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楷书《宸奎阁碑》
作者:苏轼 书体:楷书 2017-03-01 15:27:53
苏轼《宸奎阁碑》宋拓本 日本宫内厅部库存
《宸奎阁碑》,全称《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是苏轼为 为阿育王山广利寺中怀琏收藏皇帝所赐颂寺诗十七首的宸奎阁所写的碑文,苏轼撰并书。正书,廿二行,行卅五字。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立。明万历间蔡学易访范钦,得旧拓本;重刻于鄞县。乾隆间钱大昕见范氏天一阁旧藏是元和刻本。原石宋拓孤本已于早年流入日本。
《宸奎阁碑》为苏氏楷书精品,此碑书成后数年,由于 * ,碑石曾遭损坏,所以此宋拓本是传世孤本。这是日本京都东福寺(临济宗东福寺派大本山京都五山之一)的开山祖师圆尔弁圆(圣一国师,1202—1280)归国时,带回的重要文献之一。
附录:苏轼《宸奎阁碑》原文:
皇祐中,有诏庐山僧怀琏住京师十万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以故士之聪明超轶者,皆鄙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琏独指其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遇休沐日,琏未盥漱,而户外之屡满矣。仁宗皇帝以天纵之能,不由师传,自然得道,与琏问答,亲书颂诗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书乞归老山中。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平?”不许。治平中,再乞,坚甚,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赐诏,许自便。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大阁,藏所赐颂诗,榜之曰宸奎,时京师始建宝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且命岁度僧一人。琏归山二十有三年,年八十有三。臣出守杭州,其徒使来告曰:“宸奎阁未有铭。君逮事昭陵,而与吾师游最旧,其可以词!”
臣谨按古之人君号知佛者,必曰汉明,梁武,其徒盖常以藉口,而绘其像于壁者。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恭惟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未尝广度僧尼,崇侈寺庙,干戈斧质,未尝有所私贷。而升遐之日,天下归仁焉。此所谓得佛心法者,古今一人而已。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上嘉叹久之。铭曰: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师传。维道人琏,逍遥自在。禅律并行,不相留碍。于穆颂诗,我既其文。惟佛与佛,乃识其真。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苏东坡全集 - 正文·卷八十六·碑十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苏轼书法,可方便查询。
苏轼书法欣赏:
- 苏轼《治平帖》
- 苏轼行书《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 苏轼《覆盆子帖》
- 苏轼行书《啜茶帖》
- 苏轼行书《次韵前篇》
- 苏轼行书《致运句太博帖》
- 苏轼行书《王晋卿帖》
- 苏轼小楷《金刚经》
- 苏轼行书《获见帖 》《致长官董侯尺牍》
- 苏轼《寒食帖》,苏轼黄州寒食帖
猜你喜欢:
- 苏轼行书题跋《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绢本,又名《王齐翰勘书图跋》,苏东坡自署书于元祐六年二月(1091),凡十行,计一百二十五字。
- 吕公弼 尺牍《子安帖》 纸本 26.7×4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子安学问博赡 材智深远 岂能久困常选 方
- 《夏热帖》杨凝式书。纸本草书,纵23.8厘米,横33厘米,书八行,每行六字不等。鉴藏印记:宋代“贤志堂印”(白文)、“瑞文”
- 北宋 米芾《梁简文帝梅花赋》,全卷,拓本,27x1080,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梅花赋》是南朝梁简文帝创作,他喜好诗赋,文学的
-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纸本,行书,29.1X31.9cm。北
- 蔡襄《虚堂诗帖》 1048年 纸本 22.6cm X16cm 藏故宫博物院。帖原被误题为“李西台建中”,是为张冠李戴。据徐邦达先
-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纸本行书 30.8×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无咎通判学士
- 罗振玉藏本 见《百爵斋藏名人法书》清乾隆内府藏本 无锡博物馆藏《韭花帖》释文:昼寝乍兴,
- 黄庭坚《跋范仲淹“道服赞”》(伪) 纸本小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至今文经武畧衣被诸儒譬如蓍龟而吉
- 赵佶《御题五色鹦鹉图》绢本设色 53.3×125.1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图中描写他在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