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魏一
《战国策》 作者:刘向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
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
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
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
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
“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韩赵相难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
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
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
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
“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西门豹为邺令
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
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
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
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
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锺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
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申于声,
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锺侍王,
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
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
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
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在其北,伊、
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
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
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
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
矣。”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
禄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
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前脉形埊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之士不迷惑者,
巴宁、爨襄之力也。县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
也,鼓之不敢待倦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
何力之有乎?”王曰:“善。”于是索吴起之后,赐之田二十万。巴宁、爨襄田
各十万。
王曰:“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揜能
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故又与田四十万,加之百万之上,使百四十万。故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
○魏公叔痤病
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共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
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王弗
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
乎!”公孙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
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
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海盐、无疏;西有长
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埊方千里。埊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
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
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
大王,天下之贤主。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
臣窃为大王媿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
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七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
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此其过越王勾践、
武王远矣今乃劫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
岿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埊以求外交,
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
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
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
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
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
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
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
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
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
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
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
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
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
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
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
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
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
秦而不可得也。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
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
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祠春秋,效
河外。”
○齐魏约而伐楚
齐魏约而伐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楚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田婴怒,
将杀董庆。旰夷为董庆谓田婴曰:“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为将
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
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苏秦拘于魏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
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
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
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
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陈轸为秦使于齐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
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
何为饮食而无事?无事必来?”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
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使李从以车
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
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
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成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
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
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
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
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
事,复相魏。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曰:“轸善事楚,为求壤地也甚力之。”左华谓陈轸曰:
“仪善于魏王,魏王甚爱之。公虽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仪之言为资而反于
楚王。”陈轸曰:“善。”因使人先言于楚王。
○张仪欲穷陈轸
张仪欲穷陈轸,令魏召而相之,来将悟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
“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郑强出秦曰应为知。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
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
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
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张仪走之魏
张仪走之魏,魏将迎之。张丑谏于王欲勿内,不得于王。张丑退,复谏于王
曰:“王亦闻老妾事其主妇者乎?子长色衰,重家而已。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
事其主妇者。”魏因不纳张仪。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人多为
张子于王所。惠子谓王曰:“小事也。谓可者谓不可者正半,况大事乎?以魏合
于秦、韩而攻齐、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为可。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
耶?而群臣之知术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若是其明也;而群臣之知术也,
又非皆同也。是有其半塞也。所谓劫主者失其半者也。”
○张子仪以秦相魏
张子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
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齐、楚攻魏,公必
危矣。”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雍沮谓齐、楚
之君曰:“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曰:‘王若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
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国,必
割地以赂王。若欲复攻,其敝不足以应秦。’此仪之所以与秦王阴相结也。今仪
相魏而攻之,是使仪之计当于秦也,非所以穷仪之道也。”齐、楚之王曰:“善。”
乃遽解攻于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故谓魏王曰:“仪请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间约南阳,韩
氏亡。”史厌谓赵献曰:“公何不以楚佐仪求相之于魏?韩恐亡,必南走楚。仪
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韩也。”
○魏将相张仪
魏王将相张仪,犀受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以合秦、魏矣。其言
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魏所以贵张子者,欲得地,则韩之
南阳举矣。子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废矣。如此,则魏必图秦而
弃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信,因而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
○楚许魏六城
楚许魏六城,与之伐齐而存燕。张仪欲败之,谓魏王曰:“齐畏三国之合也,
必反燕地以下楚,楚、赵必听之,而不与魏六城。是王失谋于楚、赵,而树怨于
齐、秦也。齐遂伐赵,取乘丘,收侵地,虚、顿丘危。楚破南阳、九夷,内沛,
许、鄢陵危。王之所得者亲观也。而道途宋、卫为制,事败为赵驱,事成功县宋、
卫。”魏王弗听也。
○张仪告公仲
张仪告公仲,令以饥故,赏韩王以近河外。魏王惧,闻张子。张子曰:“秦
欲救齐,韩欲攻南阳,秦、韩合而欲攻南阳无异也,且以遇卜王,王不遇秦,韩
之卜也决矣。”魏王遂尚遇秦信韩,广魏救赵,尺楚人遽于萆下,伐齐之事遂败。
○徐州之役
徐州之役,犀首谓梁王曰:“何不阳与齐而阴结于楚?二国恃王,齐、楚必
战。齐战胜楚,而与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战胜齐败,而与乘之,是太子之雠
报矣。”
○秦败东周
秦败东周,与魏战于伊阙,杀犀武。魏令公孙衍乘胜而留于境,请卑辞割埊,
以讲于秦。为窦屡谓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听于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
割而令秦讲于王。”王曰:“奈何?”对曰:“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而令赵。
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扬言曰:‘闻周、魏令窦屡以割魏于奉阳君而听秦矣。’
夫周君、窦屡、奉阳君之与穰侯,贸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窦屡也;制割者,奉
阳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败之,必以少割请合于王,而和于东周与魏
也。”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约外魏。魏王惧,恐其谋伐魏也,告公孙衍。
公孙衍曰:“王与臣百金,臣请败之。”王为约车,载百金。犀首期齐王至之曰,
先以车五十乘而至卫,间齐行以百金,以请先见齐王。乃得见,因久坐,安从容
谈。三国之相怨。谓齐王曰:“王与三国约外魏,魏使公孙衍来,今久与之谈,
是王谋三国也。”齐王曰:“魏王闻寡人来,使公孙子开寡人,寡人无与之语也。”
三国之不相信齐王之遇,遇事遂败。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绮母恢教之语曰:“无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
与王遇;和不成,则后必莫能以魏合与秦者矣。”
○公孙衍为魏将
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繻不善。季子为衍谓梁王曰:“王独不见夫服牛骖
骥乎?不可以行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
也。牛马俱死,而不能成其功,王之国必伤矣!愿王察之。”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
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
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
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
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
“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韩赵相难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
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
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
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
“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西门豹为邺令
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
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
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
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
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锺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
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申于声,
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锺侍王,
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
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
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
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在其北,伊、
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
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
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
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
矣。”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
禄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
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前脉形埊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之士不迷惑者,
巴宁、爨襄之力也。县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
也,鼓之不敢待倦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
何力之有乎?”王曰:“善。”于是索吴起之后,赐之田二十万。巴宁、爨襄田
各十万。
王曰:“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揜能
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故又与田四十万,加之百万之上,使百四十万。故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
○魏公叔痤病
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共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
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王弗
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
乎!”公孙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
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
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海盐、无疏;西有长
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埊方千里。埊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
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
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
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
大王,天下之贤主。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
臣窃为大王媿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
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七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
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此其过越王勾践、
武王远矣今乃劫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
岿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埊以求外交,
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
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
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
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
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
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
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
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
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
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
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
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
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
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
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
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
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
秦而不可得也。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
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
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祠春秋,效
河外。”
○齐魏约而伐楚
齐魏约而伐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楚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田婴怒,
将杀董庆。旰夷为董庆谓田婴曰:“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为将
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
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苏秦拘于魏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
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
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
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
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陈轸为秦使于齐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
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
何为饮食而无事?无事必来?”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
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使李从以车
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
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
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
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成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
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
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
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
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
事,复相魏。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曰:“轸善事楚,为求壤地也甚力之。”左华谓陈轸曰:
“仪善于魏王,魏王甚爱之。公虽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仪之言为资而反于
楚王。”陈轸曰:“善。”因使人先言于楚王。
○张仪欲穷陈轸
张仪欲穷陈轸,令魏召而相之,来将悟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
“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郑强出秦曰应为知。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
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
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
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张仪走之魏
张仪走之魏,魏将迎之。张丑谏于王欲勿内,不得于王。张丑退,复谏于王
曰:“王亦闻老妾事其主妇者乎?子长色衰,重家而已。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
事其主妇者。”魏因不纳张仪。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人多为
张子于王所。惠子谓王曰:“小事也。谓可者谓不可者正半,况大事乎?以魏合
于秦、韩而攻齐、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为可。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
耶?而群臣之知术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若是其明也;而群臣之知术也,
又非皆同也。是有其半塞也。所谓劫主者失其半者也。”
○张子仪以秦相魏
张子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
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齐、楚攻魏,公必
危矣。”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雍沮谓齐、楚
之君曰:“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曰:‘王若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
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国,必
割地以赂王。若欲复攻,其敝不足以应秦。’此仪之所以与秦王阴相结也。今仪
相魏而攻之,是使仪之计当于秦也,非所以穷仪之道也。”齐、楚之王曰:“善。”
乃遽解攻于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故谓魏王曰:“仪请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间约南阳,韩
氏亡。”史厌谓赵献曰:“公何不以楚佐仪求相之于魏?韩恐亡,必南走楚。仪
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韩也。”
○魏将相张仪
魏王将相张仪,犀受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以合秦、魏矣。其言
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魏所以贵张子者,欲得地,则韩之
南阳举矣。子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废矣。如此,则魏必图秦而
弃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信,因而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
○楚许魏六城
楚许魏六城,与之伐齐而存燕。张仪欲败之,谓魏王曰:“齐畏三国之合也,
必反燕地以下楚,楚、赵必听之,而不与魏六城。是王失谋于楚、赵,而树怨于
齐、秦也。齐遂伐赵,取乘丘,收侵地,虚、顿丘危。楚破南阳、九夷,内沛,
许、鄢陵危。王之所得者亲观也。而道途宋、卫为制,事败为赵驱,事成功县宋、
卫。”魏王弗听也。
○张仪告公仲
张仪告公仲,令以饥故,赏韩王以近河外。魏王惧,闻张子。张子曰:“秦
欲救齐,韩欲攻南阳,秦、韩合而欲攻南阳无异也,且以遇卜王,王不遇秦,韩
之卜也决矣。”魏王遂尚遇秦信韩,广魏救赵,尺楚人遽于萆下,伐齐之事遂败。
○徐州之役
徐州之役,犀首谓梁王曰:“何不阳与齐而阴结于楚?二国恃王,齐、楚必
战。齐战胜楚,而与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战胜齐败,而与乘之,是太子之雠
报矣。”
○秦败东周
秦败东周,与魏战于伊阙,杀犀武。魏令公孙衍乘胜而留于境,请卑辞割埊,
以讲于秦。为窦屡谓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听于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
割而令秦讲于王。”王曰:“奈何?”对曰:“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而令赵。
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扬言曰:‘闻周、魏令窦屡以割魏于奉阳君而听秦矣。’
夫周君、窦屡、奉阳君之与穰侯,贸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窦屡也;制割者,奉
阳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败之,必以少割请合于王,而和于东周与魏
也。”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约外魏。魏王惧,恐其谋伐魏也,告公孙衍。
公孙衍曰:“王与臣百金,臣请败之。”王为约车,载百金。犀首期齐王至之曰,
先以车五十乘而至卫,间齐行以百金,以请先见齐王。乃得见,因久坐,安从容
谈。三国之相怨。谓齐王曰:“王与三国约外魏,魏使公孙衍来,今久与之谈,
是王谋三国也。”齐王曰:“魏王闻寡人来,使公孙子开寡人,寡人无与之语也。”
三国之不相信齐王之遇,遇事遂败。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绮母恢教之语曰:“无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
与王遇;和不成,则后必莫能以魏合与秦者矣。”
○公孙衍为魏将
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繻不善。季子为衍谓梁王曰:“王独不见夫服牛骖
骥乎?不可以行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
也。牛马俱死,而不能成其功,王之国必伤矣!愿王察之。”
0
猜你喜欢:
- 《玉台新咏》 ○歌辞二首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
- 《北史》 ○杨播(子侃 播弟椿 椿子昱 椿弟津 津子遁 逸 谧 谧弟 愔 燕子献郑颐) 杨敷(子素 孙玄感 素弟约
- 《旧五代史》 天福八年秋七月丁丑朔,京师雨水深三尺。辛巳,许州节度使李从温来朝,进封楚国公。壬午,以前河阳节度使皇甫遇为右龙武统军。丁亥,以宣徽南
- 《白鲸》 隔天早晨,还没有完全平静的海洋,在大片大片的浪涛里徐徐翻腾着,汩汩地冲激着"裴廓德号&quo
- 《苏轼集》 【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自孔安国以下,解者未有得其本指者也。《礼》曰:“与仁同功,其仁
- 《西游记》 话说唐三藏固住元阳,出离了烟花苦套,随行者投西前进。不觉夏时,正值那熏风初动,梅雨丝丝,好光景── 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新
- 《庄子》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
- 《旧唐书》 ◎玄宗上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
- 《宋史》 ○何灌 李熙靖 王云 谭世勣 梅执礼 程振 刘延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
- 《宋史》 ○周执羔 王希吕 陈良祐 李浩 陈橐 胡沂 唐文若 李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廷试,徽宗擢
- 《清史稿》 ◎乐四 △乐章二(御殿庆贺禾辞桑歌) 皇帝元旦御殿二章(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撰乐章。初制附载。)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
- 《史记》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於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
- 《劝世贤文》时也命也运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灵鸡有翼飞不如鸭;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整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阵势严整之敌作战时应当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严整、士卒镇静的敌人,不可轻率与
- 《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
- 《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
- 《明史》 ○李贤 吕原(子常) 岳正 彭时 商辂 刘定之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
- 《旧唐书》 ○潘孟阳 李翛 王遂 曹华 韦绶 郑权 卢士玫 韩全义 高霞寓 高瑀 崔戎 陆亘 张正甫(子毅夫 毅夫子祎
- 《西游记》 却说三藏着妖精送出洞外,沙和尚近前问曰:“师父出来,师兄何在?”八戒道:“他有算计,必定贴换师父出来也。”三藏用手指着妖精道:“你师
- 《幻灭》 过了两天,恰恰是吕西安和柯拉莉请朋友们一起去吃消夜的前夕,昂必居喜剧院上演新戏,轮到吕西安写剧评.吕西
评论
发表评论
-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 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王充《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