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发刊缀言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等
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矣。任事以来,栗栗危惧。盖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
局之多故,任大责重,辞谢不获,蚊负贻讥,勉为担荷。开馆之初,经费尚充,
自民国六年,政府以财政艰难,锐减额算。近年益复枯竭,支绌情状,不堪缕述。
将伯呼助,垫借俱穷,日暮途远,几无成书之一日。窃以清史关系一代典章文献,
失今不修,后来益难著手,则尔巽之罪戾滋重。瞻前顾后,寝馈不安。事本万难,
不敢诿卸。乃竭力呼籥,幸诸帅维持,并敦促修书同人黾勉从事,获共谅苦衷,
各尽义务,竭蹶之馀,大致就绪。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奈以时事之艰
虞,学说之厖杂,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於是於万不获已之时,
乃有发刊清史稿之举,委讬袁君金铠经办,数月后当克竣事。诚以史事繁钜,前
史每有新编,互证得失。明史之修,值国家承平,时历数十年而始成,亦不无可
议之处,诚戛戛乎其难矣。今兹史稿之刊,未臻完整,夫何待言。然此急就之章,
较诸元史之成,已多时日。所有疏略纰缪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
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盖此稿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除查出
疏漏另刊修正表外,其他均公诸海内,与天下人以共见,绳愆纠谬,世多通人。
尔巽心力已竭,老病危笃,行与诸君子别矣,言尽於此。以上所述,即作为史稿
披露后向海内诸君竭诚就正之语,幸共鉴之。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八月二日 赵尔巽时年八十四岁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阅 于式枚
总纂 王树枬 郭曾炘 李家驹 缪荃孙 吴士鉴
吴廷燮 马其昶 夏孙桐 秦树声 金兆蕃
纂修 邓邦述 章 钰 王大钧 袁励准 万本端 陶葆廉 王式通
顾瑗 杨锺羲 简朝亮 张采田 何葆麟 陈曾则 姚永朴
夏曾佑 唐恩溥 袁克文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罗惇曧 吴广霈 吴怀清 张书云 张启后 韩朴存
李岳瑞 骆成昌 胡嗣芬 吴昌绶 朱孔彰 李景濂 姚永概
黄翼曾 檀玑戴 锡章 陈曾矩 李哲明 吕钰 余嘉锡 邵瑞彭
奭良 瑞洵 陈田 叶尔恺 徐鸿宝 王崇烈 方履中 商衍瀛
陈能怡 王以慜 刘树屏 朱师辙史思培 赵文蔚 刘焜
陈敬第 蓝钰 陈毅 李葆恂 张仲炘 陈延韡宋伯鲁 李焜瀛
喻长霖 田应璜 赵世骏 杨晋 齐忠甲 朱希祖 吴璆秦望澜
李汝谦 罗裕樟 傅增淯 朱方饴
提调 李经畬 陈汉第 金还 周肇祥 邵章
文牍科长 伍元芝
图书科长 尹良
会计科长 刘济
庶务科长 锡荫
收发处长 张玉藻
校勘 孟昭墉 诸以仁 奎 善 刘景福 赵伯屏
收掌 董清峻 胡庆松 秦化田 史锡华 惠 澂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总阅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事宜总阅 金梁
按:清史馆职名,关外一次本与此相同,独纂修唐恩溥之名误列在协修史思
培下误出。关内本与此歧异颇多,附录於后,以供参考。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纂 王树棻
总纂 吴廷燮
总纂 夏孙桐
纂修 金兆蕃
纂修 章钰
纂修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协修 吴怀清
协修 张书云
协修 李哲明
协修 戴锡章
协修 奭良
协修 朱师辙
校勘兼协修 孟昭墉
提调 李经畬
提调 陈汉第
提调 金还
提调 周肇祥
提调 邵章
总纂 缪荃孙 马其昶 秦树声 吴士鉴
纂修 王大钧 邓邦述 姚永朴 万本端 张尔田 陈曾则 唐恩溥
袁励准 王式通 何葆麟 刘师培 夏曾佑
协修 张启后 李岳瑞 韩朴存 朱孔彰 姚永概 黄翼曾 陈敬第
吴昌绶 吴广霈 罗惇曧 骆成昌 胡嗣芬 李景濂 陈田
檀玑 叶尔恺 瑞洵 王崇烈 田应璜 朱希祖 徐鸿宝 蓝钰
刘树屏 杨晋 陈能怡 方履中 商衍瀛 赵世骏 袁嘉穀 秦望澜
吴璆 史思培 唐邦治 张仲炘 傅增淯 邵瑞彭 陈曾矩
校勘 董清峻 周仰公 秦化田 奎善 刘景福 赵伯屏 史锡华 曾恕传
收掌 尚希程 王文著 胡庆松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 金梁
○《清史稿》校刻记
甲寅年始设清史馆,以赵公尔巽为馆长。修史者有总阅、总纂、纂修、协修
及徵访等职,先后延聘百数十人,别有名誉职约三百人。馆中执事,有提调、收
掌、科长及校勘等职,亦逾二百人,可谓盛矣。
开馆之初,首商义例。馆内外同人,如于君式枚、梁君启超、吴君士鉴、吴
君廷燮、姚君永朴、缪君荃孙、陶君葆廉、金君兆蕃、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王
君桐龄等,皆多建议。参酌众见,后乃议定用明史体裁,略加通变。先排史目,
凡本纪十二:曰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
宗、德宗,而宣统纪初拟为今上本纪,后改定。志十六:曰天文、灾异、时宪、
地理、礼、乐、舆服附卤簿、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交通、刑法、艺文、
邦交,初拟有国语、氏族、外教三志,皆删。表十:曰皇子、公主、外戚、诸臣
封爵、藩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交聘,初以大学士与军机合
称宰辅,后改。列传十五:曰后妃、诸王、诸臣、循吏、儒林、文苑、畴人、忠
义、孝义、遗逸、艺术、列女、土司、藩部、属国,初拟
有明遗臣、卓行、货殖、客卿、叛臣诸目,皆删并。其取材则以实录为主,
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徵访所得,务求传信,不尚文饰焉。
庚申,初稿略备,始排比复辑。丙寅秋,重加修正。自开馆至是,已岁纪一
周,其难其慎,盖犹未敢为定稿也。丁卯夏,袁君金铠创刊稿待正之议,赵公韪
之,即请袁君总理发刊事宜,而以梁任校刻,期一年竣事。梁拟总阅全稿,先画
一而后付刊。乃稿实未齐,且待修正,祇可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矣。是时
留馆者仅十馀人,於是公推以柯君劭忞总纪稿,王君树棻总志稿,吴君廷燮总表
稿。夏君孙桐、金君兆蕃分总传稿,而由袁君与梁校阅付刊。本纪自太祖至世宗
五朝为邓君邦述、金君兆蕃原稿,高宗至穆宗五朝为吴君廷燮原稿,德宗及宣统
二朝为瑞君洵原稿,而太祖、圣祖、世宗、仁宗、文宗、与宣统六纪为奭君良复
辑,穆、德二纪为李君哲明复辑,柯君皆多删正。志则天文、时宪、灾异为柯君
稿;地理为秦君树声原稿,王君树棻复辑;礼为张君书云、王君大钧、万君本端
等分稿;职官为金君兆丰、骆君成昌、李君景濂、徐君鸿宝等分稿,皆金君复辑,
乐为张君采田稿;舆服为何君葆麟稿,选举为张君启后、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等
分稿,张君书云复辑;食货为姚君永朴、李君岳瑞、李君哲明、吴君怀清分稿,
河渠为何君葆麟等原稿,交通为罗君惇曧等分稿,皆吴君复辑,兵为俞君陛
云、秦君望澜、田君应璜、袁君克文等分稿,俞君复辑;刑法为王君式通等分辑,
后用许君受衡稿;艺文为章君钰、吴君士鉴原稿,朱君师辙复辑;邦交为李君家
驹、吴君广霈、刘君树屏等分稿,戴君锡章复辑。表则诸王、公主、外戚为吴君
士鉴原稿,诸臣封爵为刘君师培原稿,军机大臣为唐君邦治原稿,馀皆吴君廷燮
稿。列传则后妃、诸王为邓君奭君及金君兆蕃原稿,皆金君复辑;诸臣原稿,凡
在馆诸君多有分纂,自开国至乾隆为金君兆蕃复辑,嘉道咸同为夏君孙桐复辑,
光宣为马君其昶、金君兆丰复辑,而梁又重补辑之;循吏及艺术皆夏君复辑,儒
林为缪君荃孙稿,文苑为马君稿,梁皆补之;畴人为陈君年原稿,柯君复辑,忠
义为章君复辑;孝义及列女为金君兆蕃复辑,遗逸为王君树棻及缪君原稿,梁复
辑之;土司为缪君稿,藩部蒙古为吴君廷燮稿,西藏为吴君燕绍稿,属国为韩君
朴存稿。凡诸稿梁皆校阅,并有参订。惜仓卒付刊,不及从容讨论耳。昔万季野
参修明史,总阅全书,事必覈之实录,误者正之,漏者补之,此修史公例,不敢
忽也。是秋赵公去世,柯君兼代馆长,一仍旧贯。岁暮校印过半,乃先发行,至
今夏全书告成,幸未逾预定之期。袁君创议於先,经营筹画,力任其难,庶几无
负赵公之讬。其间数经艰乱,皆幸无阻,良非初料所及。一代国史,所关甚大,
其成否亦系乎天焉。初有议宣统纪从阙者,梁以春秋不讳定哀,力争存之;又议
断代为史,凡殁於辛亥以后者皆不入传,梁以明末遗臣,史皆并著,且清史实为
旧史结束,后将别创新史,体例各异,诸人与清室相终始,岂容泯没,故所补独
多。
校刻既竣,略记始末,以备参考。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
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幸甚。戊辰端节金梁
局之多故,任大责重,辞谢不获,蚊负贻讥,勉为担荷。开馆之初,经费尚充,
自民国六年,政府以财政艰难,锐减额算。近年益复枯竭,支绌情状,不堪缕述。
将伯呼助,垫借俱穷,日暮途远,几无成书之一日。窃以清史关系一代典章文献,
失今不修,后来益难著手,则尔巽之罪戾滋重。瞻前顾后,寝馈不安。事本万难,
不敢诿卸。乃竭力呼籥,幸诸帅维持,并敦促修书同人黾勉从事,获共谅苦衷,
各尽义务,竭蹶之馀,大致就绪。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奈以时事之艰
虞,学说之厖杂,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於是於万不获已之时,
乃有发刊清史稿之举,委讬袁君金铠经办,数月后当克竣事。诚以史事繁钜,前
史每有新编,互证得失。明史之修,值国家承平,时历数十年而始成,亦不无可
议之处,诚戛戛乎其难矣。今兹史稿之刊,未臻完整,夫何待言。然此急就之章,
较诸元史之成,已多时日。所有疏略纰缪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
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盖此稿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除查出
疏漏另刊修正表外,其他均公诸海内,与天下人以共见,绳愆纠谬,世多通人。
尔巽心力已竭,老病危笃,行与诸君子别矣,言尽於此。以上所述,即作为史稿
披露后向海内诸君竭诚就正之语,幸共鉴之。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八月二日 赵尔巽时年八十四岁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阅 于式枚
总纂 王树枬 郭曾炘 李家驹 缪荃孙 吴士鉴
吴廷燮 马其昶 夏孙桐 秦树声 金兆蕃
纂修 邓邦述 章 钰 王大钧 袁励准 万本端 陶葆廉 王式通
顾瑗 杨锺羲 简朝亮 张采田 何葆麟 陈曾则 姚永朴
夏曾佑 唐恩溥 袁克文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罗惇曧 吴广霈 吴怀清 张书云 张启后 韩朴存
李岳瑞 骆成昌 胡嗣芬 吴昌绶 朱孔彰 李景濂 姚永概
黄翼曾 檀玑戴 锡章 陈曾矩 李哲明 吕钰 余嘉锡 邵瑞彭
奭良 瑞洵 陈田 叶尔恺 徐鸿宝 王崇烈 方履中 商衍瀛
陈能怡 王以慜 刘树屏 朱师辙史思培 赵文蔚 刘焜
陈敬第 蓝钰 陈毅 李葆恂 张仲炘 陈延韡宋伯鲁 李焜瀛
喻长霖 田应璜 赵世骏 杨晋 齐忠甲 朱希祖 吴璆秦望澜
李汝谦 罗裕樟 傅增淯 朱方饴
提调 李经畬 陈汉第 金还 周肇祥 邵章
文牍科长 伍元芝
图书科长 尹良
会计科长 刘济
庶务科长 锡荫
收发处长 张玉藻
校勘 孟昭墉 诸以仁 奎 善 刘景福 赵伯屏
收掌 董清峻 胡庆松 秦化田 史锡华 惠 澂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总阅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事宜总阅 金梁
按:清史馆职名,关外一次本与此相同,独纂修唐恩溥之名误列在协修史思
培下误出。关内本与此歧异颇多,附录於后,以供参考。
○清史馆职名
馆长 赵尔巽
兼代馆长总纂 柯劭忞
总纂 王树棻
总纂 吴廷燮
总纂 夏孙桐
纂修 金兆蕃
纂修 章钰
纂修 金兆丰
协修 俞陛云
协修 吴怀清
协修 张书云
协修 李哲明
协修 戴锡章
协修 奭良
协修 朱师辙
校勘兼协修 孟昭墉
提调 李经畬
提调 陈汉第
提调 金还
提调 周肇祥
提调 邵章
总纂 缪荃孙 马其昶 秦树声 吴士鉴
纂修 王大钧 邓邦述 姚永朴 万本端 张尔田 陈曾则 唐恩溥
袁励准 王式通 何葆麟 刘师培 夏曾佑
协修 张启后 李岳瑞 韩朴存 朱孔彰 姚永概 黄翼曾 陈敬第
吴昌绶 吴广霈 罗惇曧 骆成昌 胡嗣芬 李景濂 陈田
檀玑 叶尔恺 瑞洵 王崇烈 田应璜 朱希祖 徐鸿宝 蓝钰
刘树屏 杨晋 陈能怡 方履中 商衍瀛 赵世骏 袁嘉穀 秦望澜
吴璆 史思培 唐邦治 张仲炘 傅增淯 邵瑞彭 陈曾矩
校勘 董清峻 周仰公 秦化田 奎善 刘景福 赵伯屏 史锡华 曾恕传
收掌 尚希程 王文著 胡庆松
总理史稿发刊事宜 袁金铠
办理史稿校刻 金梁
○《清史稿》校刻记
甲寅年始设清史馆,以赵公尔巽为馆长。修史者有总阅、总纂、纂修、协修
及徵访等职,先后延聘百数十人,别有名誉职约三百人。馆中执事,有提调、收
掌、科长及校勘等职,亦逾二百人,可谓盛矣。
开馆之初,首商义例。馆内外同人,如于君式枚、梁君启超、吴君士鉴、吴
君廷燮、姚君永朴、缪君荃孙、陶君葆廉、金君兆蕃、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王
君桐龄等,皆多建议。参酌众见,后乃议定用明史体裁,略加通变。先排史目,
凡本纪十二:曰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
宗、德宗,而宣统纪初拟为今上本纪,后改定。志十六:曰天文、灾异、时宪、
地理、礼、乐、舆服附卤簿、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交通、刑法、艺文、
邦交,初拟有国语、氏族、外教三志,皆删。表十:曰皇子、公主、外戚、诸臣
封爵、藩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交聘,初以大学士与军机合
称宰辅,后改。列传十五:曰后妃、诸王、诸臣、循吏、儒林、文苑、畴人、忠
义、孝义、遗逸、艺术、列女、土司、藩部、属国,初拟
有明遗臣、卓行、货殖、客卿、叛臣诸目,皆删并。其取材则以实录为主,
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徵访所得,务求传信,不尚文饰焉。
庚申,初稿略备,始排比复辑。丙寅秋,重加修正。自开馆至是,已岁纪一
周,其难其慎,盖犹未敢为定稿也。丁卯夏,袁君金铠创刊稿待正之议,赵公韪
之,即请袁君总理发刊事宜,而以梁任校刻,期一年竣事。梁拟总阅全稿,先画
一而后付刊。乃稿实未齐,且待修正,祇可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矣。是时
留馆者仅十馀人,於是公推以柯君劭忞总纪稿,王君树棻总志稿,吴君廷燮总表
稿。夏君孙桐、金君兆蕃分总传稿,而由袁君与梁校阅付刊。本纪自太祖至世宗
五朝为邓君邦述、金君兆蕃原稿,高宗至穆宗五朝为吴君廷燮原稿,德宗及宣统
二朝为瑞君洵原稿,而太祖、圣祖、世宗、仁宗、文宗、与宣统六纪为奭君良复
辑,穆、德二纪为李君哲明复辑,柯君皆多删正。志则天文、时宪、灾异为柯君
稿;地理为秦君树声原稿,王君树棻复辑;礼为张君书云、王君大钧、万君本端
等分稿;职官为金君兆丰、骆君成昌、李君景濂、徐君鸿宝等分稿,皆金君复辑,
乐为张君采田稿;舆服为何君葆麟稿,选举为张君启后、朱君希祖、袁君励准等
分稿,张君书云复辑;食货为姚君永朴、李君岳瑞、李君哲明、吴君怀清分稿,
河渠为何君葆麟等原稿,交通为罗君惇曧等分稿,皆吴君复辑,兵为俞君陛
云、秦君望澜、田君应璜、袁君克文等分稿,俞君复辑;刑法为王君式通等分辑,
后用许君受衡稿;艺文为章君钰、吴君士鉴原稿,朱君师辙复辑;邦交为李君家
驹、吴君广霈、刘君树屏等分稿,戴君锡章复辑。表则诸王、公主、外戚为吴君
士鉴原稿,诸臣封爵为刘君师培原稿,军机大臣为唐君邦治原稿,馀皆吴君廷燮
稿。列传则后妃、诸王为邓君奭君及金君兆蕃原稿,皆金君复辑;诸臣原稿,凡
在馆诸君多有分纂,自开国至乾隆为金君兆蕃复辑,嘉道咸同为夏君孙桐复辑,
光宣为马君其昶、金君兆丰复辑,而梁又重补辑之;循吏及艺术皆夏君复辑,儒
林为缪君荃孙稿,文苑为马君稿,梁皆补之;畴人为陈君年原稿,柯君复辑,忠
义为章君复辑;孝义及列女为金君兆蕃复辑,遗逸为王君树棻及缪君原稿,梁复
辑之;土司为缪君稿,藩部蒙古为吴君廷燮稿,西藏为吴君燕绍稿,属国为韩君
朴存稿。凡诸稿梁皆校阅,并有参订。惜仓卒付刊,不及从容讨论耳。昔万季野
参修明史,总阅全书,事必覈之实录,误者正之,漏者补之,此修史公例,不敢
忽也。是秋赵公去世,柯君兼代馆长,一仍旧贯。岁暮校印过半,乃先发行,至
今夏全书告成,幸未逾预定之期。袁君创议於先,经营筹画,力任其难,庶几无
负赵公之讬。其间数经艰乱,皆幸无阻,良非初料所及。一代国史,所关甚大,
其成否亦系乎天焉。初有议宣统纪从阙者,梁以春秋不讳定哀,力争存之;又议
断代为史,凡殁於辛亥以后者皆不入传,梁以明末遗臣,史皆并著,且清史实为
旧史结束,后将别创新史,体例各异,诸人与清室相终始,岂容泯没,故所补独
多。
校刻既竣,略记始末,以备参考。史稿本非定本,望海内通人不吝指教。当
别撰校勘记,为将来修正之资,幸甚幸甚。戊辰端节金梁
0
猜你喜欢:
- 《北史》 ○宋隐(从子愔 愔孙弁 弁孙钦道 弁族弟翻 弟子世良 世轨 翻弟世景) 许彦(五世孙惇) 刁雍(子遵 曾孙冲 柔
- 《儒林外史》 话说众人吃酒散了,韦四太爷直睡到次日上午才起
- 《白痴》 公爵开始讲道: "你们大家现在这么好奇地望着我,如果我不
- 《沉船》 "后来怎么样?"卡玛娜急切地问,她一直是屏声静息地在听他讲着. &nbs
- 《安娜·卡列尼娜》 当安娜走进房间来的时候,多莉正和一个已经长得像他父亲一样的金发的胖小孩一起坐在小客厅里,教他的法语课.
- 《幻灭》 《牧羊人历本》早该在元旦前印出,无奈全部排工只有赛里泽一个人做,他却慢条斯理地拖拉,叫人着急,尤其赛夏
- 《旧五代史》 景福元年正月,镇州王镕恃燕人之援,率兵十余万攻邢州之尧山。武皇遣李存信将兵应援,李存孝素与存信不协,递相猜贰,留兵不进。武皇又遣李嗣
- 《清史稿》 ○徐用仪 许景澄 袁昶 立山 联元 徐用仪,字筱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主事,官刑部。咸丰九年,举顺天乡试。同治
- 《牡丹亭》 〔老旦上〕“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几日不到女孩儿房中,午晌去瞧他,只见情思无聊,独眠香阁。问知他在后花园
- 《史记》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
- 《明史》 ○卢象升(弟象晋 象观 从弟象同) 刘之纶 邱民仰(邱禾嘉)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祖立志,仪封知县。象升白皙而臞,
- 《悲惨世界》 一 九十岁和三十二颗牙 在布什拉街.诺曼底街和圣东日街现在还有几个
- 《南齐书》 ◎徐孝嗣 沈文季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祖湛之,宋司空;父聿之,著作郎:并为太初所杀。孝嗣在孕得免。幼而挺立,风仪端简
- 《悲惨世界》 一 从抽象意义谈修院 本书是一个剧本,其中的主要角色是无极.&nb
- 《旧唐书》 ○杨绾 崔祐甫(子植 植再从兄俊) 常衮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侃,开元中醴
- 《宋史》 ◎职官一 ○三师 三公 宰执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昔武王克商,史臣纪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
- 《三国演义》 却说杨大将献计欲攻刘备。袁术曰:“计将安出?”大将曰:“刘备军屯小沛,虽然易取,奈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他金帛粮马,至今未与,恐其助备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十九 △《拙轩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金王寂撰。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人,登天德二年进士,历官中都路转运使,谥文肃
- 《说唐全传》 前言说到薛仁贵大小团圆,今不细述.且说程咬金进京复旨,君臣相会,朝见已毕,退出朝门,回到府中.裴氏夫人接着说:"老相公辛苦了.
- 《文选》 ○序(梁昭明太子撰)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
评论
发表评论
-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刘基《眼儿媚·秋思》
-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 北风其喈,雨雪霏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刘向《列女传·辩通传·楚处庄侄》
-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刘勰《文心雕龙·养气》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