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刑法
古之为国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后世作为刑书,惟恐
不备,俾民之知所避也。其为法虽殊,而用心则一,盖皆欲民之无犯也。然未知
夫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而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
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
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律之为书,因隋
之旧,为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三曰职制,四曰户婚,五曰厩库,六
曰擅兴,七曰贼盗,八曰斗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断狱。
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为言耻也;凡过之小者,捶挞以耻之。汉用竹,
后世更以楚。《书》曰“扑作教刑”是也。二曰杖。杖者,持也;可持以击也。
《书》曰“鞭作官刑”是也。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周礼》曰:“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任之以事,寘之圜土而教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四曰流。《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五曰死。乃古大辟
之刑也。
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罄、绞、斩、枭、裂。而流、徒之刑,鞭笞兼用,
数皆逾百。至隋始定为:笞刑五,自十至于五十;杖刑五,自六十至于百;徒刑
五,自一年至于三年;流刑三,自一千里至于二千里;死刑二,绞、斩。除其鞭
刑及枭首、轩裂之酷。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唐皆因之。然隋文帝
性刻深,而炀帝昏乱,民不胜其毒。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sha6*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及受禅,
命纳言刘文静等损益律令。武德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唯吏受赇、犯盗、诈冒
府库物,赦不原。凡断屠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四年,高祖躬录囚徒,
以人因乱冒法者众,盗非劫伤其主及征人逃亡、官吏枉法,皆原之。已而又诏仆
射裴寂等十五人更撰律令,凡律五百,丽以五十三条。流罪三,皆加千里;居作
三岁至二岁半者悉为一岁。余无改焉。
太宗即位,诏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复定旧令,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
右趾。既而又哀其断毁支体,谓侍臣曰:“肉刑,前代除之久矣,今复断人趾,
吾不忍也。”王珪、萧瑀、陈叔达对曰:“受刑者当死而获生,岂惮去一趾?去
趾,所以使见者知惧。今以死刑为断趾,盖宽之也。”帝曰:“公等更思之。”
其后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驳律令四十余事,乃诏房玄龄与弘献等重加删定。玄龄
等以谓“古者五刑,刖居其一。及肉刑既废,今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而又刖足,是六刑也。”于是除断趾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
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
曰:“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
罪人无得鞭背。
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坐妖言下狱,大理丞张蕴古以为好德病狂瞀,法不当坐。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相州人,好德兄厚德方为相州刺史,故蕴古奏不以实。
太宗怒,遽斩蕴古,既而大悔,因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奏”。久之,谓群
臣曰:“死者不可复生。昔王世充杀郑颋而犹能悔,近有府史取赇不多,朕杀之,
是思之不审也。决囚虽三覆奏,而顷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决
日,尚食勿进酒肉,教坊太常辍教习,诸州死罪三覆奏,其日亦蔬食,务合礼撤
乐、减膳之意。”
故时律,兄弟分居,荫不相及,而连坐则俱死。同州人房强以弟谋反当从坐,
帝因录囚为之动容,曰:“反逆有二:兴师动众一也,恶言犯法二也。轻重固异,
而钧谓之反,连坐皆死,岂定法耶?”玄龄等议曰:“礼,孙为父尸,故祖有阴
孙令,是祖孙重而兄弟轻。”于是令:“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皆配没;恶
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玄龄等遂与法司增损隋律,降大辟为流者九十二,流
为徒者七十一,以为律;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以为令;又删武德以来敕三千
余条为七百条,以为格;又取尚书省列曹及诸寺、监、十六卫计帐以为式。
凡州县皆有狱,而京兆、河南狱治京师,其诸司有罪及金吾捕者又有大理狱。
京师之囚,刑部月一奏,御史巡行之。每岁立春至秋及大祭祀、致齐,朔望、上
下弦、二十四气、雨及夜未明,假日、断屠月,皆停死刑。
京师决死,涖以御史、金吾,在外则上佐,余皆判官涖之。五品以上罪
论死,乘车就刑,大理正涖之,或赐死于家。凡囚已刑,无亲属者,将作给棺,
瘗于京城七里外,圹有甎铭,上揭以榜,家人得取以葬。
诸狱之长官,五日一虑囚。夏置浆饮,月一沐之;疾病给医药,重者释械,
其家一人入侍,职事散官三品以上,妇女子孙二人入侍。
天下疑狱谳大理寺不能决,尚书省众议之,录可为法者送秘书省。奏报不驰
驿。经覆而决者,刑部岁以正月遣使巡覆,所至,阅狱囚杻校、粮饷,治不如
法者。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
囚二十日一讯,三讯而止,数不过二百。
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
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轻罪及十岁以下至八十以上者、
废疾、侏儒、怀妊皆颂系以待断。
居作者著钳若校,京师隶将作,女子隶少府缝作。旬给假一日,腊、寒食二
日,毋出役院。病者释钳校、给假,疾差陪役。谋反者男nv6*奴婢没为官奴婢,隶
司农,七十者免之。凡役,男子入于蔬圃,女子入于厨饎。
流移人在道疾病,妇人免乳,祖父母、父母丧,男nv6*奴婢死,皆给假,授程
粮。
非反逆缘坐,六岁纵之,特流者三岁纵之,有官者得复仕。
初,太宗以古者断狱,讯于三槐、九棘,乃诏:“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
上及尚书等平议之;三品以上犯公罪流、私罪徒,皆不追身。”凡所以纤悉条目,
必本于仁恕。然自张蕴古之死也,法官以失出为诫,有失入者,又不加罪,自是
吏法稍密。帝以问大理卿刘德威,对曰:“律,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
入无辜,而失出为大罪,故吏皆深文。”帝矍然,遂命失出入者皆如律,自此吏
亦持平。
十四年,诏流罪无远近皆徙边要州。后犯者浸少。十六年,又徙死罪以实西
州,流者戍之,以罪轻重为更限。
广州都督赏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
宝,没降獠为奴婢,又擅赋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赃,法当死。帝哀其
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
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
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房玄龄等曰:“宽仁弘不以私而以功,何罪
之请?”百僚顿首三请,乃止。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
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
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
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吾有天
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
世,用之无所变改。
高宗初即位,诏律学之士撰《律疏》。又诏长孙无忌等增损格敕,其曹司常
务曰《留司格》,颁之天下曰《散颁格》。龙朔、仪凤中,司刑太常伯李敬玄、
左仆射刘仁轨相继又加刊正。
武后时,内史裴居道、凤阁侍郎韦方质等又删武德以后至于垂拱诏敕为新格,
藏于有司,曰《垂拱留司格》。神龙元年,中书令韦安石又续其后至于神龙,为
《散颁格》。睿宗即位,户部尚书岑羲等又著《太极格》。
玄宗开元三年,黄门监卢怀慎等又著《开元格》。至二十五年,中书令李林
甫又著新格,凡所损益数千条,明年,吏部尚书宋璟又著后格,皆以开元名书。
天宝四载,又诏刑部尚书萧炅稍复增损之。肃宗、代宗无所改造。至德宗时,诏
中书门下选律学之士,取至德以来制敕奏谳,掇其可为法者藏之,而不名书。
宪宗时,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天宝以后敕为《开元格后敕》。
文宗命尚书省郎官各删本司敕,而丞与侍郎覆视,中书门下参其可否而奏之,
为《大和格后敕》。开成三年,刑部侍郎狄兼篸采开元二十六年以后至于开成制
敕,删其繁者,为《开成详定格》。
宣宗时,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为《大
中刑律统类》,诏刑部颁行之。
此其当世所施行而著见者,其余有其书而不常行者,不足纪也。
《书》曰:“慎乃出令。”盖法令在简,简则明,行之在久,久则信,而中
材之主,庸愚之吏,常莫克守之,而喜为变革。至其繁积,则虽有精明之士不能
遍习,而吏得上下以为奸,此刑书之弊也。盖自高宗以来,其大节鲜可纪,而格
令之书,不胜其繁也。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自永徽以后,武氏已
得志,而刑滥矣。当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谓之“三司”,
而法吏以惨酷为能,至不释枷而笞棰以死者,皆不禁。律有杖百,凡五十九条,
犯者或至死而杖未毕,乃诏除其四十九条,然无益也。武后已称制,惧天下不服,
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自徐敬业、
越王贞、琅邪王冲等起兵讨乱,武氏益恐。乃引酷吏周兴、来俊臣辈典大狱,与
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敬仁、康<目韦>、卫遂忠等集告事数百人,共为罗织,
构陷无辜。自唐之宗室与朝廷之士,日被告捕,不可胜数,天下之人,为之仄足,
如狄仁杰、魏元忠等皆几不免。左台御史周矩上疏曰:“比奸憸告讦,习以为
常。推劾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矜以虐。泥耳囊头,摺胁签爪,县发
燻耳,卧邻秽溺,刻害支体,糜烂狱中,号曰‘狱持’;闭绝食饮,昼夜使不
得眠,号曰‘宿囚’。残贼威暴,取决目前。被诬者苟求得死,何所不至?为国
者以仁为宗,以刑为助,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
武后不纳。麟台正字陈子昂亦上书切谏,不省。及周兴、来俊臣等诛死,后亦
老,其意少衰,而狄仁杰、姚崇、宋璟、王及善相与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
感寤,由是不复杀戮。然其毒虐所被,自古未之有也。大足元年,乃诏法司及推
事使敢多作辩状而加语者,以故入论。中宗、韦后继以乱败。
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
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是岁刑部所断天下死罪
五十八人,往时大理狱,相传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庭树,群臣称贺,以为几
致刑错。然而李林甫用事矣,自来俊臣诛后,至此始复起大狱,以诬陷所杀数十
百人,如韦坚、李邕等皆一时名臣,天下冤之。而天子亦自喜边功,遣将分出以
击蛮夷,兵数大败,士卒死伤以万计,国用耗乏,而转漕输送,远近烦费,民力
既弊,盗贼起而狱讼繁矣。天子方侧然,诏曰:“徒非重刑,而役者寒暑不释械
系。杖,古以代肉刑也,或犯非巨蠹而棰以至死,其皆免,以配诸军自效。民年
八十以上及重疾有罪,皆勿坐。侍丁犯法,原之俾终养。”以此施德其民。然巨
盗起,天下被其毒,民莫蒙其赐也。
安、史之乱,伪官陆大钧等背贼来归,及庆绪奔河北,胁从者相率待罪阙下,
自大臣陈希烈等合数百人。以御史大夫李岘、中丞崔器等为三司使,而肃宗方喜
刑名,器亦刻深,乃以河南尹达奚珣等三十九人为重罪,斩于独柳树者十一人,
珣及韦恒腰斩,陈希烈等赐自尽于狱中者七人,其余决重杖死者二十一人。以岁
除日行刑,集百官临视,家属流窜。初,史思明、高秀岩等皆自拔归命,闻珣等
被诛,惧不自安,乃复叛。而三司用刑连年,流贬相继。及王玙为相,请诏三司
推核未已者,一切免之。然河北叛人畏诛不降,兵连不解,朝廷屡起大狱。肃宗
后亦悔,叹曰:“朕为三司所误。”临崩,诏天下流人皆释之。
代宗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及河、洛平,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
伪官者,一切不问。得史朝义将士妻子四百余人,皆赦之。仆固怀恩反,免其家,
不缘坐。剧贼高玉聚徒南山,啗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
请为菹醢,帝不从,卒杖杀之。谏者常讽帝政宽,故朝廷不肃。帝笑曰:“艰难
时无以逮下,顾刑法峻急,有威无恩,朕不忍也。”即位五年,府县寺狱无重囚。
故时,别敕决人捶无数。宝应元年,诏曰:“凡制敕与一顿杖者,其数止四十;
至到与一顿及重杖一顿、痛杖一顿者,皆止六十。”
德宗性猜忌少恩,然用刑无大滥。刑部侍郎班宏言:“谋反、大逆及叛、恶
逆四者,十恶之大也,犯者宜如律。其余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
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其数或百或六十,于是悉罢之。
宪宗英果明断,自即位数诛方镇,欲治僣叛,一以法度,然于用刑喜宽仁。
是时,李吉甫、李绛为相。吉甫言:“治天下必任赏罚,陛下频降赦令,蠲逋负,
赈饥民,恩德至矣。然典刑未举,中外有懈怠心。”绛曰:“今天下虽未大治,
亦未甚乱,乃古平国用中典之时。自古欲治之君,必先德化,至bao6*乱之世,始专
任刑法。吉甫之言过矣。”宪宗以为然。司空于頔亦讽帝用刑以收威柄,帝谓宰
相曰:“頔怀奸谋,欲朕失人心也。”元和八年,诏:“两京、关内、河东、河
北、淮南、山南东西道死罪十恶、sha6*人、铸钱、造印,若强盗持仗劫京兆界中及
它盗赃逾三匹者,论如故。其余死罪皆流天德五城,父祖子孙欲随者,勿禁。”
盖刑者,政之辅也。政得其道,仁义兴行,而礼让成俗,然犹不敢废刑,所以为
民防也,宽之而已。今不隆其本、顾风俗谓何而废常刑,是弛民之禁,启其奸,
由积水而决其防。故自玄宗废徒杖刑,至是又废死刑,民未知德,而徒以为幸也。
穆宗童昏,然颇知慎刑法,每有司断大狱,令中书舍人一人参酌而轻重之,
号“参酌院”。大理少卿崔杞奏曰:“国家法度,高祖、太宗定制二百余年矣。
《周礼》:正月布刑,张之门闾及都鄙邦国,所以屡丁宁,使四方谨行之。大理
寺,陛下守法之司也。今别设参酌之官,有司定罪,乃议其出入,是与夺系于人
情,而法官不得守其职。昔子路问政,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臣以为参酌之
名不正,宜废。”乃罢之。
大和六年,兴平县民上官兴以醉sha6*人而逃,闻械其父,乃自归。京兆尹杜悰、
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就刑免父,请减死。诏两省议,以为sha6*人者死,百王所守;
若许以生,是诱之sha6*人也。谏官亦以为言。文宗以兴免父囚,近于义,杖流灵州,
君子以为失刑。文宗好治,躬自谨畏,然阉宦肆孽不能制。至诛杀大臣,夷灭其
族,滥及者不可胜数,心知其冤,为之饮恨流涕,而莫能救止。盖仁者制乱,而
弱者纵之,然则刚强非不仁,而柔弱者仁之贼也。
武宗用李德裕诛刘稹等,大刑举矣,而性严刻。故时,窃盗无死,所以原民
情迫于饥寒也,至是赃满千钱者死,至宣宗乃罢之。而宣宗亦自喜刑名,常曰:
“犯我法,虽子弟不宥也。”然少仁恩,唐德自是衰矣。
盖自高祖、太宗除隋虐乱,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于犯法,致治之美,几
乎三代之盛时。考其推心恻物,其可谓仁矣!自高宗、武后以来,毒流邦家,唐
祚绝而复续。玄宗初励精为政,二十年间,刑狱减省,岁断死罪才五十八人。以
此见致治虽难,勉之则易,未有为而不至者。自此以后,兵革遂兴,国家多故,
而人主规规,无复太宗之志。其虽有心于治者,亦不能讲考da6*法,而性有宽猛,
凡所更革,一切临时苟且,或重或轻,徒为繁文,不足以示后世。而高祖、太宗
之法,仅守而存。故自肃宗以来,所可书者几希矣;懿宗以后,无所称焉。
古之为国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后世作为刑书,惟恐
不备,俾民之知所避也。其为法虽殊,而用心则一,盖皆欲民之无犯也。然未知
夫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而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
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
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律之为书,因隋
之旧,为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三曰职制,四曰户婚,五曰厩库,六
曰擅兴,七曰贼盗,八曰斗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断狱。
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为言耻也;凡过之小者,捶挞以耻之。汉用竹,
后世更以楚。《书》曰“扑作教刑”是也。二曰杖。杖者,持也;可持以击也。
《书》曰“鞭作官刑”是也。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周礼》曰:“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任之以事,寘之圜土而教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四曰流。《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五曰死。乃古大辟
之刑也。
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罄、绞、斩、枭、裂。而流、徒之刑,鞭笞兼用,
数皆逾百。至隋始定为:笞刑五,自十至于五十;杖刑五,自六十至于百;徒刑
五,自一年至于三年;流刑三,自一千里至于二千里;死刑二,绞、斩。除其鞭
刑及枭首、轩裂之酷。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唐皆因之。然隋文帝
性刻深,而炀帝昏乱,民不胜其毒。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sha6*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及受禅,
命纳言刘文静等损益律令。武德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唯吏受赇、犯盗、诈冒
府库物,赦不原。凡断屠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四年,高祖躬录囚徒,
以人因乱冒法者众,盗非劫伤其主及征人逃亡、官吏枉法,皆原之。已而又诏仆
射裴寂等十五人更撰律令,凡律五百,丽以五十三条。流罪三,皆加千里;居作
三岁至二岁半者悉为一岁。余无改焉。
太宗即位,诏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复定旧令,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
右趾。既而又哀其断毁支体,谓侍臣曰:“肉刑,前代除之久矣,今复断人趾,
吾不忍也。”王珪、萧瑀、陈叔达对曰:“受刑者当死而获生,岂惮去一趾?去
趾,所以使见者知惧。今以死刑为断趾,盖宽之也。”帝曰:“公等更思之。”
其后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驳律令四十余事,乃诏房玄龄与弘献等重加删定。玄龄
等以谓“古者五刑,刖居其一。及肉刑既废,今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而又刖足,是六刑也。”于是除断趾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
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
曰:“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
罪人无得鞭背。
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坐妖言下狱,大理丞张蕴古以为好德病狂瞀,法不当坐。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相州人,好德兄厚德方为相州刺史,故蕴古奏不以实。
太宗怒,遽斩蕴古,既而大悔,因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奏”。久之,谓群
臣曰:“死者不可复生。昔王世充杀郑颋而犹能悔,近有府史取赇不多,朕杀之,
是思之不审也。决囚虽三覆奏,而顷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决
日,尚食勿进酒肉,教坊太常辍教习,诸州死罪三覆奏,其日亦蔬食,务合礼撤
乐、减膳之意。”
故时律,兄弟分居,荫不相及,而连坐则俱死。同州人房强以弟谋反当从坐,
帝因录囚为之动容,曰:“反逆有二:兴师动众一也,恶言犯法二也。轻重固异,
而钧谓之反,连坐皆死,岂定法耶?”玄龄等议曰:“礼,孙为父尸,故祖有阴
孙令,是祖孙重而兄弟轻。”于是令:“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皆配没;恶
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玄龄等遂与法司增损隋律,降大辟为流者九十二,流
为徒者七十一,以为律;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以为令;又删武德以来敕三千
余条为七百条,以为格;又取尚书省列曹及诸寺、监、十六卫计帐以为式。
凡州县皆有狱,而京兆、河南狱治京师,其诸司有罪及金吾捕者又有大理狱。
京师之囚,刑部月一奏,御史巡行之。每岁立春至秋及大祭祀、致齐,朔望、上
下弦、二十四气、雨及夜未明,假日、断屠月,皆停死刑。
京师决死,涖以御史、金吾,在外则上佐,余皆判官涖之。五品以上罪
论死,乘车就刑,大理正涖之,或赐死于家。凡囚已刑,无亲属者,将作给棺,
瘗于京城七里外,圹有甎铭,上揭以榜,家人得取以葬。
诸狱之长官,五日一虑囚。夏置浆饮,月一沐之;疾病给医药,重者释械,
其家一人入侍,职事散官三品以上,妇女子孙二人入侍。
天下疑狱谳大理寺不能决,尚书省众议之,录可为法者送秘书省。奏报不驰
驿。经覆而决者,刑部岁以正月遣使巡覆,所至,阅狱囚杻校、粮饷,治不如
法者。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
囚二十日一讯,三讯而止,数不过二百。
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
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轻罪及十岁以下至八十以上者、
废疾、侏儒、怀妊皆颂系以待断。
居作者著钳若校,京师隶将作,女子隶少府缝作。旬给假一日,腊、寒食二
日,毋出役院。病者释钳校、给假,疾差陪役。谋反者男nv6*奴婢没为官奴婢,隶
司农,七十者免之。凡役,男子入于蔬圃,女子入于厨饎。
流移人在道疾病,妇人免乳,祖父母、父母丧,男nv6*奴婢死,皆给假,授程
粮。
非反逆缘坐,六岁纵之,特流者三岁纵之,有官者得复仕。
初,太宗以古者断狱,讯于三槐、九棘,乃诏:“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
上及尚书等平议之;三品以上犯公罪流、私罪徒,皆不追身。”凡所以纤悉条目,
必本于仁恕。然自张蕴古之死也,法官以失出为诫,有失入者,又不加罪,自是
吏法稍密。帝以问大理卿刘德威,对曰:“律,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
入无辜,而失出为大罪,故吏皆深文。”帝矍然,遂命失出入者皆如律,自此吏
亦持平。
十四年,诏流罪无远近皆徙边要州。后犯者浸少。十六年,又徙死罪以实西
州,流者戍之,以罪轻重为更限。
广州都督赏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
宝,没降獠为奴婢,又擅赋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赃,法当死。帝哀其
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
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
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房玄龄等曰:“宽仁弘不以私而以功,何罪
之请?”百僚顿首三请,乃止。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
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
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
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吾有天
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
世,用之无所变改。
高宗初即位,诏律学之士撰《律疏》。又诏长孙无忌等增损格敕,其曹司常
务曰《留司格》,颁之天下曰《散颁格》。龙朔、仪凤中,司刑太常伯李敬玄、
左仆射刘仁轨相继又加刊正。
武后时,内史裴居道、凤阁侍郎韦方质等又删武德以后至于垂拱诏敕为新格,
藏于有司,曰《垂拱留司格》。神龙元年,中书令韦安石又续其后至于神龙,为
《散颁格》。睿宗即位,户部尚书岑羲等又著《太极格》。
玄宗开元三年,黄门监卢怀慎等又著《开元格》。至二十五年,中书令李林
甫又著新格,凡所损益数千条,明年,吏部尚书宋璟又著后格,皆以开元名书。
天宝四载,又诏刑部尚书萧炅稍复增损之。肃宗、代宗无所改造。至德宗时,诏
中书门下选律学之士,取至德以来制敕奏谳,掇其可为法者藏之,而不名书。
宪宗时,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天宝以后敕为《开元格后敕》。
文宗命尚书省郎官各删本司敕,而丞与侍郎覆视,中书门下参其可否而奏之,
为《大和格后敕》。开成三年,刑部侍郎狄兼篸采开元二十六年以后至于开成制
敕,删其繁者,为《开成详定格》。
宣宗时,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为《大
中刑律统类》,诏刑部颁行之。
此其当世所施行而著见者,其余有其书而不常行者,不足纪也。
《书》曰:“慎乃出令。”盖法令在简,简则明,行之在久,久则信,而中
材之主,庸愚之吏,常莫克守之,而喜为变革。至其繁积,则虽有精明之士不能
遍习,而吏得上下以为奸,此刑书之弊也。盖自高宗以来,其大节鲜可纪,而格
令之书,不胜其繁也。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自永徽以后,武氏已
得志,而刑滥矣。当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谓之“三司”,
而法吏以惨酷为能,至不释枷而笞棰以死者,皆不禁。律有杖百,凡五十九条,
犯者或至死而杖未毕,乃诏除其四十九条,然无益也。武后已称制,惧天下不服,
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自徐敬业、
越王贞、琅邪王冲等起兵讨乱,武氏益恐。乃引酷吏周兴、来俊臣辈典大狱,与
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敬仁、康<目韦>、卫遂忠等集告事数百人,共为罗织,
构陷无辜。自唐之宗室与朝廷之士,日被告捕,不可胜数,天下之人,为之仄足,
如狄仁杰、魏元忠等皆几不免。左台御史周矩上疏曰:“比奸憸告讦,习以为
常。推劾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矜以虐。泥耳囊头,摺胁签爪,县发
燻耳,卧邻秽溺,刻害支体,糜烂狱中,号曰‘狱持’;闭绝食饮,昼夜使不
得眠,号曰‘宿囚’。残贼威暴,取决目前。被诬者苟求得死,何所不至?为国
者以仁为宗,以刑为助,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
武后不纳。麟台正字陈子昂亦上书切谏,不省。及周兴、来俊臣等诛死,后亦
老,其意少衰,而狄仁杰、姚崇、宋璟、王及善相与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
感寤,由是不复杀戮。然其毒虐所被,自古未之有也。大足元年,乃诏法司及推
事使敢多作辩状而加语者,以故入论。中宗、韦后继以乱败。
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
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是岁刑部所断天下死罪
五十八人,往时大理狱,相传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庭树,群臣称贺,以为几
致刑错。然而李林甫用事矣,自来俊臣诛后,至此始复起大狱,以诬陷所杀数十
百人,如韦坚、李邕等皆一时名臣,天下冤之。而天子亦自喜边功,遣将分出以
击蛮夷,兵数大败,士卒死伤以万计,国用耗乏,而转漕输送,远近烦费,民力
既弊,盗贼起而狱讼繁矣。天子方侧然,诏曰:“徒非重刑,而役者寒暑不释械
系。杖,古以代肉刑也,或犯非巨蠹而棰以至死,其皆免,以配诸军自效。民年
八十以上及重疾有罪,皆勿坐。侍丁犯法,原之俾终养。”以此施德其民。然巨
盗起,天下被其毒,民莫蒙其赐也。
安、史之乱,伪官陆大钧等背贼来归,及庆绪奔河北,胁从者相率待罪阙下,
自大臣陈希烈等合数百人。以御史大夫李岘、中丞崔器等为三司使,而肃宗方喜
刑名,器亦刻深,乃以河南尹达奚珣等三十九人为重罪,斩于独柳树者十一人,
珣及韦恒腰斩,陈希烈等赐自尽于狱中者七人,其余决重杖死者二十一人。以岁
除日行刑,集百官临视,家属流窜。初,史思明、高秀岩等皆自拔归命,闻珣等
被诛,惧不自安,乃复叛。而三司用刑连年,流贬相继。及王玙为相,请诏三司
推核未已者,一切免之。然河北叛人畏诛不降,兵连不解,朝廷屡起大狱。肃宗
后亦悔,叹曰:“朕为三司所误。”临崩,诏天下流人皆释之。
代宗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及河、洛平,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
伪官者,一切不问。得史朝义将士妻子四百余人,皆赦之。仆固怀恩反,免其家,
不缘坐。剧贼高玉聚徒南山,啗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
请为菹醢,帝不从,卒杖杀之。谏者常讽帝政宽,故朝廷不肃。帝笑曰:“艰难
时无以逮下,顾刑法峻急,有威无恩,朕不忍也。”即位五年,府县寺狱无重囚。
故时,别敕决人捶无数。宝应元年,诏曰:“凡制敕与一顿杖者,其数止四十;
至到与一顿及重杖一顿、痛杖一顿者,皆止六十。”
德宗性猜忌少恩,然用刑无大滥。刑部侍郎班宏言:“谋反、大逆及叛、恶
逆四者,十恶之大也,犯者宜如律。其余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
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其数或百或六十,于是悉罢之。
宪宗英果明断,自即位数诛方镇,欲治僣叛,一以法度,然于用刑喜宽仁。
是时,李吉甫、李绛为相。吉甫言:“治天下必任赏罚,陛下频降赦令,蠲逋负,
赈饥民,恩德至矣。然典刑未举,中外有懈怠心。”绛曰:“今天下虽未大治,
亦未甚乱,乃古平国用中典之时。自古欲治之君,必先德化,至bao6*乱之世,始专
任刑法。吉甫之言过矣。”宪宗以为然。司空于頔亦讽帝用刑以收威柄,帝谓宰
相曰:“頔怀奸谋,欲朕失人心也。”元和八年,诏:“两京、关内、河东、河
北、淮南、山南东西道死罪十恶、sha6*人、铸钱、造印,若强盗持仗劫京兆界中及
它盗赃逾三匹者,论如故。其余死罪皆流天德五城,父祖子孙欲随者,勿禁。”
盖刑者,政之辅也。政得其道,仁义兴行,而礼让成俗,然犹不敢废刑,所以为
民防也,宽之而已。今不隆其本、顾风俗谓何而废常刑,是弛民之禁,启其奸,
由积水而决其防。故自玄宗废徒杖刑,至是又废死刑,民未知德,而徒以为幸也。
穆宗童昏,然颇知慎刑法,每有司断大狱,令中书舍人一人参酌而轻重之,
号“参酌院”。大理少卿崔杞奏曰:“国家法度,高祖、太宗定制二百余年矣。
《周礼》:正月布刑,张之门闾及都鄙邦国,所以屡丁宁,使四方谨行之。大理
寺,陛下守法之司也。今别设参酌之官,有司定罪,乃议其出入,是与夺系于人
情,而法官不得守其职。昔子路问政,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臣以为参酌之
名不正,宜废。”乃罢之。
大和六年,兴平县民上官兴以醉sha6*人而逃,闻械其父,乃自归。京兆尹杜悰、
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就刑免父,请减死。诏两省议,以为sha6*人者死,百王所守;
若许以生,是诱之sha6*人也。谏官亦以为言。文宗以兴免父囚,近于义,杖流灵州,
君子以为失刑。文宗好治,躬自谨畏,然阉宦肆孽不能制。至诛杀大臣,夷灭其
族,滥及者不可胜数,心知其冤,为之饮恨流涕,而莫能救止。盖仁者制乱,而
弱者纵之,然则刚强非不仁,而柔弱者仁之贼也。
武宗用李德裕诛刘稹等,大刑举矣,而性严刻。故时,窃盗无死,所以原民
情迫于饥寒也,至是赃满千钱者死,至宣宗乃罢之。而宣宗亦自喜刑名,常曰:
“犯我法,虽子弟不宥也。”然少仁恩,唐德自是衰矣。
盖自高祖、太宗除隋虐乱,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于犯法,致治之美,几
乎三代之盛时。考其推心恻物,其可谓仁矣!自高宗、武后以来,毒流邦家,唐
祚绝而复续。玄宗初励精为政,二十年间,刑狱减省,岁断死罪才五十八人。以
此见致治虽难,勉之则易,未有为而不至者。自此以后,兵革遂兴,国家多故,
而人主规规,无复太宗之志。其虽有心于治者,亦不能讲考da6*法,而性有宽猛,
凡所更革,一切临时苟且,或重或轻,徒为繁文,不足以示后世。而高祖、太宗
之法,仅守而存。故自肃宗以来,所可书者几希矣;懿宗以后,无所称焉。
0
猜你喜欢:
- 《陈书》 ◎黄法抃 淳于量 章昭达 黄法抃,字仲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簿领,出入郡中
- 《安娜·卡列尼娜》 十点钟左右,老公爵.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与斯捷潘.阿尔卡季奇都坐在列文家见,谈了谈产妇的境况,就聊到别的
- 《明史》 ○马世奇 吴麟征 周凤翔 刘理顺 汪伟 吴甘来 王章 陈良谟 陈纯德 申佳允 成德 许直 金铉 马
- 《牡丹亭》 【夜游朝】〔外扮杜安抚引众上〕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枕障江南,钩连塞北。如此江山几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
- 《旧五代史》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
- 《欧阳修集》 ◎古诗二十一首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靳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嘉祐四年〉】 端溪
- 《清史稿》 ○哈攀龙(子国兴) 任举 冶大雄 马良柱 本进忠 刘顺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其先出回部。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
- 《魏书》 ◎前上十志启 臣收等启:昔子长命世伟才,孟坚冠时特秀,宪章前哲,裁勒坟史,纪传之间,申以书志,绪言余迹,可得而闻。叔峻删缉后刘
- 《元史》 ◎奸臣 古之为史者,善恶备书,所以示劝惩也。故孔子修《春秋》,于乱臣贼子之事,无不具载,而楚之史名《梼杌》,皆以戒夫为恶者,使
- 《菜根谭》 多藏暑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乏无虑;高步者疾颠,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六 △《易经通注》·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敕撰。首载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谕旨,
- 《后汉书》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
- 《晋书》 ◎慕容宝 慕容盛 慕容熙 慕容云 慕容宝,字道祐,垂之第四子也。少轻果无志操,好人佞己。苻坚时为太子洗马、万年令。坚淮肥
- 《史记》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於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
- 《西厢记》 ○第一折 〔净扮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方今上德宗即位,天下扰攘。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近知
- 《列夫托尔斯泰》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
- 《宋书》 ◎袁粲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
- 《三国演义》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
- 《列夫托尔斯泰》 战斗告终了,以八十二年的生命作为战场的战斗告终了.悲剧的光荣的争战,一切生的力量,一切缺陷一切德性都参
- 《搜神记》 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因以安。又有大树,树有精,人
评论
发表评论
-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郑文焯《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诗言志,歌永言佚名《尚书·虞书·舜典》
- 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范晔《后汉书·列传·列女传》
- 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张淑芳《更漏子·秋》
-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