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一第三十六
《韩非子》 作者:韩非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
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
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
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
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
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
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
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
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於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
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
今日之胜在诈於敌,诈敌,万世之利也。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
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请诈其敌也。敌
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
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
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
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於此?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
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
“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
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
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
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
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
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
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
楯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
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
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
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
可与为政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
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
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
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
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
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君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
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或曰: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
爱其身,適君之欲也。曰:“不爱其身,安能爱君”,然则臣有尽死力以为其主
者,管仲将弗用也。曰:“不爱其死力,安能爱君”,是君去忠臣也。且以不爱
其身,度其不爱其君,是将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纠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
所去之域矣。明主之道不然,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
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於臣,而奸不用於上,虽
有竖刁,其奈君何?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
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
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於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且
桓公所以身死虫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之实,擅主也。有擅主之臣,则
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间,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故
有不葬之患也。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卑贱不待尊贵而进论,大
臣不因左右而见。百官修通,群臣辐凑。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
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管仲非明此言於桓公也,使去三子,
故曰管仲无度矣。
襄子围於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
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
“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
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使襄子於晋阳也,令不行,禁
不止,是襄子无国,晋阳无君也,尚谁与守哉?今襄子於晋阳也,知氏灌之,臼
灶生蛙,而民无反心,是君臣亲也;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
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
赏之,是失赏也。明主赏不加於无功,罚不加於无罪。今襄子不诛骄侮之臣,而
赏无功之赫,安在襄子之善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於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
曰:“今者有小人言於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
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之於臣也;非其行
而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於君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行,不陈人臣之
谏,而行人主之诛,举琴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礼也。夫为人臣
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义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过,
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於子,而师旷行之於君,此大逆之术也。臣行大逆,
平公喜而听之,是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於听而不悟其失。
师旷之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君之道。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故
曰:“平公失君道,师旷亦失臣礼矣。”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
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於是五
往乃得见之。
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
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
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以万乘之势,下匹夫
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
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会而朝,名曰臣。臣吏分
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
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
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
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於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靡笄之役,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闻之,驾往救之。比至,则已斩之矣。郤
子因曰:“胡不以徇?”其仆曰:“曩不将救之乎?”郤子曰:“吾敢不分谤乎?”
或曰:郤子言不可不察也,非分谤也。韩子之所斩也,若罪人则不可救,救
罪人,法之所以败也,法败则国乱;若非罪人则劝之以徇,劝之以徇是重不辜也,
重不辜民所以起怨者也,民怨则国危。郤子之言非危则乱,不可不察也。且韩子
之所斩若罪人,郤子奚分焉?斩若非罪人,则已斩之矣,而郤子乃至,是韩子之
谤已成,而郤子且后至也。夫郤子曰“以徇”,不足以分斩人之谤,而又生徇之
谤,是子言分谤也?昔者纣为炮烙,崇侯、恶来又曰“斩涉者之胫”也,奚分於
纣之谤?且民之望於上也甚矣,韩子弗得,且望郤子之得之也;今郤子俱弗得,
ze6*民绝望於上矣。故曰:郤子之言非分谤也,益谤也。且郤子之往救罪也,以韩
子为非也,不道其所以为非而劝之以徇,是使韩子不知其过也。夫下使民望绝於
上,又使韩子不知其失,吾未得郤子之所以分谤者也。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
子立高、国之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
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於是立以为仲父。霄略曰:“管仲以贱为不可
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
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曰:今使臧获奉君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
莫敢不从也。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国无君不可以为治。若负桓
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奚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哉!当
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徵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信乎卿
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诎乎民萌。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
非管仲贪欲富贵,必闇而不知术也。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韩宣王问於樛留:“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樛留对曰:“昔魏两
用楼、翟而亡西河,楚两用昭、景而亡鄢、郢。今君两用公仲、公叔,此必将争
事而外市,则国必忧矣。”
或曰:昔者齐桓公两用管仲、鲍叔,成汤两用伊尹、仲虺。夫两用臣者国之
忧,则是桓公不霸,成汤不王也。湣王一用淖齿而身死乎东庙,主父一用李兑,
减食而死。主有术,两用不为患;无术,两用则争事而外市,一则专制而劫弑。
今留无术以规上,使其主去两用一,是不有西河、鄢郢之忧,则必有身死减食之
患,是樛留未有善以知言也。
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
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
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
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
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
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
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
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於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
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
今日之胜在诈於敌,诈敌,万世之利也。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
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请诈其敌也。敌
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
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
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
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於此?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
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
“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
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
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
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
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
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
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
楯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
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
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
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
可与为政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
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
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
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
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
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君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
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或曰: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
爱其身,適君之欲也。曰:“不爱其身,安能爱君”,然则臣有尽死力以为其主
者,管仲将弗用也。曰:“不爱其死力,安能爱君”,是君去忠臣也。且以不爱
其身,度其不爱其君,是将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纠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
所去之域矣。明主之道不然,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
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於臣,而奸不用於上,虽
有竖刁,其奈君何?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
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
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於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且
桓公所以身死虫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之实,擅主也。有擅主之臣,则
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间,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故
有不葬之患也。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卑贱不待尊贵而进论,大
臣不因左右而见。百官修通,群臣辐凑。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
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管仲非明此言於桓公也,使去三子,
故曰管仲无度矣。
襄子围於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
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
“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
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使襄子於晋阳也,令不行,禁
不止,是襄子无国,晋阳无君也,尚谁与守哉?今襄子於晋阳也,知氏灌之,臼
灶生蛙,而民无反心,是君臣亲也;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
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
赏之,是失赏也。明主赏不加於无功,罚不加於无罪。今襄子不诛骄侮之臣,而
赏无功之赫,安在襄子之善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於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
曰:“今者有小人言於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
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之於臣也;非其行
而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於君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行,不陈人臣之
谏,而行人主之诛,举琴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礼也。夫为人臣
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义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过,
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於子,而师旷行之於君,此大逆之术也。臣行大逆,
平公喜而听之,是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於听而不悟其失。
师旷之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君之道。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故
曰:“平公失君道,师旷亦失臣礼矣。”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
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於是五
往乃得见之。
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
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
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以万乘之势,下匹夫
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
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会而朝,名曰臣。臣吏分
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
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
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
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於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靡笄之役,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闻之,驾往救之。比至,则已斩之矣。郤
子因曰:“胡不以徇?”其仆曰:“曩不将救之乎?”郤子曰:“吾敢不分谤乎?”
或曰:郤子言不可不察也,非分谤也。韩子之所斩也,若罪人则不可救,救
罪人,法之所以败也,法败则国乱;若非罪人则劝之以徇,劝之以徇是重不辜也,
重不辜民所以起怨者也,民怨则国危。郤子之言非危则乱,不可不察也。且韩子
之所斩若罪人,郤子奚分焉?斩若非罪人,则已斩之矣,而郤子乃至,是韩子之
谤已成,而郤子且后至也。夫郤子曰“以徇”,不足以分斩人之谤,而又生徇之
谤,是子言分谤也?昔者纣为炮烙,崇侯、恶来又曰“斩涉者之胫”也,奚分於
纣之谤?且民之望於上也甚矣,韩子弗得,且望郤子之得之也;今郤子俱弗得,
ze6*民绝望於上矣。故曰:郤子之言非分谤也,益谤也。且郤子之往救罪也,以韩
子为非也,不道其所以为非而劝之以徇,是使韩子不知其过也。夫下使民望绝於
上,又使韩子不知其失,吾未得郤子之所以分谤者也。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
子立高、国之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
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於是立以为仲父。霄略曰:“管仲以贱为不可
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
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曰:今使臧获奉君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
莫敢不从也。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国无君不可以为治。若负桓
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奚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哉!当
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徵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信乎卿
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诎乎民萌。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
非管仲贪欲富贵,必闇而不知术也。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韩宣王问於樛留:“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樛留对曰:“昔魏两
用楼、翟而亡西河,楚两用昭、景而亡鄢、郢。今君两用公仲、公叔,此必将争
事而外市,则国必忧矣。”
或曰:昔者齐桓公两用管仲、鲍叔,成汤两用伊尹、仲虺。夫两用臣者国之
忧,则是桓公不霸,成汤不王也。湣王一用淖齿而身死乎东庙,主父一用李兑,
减食而死。主有术,两用不为患;无术,两用则争事而外市,一则专制而劫弑。
今留无术以规上,使其主去两用一,是不有西河、鄢郢之忧,则必有身死减食之
患,是樛留未有善以知言也。
0
猜你喜欢:
- 《元史》 ◎百官八 元之官制,其大要具见于前,自元统、至元以来,颇有沿革增损之异。至正兵兴,四郊多垒,中书、枢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
- 《宋书》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祖愉,晋车骑将军。父,散骑常侍。季恭始察郡孝
- 《新五代史》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
- 《安娜·卡列尼娜》 当火车停在省城的时候,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没有到餐室去,却在月台上走来走去. &n
- 《说唐全传》 诗曰 小将如云下北番,威风大战白良关.中军帐内来托梦,怒斩苏麟救驾还. 再讲程铁牛到了罗通马前说:
- 《菜根谭》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
- 《旧唐书》 ◎经籍下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 《巴黎圣母院》 毋庸置疑,巴黎圣母院至今仍然是一幢雄伟壮丽的建筑.然而,尽管它不减当年的风采,但当您看见岁月和人力共同
- 《明史》 ○叶向高 刘一燝(兄一焜 一煜) 韩爌 朱国祚(朱国祯) 何宗彦 孙如游(孙嘉绩)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
- 《金史》 ◎礼一 ○郊 金人之入汴也,时宋承平日久,典章礼乐粲然备具。金人既悉收其图籍,载其车辂、法物、仪仗而北,时方事军旅,未遑
- 《牡丹亭》 【捣练子】〔生伞、袱、病容上〕人出路,鸟离巢。〔内风声介〕搅天风雪梦牢骚。这几日精神寒冻倒。“香山里打包来,三水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
- 《水浒传》 诗曰: 北京留守多雄伟,四面高城崛然起。 西风飒飒骏马鸣,此日冤囚当受死。 俊义之冤谁雪洗?时刻便为刀下鬼。
- 《红与黑》 教士刚一出去,朱利安就大哭起来,因为死亡已经逼近.过了一会儿他心里想,如果德.雷纳尔夫人在贝桑松,他会
- 《朱子语类》 ◎仁义礼智等名义 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节〕(以下道理。)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可学〕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
- 《史记》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
- 《菜根谭》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
- 《宋史》 ◎儒林二 ○胡旦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概 李覯 何涉 王回(弟向) 周尧卿
- 《幻灭》 作家的自尊心受伤以后的愤怒,或者中了讽刺的毒箭以后所表现的力量,无论用什么话都无法表现.凡是受了攻击而
- 《旧唐书》 ◎音乐二 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
- 《说唐全传》 咬金回到庄上,尤俊达道:"事已停妥,明日就要动身,今日与你结为兄弟,后日无忧无虑."咬金道:"说得有理!就
评论
发表评论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文天祥《正气歌》
-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送友人》
-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荀子·儒效》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左丘明《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