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铁路之争
历史事件
修筑铁路之争历史词典解释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大论争之一。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边境吃紧,应6*召入京商议军事的淮军将领刘铭传条陈“急造铁路”,指出铁路“于用兵尤不可缓”,并提出修筑北京至汉口、北京至浦口和北京至沈阳、北京至甘肃的南北线铁路。西太后将刘铭传的奏疏发交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议复。李肯定修造铁路种种好处力表支持,刘则以铁路阻碍民生厘税为由表示反对。从此持续数年的修路和反修路的论争揭开了序幕。首先反对的是内阁学士张家骧和御史洪良品,他们上疏,或言修路有三弊、或云修路有五害,措词激烈,廷臣附合者不少,西太后遂罢修路之议。论争第一个回合,以反对修路的顽固派的胜利告终。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重提招商集股、兴办铁路。大学士左宗棠支持修路,指出: “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醇亲王奕譞以总理海军衙门大臣的身分与兵部侍郎曾纪泽联衔上疏,指出经中法之战, “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支持修路。从刘铭传倡筑路之议到此时, 已修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奕、曾联衔上奏后,朝旨批准将唐胥线延伸至天津,并于1888年建成通车。李鸿章奏请接造津通线,此议一出,顽固派群起攻之。先后有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奎润、内阁学士文治、徐会沣、御史余联沅、洪良品、屠仁守以及刘锡鸿接连上疏谏阻,提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失业”三大弊,修铁路是“急其末而忘其本”,沿袭“明季弊政”、“用夷变夏”,辨驳纷纭, “举朝骇然”。西太后将停办铁路七折发交海军衙门、军机处议复。论争处于决战阶段。除奕譞、李鸿章外,两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军机大臣世铎也力主修路。李鸿章于1888年动工在宫禁修建西苑铁路,使西太后及未睹铁路火车的朝廷近臣开开眼界。奕譞、世铎联衔上奏,批驳顽固派所谓“三弊”,痛陈利害。西太后将奏折发交曾国荃、张之洞、刘铭传等人,令其“按切时势,各抒所见,迅速复奏”。于是刘铭传建议由津沽接造通京师、张之洞提出兴建内地干线芦汉线。原持反对意见的翁同龢也一反故态,提出先在边地试行,便利运兵。此时李鸿章进而提出兴办炼钢、轧轨、造机车等十二项工厂,为大规模修筑铁路进行基本建设。1889年,(光绪十五年)六月,光绪皇帝亲政后,发布上谕,正式委派李鸿章、张之洞会同海军衙门“妥筹开办”。坚持修建铁路的洋务派取胜,论争就此结束。
词语分解:
- 修筑的解释 修缮建筑;修建这里将修筑一条新公路
历史事件推荐: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修筑铁路之争历史
精彩推荐:
白文选
生卒饮军池
在今广西宜州市南。相传宋景德间,宜州军校陈进叛,曹利用讨败之,尝饮军于此,因名。赵禹
生卒约前西汉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景帝时,任丞相史,称其廉平。武帝即位,以刀笔吏大祀
古代最隆重之祭祀。帝王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皆为大祀。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凤友鸾谐
见凤友鸾交。清黄久鸿福惠全书刑名 * 曲榭幽廊,皆之所也。史俨
生卒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事李克用为帐中亲将,后常从征伐多立战功。乾宁年间与李弊衣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人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诗岁月消磨阅亭传,山情见于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名贤启事
源见山公启事。指甄拔人才的启奏。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四巨源当日称知己,误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东山人
源见东山。指从军远征之人。汉王粲从军诗之二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程昱
字仲德,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人。初曾镇压本县农民起义,曹魏时期历为寿张令尚书济阴太中旺
即今天津市东南中旺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青县图东有中旺。东豫州
北魏太和十九年置,治所在汝南郡新息县即广陵城,今河南息县。南朝梁大通元年改为西豫黄家渡
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北。明正德十四年,宁王宸濠起兵,王守仁将伍文定遇于黄家渡,王崇庆
生卒明大名府开州人,字德徵。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有周易议卦五经心宾郎洞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舆地纪胜卷澧州桃花洞条下宾郎洞在慈利县茆茅冈寨之南。群蛮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一件事,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的知识。表示人们的聪明才智来自人们的生活实践。语岳
尧舜时主一方诸侯的伯长。尚书虞书尧典帝曰咨,四岳,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孔安国传分龙栖山
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龙栖山。明弘治将乐县志卷龙栖山在县南义丰都,群峰峭拔,势耸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