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1-08 14:55:03 

标签: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前言】
《音乐之都维也纳》用优美的笔触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全文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有详有略。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为此,我建构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站,用生动的文字(维也纳特色介绍、音乐家简介等)、丰富的图片资料(内容涉及维也纳城市风景、音乐家像、演奏场景、歌剧院、“金色大厅”内景等)、精彩的视频播放(新年音乐会等),配合名曲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等)补充更多关于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信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采用活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认识维也纳,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八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
在欧洲的奥地利,它首都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她的城市名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有几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说她是音乐之都?……)
二、初步朗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本课的生字。
2、我们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划下来。
3、我们首先回答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2、提到阿尔卑斯,我想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奶糖,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山脉。
3、你觉得维也纳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因为当你到那里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用再美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5、齐读。
四、初步学习课文:
1、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我们看看谁的速度快,谁找得准。
2、反馈: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3、你们是怎样快速地找到答案的?
4、的确,二、三、四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
5、在这三个特征中你最喜欢哪个?读一读。
6、想一想为什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就能够让人们信服呢?(可以通过读课文尝试着回答,不要求答案的准确性,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卑”字。
2、描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口耳目》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1)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2)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 课文《金色的鱼钩》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
  • 课文《早发白帝城》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材简说
  • 课文《荷叶姐姐》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下雨了。荷叶姐姐就像一把翠绿的伞立在池塘里。一条小鱼游过来,躲在绿伞下;一只
  • 课文《文成公主进西藏》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
  • 课文《一个都不少》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动物幼儿园的马老师生病住院了,小动物们很着急。他们决定一起去探望马老师。下
  • 课文《七月的天山》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 课文《白杨》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
  • 课文《动物学校放寒假》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动物学校要放假了。大象老师对学生们说:“寒假里,你们常给我写信,把一些
  • 课文《数量词》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
  • 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
  • 课文《我们知道》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我们知道》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也是一首
  • 课文《我的房间》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其实,我很喜欢我的房间。那是一间有墙壁,有门窗,有小床和小枕头的屋子。妈妈常把房间
  • 课文《ang eng ing ong》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简说本课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
  • 课文《只有一个儿子》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
  • 课文《庐山的云雾》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课文】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
  • 课文《半截蜡烛》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
  • 课文《春风吹》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春风吹,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轻轻地吹
  • 课文《那只松鼠》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松鼠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
  • 课文《换一换》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2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