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

卷十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疟论篇第三十五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
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
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
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
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
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
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
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
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
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
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
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
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
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
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
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
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
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
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
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
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帝
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
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
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者之
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
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伯曰:经言无刺熇
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
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
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
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
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
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
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
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
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
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
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
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
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者
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
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
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
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
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
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
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
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
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暍暍然,热止汗出,
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
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
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
乃衰,即取之。
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
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
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
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
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々然,
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
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
阴、足阳明太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
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
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
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
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
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
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
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
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
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
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
为五十九刺。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黄帝问曰:五藏六府,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
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
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
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
热于肾,传为柔疒至。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
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麋。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
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
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
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
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
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
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
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
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
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
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
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
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帝曰:善。
上一篇:卷九
下一篇:卷十一
目录:黄帝内经素问

猜你喜欢:

  • 《世说新语》 1.王太尉问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 2.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
  • 《论语》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
  • 《元史》 ◎舆服三 ○仪卫 殿上执事 挈壶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学士帽,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漏刻直御榻南。 司
  • 《六朝文絜》 三季浇浮,旧章陵替。吉凶奢靡,动违矩则。或裂锦曳绣,以竞车服之饰;涂金镂石,以穷茔域之丽。至斑白不婚,露棺累叶。苟相姱衒,罔顾大典。
  • 《旧唐书》 ○田承嗣(侄悦 子绪 绪子季安) 田弘正(子布 牟 布子在宥) 张孝忠(子茂昭 茂昭子克勤 弟茂宗 茂和 陈楚附
  • 《菜根谭》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 《苏轼集》 ◎诗六十二首 【次韵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萦
  • 《安娜·卡列尼娜》    他们喝酒抽烟的那间狭窄的小房里挤满了贵族.激动的情绪不断上涨,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焦虑不安的表情.特别
  • 《三国演义》 却说当日曹操见黑风中群尸皆起,惊倒于地。须臾风定,群尸皆不见。左右扶操回宫,惊而成疾。后人有诗赞左慈曰: “飞步凌云遍九州,独
  • 《历代兵制》〈隋〉  隋高祖继周统,其兵制大抵仍周、齐府兵之旧,而特加润饰焉。自今考之,其十二卫之制,则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
  • 《新唐书》 ◎于高张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
  • 《安娜·卡列尼娜》    舞会后第二天清早,安娜.阿尔卡季耶夫娜打了个电报给她丈夫,说她当日就离开莫斯科.  
  • 《隋书》 ○文学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传》曰:“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远。”故尧曰则天,表
  • 《明史》 ○叶向高 刘一燝(兄一焜 一煜) 韩爌 朱国祚(朱国祯) 何宗彦 孙如游(孙嘉绩)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
  • 《贞观政要》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
  • 《后汉书》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有气决。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 * 劫诸妇女,略夺衣物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书类存目 △《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著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
  • 《悲惨世界》    一 比克布斯小街六十二号    比克布斯小街六十二号的那道大车门,在半个
  • 《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现在心中完全有数,宾利小姐,因嫉生恨,自然而然可以想到,她这次去彭伯利一定会受到怎样的冷遇,也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载记类 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