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原文
夜夜阴云如泼墨,雨势欲挽银河竭。春工十八落泥涂,骤雨谁云不终日。
魏紫姚黄业已空,嬉游何足介心胸。
只恐年年禾黍地,浸淫尽入阳侯宫。
凭谁为我呼少女,扫空阴翳开天宇。
光风霁日暖层霄,坐令六合同歌舞。
诗词问答
问:大雨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大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阴云
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泼墨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将墨挥洒在纸或绢上。墨如泼出,画面气势奔放
雨势
降雨的状况
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春工
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唐 张碧 《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宋 柳永 《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
八落
亦作“ 八络 ”。犹八紘。《汉武帝内传》:“顾盼八落外,远指九空遐。”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上缀三宫,旁清八络。”
泥涂
亦作“ 泥涂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2).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南潜 《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 * 》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红楼梦》第九十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4).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怀,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於泥涂;而登之袵席。”
见“ 泥涂 ”。
骤雨
暴雨。《老子》:“骤雨不终日。”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场仲夏的骤雨,甜菜组的姑娘和小媳妇们,都急着忙着朝林带里躲。”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魏紫姚黄
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 宋 曹冠 《凤栖梧·牡丹》词:“魏紫姚黄凝晓露,国艳天然。”亦省作“ 魏姚 ”。 宋 梅尧臣 《和石昌言求牡丹栽》:“莫问 西都 品,存吾旧友评,会应包萼吐,可与魏姚并。”参见“ 魏紫 ”、“ 姚黄 ”。
业已
业经;已经
准备工作业已完成
嬉游
见“ 嬉游 ”。
亦作“ 嬉游 ”。游乐;游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此辈者,数千百处。嬉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 宋 梅尧臣 《野鸽》诗:“一日偶出羣,盘空恣嬉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于是你们一跃而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心胸
犹“心中”,“内心”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浸淫
(1).浸润;濡湿。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 唐 韩偓 《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2).引申为浸染,濡染。《墨子·大取》:“故浸淫之辞,其类在鼓栗。” 孙诒让 间诂:“《文选·洞簫赋》 李 注云:‘浸淫,犹渐冉,相亲附之意也。’” 汉 东方朔 《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元 石岩 《<志雅堂杂钞>序》:“翁浸淫乎前辈,商榷乎朋儕,故词为专门而不仅词也。” 清 戴名世 《<狄向涛稿>序》:“余故独著 向涛 之志如此,以见世犹有卓然自立不为世俗之所浸淫者。”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
(3).水流溢,泛滥。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唐 刘禹锡 《救沉志》:“ 贞元 季年大水……崱嶷前迈,浸淫旁掩。”《明史·河渠志二》:“ 淮 泗 之水不下 清口 而下 山阳 ,从 黄浦口 入海。 浦口 不能尽洩,浸淫 高 、 宝 邵伯 诸湖,而湖堤尽没。”
(4).逐渐蔓延、扩展。《汉书·食货志下》:“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於是 青 、 徐 、 荆 、 楚 之地往往万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晚年苦两脚浮肿,医疗莫效,久之肉烂指落,浸淫溃至半脛而死。”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黄楚人伐徐公至自会》:“ 齐 既视 黄 而不救,然后浸淫而及 徐 。” 章炳麟 《五无论》:“新生之种,渐为原人,久更浸淫,而今之社会,今之国家,又且復见。”
(5).渐渐。《新唐书·张延赏传》:“道路訾谤,浸淫闻於上。” 清 谭嗣同 《仁学》一:“乌知乎学子术焉,士大夫术焉,诸侯王术焉,浸淫而天子亦术焉。”
(6).侵害;蚕食。《南齐书·孔稚珪传》:“昔岁蚁坏,瘻食 樊 汉 ;今兹虫毒,浸淫未已。”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北狄矜功,耗蠹中国,种类磐牙,根柢封殖,异术肺腑,縞衣如荼,挟邪作蛊,浸淫宇内,倒悬不解,百有餘年。”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不已。”
(7).渐近;接近。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 孟郊 东野 始以其诗鸣;其高出 魏 晋 ,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 汉 氏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近来宗 秦 汉 者甚多…… 天都 人尤擅其妙,如 歙 之 巴雋堂 、 胡城东 、 巴煜亭 、 鲍梁侣 , 绩溪 之 周宗杭 ,皆能浸淫乎 秦 汉 者。”
(8).指时间的迁流。 宋 王安石 《书<洪范传>后》:“浸淫至於 汉 ,而传注之家作。” 宋 洪迈 《<隶续>序》:“空篋中得所藏碑百八十有九,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而又得之,则列於廿七卷以往,曰《隶续》,大氐皆祖 东汉 时,其高出 西京 ,浸淫以及 魏 晋 者,率不能什一。” 清 冯桂芬 《<问经堂印谱>序》:“顾 汉 印所识,官位名氏而已,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鐫诗词,为用滋广。”
(9).雨、泪、汗等不断落下或流淌。 宋 欧阳修 《喜雨》诗:“小雨散浸淫,为润广且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覆盆子》﹝附方﹞引 苏颂 曰:“按 崔元亮 《海上集验方》:治目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輟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10).沉浸。比喻被某种事物深深吸引。 明 高攀龙 《崇正学辟异说疏》:“明詔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于佛 老 之説。” 茅盾 《虹》九:“但是有一天 梁刚夫 来,看见 梅女士 浸淫在书本里。”
阳侯
(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 阳侯 之波,则舟覆矣。” 鲍彪 注:“説 阳侯 多矣。今按《四八目》, 伏羲 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盖因此为波神歟?”《淮南子·览冥训》:“ 武王 伐 紂 ,渡於 孟津 , 阳侯 之波,逆流而击。”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仰希圣明眷,下戢 阳侯 波。”
(2).借指波涛。《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马茂元 注:“阳侯,波涛之神,这里用作波涛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惠子 ,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捩柁呼号,与阳侯争一旦之命。”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少女
(1) 未婚的年轻女子
没有一个一心想当戏剧演员的少女曾这样走运
(2) 最年幼的女儿
空阴
清凉。 唐 王昌龄 《裴六书堂》诗:“閒堂闭空阴,竹林但清响。”
开天
(1).启发天性。《庄子·达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闻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 郭象 注:“不虑而知,开天也;知而后感,开人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也,开人者知之用也。”
(2).谓布列于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列汉搆仙宫,开天製宝殿。”
(3).创始。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 高皇帝 为生民以来未有之神圣,开天而作君; 太岳先生 为生民以来未有之异人,中天而作相。” 清 顾炎武 《清江浦》诗:“开天 成祖 代,转漕 北京 初。”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一:“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
(4).放晴。 梁斌 《播火记》三一:“太阳落在西山上,辐射出锦色的光带,是那样的鲜艳美丽!两个人牵着手儿在堤上走着, 严志和 说:‘多少日子也没开天,今天红军起义了,也开了天了,看看是幸运不是?’”
光风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 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唐 权德舆 《古乐府》:“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清 方文 《元旦试笔》诗:“河边淑气微微动,渐有光风转蕙兰。”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风。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光风自汎灵草碧,朗月岂受顽云吞!”
(3).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
霁日
晴日。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飞鸢操》:“长空悠悠霽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明 吴承恩 《对雪忽生诗情戏用苏韵》之一:“瞥眼遥山融霽日,半痕依约露眉尖。”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则长此黯淡,浓云疾雷而不见霽日也。”
层霄
(1).高空。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
(2).指云气。 宋 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合同
两人或几人之间、两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在办理某事时,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各自遵守的条文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