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水
历史地名
淄水怎么写好看:
淄水历史词典解释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淄水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
②又作菑水或甾水。即今山东中北部淄河。下游古今有变化。《尚书· 禹贡》 青州: “潍、淄其道。” 《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莱芜县: “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 (今博兴县东南) 入泲。”《水经· 淄水注》: “淄水东北合时水入海。” 按《史记· 河渠书》: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其事当在战国时,则战国前淄水本单独入海。沟通菑、济之初,盖分菑入济,菑水正流仍当入海。《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未知何时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菑遂绝,至西汉后期犹然,此即 《汉书· 地理志》 所载状况。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即 《水经》、郦注所载。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青河下游入海。金、元后又改入青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
古水名。又作菑水。(1)《尚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即今山东省淄河,惟下游多变迁。战国前此水单独入海。后沟通了淄、济,初则分淄入济,淄水正流仍当入海。后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流遂绝。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清河下游入海,金、元以后又改入清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2)又名柴汶。上源即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又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即此。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西古复县
南朝宋析姑复县西部置,属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部。南朝梁末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淄水历史


精彩推荐:
齐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往对曰将以衅钟宰杀呼图克图
一作胡土克图。蒙古语,原意为福禄。藏语称朱必古。清代专用为藏族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李盛山
清福建罗源人。母患重病,割肝疗之。与母俱死。太尊
明清时知府部属对知府的尊称。毡的
在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下游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岸。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有毡的。即此。鱼山
法苑珠林卷四九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韩世忠
生卒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扁鹊
见秦越人。邓庄镇
在山西省襄汾县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邓庄,人口。为晋代名臣邓遁逸无闷
见遁世无闷。鸾凤
源见卜凤。比喻夫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鸾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刘应凤
元安福人。字尧举,号书台。宋末曾入仕,元兵逼江南时,还乡隐居,以文自娱,好庄子战白头山天池
即长白山天池。御史执法
官名。西汉初年置,以监察百官。汉书叔孙通传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刮骨抽筋
比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千金买消渴
谓以重金聘相如作文。金元好问后芳华怨诗丹砂万年药,舍印八州督,不及秦宫一生花里话汉长安城遗址
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千米处。为西汉首都。汉高祖五年前年刘邦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麦秀黍离
麦秀诗篇名。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惟利是逐
犹唯利是视。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诱掖后进
述宾诱掖,引导扶持后进,后辈。引导扶持后辈。元史张翥传翥勤于,绝去崖岸,不徒以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