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
历史地名
沁县怎么写好看:
沁县历史词典解释
1912年改沁州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沁县。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太岳山东麓。属长治市。面积 1297 平方千米。人口17.2万。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春秋晋铜鞮邑,为晋大夫羊舌氏食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铜鞮、平阳、杨氏三县。“乐霄为铜鞮大夫”,即此。秦为铜鞮县,治今沁县南,属上党郡。北魏属乡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沁州;大业初属上党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属沁州,故治在今县南古城村,后移今县西南故县镇,属韩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潞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威胜军,并移县治焉,即今县城。金天会六年(1128年)升威胜军为沁州,属河东南路。元复为沁州,属冀宁路。明洪武初废铜鞮县入沁州,属山西省。清因之。1912年设沁县。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0年析置沁县、沁东县。1946年废沁东县并为沁县。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襄垣、沁源、沁县三县并称沁县。1960年恢复原建制,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西漳河、白玉河、迎春河、景春河、徐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谷子、小麦、玉米、高粱、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石膏、铝土等。工业有煤炭、机械、化工、炼焦、纺织、造纸、食品等。太焦铁路和208国道、沁洪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南涅水石刻造像、御书楼、普照寺、大云禅院等。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通谷水
即灌水。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潼水。水经·河水注: 灌水 “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沁县历史


精彩推荐:
笑中刀
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音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临晋县
本战国魏邑,后入秦置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属左冯翊。权衡
元末明初吉安今属江西人,字以制,号葛溪。元时屡拒礼聘,隐居太行黄华山二十八年不仕专诸
生卒前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咏桑寓柳
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比喻借题传情。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你言我语
指人们相互议论或争论。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寄姐的性气岂是叫人数落发作的人,你言我三沦湖
即西湖。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东西湖区。元史伯颜传至元十一年伯颜至汉口,欲渡江攻鄂州鸡竿赦
同金鸡诏。清黄鷟来述德叙怀一百韵上抚军范公诗果下鸡竿赦,真蒙鹤足怜。敏州
五代晋天福中楚改邵州置,治所在敏政县今湖南邵阳市。后汉复改邵州。五代楚天福年间改静胜堡
北宋政和六年置,属会州。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后废。音吐明畅
新唐书卢钧传帝元日大飨含元殿,钧年八十,升降如仪,音吐鸿畅,举朝咨叹。融汇贯通
同融会贯通。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养种园
官署名。元置。属大都留守司上林署。世祖中统三年置。掌西山淘煤,羊山烧造黑白木炭,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祠祭司员外郎。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节度使
官名。唐武德六年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即为其任。景云二年,贺樟木关
在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东五十八里湘江北岸樟木市。清一统志衡州府二樟木关在衡阳县北三承政厅
官署名。清末官制改革后,中央某些行政部门设此机构,掌管该部总汇之事,如承办机要考洪塘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建新镇。明万历福州府志卷府城西胜业乡有洪塘。衣锦过乡
见衣锦还乡。新唐书张行成传太子驻定州监国,谓曰吾乃送公邪。平章军国事
官名。南宋宁宗开禧元年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官名。宋代韩侂胄为此官,位在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