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教后记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26 23:58:05
初三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教后记
一、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偏向:
一是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气氛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是全篇感悟,从整体意会,轻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没有积累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创新,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课堂框架描述: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2、第二环节: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
3、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特别是人物的分析,需要自己理解之处。
4、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
三、案例分析:
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选文是名篇佳作,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会对“长勺之战”是怎么取胜的?较感兴趣,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对题目为什么不改成“长勺之战”等,发生疑问,探究教材的可研究价值。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意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文言文教学。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方式”(句式),当然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再说,也没必要去整篇翻译,逐字逐句去讲解、翻译,只会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九霄云外去。当然,配合教学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还是要做的。
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语言素材,在前一阶段的熟读背诵中,也大致对文言内容有了一点了解。或许此时,他们更想了解文言阅读的规律,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文言语法等教学的好时机。适当的讲解、典型文言语言现象的剖析,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语译、讲解应该成为这一阶段重要的教学方法。
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这时他们的关注点从对语言知识的转向存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与美学价值。能够到达这个阶段,那么,学生的文言能力应该是基本形成了。对于“鉴赏层”的,就应该避免逐词逐句的串讲、翻译,立足于整体的欣赏和把握。课后拓展:除了课堂教学上要注意,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日常作业、作文、课外阅读指导、兴趣小组或讲座等活动的作用,有计划地综合运用,让它们围绕课堂知识讲授的中心,在思想和认识上作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激励学生继承与发扬古代文化精粹。
四、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和探究,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创新教材、创新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三国志原文: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
- 天下事有难易乎文言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
- 胡广,字光大,吉水人。父子祺,字寿昌,以字行,陈友谅陷吉安。太祖遣兵复之,将杀胁从者千余人。子祺走谒帅,力言不可,得免。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
- 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 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邓攸弃儿保侄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
-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
- 司马迁二大罪 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
- 答李香州书【清】吴敏树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
- 南皮许南金文言文翻译其实对于人来说,真正的鬼在自己心里,即心里有鬼.许南金心里没有鬼,所以不怕鬼;他的友人心里有鬼,所以怕鬼.如果你一身正气
- 宋史宋史【原】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
- 新五代史原文: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注】,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
-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
- 吴起守信文言文解释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
- 李椿,字寿翁,洺州永年人。父升,进士起家。靖康之难,升翼其父,以背受刃,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以父泽,补迪功
- 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清)刘大櫆原文: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
- 《史记·太史公自序》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
- 高一语文文言文攻略之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
- 国语原文: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