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庄子《胠箧》原文及翻译

庄子《胠箧》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07:11:18 

标签:

《庄子   胠箧》原文及译文
标签:杂谈   分类:古代作家作品 
【原文】 
夫川竭而谷虚①,丘夷而渊实②。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④,则是重利盗跖也⑤。为之斗斛以量之⑥,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⑦,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⑧,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⑨,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⑩,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11),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12),斧钺之威弗能禁(13)。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4)。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5)。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16),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17);掊斗折衡(18),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19),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20),铄绝竽瑟(21),塞瞽旷之耳(22),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23);灭文章(24),散五采(25),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倕之指(26),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27)。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28),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29)。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30);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31),而以爚乱天下者也(32),法之所无用也(33)。 
【注释】 
①竭:干涸。虚:空旷。 
②夷:平。渊:深潭。实:满。 
③故:事故,变故。 
④重(zhòng)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 
⑤重利盗跖:使盗跖获得厚利。 
⑥斗斛(hú):古代的两种量器,十斗为一斛。本句两个“之”字含意不一,前指天下之人,后指斗斛所量之物。 
⑦权:秤锤。衡:秤杆。 
⑧符玺(xǐ):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信:取信。 
⑨矫:纠正。 
⑩钩:即“钩”字,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诛:刑戮,杀害。 
(11)逐:竞逐,追随。揭:举;“揭诸侯”即高居于诸侯之位。 
(12)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车子。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戴的礼帽。“轩冕”连用,这里代指高官厚禄。劝:劝勉,鼓励。 
(13)钺(yuè):大斧。“斧”和“钺”都常用作刑具,这里代指行刑。 
(14)示:显露。 
(15)明:显示,使人明白的意思。 
(16)擿(zhì):掷。 
(17)朴:敦厚朴实。鄙:固陋无知。 
(18)掊(pǒu):破,打碎。 
(19)殚(dān):耗尽。残:毁坏。 
(20)擢(zhuó):拔掉。 
(21)铄(shuò):销毁。绝:折断。竽瑟:两种古乐器之名,这里泛指乐器。 
(22)瞽旷:即师旷。因其眼瞎,所以又叫他“瞽旷”。 
(23)含:保全。 
(24)文章:文彩,花纹。 
(25)五采:即五色。 
(26)?(lì):折断。工倕(chuí):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27)有:保有。此处“有”字很可能是“含”字之误。 
(28)攘:推开,排除。 
(29)玄:黑,幽暗;“玄同”即混同。 
(30)累:忧患。 
(31)外立:在外表上树立,即对人炫耀之意。 
(32)爚(yuè):炫耀。“爚乱”就是迷乱的意思。 
(33)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 
【译文】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xie6*恶。那曾参、史?、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老妪与虎曾有老妪①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②而不进,若伤其足者(A)。妪因即③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
  • 明史原文:张銓,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
  •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
  • 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太宗罢朝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 张 翰 传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
  • 张景宪传文言文翻译张景宪是河南人,也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景宪传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原文张景宪,字正国,河
  • 《周郑交质》文言文赏析《周郑交质》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周王室自平王东迁以后,日渐衰微,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以致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
  • 唐明皇赐名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明皇赐名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唐明皇赐名原文贺知章有高名,
  • 无名氏原文:宋武微时①,躬耕丹徒②。及受命③,耨耜之具④,颇有存者,命留之。及文帝幸旧宫⑤,见而问焉,左右以实对,文帝色惭。近侍进曰:“大舜
  • 《三十六计·空城计》文言文赏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
  •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分享【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
  • 学皆不精文言文翻译《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
  • 张柬之传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1)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
  •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周敦颐字茂叔文言文阅读(10分)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
  • 高考文言文释义要准确表达高考文言文释义要“追根溯源”准确表达?很多学生总以为,文言文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而学,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根
  •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
  • 鲁施氏有二子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1923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
  •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
  • 高考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下面是关于高考必背文言文的内容,欢迎阅读!1、劝 学
  • 欧阳晔决狱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