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元史》 作者:宋濂等
◎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徒存其名而无城邑
者,不在此数。(本省计站一百二十处。)
辽阳路,(上。)唐以前为高句骊及渤海大氏所有。梁贞明中,阿保机以辽
阳故城为东平郡。后唐升为南京。石晋改为东京。金置辽阳府,领辽阳、鹤野二
县;后复改为东京,宜丰、澄、复、盖、沈、贵德州、广宁府、来远军并属焉。
元初废贵德、澄、复州、来远军,以广宁府、婆娑府、懿州、盖州作四路,直隶
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为散府隶之。十五年,割广宁仍自行路事,
直隶省。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懿州、盖州来属。二十四年,始立行省。二十五
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三万三千二百三
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州二。
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以鹤野县、警巡院入焉。)
州二
盖州,(下。)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并熊岳、汤池二县
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本州。
懿州,(下。)初为懿州路。至元六年为东京支郡,所领豪州及同昌、灵山
二县省入顺安县,入本州。
广宁府路,(下。)金为广宁府。元封孛鲁古歹为广宁王,旧立广宁行帅府
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立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单寡,降为东京路总管
府属郡。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有医巫闾山为北镇,在府城西北二
十里。至顺钱粮户数四千五百九十五。)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夥,复立行千户所。后复
为闾阳县。)望平。(至元六年,省钟秀县入焉。十五年,为望平军民千户所,
今复为县。)
肇州。(按《哈剌八都鲁传》至元三十年,世祖谓哈剌八都鲁曰:“乃颜故
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汝往为宣慰使。”既至,定市里,安民居,得鱼九尾皆千斤来献。
又《成宗纪》元贞元年,立肇州屯田万户府,以辽阳行省左丞阿散领其事。而
《元一统志》与《经世大典》皆不载此州,不知其所属所领之详。今以广宁为乃
颜分地,故府注于广宁府之下。乃颜,孛鲁古歹之孙也。)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大宁路,(上。)本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贞观中奚酋可度内附,乃置饶
乐郡。辽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领兴中府及义、瑞、兴、
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
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
二十五年,改为武平路,后复为大宁。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
三。(壬子年数。)领司一、县七、州九。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
大定,(下。中统二年,省长兴入焉。)龙山,(下。初属大定府。至元四
年,属利州,后复来属。)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兴中州,后复置。)和
众,(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
兴中州,(下。)元初因旧为兴中府,后省。至元七年,又降府为州。
瑞州。(下。至元二十三年,伯颜奏准以唆都、哈等拘收户计,种田立屯
于瑞州之西,拨濒海荒闲地及时开耕,设打捕屯田总管府,仍以唆都、哈等为
屯田官。)
高州。(下。)
锦州。(下。)
利州。(下。)
惠州。(下。)
川州。(下。)
建州。(下。)
东宁路,本高句骊平壤城,亦曰长安城。汉灭朝鲜,置乐浪、玄菟郡,此乐
浪地也。晋义熙后,其王高琏始居平壤城。唐征高丽,拔平壤,其国东徙,在鸭
绿水之东南千余里,非平壤之旧。至王建,以平壤为西京。元至元六年,李延龄、
崔垣、玄元烈等以府州县镇六十城来归。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十三年,升东
宁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割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本路领司一,
余城堙废,不设司存,今姑存旧名。
录事司。土山县。中和县。铁化镇。
都护府,自唐之季,地入高丽,置府州县镇六十余城,此为都护府,虽仍唐
旧名,而无都护府之实。至元六年,李延龄等以其地来归,后城治废毁,仅存其
名,属东宁路。
定远府。郭州。抚州。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
命一镇。)灵州。慈州。嘉州。顺州。殷州。宿州。德州。(领江东、永清、通
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三镇。)昌州。铁州。(领定戎一镇。)泰州。
价州。朔州。宣州。(领宁朔、席岛二镇。)成州。(领树德一镇。)熙州。孟
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椴岛、宁德三镇。)延州。(领阳岩一镇。)云州。
沈阳路,本挹娄故地,渤海大氏建定理府,都督沈、定二州,此为沈州地。
契丹为兴辽军,金为昭德军,又更显德军,后皆毁于兵火。元初平辽东,高丽国
麟州神骑都领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余城来降,各立镇守司,设官以抚
其民。后高丽复叛,洪福源引众来归,授高丽军民万户,徙降民散居辽阳沈州,
初创城郭,置司存,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及高
丽举国内附,四年,又以质子淳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余户,理沈州。
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辖总管五、
千户二十四、百户二十五。(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一百八十三。)
开元路,古肃慎之地,隋、唐曰黑水靺鞨。唐初,渠长阿固郎始来朝,后乃
臣服,以其地为燕州,置黑水府。其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又其后渤海浸弱,
为契丹所攻,黑水复擅其地,东濒海,南界高丽,西北与契丹接壤,即金鼻祖之
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辽兴宗讳,改曰女直。太祖乌古打既灭辽,即上京设都,
海陵迁都于燕,改为会宁府。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巳岁,出师伐
之,生禽万奴,师至开元、率宾,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乙未岁,立
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
开元路,领咸平府,后割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至顺钱粮户数四千
三百六十七。)
咸平府,古朝鲜地,箕子所封,汉属乐浪郡,后高丽侵有其地。唐灭高丽,
置安东都护以统之,继为渤海大氏所据。辽平渤海,以其地多险隘,建城以居流
民,号咸州安东军,领县曰咸平。金升咸平府,领平郭、安东、新兴、庆云、清
安、归仁六县,兵乱皆废。元初因之,隶开元路,后复割出,隶辽东宣慰司。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土地旷阔,人民散居。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抚镇北边。
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
(有胡里改江并混同江,又有合兰河流入于海。)一曰斡朵怜。一曰脱斡怜。一
曰孛苦江。各有司存,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达达、女直之人,各仍
旧俗,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故设官牧民,随俗而治,有合兰
府水达达等路,以相统摄焉。(有俊禽曰海东青,由海外飞来,至奴儿干,土人
罗之,以为土贡。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九百六。)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
十二。(本省陆站一百六处,水站九十处。)
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
汴梁路,(上。)唐置汴州总管府。石晋为开封府。宋为东京,建都于此。
金改南京,宣宗南迁,都焉。金亡,归附。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
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卢氏行襄樊二十
州。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
割裕、唐、汝、郑、嵩、卢氏行襄樊隶之。九年,废延州,以所领延津、阳武二
县属南京路,统蔡、息、郑、钧、许、陈、睢、颍八州,开封、祥符倚郭,而属
邑十有五。旧有警巡院,十四年改录事司。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二十
八年,以濒河而南、大江以北,其地冲要,又新入版图,置省南京以控治之。三
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属行省,割息、颍二州以隶焉。本路户三万一十八,口
一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
县。
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
旧以此县隶延州,元初隶开封府,后复为延州,县如旧。至元九年,州废,后来
属。)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丘,(中。
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
加完葺而迁治焉。)扶沟,(下。)阳武,(下。旧隶延州,至元九年,州废来
属。)杞县,(中。元初河决,城之北面为水所圯,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
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盖黄河至此分为三,其大
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睢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俗称三
叉口。)延津,(下。旧为延州,隶河南路。至元九年,州废,以县来属。)兰
阳,(下。)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
留。(下。)
州五
郑州,(下。)唐初为郑州,又改荥阳郡。宋为奉宁军。金仍为郑。元初领
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新郑、密、荥泽八县及司候司,后割新郑、密
属钧州,荥泽、原武隶开封府,并司候司入管城。领四县:
管城,(下。倚郭。)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唐初为许州,后改颍川郡,又仍为许州。宋升颍昌府。金改
昌武军。元初复为许州。领五县:
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陈州,(下。)唐初为陈州,后改淮阳郡,又仍为陈州。宋升怀德府。金复
为陈州。元初因之。旧领宛丘、南顿、项城、商水、西华、清水六县。至元二年,
南顿、项城、清水皆废,后复置南顿、项城。领五县:
宛丘,西华,商水,(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焉,后复置。)南顿,项
城。
钧州,(下。)唐、宋皆不置郡,伪齐置颍顺军。金改颍顺州,又改钧州。
元至元二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领三县:
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唐属曹州。宋改拱州,又升保庆军。金改睢州。元因之。领
四县: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唐初为洛州,后改河南府,又改东京。宋为西京。金为中京金昌
府。元初为河南府,府治即周之王城。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
孟津、新安、渑池九县,后割渑池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
一。(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八、州一。州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八
洛阳,宜阳,(下。)永宁,(下。)登封,(下。中岳嵩山在焉。)巩县,
(下。)孟津,(下。)新安,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唐初为陕州,又改陕府,又改陕郡。宋为保义军。元仍为陕
州。领四县:
陕县,(下。)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
隶陕州。并虢略治灵宝,以虢略为巡检司,并朱阳县入焉。)阌乡,(下。至元
二年,省湖城县入焉。)渑池。(下。金升为韶州,置渑池司候司。元至元三年,
省司候司。八年,省韶州,复为县,隶河南府路,后割以来属。)
南阳府,唐初为宛州,而县名南阳,后州废,以县属邓州。历五代至宋皆为
县。金升为申州。元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焉。
二十五年,改属汴梁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
子年数。)领县二、州五。州领十一县。
县二
南阳,(下。倚郭。)镇平。(下。)
州五
邓州,(下。)唐初为邓州,后改南阳郡,又仍为邓州。宋属京西南路。金
属南京开封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元初以淅川、顺阳省
入内乡。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三县:
穰县,(下。倚郭。)内乡,(下。至元二年,以顺阳来属。)新野。(下。)
唐州,(下。)唐初为显州,后改唐州。宋属京西南路。金改裕州。元初复
为唐州。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领一县:
泌阳。(倚郭。)
嵩州,(下。)唐为陆浑、伊阙二县。宋升顺州。金改嵩州,领伊阳、福昌
二县。元初以福昌隶河南。至元三年,省伊阳入州。领一县: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属南阳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唐初为伊州,又改汝州。宋属京西北路。元至元三年,废郏
城、宝丰二县入梁县,后复置郏县。领三县:
梁县,(下。)鲁山。(下。)郏县。(下。)
裕州,(下。)唐初置北澧州,又改鲁州,后废为县,属唐州。金升为裕州。
旧领方城、舞阳、叶县。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
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领三县:
方城,(下。倚郭。)叶县,(下。)舞阳。(下。)
汝宁府,唐蔡州。上蔡、西平、确山、遂平、平舆为属邑。至元七年,省遂
平、平舆入汝阳,隶汴梁路。三十年,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
地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
四州隶焉,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
州四。州领十县。
县五
汝阳,(下。元初废,后置蔡州治此,仍复置县。)上蔡,(下。)西平,
(下。)确山。(下。)遂平。(下。元初省入汝阳,后复置。)
州四
颍州,(下。)唐初为信州,后改汝阴郡,又改颍州。宋升顺昌府。金复为
颍州。旧领汝阴、泰和、沈丘、颍上四县。元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州。
后复领三县:
太和,(下。)沈丘,(下。)颍上。(下。)
息州,(下。)唐初为息州,后为新息县,隶蔡州。五代至宋皆因之。金复
置息州。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元中统三年,以李璮叛,废州。
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以四县并入州。后复领二县:
新蔡,(下。)真阳。(下。)
光州,(下。)唐初为光州,后改弋阳郡,又复为光州。宋升光山军。元至
元十二年归附,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行省。三十年,
隶汝宁府。领三县:
定城,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光山。(
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立旧治。)
信阳州,(下。)唐初为申州,又改义阳郡。宋改信阳军,端平间,兵乱地
荒,凡四十余年。元至元十四年,改立信阳府,领罗山、信阳二县。十五年,改
为信阳州。二十年,以罗山县当驿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
山新县,今州治即旧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
年数。)领二县:
罗山。(倚郭。)信阳。
归德府,唐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南京。金为归德府。金
亡,宋复取之。旧领宋城、宁陵、下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元初与亳之酂
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岁壬子,又立司府州县官,以绥定新居之民。
中统二年,审民户多寡,定官吏员数。至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在枯黄河北,
割属济宁府,又并谷熟入睢阳,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下邑隶
本府。八年,以宿、亳、徐、邳并隶焉。壤地平坦,数有河患。府为散郡,设知
府、治中、府判各一员,直隶行省。(抄籍户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三千三百
一十七。)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县四
睢阳,(下。倚郭。唐曰宋城,亦曰睢阳。金曰睢阳。宋曰宋城。元仍曰睢
阳。)永城,(下。)下邑,(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唐初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宁军。宋因之。金属山东
西路。金亡,宋复之。元初归附后,凡州县视民多少设官吏。至元二年,例降为
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永固并入萧县,彭城并录事司并
入州。领一县: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静军,金置防御使。金亡,宋复之。元初隶归
德府,领临涣、蕲、灵壁、符离四县并司候司。至元二年,以四县一司并入州。
四年,以灵壁入泗州,十七年复来属。领一县:
灵壁。(下。)
邳州,(下。)唐初为邳州,后废属泗州,又属徐州。宋置淮阳军。金复为
邳州。金亡,宋暂有之。元初以民少,并三县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属归德府。
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属淮安。十五年,还来属。领三县:
下邳,(下。州治所。)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集庆军。金复为
亳州。金亡,宋复之。元初领县六:谯、酂、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
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
德。后复置城父。领三县:
谯县,(下。)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城父。(下。)
襄阳路,唐初为襄州,后改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至元十年,兵破樊城,
襄阳守臣吕文焕降,罢宋京西安抚司,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更襄阳府为散府,
未几罢省。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又立荆湖等路行枢密院。十二年,立荆
湖行中书省,后复罢。本府领四县、一司,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光化、枣阳二
县来属。(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县六、州二。州
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南漳,(下。)宜城,(下。)谷城,(下。)光化,
(至元十三年南伐,明年设官置县,属南阳,十九年来属。)枣阳。(至元十四
年,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州二
均州,(下。)唐初为均州,又为武当郡。宋为武当军。元至元十二年,江
陵归附,割隶湖北道宣慰司。十九年,还属襄阳。领二县:
武当,(下。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郧县。(下。兵后侨治无
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房州,(下。)唐初为迁州,后为房州,又改房陵郡。宋置保康军。德祐中,
知州黄思贤纳土,命千户镇守,仍令思贤领州事。至元十九年,隶襄阳路。领二
县: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唐初为蕲州,后改蕲春郡,又仍为蕲州。宋为防御州。至
元十二年,立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
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大江
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中洲,后复旧。)罗田。
(下。兵乱县废,归附后始立。)
黄州路,(下。)唐初为黄州,后改齐安郡,又仍为黄州。宋为团练军州。
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立总管府。十八年,又为黄蕲州宣慰司治所。二十
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鄂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
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唐改庐江郡,又仍为庐州。宋为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
属,后升六安县为州。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
司一、县三、州三。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三
合肥,(上。倚郭。)梁县,(中。)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
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三县: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
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
巢州为县以属焉。领三县: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县置霍州,后州废仍为县。梁改灊山县。宋改六
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唐初为寿州,后改寿春郡。宋为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
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
府,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濠州,与下蔡、
蒙城俱来属。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县五、
州一。州领三县。
录事司。
县五
寿春,(中。倚郭。)安丰,(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丰之
芍陂可溉田万顷,若立屯开耕,实为便益。”从之。于安丰县立万户府,屯户一
万四千八百有奇。)霍丘,(下。)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二十
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为濠州,后改钟离郡,又仍为濠州。阻淮带山,与寿阳
俱为淮南之险郡,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南唐置定远军。宋为团练州,初隶淮
南路,后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年,定为临濠府。
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来属。领三县: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
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下。)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复为舒州。宋
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
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
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望江,(下。)太湖,(中。)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
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
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
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止统本路属
淮安二郡,而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复迁,
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
道宣慰司,割出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
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县二、州五。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中。)五代以前地属扬州,宋以迎銮镇置建安军,又升为真州。元
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
隶扬州路。领二县:
扬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六合。(下。)
滁州,(下。)唐初析扬州地置,又改永阳郡,又复为滁州。元至元十五年,
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三县: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来安,(下。)全椒。(中。)
泰州,(上。)唐更海陵县曰吴陵,置吴州,寻废。南唐升泰州。元至元十
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海陵,(上。倚郭。)如皋。(上。)
通州,(中。)唐属扬州。南唐于海陵东境置静海镇。周平淮南,改为通州。
宋改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
领二县:
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间有升州句容县姚、刘姓者,
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嘉定间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
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上。)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
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
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
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
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
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
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
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盐城,(上。)桃园,
(下。)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唐海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
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
入朐山。领三县:
朐山,(中。)沐阳,(下。)赣榆。(下。)
泗州,(下。)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
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壁、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
七年,割灵壁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
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下。)虹县,(下。)五河,(下。元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
五河四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
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中。)
安东州。(下。)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
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
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万九十有八。)
领县三:
高邮,(上。)兴化,(中。)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
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上。)唐荆州,复为江陵府。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
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藩,改为中兴路。户一十七万六百八
十二,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gong6*安,(中。)石首,(中。)松滋,(中。)枝江,(下。)
潜江,(中。)监利。(中。宋末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下。)唐改夷陵郡,又为峡州。宋隶荆湖北路,后徙治江南。元
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三千九百
四十七。领县四:
夷陵,(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宜都,(下。)
长阳,(下。)远安。(下。)
安陆府,唐郢州,又改富水郡,又为郢州。宋隶京西南路。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
二:
长寿,(中。)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三年还旧治。)
沔阳府,唐复州,又改竟陵郡,又为复州。宋端平间,移州治于沔阳镇。至
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
万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景陵。(中。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唐为县。宋升为军,端平间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
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当阳。(中。)
德安府,唐安州,又改安陆郡,又仍为安州。宋为德安府,咸淳间徙治汉阳。
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
府,后割以来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领县四、州一。
州领二县。
县四
安陆。(下。)孝感,(下。)应城,(中。)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唐初为随州,又改汉东郡,又复为随州。宋为崇信军,又为
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徙无常。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户
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二县:
随县,(下。)应山。(下。)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徒存其名而无城邑
者,不在此数。(本省计站一百二十处。)
辽阳路,(上。)唐以前为高句骊及渤海大氏所有。梁贞明中,阿保机以辽
阳故城为东平郡。后唐升为南京。石晋改为东京。金置辽阳府,领辽阳、鹤野二
县;后复改为东京,宜丰、澄、复、盖、沈、贵德州、广宁府、来远军并属焉。
元初废贵德、澄、复州、来远军,以广宁府、婆娑府、懿州、盖州作四路,直隶
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为散府隶之。十五年,割广宁仍自行路事,
直隶省。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懿州、盖州来属。二十四年,始立行省。二十五
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三万三千二百三
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州二。
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以鹤野县、警巡院入焉。)
州二
盖州,(下。)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并熊岳、汤池二县
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本州。
懿州,(下。)初为懿州路。至元六年为东京支郡,所领豪州及同昌、灵山
二县省入顺安县,入本州。
广宁府路,(下。)金为广宁府。元封孛鲁古歹为广宁王,旧立广宁行帅府
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立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单寡,降为东京路总管
府属郡。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有医巫闾山为北镇,在府城西北二
十里。至顺钱粮户数四千五百九十五。)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夥,复立行千户所。后复
为闾阳县。)望平。(至元六年,省钟秀县入焉。十五年,为望平军民千户所,
今复为县。)
肇州。(按《哈剌八都鲁传》至元三十年,世祖谓哈剌八都鲁曰:“乃颜故
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汝往为宣慰使。”既至,定市里,安民居,得鱼九尾皆千斤来献。
又《成宗纪》元贞元年,立肇州屯田万户府,以辽阳行省左丞阿散领其事。而
《元一统志》与《经世大典》皆不载此州,不知其所属所领之详。今以广宁为乃
颜分地,故府注于广宁府之下。乃颜,孛鲁古歹之孙也。)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大宁路,(上。)本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贞观中奚酋可度内附,乃置饶
乐郡。辽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领兴中府及义、瑞、兴、
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
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
二十五年,改为武平路,后复为大宁。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
三。(壬子年数。)领司一、县七、州九。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
大定,(下。中统二年,省长兴入焉。)龙山,(下。初属大定府。至元四
年,属利州,后复来属。)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兴中州,后复置。)和
众,(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
兴中州,(下。)元初因旧为兴中府,后省。至元七年,又降府为州。
瑞州。(下。至元二十三年,伯颜奏准以唆都、哈等拘收户计,种田立屯
于瑞州之西,拨濒海荒闲地及时开耕,设打捕屯田总管府,仍以唆都、哈等为
屯田官。)
高州。(下。)
锦州。(下。)
利州。(下。)
惠州。(下。)
川州。(下。)
建州。(下。)
东宁路,本高句骊平壤城,亦曰长安城。汉灭朝鲜,置乐浪、玄菟郡,此乐
浪地也。晋义熙后,其王高琏始居平壤城。唐征高丽,拔平壤,其国东徙,在鸭
绿水之东南千余里,非平壤之旧。至王建,以平壤为西京。元至元六年,李延龄、
崔垣、玄元烈等以府州县镇六十城来归。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十三年,升东
宁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割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本路领司一,
余城堙废,不设司存,今姑存旧名。
录事司。土山县。中和县。铁化镇。
都护府,自唐之季,地入高丽,置府州县镇六十余城,此为都护府,虽仍唐
旧名,而无都护府之实。至元六年,李延龄等以其地来归,后城治废毁,仅存其
名,属东宁路。
定远府。郭州。抚州。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
命一镇。)灵州。慈州。嘉州。顺州。殷州。宿州。德州。(领江东、永清、通
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三镇。)昌州。铁州。(领定戎一镇。)泰州。
价州。朔州。宣州。(领宁朔、席岛二镇。)成州。(领树德一镇。)熙州。孟
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椴岛、宁德三镇。)延州。(领阳岩一镇。)云州。
沈阳路,本挹娄故地,渤海大氏建定理府,都督沈、定二州,此为沈州地。
契丹为兴辽军,金为昭德军,又更显德军,后皆毁于兵火。元初平辽东,高丽国
麟州神骑都领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余城来降,各立镇守司,设官以抚
其民。后高丽复叛,洪福源引众来归,授高丽军民万户,徙降民散居辽阳沈州,
初创城郭,置司存,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及高
丽举国内附,四年,又以质子淳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余户,理沈州。
元贞二年,并两司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辖总管五、
千户二十四、百户二十五。(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一百八十三。)
开元路,古肃慎之地,隋、唐曰黑水靺鞨。唐初,渠长阿固郎始来朝,后乃
臣服,以其地为燕州,置黑水府。其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又其后渤海浸弱,
为契丹所攻,黑水复擅其地,东濒海,南界高丽,西北与契丹接壤,即金鼻祖之
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辽兴宗讳,改曰女直。太祖乌古打既灭辽,即上京设都,
海陵迁都于燕,改为会宁府。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巳岁,出师伐
之,生禽万奴,师至开元、率宾,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乙未岁,立
开元、南京二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
开元路,领咸平府,后割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至顺钱粮户数四千
三百六十七。)
咸平府,古朝鲜地,箕子所封,汉属乐浪郡,后高丽侵有其地。唐灭高丽,
置安东都护以统之,继为渤海大氏所据。辽平渤海,以其地多险隘,建城以居流
民,号咸州安东军,领县曰咸平。金升咸平府,领平郭、安东、新兴、庆云、清
安、归仁六县,兵乱皆废。元初因之,隶开元路,后复割出,隶辽东宣慰司。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土地旷阔,人民散居。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抚镇北边。
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
(有胡里改江并混同江,又有合兰河流入于海。)一曰斡朵怜。一曰脱斡怜。一
曰孛苦江。各有司存,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达达、女直之人,各仍
旧俗,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故设官牧民,随俗而治,有合兰
府水达达等路,以相统摄焉。(有俊禽曰海东青,由海外飞来,至奴儿干,土人
罗之,以为土贡。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九百六。)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
十二。(本省陆站一百六处,水站九十处。)
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
汴梁路,(上。)唐置汴州总管府。石晋为开封府。宋为东京,建都于此。
金改南京,宣宗南迁,都焉。金亡,归附。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
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卢氏行襄樊二十
州。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
割裕、唐、汝、郑、嵩、卢氏行襄樊隶之。九年,废延州,以所领延津、阳武二
县属南京路,统蔡、息、郑、钧、许、陈、睢、颍八州,开封、祥符倚郭,而属
邑十有五。旧有警巡院,十四年改录事司。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二十
八年,以濒河而南、大江以北,其地冲要,又新入版图,置省南京以控治之。三
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属行省,割息、颍二州以隶焉。本路户三万一十八,口
一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
县。
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
旧以此县隶延州,元初隶开封府,后复为延州,县如旧。至元九年,州废,后来
属。)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丘,(中。
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
加完葺而迁治焉。)扶沟,(下。)阳武,(下。旧隶延州,至元九年,州废来
属。)杞县,(中。元初河决,城之北面为水所圯,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
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盖黄河至此分为三,其大
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睢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俗称三
叉口。)延津,(下。旧为延州,隶河南路。至元九年,州废,以县来属。)兰
阳,(下。)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
留。(下。)
州五
郑州,(下。)唐初为郑州,又改荥阳郡。宋为奉宁军。金仍为郑。元初领
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新郑、密、荥泽八县及司候司,后割新郑、密
属钧州,荥泽、原武隶开封府,并司候司入管城。领四县:
管城,(下。倚郭。)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唐初为许州,后改颍川郡,又仍为许州。宋升颍昌府。金改
昌武军。元初复为许州。领五县:
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陈州,(下。)唐初为陈州,后改淮阳郡,又仍为陈州。宋升怀德府。金复
为陈州。元初因之。旧领宛丘、南顿、项城、商水、西华、清水六县。至元二年,
南顿、项城、清水皆废,后复置南顿、项城。领五县:
宛丘,西华,商水,(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焉,后复置。)南顿,项
城。
钧州,(下。)唐、宋皆不置郡,伪齐置颍顺军。金改颍顺州,又改钧州。
元至元二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领三县:
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唐属曹州。宋改拱州,又升保庆军。金改睢州。元因之。领
四县: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唐初为洛州,后改河南府,又改东京。宋为西京。金为中京金昌
府。元初为河南府,府治即周之王城。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
孟津、新安、渑池九县,后割渑池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
一。(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八、州一。州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八
洛阳,宜阳,(下。)永宁,(下。)登封,(下。中岳嵩山在焉。)巩县,
(下。)孟津,(下。)新安,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唐初为陕州,又改陕府,又改陕郡。宋为保义军。元仍为陕
州。领四县:
陕县,(下。)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
隶陕州。并虢略治灵宝,以虢略为巡检司,并朱阳县入焉。)阌乡,(下。至元
二年,省湖城县入焉。)渑池。(下。金升为韶州,置渑池司候司。元至元三年,
省司候司。八年,省韶州,复为县,隶河南府路,后割以来属。)
南阳府,唐初为宛州,而县名南阳,后州废,以县属邓州。历五代至宋皆为
县。金升为申州。元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焉。
二十五年,改属汴梁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
子年数。)领县二、州五。州领十一县。
县二
南阳,(下。倚郭。)镇平。(下。)
州五
邓州,(下。)唐初为邓州,后改南阳郡,又仍为邓州。宋属京西南路。金
属南京开封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元初以淅川、顺阳省
入内乡。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三县:
穰县,(下。倚郭。)内乡,(下。至元二年,以顺阳来属。)新野。(下。)
唐州,(下。)唐初为显州,后改唐州。宋属京西南路。金改裕州。元初复
为唐州。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领一县:
泌阳。(倚郭。)
嵩州,(下。)唐为陆浑、伊阙二县。宋升顺州。金改嵩州,领伊阳、福昌
二县。元初以福昌隶河南。至元三年,省伊阳入州。领一县: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属南阳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唐初为伊州,又改汝州。宋属京西北路。元至元三年,废郏
城、宝丰二县入梁县,后复置郏县。领三县:
梁县,(下。)鲁山。(下。)郏县。(下。)
裕州,(下。)唐初置北澧州,又改鲁州,后废为县,属唐州。金升为裕州。
旧领方城、舞阳、叶县。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
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领三县:
方城,(下。倚郭。)叶县,(下。)舞阳。(下。)
汝宁府,唐蔡州。上蔡、西平、确山、遂平、平舆为属邑。至元七年,省遂
平、平舆入汝阳,隶汴梁路。三十年,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
地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
四州隶焉,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
州四。州领十县。
县五
汝阳,(下。元初废,后置蔡州治此,仍复置县。)上蔡,(下。)西平,
(下。)确山。(下。)遂平。(下。元初省入汝阳,后复置。)
州四
颍州,(下。)唐初为信州,后改汝阴郡,又改颍州。宋升顺昌府。金复为
颍州。旧领汝阴、泰和、沈丘、颍上四县。元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州。
后复领三县:
太和,(下。)沈丘,(下。)颍上。(下。)
息州,(下。)唐初为息州,后为新息县,隶蔡州。五代至宋皆因之。金复
置息州。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元中统三年,以李璮叛,废州。
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以四县并入州。后复领二县:
新蔡,(下。)真阳。(下。)
光州,(下。)唐初为光州,后改弋阳郡,又复为光州。宋升光山军。元至
元十二年归附,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行省。三十年,
隶汝宁府。领三县:
定城,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光山。(
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立旧治。)
信阳州,(下。)唐初为申州,又改义阳郡。宋改信阳军,端平间,兵乱地
荒,凡四十余年。元至元十四年,改立信阳府,领罗山、信阳二县。十五年,改
为信阳州。二十年,以罗山县当驿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
山新县,今州治即旧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
年数。)领二县:
罗山。(倚郭。)信阳。
归德府,唐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南京。金为归德府。金
亡,宋复取之。旧领宋城、宁陵、下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元初与亳之酂
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岁壬子,又立司府州县官,以绥定新居之民。
中统二年,审民户多寡,定官吏员数。至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在枯黄河北,
割属济宁府,又并谷熟入睢阳,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下邑隶
本府。八年,以宿、亳、徐、邳并隶焉。壤地平坦,数有河患。府为散郡,设知
府、治中、府判各一员,直隶行省。(抄籍户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三千三百
一十七。)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县四
睢阳,(下。倚郭。唐曰宋城,亦曰睢阳。金曰睢阳。宋曰宋城。元仍曰睢
阳。)永城,(下。)下邑,(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唐初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宁军。宋因之。金属山东
西路。金亡,宋复之。元初归附后,凡州县视民多少设官吏。至元二年,例降为
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永固并入萧县,彭城并录事司并
入州。领一县: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静军,金置防御使。金亡,宋复之。元初隶归
德府,领临涣、蕲、灵壁、符离四县并司候司。至元二年,以四县一司并入州。
四年,以灵壁入泗州,十七年复来属。领一县:
灵壁。(下。)
邳州,(下。)唐初为邳州,后废属泗州,又属徐州。宋置淮阳军。金复为
邳州。金亡,宋暂有之。元初以民少,并三县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属归德府。
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属淮安。十五年,还来属。领三县:
下邳,(下。州治所。)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集庆军。金复为
亳州。金亡,宋复之。元初领县六:谯、酂、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
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
德。后复置城父。领三县:
谯县,(下。)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城父。(下。)
襄阳路,唐初为襄州,后改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至元十年,兵破樊城,
襄阳守臣吕文焕降,罢宋京西安抚司,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更襄阳府为散府,
未几罢省。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又立荆湖等路行枢密院。十二年,立荆
湖行中书省,后复罢。本府领四县、一司,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光化、枣阳二
县来属。(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县六、州二。州
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南漳,(下。)宜城,(下。)谷城,(下。)光化,
(至元十三年南伐,明年设官置县,属南阳,十九年来属。)枣阳。(至元十四
年,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州二
均州,(下。)唐初为均州,又为武当郡。宋为武当军。元至元十二年,江
陵归附,割隶湖北道宣慰司。十九年,还属襄阳。领二县:
武当,(下。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郧县。(下。兵后侨治无
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房州,(下。)唐初为迁州,后为房州,又改房陵郡。宋置保康军。德祐中,
知州黄思贤纳土,命千户镇守,仍令思贤领州事。至元十九年,隶襄阳路。领二
县: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唐初为蕲州,后改蕲春郡,又仍为蕲州。宋为防御州。至
元十二年,立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
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大江
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中洲,后复旧。)罗田。
(下。兵乱县废,归附后始立。)
黄州路,(下。)唐初为黄州,后改齐安郡,又仍为黄州。宋为团练军州。
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立总管府。十八年,又为黄蕲州宣慰司治所。二十
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鄂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
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唐改庐江郡,又仍为庐州。宋为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
属,后升六安县为州。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
司一、县三、州三。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三
合肥,(上。倚郭。)梁县,(中。)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
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三县: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
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
巢州为县以属焉。领三县: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县置霍州,后州废仍为县。梁改灊山县。宋改六
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唐初为寿州,后改寿春郡。宋为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
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
府,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濠州,与下蔡、
蒙城俱来属。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县五、
州一。州领三县。
录事司。
县五
寿春,(中。倚郭。)安丰,(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丰之
芍陂可溉田万顷,若立屯开耕,实为便益。”从之。于安丰县立万户府,屯户一
万四千八百有奇。)霍丘,(下。)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二十
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为濠州,后改钟离郡,又仍为濠州。阻淮带山,与寿阳
俱为淮南之险郡,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南唐置定远军。宋为团练州,初隶淮
南路,后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年,定为临濠府。
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来属。领三县: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
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下。)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复为舒州。宋
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
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
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望江,(下。)太湖,(中。)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
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
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
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止统本路属
淮安二郡,而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复迁,
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
道宣慰司,割出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
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县二、州五。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中。)五代以前地属扬州,宋以迎銮镇置建安军,又升为真州。元
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
隶扬州路。领二县:
扬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六合。(下。)
滁州,(下。)唐初析扬州地置,又改永阳郡,又复为滁州。元至元十五年,
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三县: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来安,(下。)全椒。(中。)
泰州,(上。)唐更海陵县曰吴陵,置吴州,寻废。南唐升泰州。元至元十
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海陵,(上。倚郭。)如皋。(上。)
通州,(中。)唐属扬州。南唐于海陵东境置静海镇。周平淮南,改为通州。
宋改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
领二县:
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间有升州句容县姚、刘姓者,
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嘉定间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
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上。)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
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
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
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
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
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
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
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盐城,(上。)桃园,
(下。)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唐海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
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
入朐山。领三县:
朐山,(中。)沐阳,(下。)赣榆。(下。)
泗州,(下。)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
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壁、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
七年,割灵壁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
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下。)虹县,(下。)五河,(下。元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
五河四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
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中。)
安东州。(下。)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
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
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万九十有八。)
领县三:
高邮,(上。)兴化,(中。)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
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上。)唐荆州,复为江陵府。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
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藩,改为中兴路。户一十七万六百八
十二,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gong6*安,(中。)石首,(中。)松滋,(中。)枝江,(下。)
潜江,(中。)监利。(中。宋末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下。)唐改夷陵郡,又为峡州。宋隶荆湖北路,后徙治江南。元
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三千九百
四十七。领县四:
夷陵,(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宜都,(下。)
长阳,(下。)远安。(下。)
安陆府,唐郢州,又改富水郡,又为郢州。宋隶京西南路。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
二:
长寿,(中。)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三年还旧治。)
沔阳府,唐复州,又改竟陵郡,又为复州。宋端平间,移州治于沔阳镇。至
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
万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景陵。(中。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唐为县。宋升为军,端平间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三年归
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
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当阳。(中。)
德安府,唐安州,又改安陆郡,又仍为安州。宋为德安府,咸淳间徙治汉阳。
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
府,后割以来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领县四、州一。
州领二县。
县四
安陆。(下。)孝感,(下。)应城,(中。)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唐初为随州,又改汉东郡,又复为随州。宋为崇信军,又为
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徙无常。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户
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二县:
随县,(下。)应山。(下。)
0
猜你喜欢:
- 《文心雕龙》 芮良夫之诗云:“自有肺肠,俾民卒狂。”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昔华元弃甲,城者发睅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
- 《清史稿》 ◎遗逸二 李孔昭(单者昌 崔周田 刘继宁) 刘永锡(彭之灿) 徐枋(戴易 李天植 理洪储) 顾柔谦(子祖禹)
- 《旧五代史》 氏叔琮,尉氏人也。唐中和末,应募为骑军,初隶于庞师古,为伍长。叔琮壮勇沈毅,胆力过人。太祖讨巢、蔡于陈、许间,叔琮奋击,首出诸校,太
- 《白鲸》 前面已经讲过了:大鲸是怎样老远就被桅顶上的人发现;人们怎样在茫茫的汪洋上追击它,在大海的幽谷里把它给宰
- 《元史》 ○王守诚 王守诚,字君实,太原阳曲人。气宇和粹,性好学,从邓文原、虞集游,文辞日进。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
- 《宋史》 ◎艺文二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
- 《新唐书》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客于魏。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
- 《沉船》 在卡玛娜这个年岁,疑虑.恐惧和烦恼是不可能在她心中长久存在的.她现在已不再感到时间难以消磨,也不再把哈
- 《呼啸山庄》 那个星期一之后,恩萧仍然不能去作他的日常工作,为此就逗留在屋里,我很快发觉我已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小姐了
- 《沉船》 当卡玛娜走到恒河岸边的时候,短暂的十二月的太阳已经降落到苍茫的天空的边缘上去.在即将来临的黑暗的前面,
- 《三十六计》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
- 《包法利夫人》 第二天对艾玛来说,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日子.一切都似乎笼罩在阴郁的气氛中,外部弥漫着一片迷雾,痛苦沉入了心
- 《陶渊明集》 ○形影神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 《苏轼集》 ◎外制制敕七十三首 【司马光三代·曾祖政太子太保】 敕。《书》曰:“皋陶迈种德。”种之远,故其发也难。发之难,故其报也大
- 《宋书》 ◎礼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书契经典,咸崇其义,而圣人之德,莫大于严父者也。故司马迁著《封禅书》,班固备《郊祀志》,上纪
- 《苏轼集》 ◎赞八十首 【僧伽赞】 盲人有眼不自知,忽然见日喜而舞。非谓日月有在亡,实自庆我眼根在。泗滨大士谁不见?而有熟视不见者。
- 《傲慢与偏见》 贝内特先生的财产几乎全来自于一片年收入两千的土地,而对于几个女儿来说不幸的是,由于贝内特先生膝下无儿,
- 《汉书》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青楼兰、龟兹国。
- 《北史》 ○张定和 张奫 麦铁杖(沈光) 权武 王仁恭 吐万绪 董纯 鱼俱罗王辩 陈棱 赵才 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
- 《苏轼集》 【讷斋记】 钱塘有 * 师曰辩才,初住上天竺,以天台法化吴越,吴越人归之如佛出世,事之如养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
评论
发表评论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范晔《后汉书·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墨子《墨子·04章 法仪》
-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七律·到韶山》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