。其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庙,如前
仪。寝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居高祖之次,东向。其后大行祔庙仿此。正
统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庙,神主诣列祖神位前谒庙。礼毕,太常寺官唱
赐座,内侍捧衣冠,与仁宗同神位。唱请宣宗皇帝朝见,内侍捧宣宗衣冠置褥位
上,行四拜礼讫,安奉于座上。
孝宗即位,宪宗将升祔。时九庙已备,议者咸谓德、懿、熙、仁四庙,宜以
次奉祧。礼臣谓:“国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宪
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祧殿,如古夹室之制。岁暮则奉祧主
合享,如古祫祭之礼。”吏部侍郎杨守陈言:“《礼》,天子七庙,祖功而宗德。
德祖可比商报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习见宋儒尝取王安石说,遂使七庙
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礼之正。今请并祧德、
懿、熙三祖,自仁祖下为七庙,异时祧尽,则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
祫礼行于前殿。时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则功德并崇,恩义亦备。”帝从礼官
议,建祧庙于寝殿后,遣官祭告宗庙。帝具素服告宪宗几筵,祭毕,奉迁懿祖神
主衣冠于后殿,床幔、御座、仪物则贮于神库。其后奉祧仿此。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礼。令于殿内设帷幄如九庙,列圣皆南向,各奠献,
读祝三,余如旧。十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
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丁酉,帝诣太
庙行特享礼。九月,谕大学士李时等,以“宗庙之制,父子兄弟同处一堂,于礼
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专庙,南向。”尚书夏言奏:“太庙两傍,隙地无几,宗
庙重事,始谋宜慎。”未报。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庙于两庑之地。
有都宫以统庙,不必各为门垣。有夹室以藏主,不必更为寝庙。第使列圣各得全
其尊,皇上躬行礼于太祖之庙,余遣亲臣代献,如古诸侯助祭之礼。”帝悦,命
会议。言等言:“太庙地势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规模,又不合古礼。且使各
庙既成,陛下遍历群庙,非独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给,古者宗伯代后献之文,
谓在一庙中,而代后之亚献。未闻以人臣而代主一庙之祭者也。且古诸侯多同姓
之臣,今陪祀执事者,可拟古诸侯之助祭者乎?先臣丘浚谓宜间日祭一庙,历十
四日而遍。此盖无所处,而强为之说耳。若以九庙一堂,嫌于混同。请以木为黄
屋,如庙廷之制,依庙数设之,又设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专奠之敬矣。”议上,
不报。
十三年,南京太庙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殿,
重建太庙,补造列圣神主。帝召尚书言与群臣集议。言会大学士张孚敬等言:“
国有二庙,自汉惠始。神有二主,自齐桓始。周之三都庙,乃迁国立庙,去国载
主,非二庙二主也。子孙之身乃祖宗所依,圣子神孙既亲奉祀事于此,则祖宗神
灵自当陟降于此。今日正当专定庙议,一以此地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
夕香火,当合并供奉如常。太庙遗址当仿古坛墠遗意,高筑墙垣,谨司启闭,
以致尊严之意。”从之。
时帝欲改建九庙。夏言因言:“京师宗庙,将复古制,而南京太庙遽灾,殆
皇天列祖佑启默相,不可不灵承者。”帝悦,诏春和兴工。诸臣议于太庙南,左
为三昭庙,与文祖世室而四,右为三穆庙。群庙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寝稍
崇,纵横深广,与群庙等。列庙总门与太庙戟门相并,列庙后垣与太庙祧庙后墙
相并。具图进。帝以世室尚当隆异,令再议。言等请增拓世室前殿,视群庙崇四
尺有奇,深广半之;寝殿视群庙崇二尺有奇,深广如之。报可。十四年正月,谕
阁臣:“今拟建文祖庙为世室,则皇考世庙字当避。”张孚敬言:“世庙著《明
伦大典》,颁诏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称太宗庙。其余群庙不用宗字,用本庙
号,他日递迁,更牌额可也。”从之。二月,尽撤故庙改建之。诸庙各为都宫,
庙各有殿有寝。太祖庙寝后有祧庙,奉祧主藏焉。太庙门殿皆南向,群庙门东西
向,内门殿寝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新庙成,更创皇考庙曰睿宗献皇帝庙。帝
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于祧庙,太祖神主于太庙,百官陪祭如仪。翌日,
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庙,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诣太宗庙陪祭。文三
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诣群庙行礼。又择日亲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
主,奉安于景神殿。
二十年四月,太庙灾,成祖、仁宗主毁,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诣长
陵、献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
议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室之旧,庙制始定。二十四年六月,礼部尚
书费寀等以太庙安神,请定位次。帝曰:“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lun6*理。太
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七月,以
庙建礼成,百官表贺,诏天下。新庙仍在阙左,正殿九间,前两庑,南戟门。门
左神库,右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宰牲亭,南神宫监,西庙街门。正殿后
为寝殿,奉安列圣神主,又后为祧庙,藏祧主,皆南向。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庙,而祧仁宗。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
徐阶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坚其议。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
第四室。隆庆六年八月,穆宗将祔庙,敕礼臣议当祧庙室。礼科陆树德言:“宣
宗于穆宗仅五世,请仍祔睿宗于世庙,而宣宗勿祧。”疏下礼部,部议宣宗世次
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为一庙,非以一君为一世,故晋之庙十一
室而六世,唐之庙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至徽宗,始定为九世十一室
之制,以太祖、太宗同为一世故也。其后徽宗祔以与哲宗同一世,高宗祔以与钦
宗同一世,皆无所祧,及光宗升祔,增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
上合二祖仅八世,准以宋制,可以无祧,但于寝殿左右各增一室,则尊祖敬宗,
并行不悖矣。”帝命如旧敕行,遂祧宣宗。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庙。太常卿
洪文衡请无祧宪宗,而祧睿宗。不听。
○禘佩
洪武元年祫飨太庙。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东第一位,西向。
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东向。仁祖皇考妣东第二位,西向。七年,御史答禄与权
言:“皇上受命七年而禘祭未举。宜参酌古今,成一代之典。”诏下礼部、太常
司、翰林院议,以为:“虞、夏、商、周世系明白,故禘礼可行。汉、唐以来,
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当时所谓禘祭,不过祫已祧之祖而祭之,乃古之大祫,非
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者,所以审谛祖之所自出。’是则莫知祖之所自出,禘
礼不可行也。今国家追尊四庙,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则禘难遽行。”太祖
是其议。弘治元年,定每岁暮奉祧庙懿祖神座于正殿左,居熙祖上,行祫祭之礼。
嘉靖十年,世宗以禘祫义询大学士张璁,令与夏言议。言撰《禘义》一篇献
之,大意谓:“自汉以下,谱牒难考,欲如虞夏之禘黄帝,商周之禘帝喾,不能
尽合。谨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论,宜为虚位以祀。”帝深然之。会中允廖
道南谓朱氏为颛顼裔,请以《太祖实录》为据,禘颛顼。遂诏礼部以言、道南二
疏,会官详议。诸臣咸谓:“称虚位者茫昧无据,尊颛顼者世远难稽。庙制既定
高皇帝始祖之位,当禘德祖为正。”帝意主虚位,令再议。而言复疏论禘德祖有
四可疑,且言今所定太祖为太庙中之始祖,非王者立始祖庙之始祖。帝并下其章。
诸臣乃请设虚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奉太祖配,西向。礼臣因言,大祫既岁举,
大禘请三岁一行,庶疏数适宜。帝自为文告皇祖,定丙、辛岁一行,敕礼部具仪
择日。四月,礼部上大禘仪注。前期告庙,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锦
衣卫设仪卫,太常卿奉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于太庙正殿,安设如图仪。至日行
礼,如大祀圜丘仪。及议祧德祖,罢岁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礼。太常寺设德
祖神位于太庙正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东西向。
十五年,复定庙飨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
成祖七宗主,飨太祖殿,为时祫。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成祖七宗主,
飨太祖殿,为大祫。祭毕,各归主于其寝。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庙帝后谥号俱
全书,时祫止书某祖、某宗某皇帝。更定季冬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太祖
异室皆南向,成祖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东西相向。二十年十一月,礼官议,
岁暮大祫,当陈祧主,而景神殿隘,请暂祭四祖于后寝,用连几,陈笾豆,以便
周旋。诏可。二十二年,定时享、大祫,罢出主、上香、奠献等仪,临期捧衣冠
出纳。太常及神宫监官奉行。二十四年,罢季冬中旬大祫,并罢告祭,仍以岁除
日行大祫,礼同时享。二十八年,复告祭仪。穆宗即位,礼部以大行皇帝服制未
除,请遵弘治十八年例,岁暮大祫、孟春时享两祭,皆遣官摄事。乐设而不作,
帝即丧次致斋,陪祀官亦在二十七日之内,宜令暂免。从之。
○时享
洪武元年,定宗庙之祭,每岁四孟及岁除,凡五享。学士陶安等言:“古者
四时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庙,惟春祭于各庙。自汉而下,庙皆同堂异室,则四
时皆合祭。今宜仿近制,合祭于第一庙,庶适礼之中,无烦渎也。”太祖命孟春
特祭于各庙,三时及岁除则祫佩祭于德祖庙。二年,定时享之制,春以清明,夏
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岁除如旧。三年,礼部尚书崔亮言:“孟月者,
四时之首。因时变,致孝思,故备三牲黍稷品物以祭。至仲季之月,不过荐新而
已。既行郊祀,则庙享难举,宜改从旧制。其清明等节,各备时物以荐。”从之。
九年,新建太庙。凡时享,正殿中设德祖帝后神座,南向。左懿祖,右熙祖,东
西向。仁祖次懿祖。凡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设衣冠。礼毕,藏之。孟春择上旬日,
三孟用朔日,及岁除皆合享。自是五享皆罢特祭,而行合配之礼。二十一年,定
时享仪。更前制,迎神四拜,饮福四拜,礼毕四拜。二十五年,定时享。若国有
丧事,乐备而不作。
正统三年正月,享太庙。礼部言,故事,先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御正殿受
奏。是日,宣宗皇帝忌辰,例不鸣钟鼓,第视事西角门。帝以祭祀重事,仍宜升
殿,馀悉遵永乐间例行之。天顺六年,阁臣以皇太后丧,请改孟冬时享于除服后。
从之。成化四年,礼部以慈懿太后丧,请改孟秋享庙于初七日。不从。
嘉靖十一年,大学士张孚敬等言:“太庙祭祀,但设衣冠。皇上改行出主,
诚合古礼。但遍诣群庙,躬自启纳,不免过劳。今请太祖神主,躬自安设。群庙
帝后神主,则以命内外捧主诸臣。”帝从其请。十七年,定享祫礼,凡立春特享,
亲祭太祖,遣大臣八人分献诸帝,内臣八人分献诸后。立夏时祫,各出主于太庙。
太祖南向,成祖西向,序七宗之上,仁、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
秋冬时祫,如夏礼。二十四年,新庙成,复定享祫止设衣冠,不出主。隆庆元年,
孟夏时享,以世宗几筵未撤,遵正德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几筵,祗请诸
庙享祀。其后,时享、祫祭在大祥内者,皆如之。
○荐新
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正月,韭、荠、生菜、鸡子、鸭子。二
月,水芹、蒌蒿、台菜、子鹅。三月,茶、笋、鲤鱼、鮆鱼。四月,樱桃、梅、
杏、鲥鱼、雉。五月,新麦、王瓜、桃、李、来禽、嫩鸡。六月,西瓜、甜瓜、
莲子、冬瓜。七月,菱、梨、红枣、蒲萄。八月,芡、新米、藕、茭白、姜、鳜
鱼。九月,小红豆、栗、柿、橙、蟹、鳊鱼。十月,木瓜、柑、橘、芦菔、兔、
雁。十一月,荞麦、甘蔗、天鹅、鹚<老鸟>、鹿。十二月,芥菜、菠菜、白鱼、鲫
鱼。其礼皆天子躬行。未几,以属太常。二年诏,凡时物,太常先荐宗庙,然后
进御。三年,定朔日荐新,各庙共羊一、豕一、笾豆八、簠簋登鉶各二、酒尊三,
及常馔鹅羹饭。太常卿及与祭官法服行礼。望祭,止常馔鹅羹饭,常服行礼。又
有献新之仪,凡四方别进新物,在月荐外者,太常卿与内使监官常服献于太庙。
不行礼。其后朔望祭祀,及荐新、献新,俱于奉先殿。
○加上谥号
洪武元年,追尊四庙谥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
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镂金,
龙凤文。其宝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金盘龙纽,系以锦绶,裹以红锦,
加帕纳于盝,盝装以金。德祖册文曰:“孝玄孙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
闻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传之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祖父,此古
今通义也。臣遇天下兵起,躬披甲胄,调度师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
广。皆承祖宗之庇。臣庶推臣为皇帝,而先世考妣未有称号。谨上皇高祖考府君
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伏惟英爽。鉴此孝思。”其宝文曰“德祖玄皇帝之宝”。
玄皇后、懿祖以下,帝后册宝并同。建文时,追尊谥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永乐元年五月,进高皇帝、高皇后谥议。前一日,于奉天殿中设谥议案。是
日早,帝衮冕升殿,如常仪。文武官朝服四拜。礼部官奏进尊谥议。序班二员引
班首升丹陛,捧谥议官以谥议文授班首,由中门入,至殿中。赞进尊谥议。驾兴,
诣谥议文案。班首进置于案,跪,百官皆跪。帝览毕,复坐。班首与百官俯伏兴,
复位,再行四拜。礼毕。帝亲举谥议,付翰林院臣撰册文。
六月,以上尊谥,先期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鸿胪寺设香案于
奉天殿。是日早,内侍以册宝置于案。太常寺于太庙门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
御前各设册宝案。鸿胪寺设册宝舆于奉天门外,卤簿、乐悬如常仪。百官祭服诣
太庙门外立俟,执事官并宣册宝官,先从太庙右门入,序立殿右。帝衮冕御华盖
殿,捧册宝官四员祭服,于奉天殿东西序立。鸿胪寺奏请行礼。帝出奉天殿册宝
案前,捧册宝官各捧前行,置彩舆内,卤簿大乐前导。帝乘舆,随彩舆行。至午
门外降舆,升辂,至太庙门。百官跪俟彩舆过,兴。帝降辂,随彩舆至太庙中门
外。捧册宝官各捧前行,帝随行,至丹陛上。捧册宝置于案,典仪传唱如常,内
赞奏就位,典仪奏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帝四拜,百官同。典仪奏进册宝,捧
册宝官前行,驾由左门入,至庙中,诣皇考神御前。奏跪,搢圭。奏进册,捧册
官跪进于帝左,帝受册以授执事官,置于案左,奏出圭,赞宣册,宣册官跪宣于
帝左。册文曰:“惟永乐元年,岁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
皇帝臣某,谨拜手稽首言:臣闻俊德赞尧,重华美舜,禹、汤、文、武,列圣相
承,功德并隆,咸膺显号。钦惟皇考皇帝,统天肇运,奋自布衣,戡定祸乱,用
夏变夷,以孝治天下。四十馀年,民乐永熙,礼乐文章,垂宪万世,德合乾坤,
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
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伏惟神灵陟降,阴骘下民,覆帱无极,与天常存。”
宣册讫,奏搢圭。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帝左。帝受宝,以授执事官,置
于案右。奏出圭。赞宣宝,宣宝官跪宣于帝右,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奏俯伏,
兴。帝诣皇妣神御前,进宣册宝如前仪。册文曰:“臣闻自古后妃,皆承世绪。
妫汭嫔虞,发祥帝室,周姜辅治,肇基邦君。钦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辅圣,同
起侧微,弘济艰难,化家为国。克勤克俭,克敬克诚,克孝克慈,以奉神灵之统,
理万物之宜。正位中宫十有五年,家邦承式,天下归仁。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
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伏惟圣灵陟降,膺慈显名,日月光华,照临永
世。”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帝复位。奏四拜,百官同。行祭礼如常仪。翌日,
颁诏天下。以上谥礼成,赐陪祀执事官宴,馀官人赐钞一锭。
仁宗即位,九月,礼部同诸臣进大行皇帝仁孝皇后谥议。仁宗立受之,览毕,
流涕不已,以付翰林院撰谥册。礼部奏上谥仪,前期斋戒遣祭如常,内侍置册宝
舆于奉天门。厥明,捧册宝置舆中。帝衰服诣奉天门,内侍举册宝舆,帝随舆后
行,降阶,升辂。百官立金水桥南,北向跪。俟舆过,兴。随至思善门外,序立,
北向。帝降辂。册宝舆由中门入,至几筵殿丹陛上。帝由左门入,就丹陛上拜位。
捧册宝官由殿左门入,至几筵前。导引官奏四拜,皇太孙、亲王、皇孙陪拜丹陛
上,百官陪拜思善门外。帝由殿左门入,诣大行皇帝位前,跪进册、进宝。宣册
宝官跪宣毕,奏俯伏、兴。帝诣仁孝皇后神位前,礼并同。奏复位四拜,皇太孙
以下同。礼毕,行祭礼。是日,改题仁孝皇后神主,诏颁天下。是后,上皇帝及
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谥,皆仿此。
嘉靖十七年,世宗用丰坊奏,加献皇帝庙号,称宗配帝,乃改奉太宗为成祖。
命制二圣神位于南宫,遂诣景神殿,奉册宝。尊文皇帝曰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
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尊献皇帝曰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又上皇天上帝大号。十一月朔,帝诣南郊,恭进册表。礼成,还诣太庙,
奉册宝,加上高皇帝尊号曰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
皇帝,加上高皇后尊号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是日,中宫捧
高皇后主,助行亚献礼,文武官命妇陪祀。复择日诣太庙,行改题神主礼。
○庙讳
天启元年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从木加交字
者,俱改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
庙讳御名者,悉改之。
庙制 禘佩 时享 荐新 加上谥号 庙讳
○宗庙之制
明初作四亲庙于宫城东南,各为一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
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庙中室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三门,门
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斋次,其西馔次,俱五间,北向。门之东,神
厨五间,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集儒臣议祀典,李善长等言:
周制,天子七庙。而《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亲尽而迁。此有天下之常礼。
若周文王、武王虽亲尽宜祧,以其有功当宗,故皆别立一庙,谓之文世室、武世
室,亦百世不迁。
汉每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又有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
庙,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又于长安故高庙中,祀成、哀、平三帝。别
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遗诏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
别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庙。由是同堂异室之制,至于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庙于长安。太宗议立七庙,虚太祖之室。玄宗创制,
立九室,祀八世。文宗时,礼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百代不
迁。亲尽之主,礼合祧迁,至禘佩则合食如常。其后以敬、文、武三宗为一代,
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顺、翼、宣四祖,每遇禘,则以昭穆相对,而虚东向之位,
神宗奉僖祖为太庙始祖,至徽宗时增太庙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宁中,取王
肃说,谓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庙。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宁宗,始别建四
祖殿,而正太祖东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庙于燕京,以太祖居中,为不迁之祖。至泰定中,为七世十室。
今请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为一庙。
于是上皇高祖考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皇曾祖考谥
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谥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
妣曰裕皇后。皇考谥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
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
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孔子
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仪。”于是
造银器,以金涂之。酒壶盂盏皆八,朱漆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帏
幔浴室皆具。后又诏器皿以金涂银者,俱易以金。
二年,诏太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遣皇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某,
勿称皇太子。后称孝玄孙皇帝,又改称孝曾孙嗣皇帝。初,太庙每室用币一。二
年,从礼部议,用二白缯。又从尚书崔亮奏,作圭瓒。
八年,改建太庙。前正殿,后寝殿。殿翼皆有两庑。寝殿九间,间一室,奉
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九年十月,新太庙成。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
西一室奉熙祖,东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庙,其
后皇后祔庙仿此。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寝殿神主
居西二室,南向。成祖迁都,建庙如南京制。
宣德元年七月,礼部进太宗神主祔庙仪:先期一日,遣官诣太庙行祭告礼。
午后,于几筵殿行大祥祭。翼日昧爽,设酒果于几筵殿,设御辇二、册宝亭四于
殿前丹陛上。皇帝服浅淡服,行祭告礼毕,司礼监官跪请神主升辇,诣太庙奉安。
内使二员捧神主,内使四员捧册宝,由殿中门出,安奉于御辇、册宝亭。皇帝随
行至思善门,易祭服,升辂。至午门外,仪卫伞扇前导,至庙街门内,皇帝降辂。
监官导诣御辇前奏,跪请神主奉安太庙,俯伏,兴。内使捧神主册宝,皇帝从,
由中门入,至寝庙东第三室,南向奉安。皇帝叩头,毕,祭祀如时祭仪。文武官
具祭服行礼。其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庙,如前
仪。寝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居高祖之次,东向。其后大行祔庙仿此。正
统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庙,神主诣列祖神位前谒庙。礼毕,太常寺官唱
赐座,内侍捧衣冠,与仁宗同神位。唱请宣宗皇帝朝见,内侍捧宣宗衣冠置褥位
上,行四拜礼讫,安奉于座上。
孝宗即位,宪宗将升祔。时九庙已备,议者咸谓德、懿、熙、仁四庙,宜以
次奉祧。礼臣谓:“国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宪
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祧殿,如古夹室之制。岁暮则奉祧主
合享,如古祫祭之礼。”吏部侍郎杨守陈言:“《礼》,天子七庙,祖功而宗德。
德祖可比商报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习见宋儒尝取王安石说,遂使七庙
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礼之正。今请并祧德、
懿、熙三祖,自仁祖下为七庙,异时祧尽,则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
祫礼行于前殿。时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则功德并崇,恩义亦备。”帝从礼官
议,建祧庙于寝殿后,遣官祭告宗庙。帝具素服告宪宗几筵,祭毕,奉迁懿祖神
主衣冠于后殿,床幔、御座、仪物则贮于神库。其后奉祧仿此。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礼。令于殿内设帷幄如九庙,列圣皆南向,各奠献,
读祝三,余如旧。十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
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丁酉,帝诣太
庙行特享礼。九月,谕大学士李时等,以“宗庙之制,父子兄弟同处一堂,于礼
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专庙,南向。”尚书夏言奏:“太庙两傍,隙地无几,宗
庙重事,始谋宜慎。”未报。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庙于两庑之地。
有都宫以统庙,不必各为门垣。有夹室以藏主,不必更为寝庙。第使列圣各得全
其尊,皇上躬行礼于太祖之庙,余遣亲臣代献,如古诸侯助祭之礼。”帝悦,命
会议。言等言:“太庙地势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规模,又不合古礼。且使各
庙既成,陛下遍历群庙,非独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给,古者宗伯代后献之文,
谓在一庙中,而代后之亚献。未闻以人臣而代主一庙之祭者也。且古诸侯多同姓
之臣,今陪祀执事者,可拟古诸侯之助祭者乎?先臣丘浚谓宜间日祭一庙,历十
四日而遍。此盖无所处,而强为之说耳。若以九庙一堂,嫌于混同。请以木为黄
屋,如庙廷之制,依庙数设之,又设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专奠之敬矣。”议上,
不报。
十三年,南京太庙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殿,
重建太庙,补造列圣神主。帝召尚书言与群臣集议。言会大学士张孚敬等言:“
国有二庙,自汉惠始。神有二主,自齐桓始。周之三都庙,乃迁国立庙,去国载
主,非二庙二主也。子孙之身乃祖宗所依,圣子神孙既亲奉祀事于此,则祖宗神
灵自当陟降于此。今日正当专定庙议,一以此地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
夕香火,当合并供奉如常。太庙遗址当仿古坛墠遗意,高筑墙垣,谨司启闭,
以致尊严之意。”从之。
时帝欲改建九庙。夏言因言:“京师宗庙,将复古制,而南京太庙遽灾,殆
皇天列祖佑启默相,不可不灵承者。”帝悦,诏春和兴工。诸臣议于太庙南,左
为三昭庙,与文祖世室而四,右为三穆庙。群庙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寝稍
崇,纵横深广,与群庙等。列庙总门与太庙戟门相并,列庙后垣与太庙祧庙后墙
相并。具图进。帝以世室尚当隆异,令再议。言等请增拓世室前殿,视群庙崇四
尺有奇,深广半之;寝殿视群庙崇二尺有奇,深广如之。报可。十四年正月,谕
阁臣:“今拟建文祖庙为世室,则皇考世庙字当避。”张孚敬言:“世庙著《明
伦大典》,颁诏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称太宗庙。其余群庙不用宗字,用本庙
号,他日递迁,更牌额可也。”从之。二月,尽撤故庙改建之。诸庙各为都宫,
庙各有殿有寝。太祖庙寝后有祧庙,奉祧主藏焉。太庙门殿皆南向,群庙门东西
向,内门殿寝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新庙成,更创皇考庙曰睿宗献皇帝庙。帝
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于祧庙,太祖神主于太庙,百官陪祭如仪。翌日,
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庙,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诣太宗庙陪祭。文三
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诣群庙行礼。又择日亲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
主,奉安于景神殿。
二十年四月,太庙灾,成祖、仁宗主毁,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诣长
陵、献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
议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室之旧,庙制始定。二十四年六月,礼部尚
书费寀等以太庙安神,请定位次。帝曰:“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lun6*理。太
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七月,以
庙建礼成,百官表贺,诏天下。新庙仍在阙左,正殿九间,前两庑,南戟门。门
左神库,右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宰牲亭,南神宫监,西庙街门。正殿后
为寝殿,奉安列圣神主,又后为祧庙,藏祧主,皆南向。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庙,而祧仁宗。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
徐阶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坚其议。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
第四室。隆庆六年八月,穆宗将祔庙,敕礼臣议当祧庙室。礼科陆树德言:“宣
宗于穆宗仅五世,请仍祔睿宗于世庙,而宣宗勿祧。”疏下礼部,部议宣宗世次
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为一庙,非以一君为一世,故晋之庙十一
室而六世,唐之庙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至徽宗,始定为九世十一室
之制,以太祖、太宗同为一世故也。其后徽宗祔以与哲宗同一世,高宗祔以与钦
宗同一世,皆无所祧,及光宗升祔,增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
上合二祖仅八世,准以宋制,可以无祧,但于寝殿左右各增一室,则尊祖敬宗,
并行不悖矣。”帝命如旧敕行,遂祧宣宗。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庙。太常卿
洪文衡请无祧宪宗,而祧睿宗。不听。
○禘佩
洪武元年祫飨太庙。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东第一位,西向。
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东向。仁祖皇考妣东第二位,西向。七年,御史答禄与权
言:“皇上受命七年而禘祭未举。宜参酌古今,成一代之典。”诏下礼部、太常
司、翰林院议,以为:“虞、夏、商、周世系明白,故禘礼可行。汉、唐以来,
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当时所谓禘祭,不过祫已祧之祖而祭之,乃古之大祫,非
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者,所以审谛祖之所自出。’是则莫知祖之所自出,禘
礼不可行也。今国家追尊四庙,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则禘难遽行。”太祖
是其议。弘治元年,定每岁暮奉祧庙懿祖神座于正殿左,居熙祖上,行祫祭之礼。
嘉靖十年,世宗以禘祫义询大学士张璁,令与夏言议。言撰《禘义》一篇献
之,大意谓:“自汉以下,谱牒难考,欲如虞夏之禘黄帝,商周之禘帝喾,不能
尽合。谨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论,宜为虚位以祀。”帝深然之。会中允廖
道南谓朱氏为颛顼裔,请以《太祖实录》为据,禘颛顼。遂诏礼部以言、道南二
疏,会官详议。诸臣咸谓:“称虚位者茫昧无据,尊颛顼者世远难稽。庙制既定
高皇帝始祖之位,当禘德祖为正。”帝意主虚位,令再议。而言复疏论禘德祖有
四可疑,且言今所定太祖为太庙中之始祖,非王者立始祖庙之始祖。帝并下其章。
诸臣乃请设虚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奉太祖配,西向。礼臣因言,大祫既岁举,
大禘请三岁一行,庶疏数适宜。帝自为文告皇祖,定丙、辛岁一行,敕礼部具仪
择日。四月,礼部上大禘仪注。前期告庙,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锦
衣卫设仪卫,太常卿奉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于太庙正殿,安设如图仪。至日行
礼,如大祀圜丘仪。及议祧德祖,罢岁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礼。太常寺设德
祖神位于太庙正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东西向。
十五年,复定庙飨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
成祖七宗主,飨太祖殿,为时祫。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成祖七宗主,
飨太祖殿,为大祫。祭毕,各归主于其寝。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庙帝后谥号俱
全书,时祫止书某祖、某宗某皇帝。更定季冬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太祖
异室皆南向,成祖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东西相向。二十年十一月,礼官议,
岁暮大祫,当陈祧主,而景神殿隘,请暂祭四祖于后寝,用连几,陈笾豆,以便
周旋。诏可。二十二年,定时享、大祫,罢出主、上香、奠献等仪,临期捧衣冠
出纳。太常及神宫监官奉行。二十四年,罢季冬中旬大祫,并罢告祭,仍以岁除
日行大祫,礼同时享。二十八年,复告祭仪。穆宗即位,礼部以大行皇帝服制未
除,请遵弘治十八年例,岁暮大祫、孟春时享两祭,皆遣官摄事。乐设而不作,
帝即丧次致斋,陪祀官亦在二十七日之内,宜令暂免。从之。
○时享
洪武元年,定宗庙之祭,每岁四孟及岁除,凡五享。学士陶安等言:“古者
四时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庙,惟春祭于各庙。自汉而下,庙皆同堂异室,则四
时皆合祭。今宜仿近制,合祭于第一庙,庶适礼之中,无烦渎也。”太祖命孟春
特祭于各庙,三时及岁除则祫佩祭于德祖庙。二年,定时享之制,春以清明,夏
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岁除如旧。三年,礼部尚书崔亮言:“孟月者,
四时之首。因时变,致孝思,故备三牲黍稷品物以祭。至仲季之月,不过荐新而
已。既行郊祀,则庙享难举,宜改从旧制。其清明等节,各备时物以荐。”从之。
九年,新建太庙。凡时享,正殿中设德祖帝后神座,南向。左懿祖,右熙祖,东
西向。仁祖次懿祖。凡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设衣冠。礼毕,藏之。孟春择上旬日,
三孟用朔日,及岁除皆合享。自是五享皆罢特祭,而行合配之礼。二十一年,定
时享仪。更前制,迎神四拜,饮福四拜,礼毕四拜。二十五年,定时享。若国有
丧事,乐备而不作。
正统三年正月,享太庙。礼部言,故事,先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御正殿受
奏。是日,宣宗皇帝忌辰,例不鸣钟鼓,第视事西角门。帝以祭祀重事,仍宜升
殿,馀悉遵永乐间例行之。天顺六年,阁臣以皇太后丧,请改孟冬时享于除服后。
从之。成化四年,礼部以慈懿太后丧,请改孟秋享庙于初七日。不从。
嘉靖十一年,大学士张孚敬等言:“太庙祭祀,但设衣冠。皇上改行出主,
诚合古礼。但遍诣群庙,躬自启纳,不免过劳。今请太祖神主,躬自安设。群庙
帝后神主,则以命内外捧主诸臣。”帝从其请。十七年,定享祫礼,凡立春特享,
亲祭太祖,遣大臣八人分献诸帝,内臣八人分献诸后。立夏时祫,各出主于太庙。
太祖南向,成祖西向,序七宗之上,仁、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
秋冬时祫,如夏礼。二十四年,新庙成,复定享祫止设衣冠,不出主。隆庆元年,
孟夏时享,以世宗几筵未撤,遵正德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几筵,祗请诸
庙享祀。其后,时享、祫祭在大祥内者,皆如之。
○荐新
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正月,韭、荠、生菜、鸡子、鸭子。二
月,水芹、蒌蒿、台菜、子鹅。三月,茶、笋、鲤鱼、鮆鱼。四月,樱桃、梅、
杏、鲥鱼、雉。五月,新麦、王瓜、桃、李、来禽、嫩鸡。六月,西瓜、甜瓜、
莲子、冬瓜。七月,菱、梨、红枣、蒲萄。八月,芡、新米、藕、茭白、姜、鳜
鱼。九月,小红豆、栗、柿、橙、蟹、鳊鱼。十月,木瓜、柑、橘、芦菔、兔、
雁。十一月,荞麦、甘蔗、天鹅、鹚<老鸟>、鹿。十二月,芥菜、菠菜、白鱼、鲫
鱼。其礼皆天子躬行。未几,以属太常。二年诏,凡时物,太常先荐宗庙,然后
进御。三年,定朔日荐新,各庙共羊一、豕一、笾豆八、簠簋登鉶各二、酒尊三,
及常馔鹅羹饭。太常卿及与祭官法服行礼。望祭,止常馔鹅羹饭,常服行礼。又
有献新之仪,凡四方别进新物,在月荐外者,太常卿与内使监官常服献于太庙。
不行礼。其后朔望祭祀,及荐新、献新,俱于奉先殿。
○加上谥号
洪武元年,追尊四庙谥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
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镂金,
龙凤文。其宝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金盘龙纽,系以锦绶,裹以红锦,
加帕纳于盝,盝装以金。德祖册文曰:“孝玄孙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
闻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传之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祖父,此古
今通义也。臣遇天下兵起,躬披甲胄,调度师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
广。皆承祖宗之庇。臣庶推臣为皇帝,而先世考妣未有称号。谨上皇高祖考府君
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伏惟英爽。鉴此孝思。”其宝文曰“德祖玄皇帝之宝”。
玄皇后、懿祖以下,帝后册宝并同。建文时,追尊谥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永乐元年五月,进高皇帝、高皇后谥议。前一日,于奉天殿中设谥议案。是
日早,帝衮冕升殿,如常仪。文武官朝服四拜。礼部官奏进尊谥议。序班二员引
班首升丹陛,捧谥议官以谥议文授班首,由中门入,至殿中。赞进尊谥议。驾兴,
诣谥议文案。班首进置于案,跪,百官皆跪。帝览毕,复坐。班首与百官俯伏兴,
复位,再行四拜。礼毕。帝亲举谥议,付翰林院臣撰册文。
六月,以上尊谥,先期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鸿胪寺设香案于
奉天殿。是日早,内侍以册宝置于案。太常寺于太庙门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
御前各设册宝案。鸿胪寺设册宝舆于奉天门外,卤簿、乐悬如常仪。百官祭服诣
太庙门外立俟,执事官并宣册宝官,先从太庙右门入,序立殿右。帝衮冕御华盖
殿,捧册宝官四员祭服,于奉天殿东西序立。鸿胪寺奏请行礼。帝出奉天殿册宝
案前,捧册宝官各捧前行,置彩舆内,卤簿大乐前导。帝乘舆,随彩舆行。至午
门外降舆,升辂,至太庙门。百官跪俟彩舆过,兴。帝降辂,随彩舆至太庙中门
外。捧册宝官各捧前行,帝随行,至丹陛上。捧册宝置于案,典仪传唱如常,内
赞奏就位,典仪奏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帝四拜,百官同。典仪奏进册宝,捧
册宝官前行,驾由左门入,至庙中,诣皇考神御前。奏跪,搢圭。奏进册,捧册
官跪进于帝左,帝受册以授执事官,置于案左,奏出圭,赞宣册,宣册官跪宣于
帝左。册文曰:“惟永乐元年,岁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
皇帝臣某,谨拜手稽首言:臣闻俊德赞尧,重华美舜,禹、汤、文、武,列圣相
承,功德并隆,咸膺显号。钦惟皇考皇帝,统天肇运,奋自布衣,戡定祸乱,用
夏变夷,以孝治天下。四十馀年,民乐永熙,礼乐文章,垂宪万世,德合乾坤,
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
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伏惟神灵陟降,阴骘下民,覆帱无极,与天常存。”
宣册讫,奏搢圭。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帝左。帝受宝,以授执事官,置
于案右。奏出圭。赞宣宝,宣宝官跪宣于帝右,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奏俯伏,
兴。帝诣皇妣神御前,进宣册宝如前仪。册文曰:“臣闻自古后妃,皆承世绪。
妫汭嫔虞,发祥帝室,周姜辅治,肇基邦君。钦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辅圣,同
起侧微,弘济艰难,化家为国。克勤克俭,克敬克诚,克孝克慈,以奉神灵之统,
理万物之宜。正位中宫十有五年,家邦承式,天下归仁。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
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伏惟圣灵陟降,膺慈显名,日月光华,照临永
世。”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帝复位。奏四拜,百官同。行祭礼如常仪。翌日,
颁诏天下。以上谥礼成,赐陪祀执事官宴,馀官人赐钞一锭。
仁宗即位,九月,礼部同诸臣进大行皇帝仁孝皇后谥议。仁宗立受之,览毕,
流涕不已,以付翰林院撰谥册。礼部奏上谥仪,前期斋戒遣祭如常,内侍置册宝
舆于奉天门。厥明,捧册宝置舆中。帝衰服诣奉天门,内侍举册宝舆,帝随舆后
行,降阶,升辂。百官立金水桥南,北向跪。俟舆过,兴。随至思善门外,序立,
北向。帝降辂。册宝舆由中门入,至几筵殿丹陛上。帝由左门入,就丹陛上拜位。
捧册宝官由殿左门入,至几筵前。导引官奏四拜,皇太孙、亲王、皇孙陪拜丹陛
上,百官陪拜思善门外。帝由殿左门入,诣大行皇帝位前,跪进册、进宝。宣册
宝官跪宣毕,奏俯伏、兴。帝诣仁孝皇后神位前,礼并同。奏复位四拜,皇太孙
以下同。礼毕,行祭礼。是日,改题仁孝皇后神主,诏颁天下。是后,上皇帝及
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谥,皆仿此。
嘉靖十七年,世宗用丰坊奏,加献皇帝庙号,称宗配帝,乃改奉太宗为成祖。
命制二圣神位于南宫,遂诣景神殿,奉册宝。尊文皇帝曰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
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尊献皇帝曰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又上皇天上帝大号。十一月朔,帝诣南郊,恭进册表。礼成,还诣太庙,
奉册宝,加上高皇帝尊号曰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
皇帝,加上高皇后尊号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是日,中宫捧
高皇后主,助行亚献礼,文武官命妇陪祀。复择日诣太庙,行改题神主礼。
○庙讳
天启元年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从木加交字
者,俱改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
庙讳御名者,悉改之。
0
猜你喜欢:
- 《魏书》 ◎太武五王 晋王 东平王 临淮王 广阳王 南安王 太武皇帝十一男。贺皇后生景穆皇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东
- 《元史》 ◎成宗一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讳铁穆耳,世祖之孙,裕宗真金第三子也。母曰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二年九月庚子生。 二十
- 《庄子》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 《南齐书》 ◎崔祖思 刘善明 苏侃 垣荣祖 崔祖思,字敬元,清河东武城人,崔琰七世孙也。祖諲,宋冀州刺史。父僧护,州秀才。祖思少有志
- 《汉书》 《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虽以《水战》为题,但所阐述的内容并非是水上作战的问题,而是陆上作战如何利用水流辅助军队进攻取胜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水对峙时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总集类五 △《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康熙二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选,内阁学士徐乾学等奉敕编注。所录上起《春秋左传》,
- 《春秋左传》 ◇闵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冬,齐仲孙来。 【
- 《韩非子》 圣人之治民,度於本,不从其欲,期於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
- 《世说新语》 1.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2.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
- 《世说新语》 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 《鬼谷子》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
- 《宋史》 ○吴育 宋绶(子敏求 从子昌言) 李若谷(子淑 孙寿朋 复圭) 王博文(子畴) 王鬷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
- 《旧唐书》 ◎地理四 ○剑南道东西道九 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
- 《白痴》 说实在的,瓦尔瓦拉.阿尔达利翁诺芙娜在同哥哥的谈话中,提到公爵向阿格拉娅.叶潘钦娜求婚的事时,稍许夸大
- 《文选》 ◎情 〔《易》曰:利贞者,性情也。性者,本质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别名。事於最末,故居於癸。〕 【高唐赋》(并序)】
- 《列夫托尔斯泰》 最美的理论只有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时才有价值.对于托尔斯泰,理论与创作永远是相连的,有如信仰与行动一般.正
- 《喻世明言》 闲向书斋阅古今,偶逢奇事感人心。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休解绶,慢投簪,从来日月岂常阴。到头祸福终须应,天道还分贞与
- 《白痴》 伊万.费奥多罗维奇.叶潘钦将军,站在自己的书房中央,十分好奇地看着走进来的公爵,甚至还向前走了两步.公
- 《旧唐书》 ○刘晏 第五琦 班宏 王绍 李巽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
评论
发表评论
-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丘明《左传·昭公·昭公四年》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戴圣《礼记·儒行》
-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