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宋史》 作者:脱脱等
◎律历五
○步日躔
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虚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约分二十五、秒六
十四。)
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
乘法:三十二。
除法:四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
求每日盈缩定数:以乘法乘所入气升降分,如除法而一,为其气中平率;与
后气中平率相减,为差率;半差率,加减其气中平率,为其气初、末泛率。(至
后加为初,减为末;分后减为初,加为末。)又以乘法乘差率,除法而一,为日
差;半之,加减初、末泛率,为初、末定率。(至后减初加末,分后加初减末。)
以日差累加减气之定率,为每日升降定率;(至后减,分后加。)以每日升降定
率,冬至后升加降减,夏至后升减降加,其气初日盈缩分,为每日盈缩定数;
(其分、至前一气先后率相减,以前末泛率为其气初泛率,以半日差,至前加之,
分前减之。)为其气初日定率。余依本术。求朏朒准此。
求经朔弦望入气:置天正闰日及余,如气策及余秒以下者,以减气策及余秒,
为入大雪气;已上者去之,余以减气策及余秒,为入小雪气:即得天正十一月经
朔入大、小雪气日及余秒。(求弦、望及后朔入气,以弦策累加之,满气策及余
秒去之,即得。)
求定气日:冬、夏二至以常气为定。余即以其气下盈缩分缩加盈减常气约余
为定气,满若不足,进退大余,命甲子,算外,即定气日及分。
求经朔弦望入气朏朒定数:各以所入气小余乘其日损益率,如枢法而一,
即得。
求赤道宿度
斗:二十六度 牛:八度 女:十二度 虚:十度(及分)
危:十七度 室:十六度 壁:九度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虚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约分二十五、秒六十四。)
奎:十六度 娄:十二度 胃:十四度 昴:十一度
毕:十七度 觜:一度 参:十度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度 鬼:三度 柳:十五度 星:七度
张:十八度 翼:十八度 轸:十七度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二度 亢:九度 氐:十七度 房:五度
心:五度 尾:十八度 箕:十一度
东方七宿七十五度。
前皆赤道度,其毕、觜、参及舆鬼四宿度数与古度不同,自《大衍历》依浑
天仪以测定,为用纮带天中,仪极是凭,以格黄道。
推天正冬至赤道日度:以岁差乘距所求积年,满周天分去之,不尽,用减周
天分,余以枢法除之为度,不尽为余秒。其度,命以赤道虚宿七度外起算,依宿
次去之,不满者,即得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躔所距宿度及余秒。(其余以枢法退
除为分及秒,各以一百为度。)
求二十四气赤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及余秒,以气策及余秒累加
之。(先以三十六乘赤道秒,以一百乘气策秒,然后加之,即秒母皆同三千六百。)
满赤道宿次去之,即各得二十四气加时赤道日躔宿度及余秒。
求二十四气昏后夜半赤道日度:各以其气小余减枢法,(其秒亦以一百乘,
然乃减之。)余加其气加时赤道日躔宿度及余秒,即其气初日昏后夜半赤道日度
及余秒。(求次日累加一度,满宿次去之,各得所求。)
求赤道宿积度:置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宿全度,以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宿度及约
分秒减之,余为距后度及分秒;以赤道宿度累加距后度,即得各赤道宿积度及分
秒。
求赤赤道宿积度入初末限:各置赤道宿积度及分秒,满九十一度三十一分、
秒一十一去之,余四十五度六十六分以下为入初之限;已上者,用减九十一度三
十一分,余为入末限度及分秒。
求二十八宿黄道度:各置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用减一百二十五,余以
初、末限度及分乘之,十二除为分,分满百为度,命为黄、赤道差度及分;至后
分前以减、分后至前以加赤道宿积度,为其宿黄道积度;以前宿黄道积度减其宿
黄道积度,为其宿黄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约为太、半、少。)
黄道宿度
斗:二十三(太) 牛:七(半) 女:十一(半) 虚:十(秒六十四)
危:十七(太) 室:十七 壁:九(少)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秒六十四)
奎:十七(半) 妻:十二(太) 胃:十四(太)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一 参:九(少)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
井:三十 鬼:二 柳:十四 星:七
张:十八(太) 翼:十九(少) 轸:十八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
角:十三 亢:九(半) 氐:十五(半) 房:五
心:四 尾:十七 箕:十
东方七宿七十四度。
求冬至加时黄道日躔宿次:以冬至加时赤道日躔宿度,用减一百二十五,余
以冬至加时赤道度及分乘之,十二除为分,分满百为度,用减九十一度赤道日度
及分,即冬至加时黄道日躔宿度及分。
求二十四气初日加时黄道日躔宿次: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黄道赤道差,以次年
黄赤道差减之,余以所气数乘之,二十四而一,所得,以加其气下中积及约分,
又以其气初日盈缩分盈加缩减之,用加冬时黄道日度,依宿次命之,即各得其气
初日加时黄道日躔所在宿度及分。(若其年冬至加时赤道日躔度空,分、秒在岁
差已下者,即如前宿全度,乃求黄赤道差,以次年冬至加时黄赤道差减之,余依
本术,各得所求。此术以究算理之微,亟求其当,止以盈缩分加减中积,以天正
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而命之。)
求二十四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置一百分,分以一百约其气初日升
降分,升加降减之,一日所行之分乘其初日约分,所得满百为分,分满百为度,
不满百分为秒,以减其初日黄道加时日躔宿次,即其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
求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各因二十四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
日加一度,以一百约每日升降为分秒,升加降减之,以黄道宿次命之,即每日晨
前夜半黄道日躔所距宿度及分。
步月离
转周分:二十九万一千八百三、秒五百九十四。
转周日:二十七、余五千八百七十三、秒五百九十四。
朔差日:一、余一万三百三十五、秒九千四百六。
望差:一十四、余八千一百四、秒五千。
弦策:七、余四千五十二、秒二千五百。
七日:(初数九千四百四十一,初约分八十九;末数一千一百七十九,末约
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数八千二百三十二,初约分七十八;末数二千三百五十八,末
约分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数七千五十二,初约分六十九;末数三千五百三十八,末约
分二十三。)
二十八日:(初数五千八百七十三,初约分五十六。)
已上秒法一万。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
平行: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已上秒母一百。
推天正十一月经朔入转:置天正十一月经朔积分,以转周分秒去之,不尽,
以枢法除之为日,不满为余秒,命日,算外,即所求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入转日
及余秒。(若以朔差日及余秒加之,满转周日及余秒去之,即次日加时入转。)
求弦望入转:因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入转日及余秒,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
前,即上弦、望及下弦加时入转日及余秒。若以经朔、弦、望小余减之,各得其
日夜半入转日及余秒。
求朔弦望入转朏朒)定数:置所入转余,乘其日损益率,枢法而一,所得,
以损益其下朏朒积为定数。其四七日下余如初数下,以初率乘之,初数而一,
以损益朏朒为定数。若初数已上者,以初数减之,余乘末率,末数而一,用减
初率,馀加朏朒,各为定数。(其十四日下余若在初数已上者,初数减之,余
乘末率,末数而一,为朏定数。)
求朔望定日:各以入气、入转朏朒定数朏减朒加经朔、弦、望小余,满
若不足,进退大余,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日及余。若定朔干名与后朔同名者大,
不同者小,其月无中气者为闰月。(凡注历,观朔小余,如日入分已上者,进一
日,朔或当定,有食应见者,其朔不进。弦、望定小余不满日出分,退一日,其
望定小余虽满此数,若有交食亏初起在日出已前者,亦如之。有月行九道迟疾,
历有三大二小;若行盈缩累增损之,则有四大三小,理数然也,若俯循常仪,当
察加时早晚,随其所近而进退之,不过三大二小。若正朔有加交,时亏在晦、二
正见者,消息前后一两月,以定大小。)
求定朔弦望加时日所在度:置定朔、弦望约分,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
万约之,所得,升加降减其副,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如前,各得其日加时日躔
黄道宿次。
推月行九道:凡合朔所交,冬在阴历,夏在阳历,月行青道;(冬、夏至后,
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
东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冬在阳历,夏在阴历,月行白道;(冬、夏至后,
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当黄道
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阳历,秋在阴历,月行朱道;(春、秋分后,
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南;立春、立秋后,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
西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阴历,秋在阳历,月行黑道。(春、秋分后,
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当黄道北;立春、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
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四序月离虽为八节,至阴阳之所交,皆与黄道相会,
故月行有九道。各视月所入正交积度,满象度及分去之,(入交积度及象度并在
交会术中。)若在半象以下者为入初限;已上者,复减象度,余为入末限;用减
一百二十五,余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满二十四而一为分,分满百为度,
所得,为月行与黄道差数。距半交后、正交前,以差数为减;距正交后、半交前,
以差数为加。(此加减出入六度,单与黄道相较之数,若较赤道,则随气迁变不
常。)计去冬、夏至以来度数,乘黄道所差,九十而一,为月行与赤道差数。凡
日以赤道内为阴,外为阳;月以黄道内为阴,外为阳。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后
行阴历,秋分交后行阳历,皆为同名;春分交后行阳历,秋分交后行阴历,皆为
异名。其在同名,以差数加者加之,减者减之;其在异名,以差数加者减之,减
者加之。皆以增损黄道宿积度,为九道宿积度;以前宿九道积度减之,为其九道
宿度及分。(其分就近约为少、半、太之数。)
推月行九道平交入气:各以其月闰日及余,加经朔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盈
交终日去之,乃减交终日及余秒,即各平交入其月中气日及余秒。满气策及余秒
去之,余即平交入后月节气日及余秒。(因求次交者,以交终日及余秒加之,满
气策及余秒去之,余为平交入其气日及余秒,若求其气朏朒定数,如求朔、弦、
望经日术入之,各得所求也。)
求平交入转朏朒定数:置所入气余,加其日夜半入转余,以乘其日损益率,
枢法而一,所得,以损益其下朏朒积,乃以交率乘之,交数而一,为定数。
求正交入气:以平交入气、入转朏朒定数,朏减朒加平交入气余,满若
不足,进退其日,即正交入气日及余秒。
求正交加时黄道宿度:置正交入气余,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百约之,
升加降减其副,乃一百乘之,枢法而一,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即正交加时黄道日
度及分秒。
求正交加时月离九道宿度:以正交度及分减一百二十五,余以正交度及分乘
之,满二十四,余为定差。以差加黄道宿度,仍计去冬、夏至以来度数乘差,九
十而一,所得,依名同异而加减之,满若不足,进退其度,命如前,即正交加时
月离九道宿度及分。
推定朔、弦、望加时月离所在度:各置其日加时日躔所在,变从九道,循次
相当。凡合朔加时,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是为加时月离宿次;(先置朔、
弦、望加时黄道宿度,以正交加时黄道宿度减之,余以加其正交加时九道宿度,
命起正交宿度,算外,即朔、弦、望加时所当九道宿度。其合朔加时若非正交,
则日在黄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虽多少不同,考其去极,若应绳准,故云月行
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各以弦、望度及分秒加其所当九道宿度,满宿次去之,
命如前,即各得加时九道月离宿次。
求定朔夜半入转:各视经朔夜半入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加减转日,
不则因经为定。
求次定朔夜半入转:因定朔夜半入转,大月加二,小月加一,余皆四千七百
一十六、秒九千四百六,满转周日及余秒去之,即次定朔夜半入转;累加一日,
去命如前,各得次日夜半转日及余秒。
求月晨昏度:以晨昏乘其日转定分,枢法而一,为晨转分;减转定分,余为
昏转分;乃以朔、弦、望定小余乘转定分,枢法而一,为加时分;以减晨昏转分,
余为前;不足覆减,余为后;仍前加后减加时月,即晨、昏月所在度。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减上弦昏定月,为朔后定程;以上
弦昏定月减望日昏定月,为上弦后定程;以望日晨定月减下弦晨定月,为望后定
程;以下弦晨定月减后朔晨定月,为下弦后定程。
求每日转定度:累计每程相距日转定分,以减定程为盈;不足,覆减为缩;
以相距日均其盈缩,盈加缩减每日转定分,为每日转定度及分。
求每日晨昏月:因朔、弦、望晨昏月,加每日转定度及分,盈缩次去之,为
每日晨昏月。(凡注历,自朔日注昏,望后次日注晨。)已前月度并依九道所推,
以究算理之精微。如求其速要,即依后术求之。
推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置岁周,以天正闰余减之,余以枢法除之为度,不
尽,退除为分秒,即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积度。
求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经朔小余,以平行分乘之,枢法而一
为度,不尽,退除为分秒,所得,为加时度;用减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即经朔
晨前夜半平行月,(其定朔有进退者,即以平行度分加减之。)即天正十一月定
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积度。
求次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定朔夜半平行月,大月加三十五度八十分、秒
六十一,小月加二十二度四十三分、秒七十三半,满周天度分去之,即每月定朔
晨前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
求定望夜半平行月:计定朔距定望日数,以乘平行度及分秒,所得,加其定
朔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即定望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
求天正定朔夜半入转:因天正经朔夜半入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进退
之,不则因经而定,即所求年天正定朔晨前夜半入转及其余;以枢法退除为约分
及秒,皆一百为母。
求定望及次定朔夜半入转:因天正定朔夜半入转及分秒,以朔望相距日累加
之,满转周日二十七及分五十五、秒四十六去之,即各得定望及次定朔晨前夜半
入转日及分秒。
求定朔望夜半定月:置定朔、望夜半入转分,乘其日增减差,一百约之为分,
分满百为度,增减其下迟疾度,为迟疾定度,迟减疾加夜半平行月,为朔望夜半
定月;以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朔望夜半月离宿次。(其入转若在四七
日下,如求朏朒术入之,即得所求。)
求朔望定程:以朔定月减望定月,为朔后定程;以望定月减次朔定月,即望
后定程。
求朔望转积:计朔至望转定分,为朔后转积;自望至次朔亦如之,为望后转
积。
求每日夜半月离宿次:各以其朔、望定程与转积相减,余为程差;以距后程
日数除之,为日差;加岁转定分,为每日行度及分;(定程多,加之;定程少,
减之。)以每日行度及分累加朔、望夜半宿次,命之,即每日晨前夜半月离宿次。
(若求晨昏月,以其日晨昏分乘其日转定度及分,枢法而一,以加夜半月,即晨
昏月所在度及分。若以四象为程,兼求弦日平行积余,各依次入之。若以九终转
定分累加之,依宿次命之,亦得所求。)
步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六十二分。
一象:九十一、三十二分。
消息法:七千八百七十三。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八刻三百五十三。
昏明刻:一百二十九半。
昏明余数:二百六十四太。
冬至阳城晷景:一丈二尺七寸一分半;初限六十二,末限一百二十六、十二
分。
夏至阳城晷景:一尺四寸七分,小分八十;初限一百二十六、十二分,末限
六十二。
求阳城晷景入二至后日数:各计入二至后日数,乃如半日之分五十,又以二
至约分减之,即入二至后来午中日数及分。
求阳城晷景入初末限定日及分:置其日中入二至后求日数及分,以其日午中
入气盈缩分盈加缩减之,各如初限已下为在初限;已上,覆减二至限,余为入末
限定日及分。(求盈缩分,置入二至后来午中日数及分,以气策及约分除之为气
数,不尽,为入气以来日数及分;加其气数,命以冬、夏至,算外,即其日午中
所入气日及分。置所入气日约分,如出朏朒术入之,即得所求。)
求阳城每日中晷定数:置入二至初、末限定日及分,如冬至后初限、夏至后
末限者,以初、末限日及分减一百四十六,余退一等,为定差;又以初、末限日
及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满六千六百四十五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命曰晷差;
以晷差减冬至晷数,即其日阳城午中晷景定数。如冬至后末限、夏至后初限者,
以初、末限日及分减一千二百一十七,余再退,为定差;亦以初末限日及分自相
乘,以乘定差,满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余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命曰晷差;
以晷差加夏至晷数,即其日阳城中晷定数。(若以中积求之,即得每日晷影常数。)
求每日消息定数:以所入气日及加其气下中积,一象已下,自相乘;已上者,
用减二至限,余亦自相乘,皆五因之,进二位,以消息法除之,为消息常数;副
置常数,用减五百二十九半,余乘其副,以二千三百五十除之,加于常数,为消
息定数。(冬至后为消,夏至后为息。)
求每日黄道去极度及赤道内外度:置其日消息数,十六乘之,以三百五十三
除为度,不满,退除为分,所得,在春分后加六十七度三十一分,秋分后减一百
一十五度三十一分,即每日黄道去极度分度。又以每日黄道去极度及分,与一象
度相减,余为赤道内、外度。若去极度少,为日在赤道内;去极度多,为日在赤
道外,即各得所求。(其赤道内外度,为黄、赤道相去度分。)
求每日晨昏分日出入分及半昼分:以每日消息定数,春分后加一千八百五十
三少,秋分后减二千九百一十二少,各为每日晨分;用减枢法,为昏分。以昏明
余数加晨分,为日出分;减昏分,为日入分;以日出分减半法,为昼分。
求每日距中度:置每日晨分,三因,进二位,以八千六百九十八除为度,不
满,退除为分,即距子度;用减半周天,余为距中度;又倍距子度,五除,为每
更差度及分。
求夜半定漏:置晨分,进一位,以刻法除为刻,不满为分,即每日夜半定漏。
求昼夜刻及日出入辰刻:倍夜半定漏,加五刻,为夜刻;减一百刻,余为昼
刻。以昏明刻加夜半定漏,命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以昼刻加之,命如前,
即日入辰刻。
求更筹辰刻:倍夜半定漏,二十五而一,为筹差刻;五乘之,为更差刻。以
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甲夜辰刻;以更筹差刻累加之,满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每
更筹所入辰刻及分。
求每日昏明度:置距中度,以其日昏后夜半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
格宿次;又倍距子度,加昏中星命之,即晓中星所格宿次。
求五更中星:皆以昏中星为初更中星,以每更差加而命之,即乙夜所格宿次;
累加之,各得五更中星所格宿次。
求九服距差日:各于所在立表候之,若地在阳城北,测冬至后与阳城冬至晷
景同者,累冬至后至其日,为距差日;若地在阳城南,测夏至后与阳城夏至晷景
同者,累夏至后至其日,为距差日。
求九服晷景;若地在阳城北冬至前后者,置冬至前后日数,用减距差日,为
余日;以余日减一百四十六,余退一等,为定差;以余日自相乘而乘之,满六千
六百四十五除之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加阳城冬至晷景,为其地其日中晷常
数。若冬至前后日多于距差日,即减去距差日,余依阳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
晷常数。若地在阳城南夏至前后者,以夏至前后日数减距差日,为余日,以减一
千二百一十七,余再退,为定差;以余日自相乘而乘之,满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为
尺,不满,退除为寸分,以减阳城夏至晷数,即其地其日中晷常数;如不及减,
乃减去阳城夏至日晷景,余即晷在表南也。若夏至前后日多于距差日,即减去距
差日,余依阳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晷常数。(若求中晷定数,先以盈缩分加
减之,乃用法求之,即各得其地其日中晷定数。)
求九服所在昼夜漏刻:冬、夏至各于所在下水漏,以定其处二至夜刻数,相
减为冬、夏至差刻。乃置阳城其日消息定数,以其处二至差刻乘之,如阳城二至
差刻二十而一,所得,为其地其日消息定数。乃倍消息定数,进一位,满刻法约
之为刻,不满为分,乃加减其处二至夜刻,(秋分后、春分前,减冬至夜刻;春
分后、秋分前,加夏至夜刻。)为其地其日夜刻;用减一百刻,余为昼刻。(求
日出入辰刻及距中度五更中星,皆依阳城法。)
○步日躔
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虚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约分二十五、秒六
十四。)
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
乘法:三十二。
除法:四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
求每日盈缩定数:以乘法乘所入气升降分,如除法而一,为其气中平率;与
后气中平率相减,为差率;半差率,加减其气中平率,为其气初、末泛率。(至
后加为初,减为末;分后减为初,加为末。)又以乘法乘差率,除法而一,为日
差;半之,加减初、末泛率,为初、末定率。(至后减初加末,分后加初减末。)
以日差累加减气之定率,为每日升降定率;(至后减,分后加。)以每日升降定
率,冬至后升加降减,夏至后升减降加,其气初日盈缩分,为每日盈缩定数;
(其分、至前一气先后率相减,以前末泛率为其气初泛率,以半日差,至前加之,
分前减之。)为其气初日定率。余依本术。求朏朒准此。
求经朔弦望入气:置天正闰日及余,如气策及余秒以下者,以减气策及余秒,
为入大雪气;已上者去之,余以减气策及余秒,为入小雪气:即得天正十一月经
朔入大、小雪气日及余秒。(求弦、望及后朔入气,以弦策累加之,满气策及余
秒去之,即得。)
求定气日:冬、夏二至以常气为定。余即以其气下盈缩分缩加盈减常气约余
为定气,满若不足,进退大余,命甲子,算外,即定气日及分。
求经朔弦望入气朏朒定数:各以所入气小余乘其日损益率,如枢法而一,
即得。
求赤道宿度
斗:二十六度 牛:八度 女:十二度 虚:十度(及分)
危:十七度 室:十六度 壁:九度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虚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约分二十五、秒六十四。)
奎:十六度 娄:十二度 胃:十四度 昴:十一度
毕:十七度 觜:一度 参:十度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度 鬼:三度 柳:十五度 星:七度
张:十八度 翼:十八度 轸:十七度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二度 亢:九度 氐:十七度 房:五度
心:五度 尾:十八度 箕:十一度
东方七宿七十五度。
前皆赤道度,其毕、觜、参及舆鬼四宿度数与古度不同,自《大衍历》依浑
天仪以测定,为用纮带天中,仪极是凭,以格黄道。
推天正冬至赤道日度:以岁差乘距所求积年,满周天分去之,不尽,用减周
天分,余以枢法除之为度,不尽为余秒。其度,命以赤道虚宿七度外起算,依宿
次去之,不满者,即得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躔所距宿度及余秒。(其余以枢法退
除为分及秒,各以一百为度。)
求二十四气赤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及余秒,以气策及余秒累加
之。(先以三十六乘赤道秒,以一百乘气策秒,然后加之,即秒母皆同三千六百。)
满赤道宿次去之,即各得二十四气加时赤道日躔宿度及余秒。
求二十四气昏后夜半赤道日度:各以其气小余减枢法,(其秒亦以一百乘,
然乃减之。)余加其气加时赤道日躔宿度及余秒,即其气初日昏后夜半赤道日度
及余秒。(求次日累加一度,满宿次去之,各得所求。)
求赤道宿积度:置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宿全度,以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宿度及约
分秒减之,余为距后度及分秒;以赤道宿度累加距后度,即得各赤道宿积度及分
秒。
求赤赤道宿积度入初末限:各置赤道宿积度及分秒,满九十一度三十一分、
秒一十一去之,余四十五度六十六分以下为入初之限;已上者,用减九十一度三
十一分,余为入末限度及分秒。
求二十八宿黄道度:各置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用减一百二十五,余以
初、末限度及分乘之,十二除为分,分满百为度,命为黄、赤道差度及分;至后
分前以减、分后至前以加赤道宿积度,为其宿黄道积度;以前宿黄道积度减其宿
黄道积度,为其宿黄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约为太、半、少。)
黄道宿度
斗:二十三(太) 牛:七(半) 女:十一(半) 虚:十(秒六十四)
危:十七(太) 室:十七 壁:九(少)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秒六十四)
奎:十七(半) 妻:十二(太) 胃:十四(太)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一 参:九(少)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
井:三十 鬼:二 柳:十四 星:七
张:十八(太) 翼:十九(少) 轸:十八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
角:十三 亢:九(半) 氐:十五(半) 房:五
心:四 尾:十七 箕:十
东方七宿七十四度。
求冬至加时黄道日躔宿次:以冬至加时赤道日躔宿度,用减一百二十五,余
以冬至加时赤道度及分乘之,十二除为分,分满百为度,用减九十一度赤道日度
及分,即冬至加时黄道日躔宿度及分。
求二十四气初日加时黄道日躔宿次: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黄道赤道差,以次年
黄赤道差减之,余以所气数乘之,二十四而一,所得,以加其气下中积及约分,
又以其气初日盈缩分盈加缩减之,用加冬时黄道日度,依宿次命之,即各得其气
初日加时黄道日躔所在宿度及分。(若其年冬至加时赤道日躔度空,分、秒在岁
差已下者,即如前宿全度,乃求黄赤道差,以次年冬至加时黄赤道差减之,余依
本术,各得所求。此术以究算理之微,亟求其当,止以盈缩分加减中积,以天正
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而命之。)
求二十四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置一百分,分以一百约其气初日升
降分,升加降减之,一日所行之分乘其初日约分,所得满百为分,分满百为度,
不满百分为秒,以减其初日黄道加时日躔宿次,即其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
求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各因二十四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躔宿次,
日加一度,以一百约每日升降为分秒,升加降减之,以黄道宿次命之,即每日晨
前夜半黄道日躔所距宿度及分。
步月离
转周分:二十九万一千八百三、秒五百九十四。
转周日:二十七、余五千八百七十三、秒五百九十四。
朔差日:一、余一万三百三十五、秒九千四百六。
望差:一十四、余八千一百四、秒五千。
弦策:七、余四千五十二、秒二千五百。
七日:(初数九千四百四十一,初约分八十九;末数一千一百七十九,末约
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数八千二百三十二,初约分七十八;末数二千三百五十八,末
约分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数七千五十二,初约分六十九;末数三千五百三十八,末约
分二十三。)
二十八日:(初数五千八百七十三,初约分五十六。)
已上秒法一万。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
平行: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已上秒母一百。
推天正十一月经朔入转:置天正十一月经朔积分,以转周分秒去之,不尽,
以枢法除之为日,不满为余秒,命日,算外,即所求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入转日
及余秒。(若以朔差日及余秒加之,满转周日及余秒去之,即次日加时入转。)
求弦望入转:因天正十一月经朔加时入转日及余秒,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
前,即上弦、望及下弦加时入转日及余秒。若以经朔、弦、望小余减之,各得其
日夜半入转日及余秒。
求朔弦望入转朏朒)定数:置所入转余,乘其日损益率,枢法而一,所得,
以损益其下朏朒积为定数。其四七日下余如初数下,以初率乘之,初数而一,
以损益朏朒为定数。若初数已上者,以初数减之,余乘末率,末数而一,用减
初率,馀加朏朒,各为定数。(其十四日下余若在初数已上者,初数减之,余
乘末率,末数而一,为朏定数。)
求朔望定日:各以入气、入转朏朒定数朏减朒加经朔、弦、望小余,满
若不足,进退大余,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日及余。若定朔干名与后朔同名者大,
不同者小,其月无中气者为闰月。(凡注历,观朔小余,如日入分已上者,进一
日,朔或当定,有食应见者,其朔不进。弦、望定小余不满日出分,退一日,其
望定小余虽满此数,若有交食亏初起在日出已前者,亦如之。有月行九道迟疾,
历有三大二小;若行盈缩累增损之,则有四大三小,理数然也,若俯循常仪,当
察加时早晚,随其所近而进退之,不过三大二小。若正朔有加交,时亏在晦、二
正见者,消息前后一两月,以定大小。)
求定朔弦望加时日所在度:置定朔、弦望约分,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
万约之,所得,升加降减其副,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如前,各得其日加时日躔
黄道宿次。
推月行九道:凡合朔所交,冬在阴历,夏在阳历,月行青道;(冬、夏至后,
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
东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冬在阳历,夏在阴历,月行白道;(冬、夏至后,
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当黄道
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阳历,秋在阴历,月行朱道;(春、秋分后,
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南;立春、立秋后,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
西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阴历,秋在阳历,月行黑道。(春、秋分后,
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当黄道北;立春、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
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四序月离虽为八节,至阴阳之所交,皆与黄道相会,
故月行有九道。各视月所入正交积度,满象度及分去之,(入交积度及象度并在
交会术中。)若在半象以下者为入初限;已上者,复减象度,余为入末限;用减
一百二十五,余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满二十四而一为分,分满百为度,
所得,为月行与黄道差数。距半交后、正交前,以差数为减;距正交后、半交前,
以差数为加。(此加减出入六度,单与黄道相较之数,若较赤道,则随气迁变不
常。)计去冬、夏至以来度数,乘黄道所差,九十而一,为月行与赤道差数。凡
日以赤道内为阴,外为阳;月以黄道内为阴,外为阳。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后
行阴历,秋分交后行阳历,皆为同名;春分交后行阳历,秋分交后行阴历,皆为
异名。其在同名,以差数加者加之,减者减之;其在异名,以差数加者减之,减
者加之。皆以增损黄道宿积度,为九道宿积度;以前宿九道积度减之,为其九道
宿度及分。(其分就近约为少、半、太之数。)
推月行九道平交入气:各以其月闰日及余,加经朔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盈
交终日去之,乃减交终日及余秒,即各平交入其月中气日及余秒。满气策及余秒
去之,余即平交入后月节气日及余秒。(因求次交者,以交终日及余秒加之,满
气策及余秒去之,余为平交入其气日及余秒,若求其气朏朒定数,如求朔、弦、
望经日术入之,各得所求也。)
求平交入转朏朒定数:置所入气余,加其日夜半入转余,以乘其日损益率,
枢法而一,所得,以损益其下朏朒积,乃以交率乘之,交数而一,为定数。
求正交入气:以平交入气、入转朏朒定数,朏减朒加平交入气余,满若
不足,进退其日,即正交入气日及余秒。
求正交加时黄道宿度:置正交入气余,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百约之,
升加降减其副,乃一百乘之,枢法而一,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即正交加时黄道日
度及分秒。
求正交加时月离九道宿度:以正交度及分减一百二十五,余以正交度及分乘
之,满二十四,余为定差。以差加黄道宿度,仍计去冬、夏至以来度数乘差,九
十而一,所得,依名同异而加减之,满若不足,进退其度,命如前,即正交加时
月离九道宿度及分。
推定朔、弦、望加时月离所在度:各置其日加时日躔所在,变从九道,循次
相当。凡合朔加时,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是为加时月离宿次;(先置朔、
弦、望加时黄道宿度,以正交加时黄道宿度减之,余以加其正交加时九道宿度,
命起正交宿度,算外,即朔、弦、望加时所当九道宿度。其合朔加时若非正交,
则日在黄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虽多少不同,考其去极,若应绳准,故云月行
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各以弦、望度及分秒加其所当九道宿度,满宿次去之,
命如前,即各得加时九道月离宿次。
求定朔夜半入转:各视经朔夜半入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加减转日,
不则因经为定。
求次定朔夜半入转:因定朔夜半入转,大月加二,小月加一,余皆四千七百
一十六、秒九千四百六,满转周日及余秒去之,即次定朔夜半入转;累加一日,
去命如前,各得次日夜半转日及余秒。
求月晨昏度:以晨昏乘其日转定分,枢法而一,为晨转分;减转定分,余为
昏转分;乃以朔、弦、望定小余乘转定分,枢法而一,为加时分;以减晨昏转分,
余为前;不足覆减,余为后;仍前加后减加时月,即晨、昏月所在度。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减上弦昏定月,为朔后定程;以上
弦昏定月减望日昏定月,为上弦后定程;以望日晨定月减下弦晨定月,为望后定
程;以下弦晨定月减后朔晨定月,为下弦后定程。
求每日转定度:累计每程相距日转定分,以减定程为盈;不足,覆减为缩;
以相距日均其盈缩,盈加缩减每日转定分,为每日转定度及分。
求每日晨昏月:因朔、弦、望晨昏月,加每日转定度及分,盈缩次去之,为
每日晨昏月。(凡注历,自朔日注昏,望后次日注晨。)已前月度并依九道所推,
以究算理之精微。如求其速要,即依后术求之。
推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置岁周,以天正闰余减之,余以枢法除之为度,不
尽,退除为分秒,即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积度。
求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经朔小余,以平行分乘之,枢法而一
为度,不尽,退除为分秒,所得,为加时度;用减天正经朔加时平行月,即经朔
晨前夜半平行月,(其定朔有进退者,即以平行度分加减之。)即天正十一月定
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积度。
求次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定朔夜半平行月,大月加三十五度八十分、秒
六十一,小月加二十二度四十三分、秒七十三半,满周天度分去之,即每月定朔
晨前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
求定望夜半平行月:计定朔距定望日数,以乘平行度及分秒,所得,加其定
朔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即定望夜半平行月积度及分。
求天正定朔夜半入转:因天正经朔夜半入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进退
之,不则因经而定,即所求年天正定朔晨前夜半入转及其余;以枢法退除为约分
及秒,皆一百为母。
求定望及次定朔夜半入转:因天正定朔夜半入转及分秒,以朔望相距日累加
之,满转周日二十七及分五十五、秒四十六去之,即各得定望及次定朔晨前夜半
入转日及分秒。
求定朔望夜半定月:置定朔、望夜半入转分,乘其日增减差,一百约之为分,
分满百为度,增减其下迟疾度,为迟疾定度,迟减疾加夜半平行月,为朔望夜半
定月;以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朔望夜半月离宿次。(其入转若在四七
日下,如求朏朒术入之,即得所求。)
求朔望定程:以朔定月减望定月,为朔后定程;以望定月减次朔定月,即望
后定程。
求朔望转积:计朔至望转定分,为朔后转积;自望至次朔亦如之,为望后转
积。
求每日夜半月离宿次:各以其朔、望定程与转积相减,余为程差;以距后程
日数除之,为日差;加岁转定分,为每日行度及分;(定程多,加之;定程少,
减之。)以每日行度及分累加朔、望夜半宿次,命之,即每日晨前夜半月离宿次。
(若求晨昏月,以其日晨昏分乘其日转定度及分,枢法而一,以加夜半月,即晨
昏月所在度及分。若以四象为程,兼求弦日平行积余,各依次入之。若以九终转
定分累加之,依宿次命之,亦得所求。)
步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六十二分。
一象:九十一、三十二分。
消息法:七千八百七十三。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八刻三百五十三。
昏明刻:一百二十九半。
昏明余数:二百六十四太。
冬至阳城晷景:一丈二尺七寸一分半;初限六十二,末限一百二十六、十二
分。
夏至阳城晷景:一尺四寸七分,小分八十;初限一百二十六、十二分,末限
六十二。
求阳城晷景入二至后日数:各计入二至后日数,乃如半日之分五十,又以二
至约分减之,即入二至后来午中日数及分。
求阳城晷景入初末限定日及分:置其日中入二至后求日数及分,以其日午中
入气盈缩分盈加缩减之,各如初限已下为在初限;已上,覆减二至限,余为入末
限定日及分。(求盈缩分,置入二至后来午中日数及分,以气策及约分除之为气
数,不尽,为入气以来日数及分;加其气数,命以冬、夏至,算外,即其日午中
所入气日及分。置所入气日约分,如出朏朒术入之,即得所求。)
求阳城每日中晷定数:置入二至初、末限定日及分,如冬至后初限、夏至后
末限者,以初、末限日及分减一百四十六,余退一等,为定差;又以初、末限日
及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满六千六百四十五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命曰晷差;
以晷差减冬至晷数,即其日阳城午中晷景定数。如冬至后末限、夏至后初限者,
以初、末限日及分减一千二百一十七,余再退,为定差;亦以初末限日及分自相
乘,以乘定差,满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余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命曰晷差;
以晷差加夏至晷数,即其日阳城中晷定数。(若以中积求之,即得每日晷影常数。)
求每日消息定数:以所入气日及加其气下中积,一象已下,自相乘;已上者,
用减二至限,余亦自相乘,皆五因之,进二位,以消息法除之,为消息常数;副
置常数,用减五百二十九半,余乘其副,以二千三百五十除之,加于常数,为消
息定数。(冬至后为消,夏至后为息。)
求每日黄道去极度及赤道内外度:置其日消息数,十六乘之,以三百五十三
除为度,不满,退除为分,所得,在春分后加六十七度三十一分,秋分后减一百
一十五度三十一分,即每日黄道去极度分度。又以每日黄道去极度及分,与一象
度相减,余为赤道内、外度。若去极度少,为日在赤道内;去极度多,为日在赤
道外,即各得所求。(其赤道内外度,为黄、赤道相去度分。)
求每日晨昏分日出入分及半昼分:以每日消息定数,春分后加一千八百五十
三少,秋分后减二千九百一十二少,各为每日晨分;用减枢法,为昏分。以昏明
余数加晨分,为日出分;减昏分,为日入分;以日出分减半法,为昼分。
求每日距中度:置每日晨分,三因,进二位,以八千六百九十八除为度,不
满,退除为分,即距子度;用减半周天,余为距中度;又倍距子度,五除,为每
更差度及分。
求夜半定漏:置晨分,进一位,以刻法除为刻,不满为分,即每日夜半定漏。
求昼夜刻及日出入辰刻:倍夜半定漏,加五刻,为夜刻;减一百刻,余为昼
刻。以昏明刻加夜半定漏,命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以昼刻加之,命如前,
即日入辰刻。
求更筹辰刻:倍夜半定漏,二十五而一,为筹差刻;五乘之,为更差刻。以
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甲夜辰刻;以更筹差刻累加之,满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每
更筹所入辰刻及分。
求每日昏明度:置距中度,以其日昏后夜半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
格宿次;又倍距子度,加昏中星命之,即晓中星所格宿次。
求五更中星:皆以昏中星为初更中星,以每更差加而命之,即乙夜所格宿次;
累加之,各得五更中星所格宿次。
求九服距差日:各于所在立表候之,若地在阳城北,测冬至后与阳城冬至晷
景同者,累冬至后至其日,为距差日;若地在阳城南,测夏至后与阳城夏至晷景
同者,累夏至后至其日,为距差日。
求九服晷景;若地在阳城北冬至前后者,置冬至前后日数,用减距差日,为
余日;以余日减一百四十六,余退一等,为定差;以余日自相乘而乘之,满六千
六百四十五除之为尺,不满,退除为寸分,加阳城冬至晷景,为其地其日中晷常
数。若冬至前后日多于距差日,即减去距差日,余依阳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
晷常数。若地在阳城南夏至前后者,以夏至前后日数减距差日,为余日,以减一
千二百一十七,余再退,为定差;以余日自相乘而乘之,满二万四千九百三十为
尺,不满,退除为寸分,以减阳城夏至晷数,即其地其日中晷常数;如不及减,
乃减去阳城夏至日晷景,余即晷在表南也。若夏至前后日多于距差日,即减去距
差日,余依阳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晷常数。(若求中晷定数,先以盈缩分加
减之,乃用法求之,即各得其地其日中晷定数。)
求九服所在昼夜漏刻:冬、夏至各于所在下水漏,以定其处二至夜刻数,相
减为冬、夏至差刻。乃置阳城其日消息定数,以其处二至差刻乘之,如阳城二至
差刻二十而一,所得,为其地其日消息定数。乃倍消息定数,进一位,满刻法约
之为刻,不满为分,乃加减其处二至夜刻,(秋分后、春分前,减冬至夜刻;春
分后、秋分前,加夏至夜刻。)为其地其日夜刻;用减一百刻,余为昼刻。(求
日出入辰刻及距中度五更中星,皆依阳城法。)
0
猜你喜欢:
- 《宋史》 ◎礼十一(吉礼十一) ○时享 荐新 加上祖宗谥号 庙讳 时享。太祖乾德六年十月,判太常寺和岘上言:“按《礼阁新仪》
- 《苏轼集》 ◎南省说书十道 【左传三道·问供养三德为善】 对:《易》者,圣人所以尽人情之变,而非所以求神于卜筮也。自孔子没,学者惑乎
- 《金史》 ○张暐 张行简 贾益谦 刘炳 术虎高琪 塔不也 张暐,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该通。登正隆五年进士。调陈留主簿、淄
- 《幻灭》 大卫.赛夏好比画家给福音书的作者配对的牛,又勇敢又聪明.夏娃接受大卫求婚,对他身心相许的那个晚上,大
- 《尉缭子》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
- 《清史稿》 ○宗室祥厚(霍隆武 福珠洪阿 恩长 陈胜元 祁宿藻 陈克让 刘同缨) 瑞昌(杰纯 锡龄阿) 宗室祥厚,隶镶红旗
- 《南齐书》 ◎垣崇祖 张敬儿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族姓豪强,石虎世,自略阳徙之于邺。曾祖敞,为慕容德伪吏部尚书。祖苗,宋武征广固,
- 《菜根谭》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
- 《六韬》龙韬·王翼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
- 《复活》 进来的两个人中有一个青年,个儿不高,身体干瘦,穿一件有挂面的皮袄,脚登一双高统皮靴.他迈着轻快地步伐走
- 《警世通言》 早退春朝宠贵妃,谏章争敢傍丹墀。蓬莱殿里迎鸾驾,花萼楼前进荔枝。 羯鼓未终鼙鼓动,羽衣犹在战衣追。子孙翻作升平祸,不念先皇创业
- 《西游记》 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
- 《宝岛》 我刚攀上船头的斜桅,三角帆就像放炮似地啪的一声被风吹得张了起来,转向另一边。大船转弯时全身无处不震动。但紧接着,虽然别的帆还张着,船头的
- 《元史》 ◎礼乐三 ○郊祀乐章 成宗大德六年,合祭天地五方帝乐章: 降神,奏《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 惟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传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
- 《史记》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 《白痴》 那位老师的太太马不停蹄地赶到帕夫洛夫斯克,便直接去找从昨天起就心烦意乱的达里娅.阿列克谢耶芙娜.她把自
- 《儒林外史》 话说牛浦招赘在安东黄姓人家,黄家把门面一带三
- 《容斋随笔》 ○汉唐八相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姚以二子及亲
- 《沉船》 阿克谢一走,卓健德拉就跑上楼去.他在起坐间里看到安那达先生和汉娜丽妮正坐在一起闲谈.安那达一见到他儿子
评论
发表评论
-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佚名《尚书·周书·君牙》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四八则》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