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
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
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
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
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
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
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
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
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
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
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
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
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
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
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
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
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
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
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
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
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
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
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
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
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
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
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
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
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
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
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
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
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
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
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
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
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
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
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
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
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
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
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
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
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
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
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
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
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
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
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
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
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
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
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
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
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
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
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
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
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
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々,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
成也。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
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
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
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
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
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
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其传为索泽,其传
为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
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
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
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
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
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
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
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
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
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
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
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
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
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
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
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
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
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
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
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
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
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
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
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
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
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
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
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
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
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
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
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
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
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
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
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
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
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
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
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
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
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
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
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
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
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
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
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
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
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
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
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
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
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
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
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
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
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
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
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
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
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
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
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
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
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
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
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
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々,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
成也。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
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
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
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
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
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
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其传为索泽,其传
为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
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
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
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
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
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
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
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0
猜你喜欢:
- 《沉船》 没有好久,哈梅西就搬回到他从前的住处来了.笼罩在他和汉娜丽妮的关系上的误解的乌云,现在已消散无遗.他现
- 《明史》 ◎五行二(火 木)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燠、草异、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
- 《宋书》 ◎武三王 武帝七男:张夫人生少帝,孙修华生庐陵孝献王义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义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献王义恭,孙美人生
- 《儒林外史》 话说杜少卿别了迟衡山出来,问小厮道:“那差人
- 《苏轼集》 ◎诗六十六首 【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
- 《论衡》 【题解】 本篇义在驳斥龙是神物会升天
- 《红楼梦》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
- 《儒林外史》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
- 《陈书》 ◎裴忌 孙玚 裴忌,字无畏,河东闻喜人也。祖髦,梁中散大夫。父之平,倜傥有志略,召补文德主帅。梁普通中众军北伐,之平随都督夏
- 《格列佛游记》 拉格奈格人受到作者的赞扬......关于"斯特鲁德布鲁格"的详细描写;作者与一些著
- 《菜根谭》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
- 《欧阳修集》 ◎河北转运进状四首 【论台官上言按察使状〈庆历四年八月,新除河北转运按察使,未行。〉】 右臣伏睹近降朝旨,约束诸路按察使
- 《好兵帅克历险记》 弗里德里希.克劳斯.冯.齐勒古特上校是个惊人的蠢货;齐勒古特本是扎尔茨堡(在奥地利境内.)附近的一个村
- 《复活》 队伍很长,前头的人已经走得看不见了,后面装载行李和老弱病残的大车才刚刚起动.等大车一起动,聂赫留朵夫就
- 《乐府杂录》 第一运中吕调,第二运正平调,第三运高平调,第四运仙吕调,第五运黄钟调,第六运般涉调,第七运高般涉调(虽去中吕调,六运如车轮转,却去中
- 《包法利夫人》 他最近读到一篇赞扬新法治疗跛脚的文章.就起了热爱乡土的念头,因为他主张进步,为了赶上先进水平,荣镇也应
- 《我的大学》 没多久他又习惯地闭上眼睛,说也奇怪,这样一来歌声仿佛也变得更优美.凄凉了,这时他手中活儿几乎要停下来了
- 《菜根谭》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任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
- 《北齐书》 ○高乾(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 高乾,字乾邕,渤海蓚人也。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神,
- 《尚书》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