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08:36:49
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导语: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人。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信奉道家。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及阅读。欢迎阅读!
刘晏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ze6*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注释:
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
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
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晏以为官多ze6*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A
10.C(A项“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于”都是介词,译为“在”; 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那,那些”,第二个“其”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项两个“者”都译为“……的”。)
11.B(刘晏预先奏请朝廷,而非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奏请朝廷。)
12.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13.(1)常拿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驿站远近相望,来打探并报告各地的物价。
(2)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 文言文阅读提升题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
- 夏侯贪鄙【原文】益州新昌县令①夏侯彪之初下车②,问里正曰:“鸡卵③一钱几颗。”曰:“三颗。”彪之乃遣取十千钱,令④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须
- 虞溥传文言文翻译虞溥西晋教育家,强调学习与教育对人品形成作用。主张广立学校,认为学校乃是学子“大成之业,立德之基”。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虞溥传文
- 《妖 术》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妖 术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
-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
- (一)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既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沮之,何也?故
- 《百家姓.左》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左」源出:以官名为氏。左史,原为周代史官。周穆王时有左史戎父,春秋时楚灵王有左史倚相,其后皆有左氏。
-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
- 浅析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现在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展开的。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
-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
- 文言文的翻译八种失误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②元海之为左贤王
-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卷三 辩证一 古今衡制 原文 &nb
- 高考文言文翻译法则文言文翻译法则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
- 欧阳修原文: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①榯②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③土物,简历④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
- 吕氏春秋原文: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口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
- 中考课外文言文顾恺之阅读2.(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 《论语·季氏》文言文阅读题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②乎?’对曰:‘未也。’‘不学
- 原文: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