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六国论》“尝读六国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17 12:58:11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3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韩、魏塞秦之冲()
(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3)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4)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32.对下面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 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B. 让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协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C.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再让韩、魏用阴谋手段协助解决四国的急难。
D. 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四国有了急难,就让韩、魏背地里帮助解决。
33.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说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不妥。
B.为证明范雎、商鞅有远见卓识。
C.为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
D.为证明秦之所忌非韩即魏。
34.对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内容和写法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一文认为弊在赂秦,一文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
35.翻译下列语句(2分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参考答案
31.(1)阻碍(2)挺身而出(3)看重(4)抵御
32 提示:本句中的“委”是“受委托而与秦作战”;“休息”即休养生息;“阴”是指暗地里。 选B
33. 提示:这两个例子是对上文一个观点的论证,这个观点即前面一句“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所以作者的用意应该是论证“天下所重者”。 选C
34. 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文意和写法的整体把握,而且是对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两篇文章都对六国作了分类,但并没有赞扬一类,抨击另一类。作者只是对各自的弊端作了分析,任何一类都没有正确的做法,因而也不可能得到作者的赞扬。 选A
35.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二:
1.下列加点词的正确义项依次是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 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③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④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A.私下 责备 排斥 困乏 B.私下 责怪 排斥 困窘
C.偷偷的 过失 排除 困惑 D.谦词不译 责怪 摈弃 困乏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B.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亲魏以摈奉”
B.苏辙所说的“天下之势”是“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
(1)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2)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参考答案
1.B
2.C
3.A(其原因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贫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贩约,以自相屠灭”。
4.(1)(秦人)越过韩国魏国进攻别国的团都,燕固、赵固往前面抵抗,韩国、魏国在后面追击,这是危险的方法。
(2)韩、魏是其它诸侯国的屏障,使得秦国能够在它们中间进出,这哪里楚懂得天下的形势呢?
参考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箍的限光太短浅了,而目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既是危险的事。越过韩国魏国进攻别国的国都,燕国、赵国在前面抵抗,韩国、魏国在后面追击,这是危险的方法。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魏是其它诸侯固的屏障,却使得秦国能够在它们中间进出,这哪里(难道)是懂得(明了)天下的形势呢?放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 ,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象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庸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正德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
- 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赵康
- 太尉胸怀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挂罥:悬挂。2、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3、入竹去:跑进竹林。4、俄倾: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
- 西城别墅记王士祯 西城别墅者,先曾祖父司徒府君西园之一隅也。初,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经始此园于里第之西南,岁久废为人居,唯西南一隅
- 沈恩孚原文:①予友袁君观澜之殇既,以诗哭之,逾二月将葬,其孤以志墓请于孚。呜呼!君少予二岁而遽殂谢,予奚忍志君墓?顾与君为道义交数十年,又奚
-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
- 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
-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指导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
-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 古今异义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资料古今异义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资料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 《本草纲目·草部·白前》文言文释名亦名石蓝、嗽药。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
- 清史稿原文: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康熙六年,圣祖诏求直言。时辅臣鳌拜专政,赐履上疏几万言,略谓:“民
- 六年级学生写出优秀文言文作文潇湘晨报株洲讯1月4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走进校长办公室,他整一整衣服后,端正地坐在沙发
-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
- 眉山远景楼记苏 轼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注】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
- 《本草纲目》文言文释名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气味甘、咸、平、无毒。主治湿热痰症。用礞石、焰消各二两,
- 原文: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 刘辰翁原文:巽翁先生无位而一食三叹,无食而急人朝饥,他日怀编书示予,独欣然如有饱色。曰:“此喻邑西溪刘氏社仓约也。人人有此心,亦人人能之而不
- 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