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悉故》
全文:
去岁秋之季,忽接驿章递。
廓喀复侵藏,索债倡浮议。
岂知巴忠者,其夕投河毙。
彼实于前年,差往理斯事。
三人功过均,何致归其自。
疑之勤访询,渐乃知详悉。
番边被贼占,私赎求还地。
赎价复欠之,而更无防备。
所以贼藉词,诱擒施奸计。
藏番性恇怯,见贼即逃避。
贼因犯后藏,猖獗弗可制。
前冬彼三人,同事见乃异。
成德曾与争,欲示兵威厉。
巴忠通番语,讲和乃作伪。
遂诱廓喀降,来京已受赐。
贼归甫踰岁,即仍侵犯肆。
无已应发师,深入问其罪。
用人惭错误,念军受劳瘁。
弃藏断弗宜,二泰过当治。
一切缓急几,宵旰筹量细。
曲直天垂鉴,非我贪彼利。
大小功成九,胥赖上苍庇。
岂仍不知足,黩武无戒忌。
兵应弗得已,日夜劳虑思。
伫望春夏间,红旗捷或至。
参考注释
通番
(1).与海外往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 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日本 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
(2).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卷七:“﹝烟叶﹞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 清 李渔 《凰求凤·囚鸾》:“逢人莫漏机,有差池,终须究汝通番罪。”
讲和
彼此和解,不再打仗或争执
作伪
(1) 制造假的来冒充真的(多指文物、著作等)
(2) 弄虚作假
乾隆名句,悉故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