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历史地名
金山怎么写好看:
金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又名瓮山。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万寿山。《方舆纪要》 卷11顺天府: “金山亦在府西三十里,亦曰瓮山,其西有龙泉汇而为池,曰瓮山泊,潜通大湖。”
②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2涞水县: 金山 “一名金丝山。群峰并耸,其最高者曰朝阳岭,岭色如金”。
③指今内蒙古东北之大兴安岭。《明史·鞑靼传》: 洪武二十年 (1387) 春,冯胜等率十二万众征鞑靼,“遣蓝玉乘大雪袭庆州,克之。夏,师逾金山,临江侯陈镛失道,陷敌死”。
④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十五里。《新唐书·薛仁贵传》: 乾封初攻高丽,“ (庞) 同善进次金山,衂虏不敢前,高丽乘胜进,仁贵击虏断为二,众即溃”。
⑤亦名黄金山。即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东黄金山。《新唐书· 高丽传》: 总章元年 (668) 与高丽战,“ (庞) 同善 (高) 侃守新城,(泉) 男建遣兵击之,薛仁贵救 (高) 侃,战于金山”。即此。
⑥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东辽河北。《明史·冯胜传》: “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二十年命胜为征虏大将军……驻大宁逾两月,留兵五万守之,而以全师压金山。”
⑦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小金山二岛。《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金山,“ 《志》云,周康王筑城处,后沦入海。上有平坡,官军尝会哨于此”。《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金山,“按,杨维桢 《志》 云: 淞之南有大金、小金,出没于云海之中,即指此二山也”。
⑧在今江苏吴县西。系天平山支陇,西去天平山里许。《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天平山”条: 金山 “初名茶坞山,晋宋间凿石得金,因易今名。顶亦有石池”。民国 《吴县志》 卷19引杨循吉《金山杂志》: “山高可五十丈,多美石,巉巉高耸,皆碧绿色。山左有石,尤伟而峭。”
⑨古名氐父山。又名获苻山、浮玉山、伏牛山、龙游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隅。与焦山、北固山合称京口三山。原在长江中,清道光年间因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资治通鉴》: 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田神功自瓜洲渡江击刘展,刘展 “将步骑万余陈于蒜山,神功以舟载兵趣金山”。即此。《寰宇记》 卷89丹徒县: 金山 “一名浮玉。唐肃宗裴头陀于此开山得金,故名”。今山上有金山寺、楞伽台、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中冷泉等名胜。
⑩在今浙江东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金山 “在县北五十里”。
(11)一名紫金山。即今福建上杭县北紫金山。《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 《景物上》: 金山 “在上杭县之西一十里。宋康定中产金,因以名之”。《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上杭县: 金山在 “县西十里,一名紫金山。……相传宋时县治密迩,其地水赤味苦,饮则伤人,惟浸生铁,可炼成钢。后县治既迁,其水遂变,不异常水”。
(12)在今江西进贤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84进贤县 “港南山” 条下: 金山 “地产金,有淘金井。界于临川”。
(13)在今江西遂川县城北。《舆地纪胜》 卷31 吉州: 金山 “在龙泉县西北。去县一里,有龙兴寺,有塔。阴阳家以县名龙泉,而金银两山夹峙为龙之角,又谓两塔为双峰”。《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龙泉县:金山在 “县治北一里。又有银山在治东一里。二山夹峙,上各有塔”。
(14)在今山东梁山县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金山 “山色紫赤,其石坚致,河上诸邑往采以给用”。
(15)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明嘉靖 《青州府志》 卷6: 金山 “金岭名镇取此”。
(16)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四十五里。明洪武中置金山所于此。
(17)在今河南信阳县南。《魏书·世宗纪》: 永平元年 (508) 十二月,“郢州刺史娄悦破衍将马仙琕于金山”。即此。《水经·淮水注》: “狮水东南流历金山北。山无树木,峻峭层峙。”
(18)即金城山。在今广东潮州市城北。《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 金山 “在府治后,即金城山。东临恶溪,西瞰大湖,为一郡游览胜处”。《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 金山 “在府治北。形如覆釜,高四十丈,周三里,中有小湖”。
(19)即金岗山。在今广东四会市北。《元和志》 卷34广州四会县: 金山 “一名金冈山,在县北六十五里。出金沙”。
(20)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西北。《方舆纪要》卷110左州: 金山 “在州西北二里。有通幽岩,奇峰错峙,怪石环列。稍北有流霞峰最高,登之则八表在目。又有双清、独秀诸峰,联络环向,六州之胜概地”。
(21)在今四川广元市北。《方舆纪要》 卷68广元县: 金山 “在县北三里。孟蜀置金山砦于此”。《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金山 “一名金城山,涤溪环其右”。
(22)在今四川安县东北。《元和志》 卷33龙安县:金山 “在县东五十步。每夏雨奔注,崩颓之所则金粟散出,大者如棋子”。
(23)亦名富乐山。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寰宇记》卷83巴西县: 金山,“ 《益州记》 云: 金山在涪县东五十步,东临涧水,光照耀川。又 《李膺记》云: 金山长七八里,每夏淹雨,有崩处即金粟散出”。
(24)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东。《元和志》 卷40玉门县: “金山,在县 (今赤金镇稍东) 东六十里。出金。”
(25)在今甘肃民乐县南。《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2后凉录: 吕光龙飞二年 (397),“ (沮渠) 蒙逊叛光,杀中田护军马邃,攻陷临松郡,屯兵金山”。即此。
(26)在今甘肃永昌县北三里。《晋书·吕光载记》:东晋隆安初,沮渠蒙逊叛光,“杀中田护军马邃,攻陷临松郡,屯兵金山,大为百姓之患”。
(27)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宴群臣于金山之上”。《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金山,“ 《行都司志》: 山在卫西六十里,番言曰结脱剌。上有湫池,旱祷辄应,为西宁望山”。
(28)即金岭。又名金沙山、金莎山、金娑山。今新疆中部之博格达山。《方舆纪要》 卷65火州: 金山“在庭州东南,西州西北,此西域之金山也”。
(29)又名金微山、阿勒坦山。即我国新疆北部与蒙古国间之阿尔泰山。《魏书·蠕蠕传》: “那盖出自金山。” 《隋书·突厥传》: “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工。金山状如兜鍪。”
(1)古山名。(1)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境西辽河南岸。《明史·太祖纪》: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兵逾金山”,蒙古将领纳哈出投降。即此。(2)在今辽宁省昌图县。《通典》载,唐乾封二年(667年),薛仁贵破高丽于金山。《大明一统志》:“山在开原西北三百五十里,辽河北岸。又西北三十里,曰东金山。又二十里曰西金山,三山绵亘三百余里,与乌梁海接境。”即此。(3)又名紫金山。在今福建省上杭县北。宋时产金。(4)见“阿尔泰山”。(2)今山名。(1)在上海市金山区南杭州湾口,西距金山嘴6.6千米。包括大、小金山和浮山,三岛原与陆地相连,南宋后因陆地沉降,海岸线变迁,遂成为海岛。大金山海拔103米,为上海市最高峰。由火山岩构成。岛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已辟为自然保护区。(2)在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侧。原名氐父山,唐代前曾称获苻山、泽心山、伏牛山、龙游山、金鳌岭等,也叫浮玉山。唐时有裴头陀获金于江边,因改今名。一说南朝梁天监时已有金山之称(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张祜《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南宋建炎中,韩世忠与金兀朮大战于此,兀朮大败。原屹立长江中,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今已成陆山。海拔43.7米。有金山寺、楞伽台、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中冷泉等名胜。金山寺依山而筑,建筑层层相接,幢幢相衔,与山成为一体,有“寺裹山”之称。建国后开挖了人工湖,湖光山色,为旅游胜地。(3)在山东省巨野县城东南。原名金乡山,后因凿石得金改今名。海拔133.2米。南坡有一洞,为汉昌邑王刘贺所开。洞壁如削,似汉墓型,并刻有佛像。洞内凉气袭人,因名清凉洞。史传唐秦王李世民曾避暑于此,故又称“秦王避世洞”。(4)又称金城山。在广东省潮州古城北阙,西瞰银山,东临韩江,南俯城廓,为古城之后扆。因形似覆釜而得名。唐宰相常衮,登临金山,刻有“初阳顶”三字。韩愈贬潮建“款凉”、“延光”二亭于凤山楼左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知军州王汉着手规划,取竹木葱青,荔枝尤繁,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仙游洞;并随景命名独秀峰、谒贤石、隐石、西晖岩诸胜。明天顺时,知府陈瑄延置“玉华书院”、“北海书院”,开辟了“金山中学堂”的先河。明代又在北麓临江处,辟北阁佛灯建筑群。山上还保留了历代名人的题刻30余处。有王汉的《金山城记》、米芾手书题刻“第一山”等。
词语分解:
- 金山的解释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6*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
- 金的字典解释 金 jīn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新秦县
唐开元二年 714 分银城县置,属胜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元和志 卷4: 新秦县 “取汉旧名也。” 后为麟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麟州治。五代周移治小堡,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金山历史
精彩推荐:
大梅山
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南。清一统志袁州府大梅山在分宜县旧治西六十里。其山多梅。又有桃溪平顶山市中心区
旧区名。年由平顶山市卫东新华二区合并设置。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区中部。年恢复卫东新殿中内监
官名。南齐分殿中监为内外殿中监,隶尚书省。梁陈改名殿中内外监。皆流外官职。参见殿宜僚弄丸
左传哀公十六年载楚之勇士宜僚,力可敌五百人,居市南,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飞云关
在今浙江瑞安市南。清一统志温州府飞云关在瑞安县南七里,安阳江津渡处也。本名飞云渡完颜定奴
生卒金人。完颜纲弟。与纲俱知名,充护卫。累官同知真定府。从仆散揆攻宋。卫绍王大安计不反顾
见计无返顾。明范景文恤用建储被废诸臣缘由疏当其慷慨发言,时,岂知有今日哉牛口
同牛口之下。明何景明蹇赋宁戚贱牧兮,桓公乃勃焉举于牛口。周道
清吴人,字履坦。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世。兼善花卉。康熙间曾供奉内廷。石压归航
源见郁林石。谓为官清廉,卸任时两袖清风。清吴伟业简武康姜明府诗之二知君趋召日,取李仕鲁
明山东濮州今河南范县人,字宗孔。洪武中,以通朱熹理学被举,授黄州同知。十四年升大文房四谱
书名。又称文房四宝谱。北宋苏易简撰。五卷。卷一二为笔谱,卷三为砚谱,卷四为纸谱,俞八
宋衢州今属浙江人。本为佃农。绍兴二十四年岁饥,田主徐三逼租,因率众夺粮,执徐三,陇把
地名。今名弄巴。在今云南陇川西南。陇把,傣语音译,意为驻守地森林茂密。明正统九年媵臣
古代剥削阶级妇女出嫁时,随女主人陪嫁的男仆。史记秦始皇本纪晋献公灭虞虏百里傒,以黄鹄山
又名黄鹤山。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因名。西北有黄鹄矶甫丹站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畔南湖头古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欧阳寨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欧阳。明洪武三年改为欧阳长官司。元置,治束手就擒
自缚其手,让人捉拿。形容不作抵抗,甘当俘虏。宋史符彦卿传彦卿谓张彦泽皇甫遇曰与其正万户
官名。明初于各万户府分置,为各万户府长官。正四品。后以名不符实,与万户府并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