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
历史地名
三山怎么写好看:
三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三州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山“在卫西北三十里。高数千仞,三峰并秀”。
②又名护国山、下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板桥浦西。《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三山“其山孤绝,面东,西绝大江。按《舆地志》云:其山积石滨于大江,有三峰,南北接,故曰三山”。《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280),王浚伐吴,“顺流鼓棹,径造三山”。谢元晖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皆此。
③在今江苏武进县东三十五里北新安镇东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三山“三峰相连,中一峰尤峭拔。明初张士诚遣兵寇常州,吴良自江阴取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之三山,即此”。
④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六十五里竹镇。《舆地纪胜》卷38真州:三山,“巴山、麝香山、盘石山并在竹镇”。
⑤即今江苏镇江市北长江江滨金山、北固山和江中焦山合称。三山夹江相峙,世称京口三山。
⑥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余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三山“上有三峰,故名。山腰有洞,又名南洞山。其下为三山堤。明万历四十年,大河尝决于此”。
⑦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百里东山镇西南太湖中。《水经·沔水注》:“(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三山。”唐皎然诗:“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清一统志·苏州府》 “三山”条:“《寰宇记》引《吴兴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天合,三点黛色,今属吴县。《府志》: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有三峰,地相连接。上有吴妃太姥祠。”
⑧即今安徽淮南市西南山三铺。旧属寿县。清光绪《寿州志》卷3:“三山在治东三十里,与凤台县接壤。”
⑨在今安徽来安县东。《舆地纪胜》卷42滁州:三山“在来安县东二十里,并立三山,因名”。
⑩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西十六里椒江南岸。《方舆纪要》卷92台州府:三山在“府东八十五里海门卫西南。卫滨海、散漫无险可依,山峙立椒江南岸。为卫境之望”。
(11)福建福州市的别称。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闽山一名乌石山。”明《寰宇通志》卷45福州府《山川》:三山,“九仙、乌石、越王三山俱在城中,故名”。
(12)一作参山。在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之三山岛。《史记·封禅书》 载:古帝王所祀八神,“四曰阴主,祠三山”。《索隐》:“《地理志》:东莱曲成有参山, 即此三山。”
(13)在今河南确山县南。《方舆纪要》卷50确山县:三山“在县南三十里。与马鹿山、会龙山并峙。因名”。
(14)在今广东揭西县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揭阳县:三山“在县西百五十里。一名独山,南溪经其下”。
(15)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北距广州市二十七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三山“在府南二十七里。三峰并起,竞秀凌空,旧有三山寨,明初廖永忠擒邵宗愚于此。今为桂华堡”。
(16)在今宁夏盐池县南。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韦州守御千户所:三山“在城(韦州)东百里。三峰列峙如指”。
(1)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长江东岸三山矶。以有三峰得名。长江从西南来,此山特当其冲,形势奇险。六朝都建康(今南京市),三山为其西南江防要隘,故又称护国山。《晋书·王濬传》: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伐吴,濬自发蜀,“顺流鼓棹,径造三山”,即此。唐李白有“三山半落青天外”诗句。(2)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北固山和焦山的合称。处江滨和江中,世称“京口三山”。(3)在江苏省徐州市东南。上有三峰,故名。山腰有洞,因此又名南洞山。山下有三山堤。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黄河曾在此决口。(4)在江苏省无锡市冲山南端。是太湖中的小岛。由四峰组成,头尾二山,叫东鸭、西鸭,主山叫三峰,另一小峰无名。已建为风景秀丽的湖中公园。从鼋头渚有游轮可至岛畔。三山主峰,高出水面50米左右,周围长约2.5千米,四面环水,幽雅清静。山上植有千株枫树,秋深时鲜红如火。由盘山路而上,至半山腰,有茶室休息,可观赏太湖变幻无穷的景色。在三峰与西鸭之间建有五孔长桥,游人漫步桥上,可观三山全景,饱览太湖风光。(5)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东山西南太湖中。为一大二小的山岛,一为主岛三山,余名泽山、厥山。主峰海拔81.2米。相传因春秋末期有吴妃姊妹三人,各居一峰而名。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建有三峰寺。明曹熙《三峰寺庄田记》云:“三峰古刹也,四面皆平湖,……是山屹乎其中,孤绝而巧,世人呼为小蓬莱,胜概甲吴中。”山上旧有十景之胜。现存者有姑亭,传为梳妆台;板壁峰,人称行山,石峭陡立,恰似一天然的水石盆景;叠石,以石著胜,传为吴王爱女之别宫所在;十二生肖石,石临太湖,玲珑嵌空,似十二生肖之动物形状;其余尚有香炉石、牛背岩等。岛上家家培植盆景,堪称水碧山翠小蓬莱。(6)又称三水山。在浙江省安吉县东南。《大清一统志》:“有三水,一水东出乌程,一水北出长兴,一水北入本县(指安吉县)境。”(7)又称叁山。在山东省莱州市北海滨。《史记·封禅书》:战国、秦、汉时,帝王祭祀“八神”中的第四神“阴主”于此。《汉书·郊祀志》:宣帝“祠叁山八神于曲城(今莱州市东北)”,即此。(8)在广东省广州市南。三峰并起,下临珠江,各高三十余丈。旧有三山寨,明初廖永忠擒邵宗愚于此;清时为桂华堡。 (9)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北宋文学家曾巩《道山亭记》:“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北曰粤王,故郡有三山之名。闽山一名乌石山。”《寰宇通志》福州府山川:三山“九仙、乌石、越王三山俱在城中,故名”。北宋诗人谢泌有“城袤三山千簇寺”、陈轩有“城里三山古越都”之句。南宋梁克家撰有《三山志》。(10)见“三神山”。(11)即“叁山”。
词语分解:
- 三山的解释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2. 福州 的别
- 三的字典解释 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河东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 1728 改河东宣慰司置,属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三十五里樟木箐乡。后移治今西昌市东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三山历史
精彩推荐:
牛川
古地区名。当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一带。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心有余而力不足
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心里有多余的水平有波,衡正有差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卷一七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尺寸虽齐,必有诡。非规矩不能计无所施
无法可想。唐薛用弱集异记邢曹进曾因讨叛,飞矢中目。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街津山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北,北濒黑龙江。海拔米。街津口赫哲族乡依山而建。山下江口附近有玄东飞伯劳西飞燕
玉台新咏歌词二首其一乐府诗集卷六十八作东飞伯劳歌古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艾亭丘
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魏书地形志颍州财丘梁兴二郡梁兴县有艾亭丘。峣关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汉书高帝纪秦二世三年前,沛公攻武关入秦,子婴诛灭赵高,报韩椎
同博浪椎。清赵执信谷城山咏留侯子房貌妇女,起挥报韩椎。翁蒙之
生卒宋建州崇安人,字子功。翁彦深孙。以祖荫补常山尉。赵鼎卒,柩过常山,郡守迎合秦绅衿
又称乡绅。曾为官及有功名而家居者。清代规定,与平民一体编列保甲,听保甲长稽查,违安国药王庙
在今河北安国市南关。北宋建中 * 元年始建。药王姓邳名彤,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十家堡镇
在吉林省梨树县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十家堡,人口。清光绪二十七山戎墓葬陈列馆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靳家堡乡玉皇庙。山戎墓葬发现于年,经五年发掘,清理墓葬五百余剑南东川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分剑南节度使东部地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东川节度使,治梓州治今阿党比周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论语卫灵宋
西周封国。子姓。始封之君为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春秋时宋楚争韦夐
生卒字敬远,孝宽兄。魏末为雍州中从事,不久托病去职。以著述自娱。有隐逸名。周武帝无胫而至
犹无胫而行。常比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期城
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七里。寰宇记卷封丘县引城冢记云期城者夏禹理水时所筑,今呼为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