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礼类四
△《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
玉,因取三《礼》旧图,凡得六本,重加考订。宋初上於朝,太祖览而嘉之,诏
颁行。考礼图始於后汉侍中阮谌。其后有梁正者,题谌图云:“陈留阮士信受学
於颍川綦母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
称《隋书经·籍志》列郑玄及阮谌等《三礼图》九卷。《唐书·艺文志》有夏侯
伏朗《三礼图》十二卷,张镒《二礼图》九卷。《崇文总目》有梁正《三礼图》
九卷。《宋史》载吏部尚书张昭等奏云:“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
开皇中敕礼部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今书府有《三
礼图》,亦题梁氏、郑氏。”则所谓六本者,郑玄一,阮谌二,夏侯伏朗三,张
镒四,梁正五,开皇所撰六也。然勘验《郑志》,玄实未尝为图,殆习郑氏学者
作图,归之郑氏欤?今考书中宫室车服等图,与郑《注》多相违异。即如《少牢
馈食》“敦皆南首”,郑《注》云:“敦有首者,尊者器饰也。饰盖象龟。周之
制,饰器必以其类。龟有上、下甲,此言敦之上、下象龟上、下甲。”盖者意拟
之辞,而是书敦与簠簋皆作小龟,以为盖顶。是一器之微,亦失郑意。沈括《梦
溪笔谈》讥其犠象尊、黄目尊之误。欧阳修《集古录》讥其簋图与刘原甫所得真
古簋不同。赵彦卫《云麓漫钞》讥其爵为雀背承一器,犠象尊作一器绘牛象。林
光朝亦讥之曰:“聂氏《三礼图》全无来历,穀璧则画穀,蒲璧则画蒲,皆以意
为之。不知穀璧止如今腰带銙上粟文耳。”是宋代诸儒亦不以所图为然。然其
书钞撮诸家,亦颇承旧式,不尽出於杜撰。淳熙中陈伯广尝为重刻,题其后云:
“其图度未必尽如古昔,苟得而考之,不犹愈於求诸野乎?”斯言允矣。今姑仍
其旧帙录之,以备一家之学。此书世所行者为通志堂刊本。或一页一图,或一页
数图,而以说附载图四隙。行款参差,寻览未便。惟内府所藏钱曾也是园影宋钞
本,每页自为一图,而说附於后,较为清整易观。今依仿缮录焉。
△《三礼图》·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
是书所图,一本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诸书,而
取诸《博古图》者为尤多,与旧图大异。考汉时去古未远,车服礼器犹有存者。
郑康成图虽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亦皆五代
前人。其时儒风淳实,尚不以凿空臆断相高。聂崇义参考六本,定为一家之学。
虽踵谬沿讹,在所不免,而递相祖述,终有典型。至《宣和博古图》所载,大半
揣摩近似,强命以名。其间疏漏多端,洪迈诸人已屡攻其失。绩以汉儒为妄作,
而依据是图,殊为颠倒。然所采陆、陈诸家之说,如齐子尾送女器出於魏太和中,
犠尊纯为牛形,王肃据以证凤羽婆娑之误。齐景公器出晋永康中,象尊纯为象形,
刘杳据以证象骨饰尊之非。蒲璧刻文如蒲荏敷时,穀璧如粟粒,其器出於宋时,
沈括据以证蒲形、禾形之谬。此书并采用其说,亦足以备一解。至於宫室制度,
舆轮名物,凡房序堂夹之位、輢较贤薮之分,亦皆一一分析。不惟补崇义之阙,
且以拾希逸之遗。其他珽荼曲植之属,增旧图所未备者又七十馀事。过而存之,
未始非兼收并蓄之义也。
△《学礼质疑》·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是书考辨古礼,颇多新说。如
谓鲁郊惟日至一礼,祈穀不名郊,自鲁亻朁行日至之郊,其君臣托於祈穀以轻其
事。后人不察郊与祈穀之分,遂以鲁为祈穀。见《春秋》不书祈穀,遂以祈穀为
郊。今考《襄公七年传》孟献子曰:“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启蛰而郊,郊而后
耕。”《桓公五年》:“秋,大雩。”《左氏传》曰:“书不时也。凡祀,启蛰
而郊,龙见而雩。”与孟献子之言亦合。斯大既不信《左氏》,又据《诗序》谓
《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而不言祈穀,遂立是说。不知《大戴礼·公符篇》
载郊祝曰:“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穀,莫不茂者。”则郊兼祈穀之明证。
《家语》虽出依托,然皆缀缉旧文。其《郊问篇》称:“至於启蛰之月,则又祈
穀於上帝。”王肃注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与郑、杜二家尤为契合。斯
大别为创论,非也。斯大又谓大社祭地在北郊,王社祈穀在国中。今考《五经通
义》:“大社在中门之外,王社在籍田之中。”孔、贾《疏》及《通典》俱宗其
说。又《左传·闵公二年传》:“间於两社,为公室辅。”杜预注:“周社、亳
社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孔颖达《疏》曰:“鲁是周之诸侯,故国社谓之
周社。”则国社之所在为朝廷执政之所在,其为中门内无疑。诸侯之国社,与天
子之大社同也。《周书·作雒篇》曰:“乃设立丘兆於南郊,以上帝配后稷、日
月星辰,先王皆与食。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於国中。”国中与南郊对举,则
大社不在郊而在国可知。斯大所云,误亦显著。斯大又谓士止为小宗,不得为大
宗,以士无祖庙也。今考《丧服小记》曰:“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惟宗子。”
又《荀子》曰:“故王者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杨倞《注》
曰:“继别子之后为族人所常宗,百世不迁之大宗也。”据此,则士亦得为大宗
明矣。又《丧服小记》曰:“庶子不祭殇与无后者,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郑
玄《注》曰:“宗子之诸父无后者,为墠祭之。”孔颖达《疏》曰:“若宗子
是士,无曾祖庙,故诸父无后者为墠祭之。”又《曾子问》曰:“若宗子死,
告於墓而后祭於家。”郑《注》曰:“祭於家,容无庙也。”孔《疏》曰:“祭
於家是容宗子无爵,其家无庙,而祭於庶子之家。”是且有无庙而为宗子者矣。
今斯大谓有始祖庙乃得为大宗。充其说,不特士不得为大宗,据《祭法》则大夫、
止有曾祖庙,将大夫亦不得为大宗乎?斯大又变其说,谓大夫、士皆得祭高曾祖
祢,引《大传》曰:“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今考孔
《疏》:“祫,合也,谓虽无庙而得与有庙者合祭。”大夫盖祫於曾祖庙而上及
高祖,上士则祫於祖庙而上及曾祖、高祖,中士则祫於祢庙而上及祖与曾祖、高
祖,又安得援为皆得有庙之证乎?斯大又谓《小记》大夫、士之妾祔於妾祖姑,
亡则中一以上而祔,则祔於高祖姑,是高祖有庙。今考《小记》孔《疏》曰:
“妾无庙,为坛祔之耳。”则妾虽祔於高祖之妾,不必高祖有庙。观《杂记》
“父母之丧尚功衰而祔兄弟之殇”孔《疏》“其小功,兄弟、身及父”,是庶人
不合立祖庙。则曾祖嫡孙为之立坛,祔小功兄弟之长殇於从祖,立神而祭,不为
从祖立庙也。又安得谓高祖之妾有庙乎?凡此皆自立异说,略无显据。其他若辨
商周改月改时,周诗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极精确。宗法十馀篇,亦颇见推阐。
置其非而存其是,亦未始非一家之学也。
△《读礼志疑》·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古文尚书考》,已著录。是编以三《礼》之书多由
汉儒采辑而成,其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军、宾、嘉以及名物、
器数之微,互相考校,每多龃龉不合。因取郑、孔诸家注疏,折衷於朱子之书,
务得其中。并旁及《春秋》律吕与夫天时人事可与《礼经》相发明者,悉为采入。
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阙之。故曰《读礼志疑》。案《礼经》自经秦火,虽多残阙
不完,而汉代诸儒去古未远,其所训释,大抵有所根据,不同於以意揣求。宋儒
义理虽精,而博考详稽,终不逮注疏家专门之学。陇其覃思心性,墨守程、朱,
其造诣之醇,诚近代儒林所罕见。至於讨论三《礼》,究与古人之终身穿穴者有
殊。然孔《疏》笃信郑《注》,往往不免附会。而陈澔《集说》,尤为弇陋。
陇其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俗儒所能及。如论孔疏《月令》引《太史
职》郑《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并举则分年岁,单举则可互称。又祥
禫主郑驳王,庙制尊刘驳郑。於“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之文,谓
温直是蕴藉,不当如孔《疏》所云以物承藉。於“未卜禘不视学”,取孔《疏》
不当禘祭之年亦待时祭之后,驳《集说》不五年不视学之说。谓《司尊彝》变朝
践为朝献、变再献为馈献为省文、互文之法。皆自抒所见,绝无门户之私。至於
缁、纟才、纯三字,谓纯当作纟才,古人字亦误用,后来不可不慎。不知古字多
通,原未可以近例相限。又袁黄《群书备考》以贾公彦讹作贾逵,人所共知,何
烦深辨?而亦特立一条,为之驳正。此盖阅书时随笔标记,门弟子编次校刊,乃
误入正文,未加简择,固不足为陇其病矣。
△《郊社禘祫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前答门人李塨问南北郊
分祀及问有禘无祫之说,末附艾堂问。自注云:“同郡学人集於艾堂所问,此则
专论禘祫者也。”其中如南郊、北郊以冬、夏至分祀,见於《周礼》,本有明文。
疑无北郊之祀者,本无庸置辨。奇龄性喜攻驳,反覆诘辨,未免繁杂。至於时祭
之外,禘为大祭,所谓“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者,语出纬书,本不足据。祫对
犆为义,不对禘为义也。奇龄辩大禘与吉禘不相蒙。又言大禘、吉禘时祭必合
祭,故称祫。则皆发昔儒所未及,於《经》义不为无补。录存其说,亦足资礼家
之采择焉。
△《参读礼志疑》·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婺源人。是书取陆陇其所著《读
礼志疑》,以己意附参於各条之下。其於三《礼》大端,若谓南郊即为圜丘、大
社即为北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
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皆主王肃而黜郑玄,故颇与旧注相左。其谓东西夹室不
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考《仪礼·公食大夫礼》:“公迎宾入,大夫
立於东夹南,士立於门,小臣东堂下,宰东夹北,内官之士在宰东上,介门西。”
盖均即位於堂之上下。如绂所云,则大夫及宰乃违众而独立於堂后及东西房两旁
隐蔽之地矣。又《聘礼》设飨,亦云堂上之馔八、西夹六。盖数馔於宾,其陈设
皆自堂及庭及门,取其罗布目前。如绂所云,则馔亦设於堂后矣。绂又谓士无朝
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考《士冠礼》曰:“主
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既云素韠,则素裳矣,与卿大夫以上之朝服,初无以
异,未尝独以黄裳、玄裳、杂裳之玄端为朝服也。又《鲁语》曰:“列士之妻加
之以朝服。”则士固非无朝服。绂皆未之深考也。至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
《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於房,而妇人乃独髽於室,以无西房故也。其说
本孔《疏》,可破陈祥道《礼书》之惑。又谓大夫、士庙亦当有主,与《通典》
所载徐邈及清河王怿之议相合。如斯之类,亦多深得《经》义,固可与陇其之书
并存不废也。
──右“礼类”《三礼总义》之属六部,三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郑康成有《三礼目录》一卷。此三《礼》通编之始。其文不可分属。
今共为一类,亦《五经总义》之例也。其不标三《礼》之名,而义实兼释三《礼》
者,亦并附焉。)
△《礼书》·一百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陈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师友纪谈》称其许少张榜登科。
又称其元祐七年进《礼图》、《仪礼注》,除馆阁校勘。明年用为太常博士,赐
绯衣,不旬馀而卒。又称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义郎。《宋史》则作官至秘书
省正字。然晁公武《读书志》载是书,亦称左宣义郎太常博士陈祥道撰,与廌所
记同。廌又称尝为《礼图》一百五十卷,《仪礼说》六十馀卷,内相范公为进之,
乞送秘阁及太常寺。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元祐中表上之。晁公武则称朝廷闻
之,给札缮写奏御。《宋史·陈旸传》则称礼部侍郎赵挺之上言,旸所著《乐书》
二十卷(案《乐书》实二百卷、《宋史》字误),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
书故事给札。则廌,振孙所记为确,公武朝廷闻之之说非其实也。其中多掊击郑
学。如论庙制引《周官》、《家语》、《荀子》、《穀梁传》谓天子皆七庙,与
康成天子五庙之说异。论禘祫谓圜丘自圜丘,禘自禘,力破康成禘即圜丘之说。
论禘大於祫并祭及亲庙,攻康成禘小祫大、祭不及亲庙之说。辨上帝及五帝,引
《掌次》文,辟康成上帝即五帝之说。盖祥道与陆佃皆王安石客(案祥道为王安
石之徒,见晁公武《读书志》祥道《论语解》条下),安石说经,既创造新义,
务异先儒,故祥道与陆佃亦皆排斥旧说。佃《礼象》今不传,惟神宗时详定郊庙
礼文诸议,今尚载《陶山集》中。大抵多生别解,与祥道驳郑略同。盖一时风气
所趋,无庸深诘。然综其大致,则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
陈振孙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
或补其阙。晁公武,元祐党家;李廌,苏门宾客:皆与王氏之学异趋。公武则称
其书甚精博,廌亦称其《礼》学通博,一时少及。则是书固甚为当时所重,不以
安石之故废之矣。
△《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仪礼经传通解》,宋朱子撰。初名《仪礼集传集注》。朱子《乞修三礼劄
子》所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於礼者,皆以
附於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即是书也。其劄子竟不果上。
晚年修葺,乃更定今名。朱子没后,嘉定丁丑始刊版於南康。凡《家礼》五卷、
《乡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为四十二篇。
中阙《书数》一篇,《大射》至《诸侯相朝》八篇尚未脱稿。其卷二十四至卷三
十七凡十八篇,则仍前草创之本,故用旧名《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中
阙《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第三十一以后,序说并阙。盖未成之本也。所
载《仪礼》诸篇,咸非旧次,亦颇有所釐析。如《士冠礼》三屦本在辞后,乃移
入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辞本总记在后,乃分入前各章之下。末取
《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立“女子笄”一目。如斯者不一
而足。虽不免割裂古经,然自王安石废罢《仪礼》,独存《礼记》,朱子纠其弃
经任传,遗本宗末,因撰是书以存先圣之遗制。分章表目,开卷了然,亦考礼者
所不废也。其丧祭二门则成於朱子门人黄榦,盖朱子以创稿属之。杨复原《序》
述榦之言有曰“始余创二《礼》粗就,奉而质之先师,喜谓余曰:君所立丧祭礼,
规模甚善,他日取吾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其悉用此更定”云云,则榦
之所编,尚不失朱子之意。然榦仅修《丧礼》十五卷,成於嘉定己卯。其《祭礼》
则尚未订定而榦又殁。越四年壬午,张虙刊之南康,亦未完本也。其后杨复重修
《祭礼》,郑逢辰进之於朝。复序榦之书云:“《丧礼》十五卷前已缮写,《丧
服图式》今别为一卷,附於正帙之外。”前称《丧服图式》、《祭礼》遗稿尚有
未及订定之遗憾,则别卷之意固在此。又自序其书云:“南康学宫旧有《家乡、
邦国、王朝礼》,及张侯虙续刊《丧礼》,又取《祭礼》稿本并刊而存之。窃不
自揆,遂据稿本,参以所闻,稍加更定,以续成其书,凡十四卷。”今自卷十六
至卷二十九皆复所重修。合前《经传通解》及《集传集注》,总六十有六卷。虽
编纂不出一手,而端绪相因,规模不异。古礼之梗概节目,亦略备於是矣。
△《礼书纲目》·八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其书虽仿《仪礼经传通》解之例,而参考群经,洞悉条理,实
多能补所未及,非徒立异同。如《士冠礼》“屦,夏用葛”以下五十字,本在辞
后《记》前,《通解》移置《经》文“陈器服”节末。是书亦沿袭其说,不故相
诘难。至於《士昏记》“父醮子,命之辞曰”以下三十一字,《通解》列在“陈
器馔”节下。而是书改列在“亲迎”节下。又《通解》以《记》文“妇入三月,
然后祭行”二句,别为“祭行”一节,在“奠菜”节之前。而是书以此二句附於
“庙见”节之末。盖是书“庙见”,节《通解》之所谓释、奠也。揆以《礼》意,
较《通解》为有伦次。又《通解》割《士冠礼》“无大夫冠礼,而有婚礼”以下
四句,谓当在《家语·冠颂》内,疑错简於此《经》,颇涉臆断。是书则仍《记》
文之旧,不从《通解》,尤为详慎。亦未尝曲相附合也。盖《通解》,朱子未成
之书,不免小有出入。其间分合移易之处,亦尚未一一考证,使之融会贯通。永
引据诸书,釐正发明,实足终朱子未竟之绪。视胡文炳辈务博,笃信朱子之名,
不问其已定之说、未定之说,无不曲为袒护者,识趣相去远矣。
△《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秦蕙田撰。蕙田字树峰,金匮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
恭。是书因徐乾学《读礼通考》惟详“丧葬”一门,而《周官·大宗伯》所列五
礼之目,古经散亡,鲜能寻端竟委,乃因徐氏体例,网罗众说,以成一书。凡为
类七十有五。以乐律附於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天文推步、句股割圆,立“观象
授时”一题统之;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并载入
《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应该,不免有炫博之意。然周代六官,总名曰
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赅本博。故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於《学礼》载钟律
诗乐,又欲取许氏《说文解字》序说及《九章算经》为《书数篇》而未成。则蕙
田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他考证经史,元元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飣,
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等所作,有过之无不及矣。
──右“礼类”《通礼》之属四部,五百六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通礼所陈,亦兼三《礼》。其不得并於三《礼》者,注三《礼》则发
明经义,辑通礼则历代之制皆备焉。为例不同,故弗能合为一类也。)
△《书仪》·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司马光撰。考《隋书·经籍志》,谢元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有《书
仪》二卷。以至王宏、王俭、唐瑾皆有此著。又有《妇人书仪》八卷、《僧家书
仪》五卷。盖《书仪》者,古私家仪注之通名。《崇文总目》载唐裴茝、郑馀庆、
宋杜有晋、刘岳尚皆用斯目。光是书亦从旧称也。凡《表奏公文私书家书式》一
卷、《冠仪》一卷、《婚仪》二卷、《丧仪》六卷。《朱子语录》:“胡叔器问
四先生礼,朱子谓:二程与横渠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
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又《与蔡元定书》曰
“《祭仪》只是於温公《书仪》内少增损之”云云,则朱子固甚重此书。后朱子
所修《祭仪》为人窃去,其稿不传。则此书为礼家之典型矣。马端临《文献通考》
载其父廷鸾之言,谓《书仪》载妇入门之日即拜先灵,废三月庙见为非礼,引
《朱子语录》,以为惑於陈针子先配后祖一语。又谓《檀弓》明言“殷练而禘,
周卒哭而禘”,孔子善殷而云周已戚,《书仪》载祔庙在卒哭后,於礼为太遽。
案杜预《左传注》谓礼逆妇必先告庙而后行,故楚公子围称告庄共之庙。郑忽先
逆妇而后告庙,故谓先配而后祖。其事与庙见无关,光未必缘此起义。又古者三
月庙见,乃成为妇,故有反马之礼;有未及三月而死,则仍归葬母家之礼。后世
於亲迎之日即事事成其为妇,三月之内设有乖忤,断不能离婚而逐之;设有夭折,
断不能轝柩而返之也。何独庙见之期坚执古义乎?至於殷练而祔,孔子善之,其
说虽见《檀弓》,考《宋史·礼志》所载祔庙之仪,实从《周礼》。国制如是,
士大夫安得变之?亦未可以是咎光也。他如深衣之制,朱子《家礼》所图,不内
外掩袭,则领不相交。此书释曲袷如矩以应方句,谓“孔《疏》及《后汉书·马
融传注》所说,似於颈下别施一衿,映所交领,使之正方,如今时服上领衣。不
知领之交会处自方,疑无他物”云云,阐发郑《注》交领之义最明。与《方言》
“衿谓之交”郭璞《注》为“衣交领”者,亦相符合。较《家礼》所说,特为详
确。斯亦光考礼最精之一证矣。《礼记大全·檀弓》“忌日不乐”条下,载刘璋
之说,引司马氏《书仪》“忌日则去华饰之服,荐酒食”云云,此本无之。然此
本首尾完具,尚从宋本翻雕,不似有所阙佚者。或刘璋偶误记欤?
△《家礼》·五卷、《附录》·一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朱子撰”。案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曰“《家礼》
非朱子之书也。《家礼》载於《行状》,其《序》载於《文集》,其成书之岁月
载於《年谱》,其书亡而复得之由载於《家礼附录》。自宋以来,遵而用之。其
为朱子之书,几无可疑者。乃今反复考之,而知决非朱子之书也。李公晦叙《年
谱》,《家礼》成於庚寅居祝孺人丧时。《文集序》不记年月,而《序》中绝不
及居丧事。《家礼附录》陈安卿述朱敬之语,以为此往年僧寺所亡本,有士人录
得,会先生葬日携来,因得之。其录得携来,不言其何人,亦不言其得之何所也。
黄勉斋作《行状》,但云所辑《家礼》,世所遵用,其后有损益,未及更定,既
不言成於居母丧时,亦不言其亡而复得。其《书家礼后》亦然。敬之,朱子季子。
公晦、勉斋、安卿皆朱子高第弟子。而其言参错,不可考据如此。按《文集》朱
子《答汪尚书书》、《与张敬夫书》、《吕伯恭书》,其论《祭仪》、《祭说》,
往复甚详。汪、吕书在壬辰、癸巳,张书不详其年,计亦在其前后也。壬辰、癸
巳距庚寅仅二三年。《家礼》既有成书,何为绝不之及,而仅以《祭仪》、《祭
说》为言耶?陈安卿录云:‘向作《祭仪》、《祭说》,甚简而易晓,今已亡之
矣。’则是所亡者乃《祭仪》、《祭说》而非《家礼》也明矣。《文集》、《语
录》自《家礼序》外,无一语及《家礼》者。惟《与蔡季通书》有已取《家礼》
四卷纳一哥之语。此《仪礼经传通解》中《家礼》六卷之四,而非今所传之《家
礼》也。甲寅八月《跋三家礼范后》云:‘尝欲因司马氏之书,参考诸家,裁订
增损,举纲张目,以附其后。顾以衰病,不能及已。后之君子,必有以成吾志也。’
甲寅距庚寅二十年,庚寅已有成书,朱子虽耋老,岂尽忘之,至是而乃为是语耶?
窃尝推求其故,此必有因《三家礼范》跋语而依仿以成之者。盖自附於后之君子,
而传者遂以托之朱子所自作。其《序》文亦依仿《礼范》跋语,而於《家礼》反
有不合。《家礼》重宗法,此程、张、司马氏所未及。而《序》中绝不言之,以
跋语所未有也。其《年谱》所云‘居母丧时所作’,则或者以意附益之尔。敬之
但据所传,不加深考,此如司马季思刻温公书之比。公晦从游在戊申后,其於早
年固所不详,只叙所闻以为谱,而勉斋《行状》之作在朱子没后二十馀年。其时
《家礼》已盛行,又为敬之所传录,故不欲公言其非,但其词略而不尽。其《书
家礼后》,谓《经传通解》未成为百世之遗恨,则其微意亦可见矣。后之人徒以
朱子季子所传,又见《行状》、《年谱》所载,廖子晦、陈安卿皆为刊刻,三山
杨氏、上饶周氏复为之考订,尊而用之,不敢少致其疑。然虽云尊用其书,实未
有能行者,故於其中谬误,亦不及察,徒口相传以熟文公《家礼》云尔。惟元应
氏作《家礼辨》,其文亦不传,仅见於明邱仲深濬所刻《家礼》中。其辨专据
《三家礼范》跋语,多疏略,未有以解世人之惑,仲深亦不然之。故余今遍考
《年谱》、《行状》及朱子《文集》、《语录》所载,俱附於后,而一一详证之。
其应氏、邱氏语,亦并附焉。其他所载谬误亦数十条,庶来者有以知《家礼》决
非朱子之书,而余亦得免於凿空妄言之罪”云云,其考证最明。又有《家礼后考》
十七条,引诸说以相印证。《家礼考误》四十六条,引古礼以相辨难。其说并精
核有据。懋竑之学,笃信朱子,独於《易本义》九图及是书龂龂辨论,不肯附会。
则是书之不出朱子,可灼然无疑。然自元明以来,流俗沿用。故仍录而存之,亦
记所谓礼从宜、使从俗也。
△《泰泉乡礼》·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黄佐撰。佐字才伯,泰泉其号也。香山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少詹事。
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佐之学虽恪守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名,故所论述,
多切实际。是书乃其以广西提学佥事乞休家居时所著,凡六卷。首举乡礼纲领,
以立教、明伦、敬身为主。次则冠婚以下四礼,皆略为条教。第取其今世可行而
又不倍戾於古者。次举五事,曰乡约、乡校、社仓、乡社、保甲,皆深寓端本厚
俗之意。末以《士相见礼》及《投壶》、《乡射礼》别为一卷附之。大抵皆简明
切要,可见施行,在明人著述中犹为有用之书。视所补注之《皇极经世》支离曼
衍、敝精神於无益之地者,有空言实事之分矣。
△《朱子礼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书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及《家礼》二书外,凡说礼之条散见於《文集》、《语类》者,以类纂集,分为
五目:曰《总论》、曰《冠昏》、曰《丧》、曰《祭》、曰《杂仪》。缕析条分,
具有统贯。虽采辑不无遗阙。若《文集》有《答潘恭叔书》论编《仪礼、礼记章
句》,《答王子合书》论居丧家祭,又有《周礼三德说》、《乐记动静说》、
《书程子禘说后》等篇,此书皆不见录。又《与吴晦叔书》论太庙当南向、太祖
当东向,虽与此书所录《答王子合书》大义相似,然答晦叔书更为详尽,今乃删
详而存略。又《集》载《鄂州社坛记》,前列罗愿在鄂州所定坛壝制度及社稷向
位,朱子必以其深合典礼,故详述之,以补礼文之阙,而此书乃尽删前篇,但存
某案以下云云,亦失朱子备载之意。然朱子说礼之言,参差散见,猝不能得其端
绪。光地类聚而区分之,使秩然有理,於学礼者亦为有功矣。
△《辨定祭礼通俗谱》·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编一名《二重礼谱》。盖欲
成丧祭二礼,嗣以丧礼别有《吾说编》,因惟存祭礼。其说取古礼而酌以今制,
故以《通俗》为名。凡分七门:一曰《祭所》、二曰《所祭者》、三曰《主祭之
人》、四曰《祭之时》、五曰《祭仪》、六曰《祭器》、七曰《祭物》。末附
《外神》。其中各条,虽间与朱子《家礼》为难,不出奇龄平日嚣争之习。然考
《朱子年谱》,《家礼》成于乾道六年庚寅,朱子时四十一岁,其稿旋为人窃去。
越三十年,朱子没后始复有传本行世。儒者或以为疑。黄榦为朱子弟子之冠,亦
云为未暇更定之本。则《家礼》之出自朱子手定与否,尚无显证。即真获朱子已
失之稿,而草创初成,亦恐尚非定本。以王懋竑之笃信朱子,而所作《白田杂著》,
乃反覆辨是书之依托。其言具有根据。则奇龄之辨,又不能尽以好胜目之矣。其
间如谓汉唐以来,人臣无建庙之文,南渡绍兴、嘉泰诸年,为秦桧、韩侂胄立庙,
而制终未定。考宋龚鼎臣《东原录》称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
式,则安得谓汉以后人臣无建庙之文。其论后世不世爵世官,今之宗子非古宗子,
引阡陌不同於井田、郡县不同於封建为证,其说是也。然井田废而正供之义不废,
封建废而臂指相维之义不废,世官废而宗子支子之义不废。《汉书》载当时诏令,
每称赐天下为父后者。其时已不世官,而云为父后,则有不为父后者可知。今制,
父母在而子先卒者,其长孙於祖父母之丧服斩衰三年,即宗子为后之义,灼然可
推。安能一举而废之,使主祭之时但以行辈年齿为序乎?至於祭必以子一条,谓
祠堂合祭先代,使宗子主四亲之祭,致凡为人子者不得祭父,则所祭四亲系他人
之亲,并非己亲,所祭之父系他人之父,并非己父。措语尤乖,皆不免於瑕颣。
盖其大意务通人情,故不免有违古义。然大致斟酌变通,於古礼之必不可行及俗
礼之误托於古者,剖析考证,亦往往釐然有当,固不妨存备一家之说也。
──右“礼类”《杂礼书》之属五部,三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公私仪注,《隋志》皆附之《礼类》。今以朝廷制作,事关国典者,隶
《史部·政书类》中。其私家仪注,无可附丽,谨汇为《杂礼书》一门,附《礼
类》之末,犹律吕诸书皆得入《经部·乐类》例也。)
△《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
玉,因取三《礼》旧图,凡得六本,重加考订。宋初上於朝,太祖览而嘉之,诏
颁行。考礼图始於后汉侍中阮谌。其后有梁正者,题谌图云:“陈留阮士信受学
於颍川綦母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
称《隋书经·籍志》列郑玄及阮谌等《三礼图》九卷。《唐书·艺文志》有夏侯
伏朗《三礼图》十二卷,张镒《二礼图》九卷。《崇文总目》有梁正《三礼图》
九卷。《宋史》载吏部尚书张昭等奏云:“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
开皇中敕礼部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今书府有《三
礼图》,亦题梁氏、郑氏。”则所谓六本者,郑玄一,阮谌二,夏侯伏朗三,张
镒四,梁正五,开皇所撰六也。然勘验《郑志》,玄实未尝为图,殆习郑氏学者
作图,归之郑氏欤?今考书中宫室车服等图,与郑《注》多相违异。即如《少牢
馈食》“敦皆南首”,郑《注》云:“敦有首者,尊者器饰也。饰盖象龟。周之
制,饰器必以其类。龟有上、下甲,此言敦之上、下象龟上、下甲。”盖者意拟
之辞,而是书敦与簠簋皆作小龟,以为盖顶。是一器之微,亦失郑意。沈括《梦
溪笔谈》讥其犠象尊、黄目尊之误。欧阳修《集古录》讥其簋图与刘原甫所得真
古簋不同。赵彦卫《云麓漫钞》讥其爵为雀背承一器,犠象尊作一器绘牛象。林
光朝亦讥之曰:“聂氏《三礼图》全无来历,穀璧则画穀,蒲璧则画蒲,皆以意
为之。不知穀璧止如今腰带銙上粟文耳。”是宋代诸儒亦不以所图为然。然其
书钞撮诸家,亦颇承旧式,不尽出於杜撰。淳熙中陈伯广尝为重刻,题其后云:
“其图度未必尽如古昔,苟得而考之,不犹愈於求诸野乎?”斯言允矣。今姑仍
其旧帙录之,以备一家之学。此书世所行者为通志堂刊本。或一页一图,或一页
数图,而以说附载图四隙。行款参差,寻览未便。惟内府所藏钱曾也是园影宋钞
本,每页自为一图,而说附於后,较为清整易观。今依仿缮录焉。
△《三礼图》·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
是书所图,一本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诸书,而
取诸《博古图》者为尤多,与旧图大异。考汉时去古未远,车服礼器犹有存者。
郑康成图虽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亦皆五代
前人。其时儒风淳实,尚不以凿空臆断相高。聂崇义参考六本,定为一家之学。
虽踵谬沿讹,在所不免,而递相祖述,终有典型。至《宣和博古图》所载,大半
揣摩近似,强命以名。其间疏漏多端,洪迈诸人已屡攻其失。绩以汉儒为妄作,
而依据是图,殊为颠倒。然所采陆、陈诸家之说,如齐子尾送女器出於魏太和中,
犠尊纯为牛形,王肃据以证凤羽婆娑之误。齐景公器出晋永康中,象尊纯为象形,
刘杳据以证象骨饰尊之非。蒲璧刻文如蒲荏敷时,穀璧如粟粒,其器出於宋时,
沈括据以证蒲形、禾形之谬。此书并采用其说,亦足以备一解。至於宫室制度,
舆轮名物,凡房序堂夹之位、輢较贤薮之分,亦皆一一分析。不惟补崇义之阙,
且以拾希逸之遗。其他珽荼曲植之属,增旧图所未备者又七十馀事。过而存之,
未始非兼收并蓄之义也。
△《学礼质疑》·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是书考辨古礼,颇多新说。如
谓鲁郊惟日至一礼,祈穀不名郊,自鲁亻朁行日至之郊,其君臣托於祈穀以轻其
事。后人不察郊与祈穀之分,遂以鲁为祈穀。见《春秋》不书祈穀,遂以祈穀为
郊。今考《襄公七年传》孟献子曰:“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启蛰而郊,郊而后
耕。”《桓公五年》:“秋,大雩。”《左氏传》曰:“书不时也。凡祀,启蛰
而郊,龙见而雩。”与孟献子之言亦合。斯大既不信《左氏》,又据《诗序》谓
《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而不言祈穀,遂立是说。不知《大戴礼·公符篇》
载郊祝曰:“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穀,莫不茂者。”则郊兼祈穀之明证。
《家语》虽出依托,然皆缀缉旧文。其《郊问篇》称:“至於启蛰之月,则又祈
穀於上帝。”王肃注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与郑、杜二家尤为契合。斯
大别为创论,非也。斯大又谓大社祭地在北郊,王社祈穀在国中。今考《五经通
义》:“大社在中门之外,王社在籍田之中。”孔、贾《疏》及《通典》俱宗其
说。又《左传·闵公二年传》:“间於两社,为公室辅。”杜预注:“周社、亳
社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孔颖达《疏》曰:“鲁是周之诸侯,故国社谓之
周社。”则国社之所在为朝廷执政之所在,其为中门内无疑。诸侯之国社,与天
子之大社同也。《周书·作雒篇》曰:“乃设立丘兆於南郊,以上帝配后稷、日
月星辰,先王皆与食。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於国中。”国中与南郊对举,则
大社不在郊而在国可知。斯大所云,误亦显著。斯大又谓士止为小宗,不得为大
宗,以士无祖庙也。今考《丧服小记》曰:“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惟宗子。”
又《荀子》曰:“故王者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杨倞《注》
曰:“继别子之后为族人所常宗,百世不迁之大宗也。”据此,则士亦得为大宗
明矣。又《丧服小记》曰:“庶子不祭殇与无后者,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郑
玄《注》曰:“宗子之诸父无后者,为墠祭之。”孔颖达《疏》曰:“若宗子
是士,无曾祖庙,故诸父无后者为墠祭之。”又《曾子问》曰:“若宗子死,
告於墓而后祭於家。”郑《注》曰:“祭於家,容无庙也。”孔《疏》曰:“祭
於家是容宗子无爵,其家无庙,而祭於庶子之家。”是且有无庙而为宗子者矣。
今斯大谓有始祖庙乃得为大宗。充其说,不特士不得为大宗,据《祭法》则大夫、
止有曾祖庙,将大夫亦不得为大宗乎?斯大又变其说,谓大夫、士皆得祭高曾祖
祢,引《大传》曰:“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今考孔
《疏》:“祫,合也,谓虽无庙而得与有庙者合祭。”大夫盖祫於曾祖庙而上及
高祖,上士则祫於祖庙而上及曾祖、高祖,中士则祫於祢庙而上及祖与曾祖、高
祖,又安得援为皆得有庙之证乎?斯大又谓《小记》大夫、士之妾祔於妾祖姑,
亡则中一以上而祔,则祔於高祖姑,是高祖有庙。今考《小记》孔《疏》曰:
“妾无庙,为坛祔之耳。”则妾虽祔於高祖之妾,不必高祖有庙。观《杂记》
“父母之丧尚功衰而祔兄弟之殇”孔《疏》“其小功,兄弟、身及父”,是庶人
不合立祖庙。则曾祖嫡孙为之立坛,祔小功兄弟之长殇於从祖,立神而祭,不为
从祖立庙也。又安得谓高祖之妾有庙乎?凡此皆自立异说,略无显据。其他若辨
商周改月改时,周诗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极精确。宗法十馀篇,亦颇见推阐。
置其非而存其是,亦未始非一家之学也。
△《读礼志疑》·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古文尚书考》,已著录。是编以三《礼》之书多由
汉儒采辑而成,其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军、宾、嘉以及名物、
器数之微,互相考校,每多龃龉不合。因取郑、孔诸家注疏,折衷於朱子之书,
务得其中。并旁及《春秋》律吕与夫天时人事可与《礼经》相发明者,悉为采入。
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阙之。故曰《读礼志疑》。案《礼经》自经秦火,虽多残阙
不完,而汉代诸儒去古未远,其所训释,大抵有所根据,不同於以意揣求。宋儒
义理虽精,而博考详稽,终不逮注疏家专门之学。陇其覃思心性,墨守程、朱,
其造诣之醇,诚近代儒林所罕见。至於讨论三《礼》,究与古人之终身穿穴者有
殊。然孔《疏》笃信郑《注》,往往不免附会。而陈澔《集说》,尤为弇陋。
陇其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俗儒所能及。如论孔疏《月令》引《太史
职》郑《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并举则分年岁,单举则可互称。又祥
禫主郑驳王,庙制尊刘驳郑。於“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之文,谓
温直是蕴藉,不当如孔《疏》所云以物承藉。於“未卜禘不视学”,取孔《疏》
不当禘祭之年亦待时祭之后,驳《集说》不五年不视学之说。谓《司尊彝》变朝
践为朝献、变再献为馈献为省文、互文之法。皆自抒所见,绝无门户之私。至於
缁、纟才、纯三字,谓纯当作纟才,古人字亦误用,后来不可不慎。不知古字多
通,原未可以近例相限。又袁黄《群书备考》以贾公彦讹作贾逵,人所共知,何
烦深辨?而亦特立一条,为之驳正。此盖阅书时随笔标记,门弟子编次校刊,乃
误入正文,未加简择,固不足为陇其病矣。
△《郊社禘祫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前答门人李塨问南北郊
分祀及问有禘无祫之说,末附艾堂问。自注云:“同郡学人集於艾堂所问,此则
专论禘祫者也。”其中如南郊、北郊以冬、夏至分祀,见於《周礼》,本有明文。
疑无北郊之祀者,本无庸置辨。奇龄性喜攻驳,反覆诘辨,未免繁杂。至於时祭
之外,禘为大祭,所谓“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者,语出纬书,本不足据。祫对
犆为义,不对禘为义也。奇龄辩大禘与吉禘不相蒙。又言大禘、吉禘时祭必合
祭,故称祫。则皆发昔儒所未及,於《经》义不为无补。录存其说,亦足资礼家
之采择焉。
△《参读礼志疑》·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婺源人。是书取陆陇其所著《读
礼志疑》,以己意附参於各条之下。其於三《礼》大端,若谓南郊即为圜丘、大
社即为北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
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皆主王肃而黜郑玄,故颇与旧注相左。其谓东西夹室不
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考《仪礼·公食大夫礼》:“公迎宾入,大夫
立於东夹南,士立於门,小臣东堂下,宰东夹北,内官之士在宰东上,介门西。”
盖均即位於堂之上下。如绂所云,则大夫及宰乃违众而独立於堂后及东西房两旁
隐蔽之地矣。又《聘礼》设飨,亦云堂上之馔八、西夹六。盖数馔於宾,其陈设
皆自堂及庭及门,取其罗布目前。如绂所云,则馔亦设於堂后矣。绂又谓士无朝
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考《士冠礼》曰:“主
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既云素韠,则素裳矣,与卿大夫以上之朝服,初无以
异,未尝独以黄裳、玄裳、杂裳之玄端为朝服也。又《鲁语》曰:“列士之妻加
之以朝服。”则士固非无朝服。绂皆未之深考也。至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
《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於房,而妇人乃独髽於室,以无西房故也。其说
本孔《疏》,可破陈祥道《礼书》之惑。又谓大夫、士庙亦当有主,与《通典》
所载徐邈及清河王怿之议相合。如斯之类,亦多深得《经》义,固可与陇其之书
并存不废也。
──右“礼类”《三礼总义》之属六部,三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郑康成有《三礼目录》一卷。此三《礼》通编之始。其文不可分属。
今共为一类,亦《五经总义》之例也。其不标三《礼》之名,而义实兼释三《礼》
者,亦并附焉。)
△《礼书》·一百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陈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师友纪谈》称其许少张榜登科。
又称其元祐七年进《礼图》、《仪礼注》,除馆阁校勘。明年用为太常博士,赐
绯衣,不旬馀而卒。又称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义郎。《宋史》则作官至秘书
省正字。然晁公武《读书志》载是书,亦称左宣义郎太常博士陈祥道撰,与廌所
记同。廌又称尝为《礼图》一百五十卷,《仪礼说》六十馀卷,内相范公为进之,
乞送秘阁及太常寺。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元祐中表上之。晁公武则称朝廷闻
之,给札缮写奏御。《宋史·陈旸传》则称礼部侍郎赵挺之上言,旸所著《乐书》
二十卷(案《乐书》实二百卷、《宋史》字误),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
书故事给札。则廌,振孙所记为确,公武朝廷闻之之说非其实也。其中多掊击郑
学。如论庙制引《周官》、《家语》、《荀子》、《穀梁传》谓天子皆七庙,与
康成天子五庙之说异。论禘祫谓圜丘自圜丘,禘自禘,力破康成禘即圜丘之说。
论禘大於祫并祭及亲庙,攻康成禘小祫大、祭不及亲庙之说。辨上帝及五帝,引
《掌次》文,辟康成上帝即五帝之说。盖祥道与陆佃皆王安石客(案祥道为王安
石之徒,见晁公武《读书志》祥道《论语解》条下),安石说经,既创造新义,
务异先儒,故祥道与陆佃亦皆排斥旧说。佃《礼象》今不传,惟神宗时详定郊庙
礼文诸议,今尚载《陶山集》中。大抵多生别解,与祥道驳郑略同。盖一时风气
所趋,无庸深诘。然综其大致,则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
陈振孙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
或补其阙。晁公武,元祐党家;李廌,苏门宾客:皆与王氏之学异趋。公武则称
其书甚精博,廌亦称其《礼》学通博,一时少及。则是书固甚为当时所重,不以
安石之故废之矣。
△《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仪礼经传通解》,宋朱子撰。初名《仪礼集传集注》。朱子《乞修三礼劄
子》所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於礼者,皆以
附於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即是书也。其劄子竟不果上。
晚年修葺,乃更定今名。朱子没后,嘉定丁丑始刊版於南康。凡《家礼》五卷、
《乡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为四十二篇。
中阙《书数》一篇,《大射》至《诸侯相朝》八篇尚未脱稿。其卷二十四至卷三
十七凡十八篇,则仍前草创之本,故用旧名《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中
阙《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第三十一以后,序说并阙。盖未成之本也。所
载《仪礼》诸篇,咸非旧次,亦颇有所釐析。如《士冠礼》三屦本在辞后,乃移
入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辞本总记在后,乃分入前各章之下。末取
《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立“女子笄”一目。如斯者不一
而足。虽不免割裂古经,然自王安石废罢《仪礼》,独存《礼记》,朱子纠其弃
经任传,遗本宗末,因撰是书以存先圣之遗制。分章表目,开卷了然,亦考礼者
所不废也。其丧祭二门则成於朱子门人黄榦,盖朱子以创稿属之。杨复原《序》
述榦之言有曰“始余创二《礼》粗就,奉而质之先师,喜谓余曰:君所立丧祭礼,
规模甚善,他日取吾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其悉用此更定”云云,则榦
之所编,尚不失朱子之意。然榦仅修《丧礼》十五卷,成於嘉定己卯。其《祭礼》
则尚未订定而榦又殁。越四年壬午,张虙刊之南康,亦未完本也。其后杨复重修
《祭礼》,郑逢辰进之於朝。复序榦之书云:“《丧礼》十五卷前已缮写,《丧
服图式》今别为一卷,附於正帙之外。”前称《丧服图式》、《祭礼》遗稿尚有
未及订定之遗憾,则别卷之意固在此。又自序其书云:“南康学宫旧有《家乡、
邦国、王朝礼》,及张侯虙续刊《丧礼》,又取《祭礼》稿本并刊而存之。窃不
自揆,遂据稿本,参以所闻,稍加更定,以续成其书,凡十四卷。”今自卷十六
至卷二十九皆复所重修。合前《经传通解》及《集传集注》,总六十有六卷。虽
编纂不出一手,而端绪相因,规模不异。古礼之梗概节目,亦略备於是矣。
△《礼书纲目》·八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其书虽仿《仪礼经传通》解之例,而参考群经,洞悉条理,实
多能补所未及,非徒立异同。如《士冠礼》“屦,夏用葛”以下五十字,本在辞
后《记》前,《通解》移置《经》文“陈器服”节末。是书亦沿袭其说,不故相
诘难。至於《士昏记》“父醮子,命之辞曰”以下三十一字,《通解》列在“陈
器馔”节下。而是书改列在“亲迎”节下。又《通解》以《记》文“妇入三月,
然后祭行”二句,别为“祭行”一节,在“奠菜”节之前。而是书以此二句附於
“庙见”节之末。盖是书“庙见”,节《通解》之所谓释、奠也。揆以《礼》意,
较《通解》为有伦次。又《通解》割《士冠礼》“无大夫冠礼,而有婚礼”以下
四句,谓当在《家语·冠颂》内,疑错简於此《经》,颇涉臆断。是书则仍《记》
文之旧,不从《通解》,尤为详慎。亦未尝曲相附合也。盖《通解》,朱子未成
之书,不免小有出入。其间分合移易之处,亦尚未一一考证,使之融会贯通。永
引据诸书,釐正发明,实足终朱子未竟之绪。视胡文炳辈务博,笃信朱子之名,
不问其已定之说、未定之说,无不曲为袒护者,识趣相去远矣。
△《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秦蕙田撰。蕙田字树峰,金匮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
恭。是书因徐乾学《读礼通考》惟详“丧葬”一门,而《周官·大宗伯》所列五
礼之目,古经散亡,鲜能寻端竟委,乃因徐氏体例,网罗众说,以成一书。凡为
类七十有五。以乐律附於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天文推步、句股割圆,立“观象
授时”一题统之;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并载入
《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应该,不免有炫博之意。然周代六官,总名曰
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赅本博。故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於《学礼》载钟律
诗乐,又欲取许氏《说文解字》序说及《九章算经》为《书数篇》而未成。则蕙
田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他考证经史,元元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飣,
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等所作,有过之无不及矣。
──右“礼类”《通礼》之属四部,五百六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通礼所陈,亦兼三《礼》。其不得并於三《礼》者,注三《礼》则发
明经义,辑通礼则历代之制皆备焉。为例不同,故弗能合为一类也。)
△《书仪》·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司马光撰。考《隋书·经籍志》,谢元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有《书
仪》二卷。以至王宏、王俭、唐瑾皆有此著。又有《妇人书仪》八卷、《僧家书
仪》五卷。盖《书仪》者,古私家仪注之通名。《崇文总目》载唐裴茝、郑馀庆、
宋杜有晋、刘岳尚皆用斯目。光是书亦从旧称也。凡《表奏公文私书家书式》一
卷、《冠仪》一卷、《婚仪》二卷、《丧仪》六卷。《朱子语录》:“胡叔器问
四先生礼,朱子谓:二程与横渠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
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又《与蔡元定书》曰
“《祭仪》只是於温公《书仪》内少增损之”云云,则朱子固甚重此书。后朱子
所修《祭仪》为人窃去,其稿不传。则此书为礼家之典型矣。马端临《文献通考》
载其父廷鸾之言,谓《书仪》载妇入门之日即拜先灵,废三月庙见为非礼,引
《朱子语录》,以为惑於陈针子先配后祖一语。又谓《檀弓》明言“殷练而禘,
周卒哭而禘”,孔子善殷而云周已戚,《书仪》载祔庙在卒哭后,於礼为太遽。
案杜预《左传注》谓礼逆妇必先告庙而后行,故楚公子围称告庄共之庙。郑忽先
逆妇而后告庙,故谓先配而后祖。其事与庙见无关,光未必缘此起义。又古者三
月庙见,乃成为妇,故有反马之礼;有未及三月而死,则仍归葬母家之礼。后世
於亲迎之日即事事成其为妇,三月之内设有乖忤,断不能离婚而逐之;设有夭折,
断不能轝柩而返之也。何独庙见之期坚执古义乎?至於殷练而祔,孔子善之,其
说虽见《檀弓》,考《宋史·礼志》所载祔庙之仪,实从《周礼》。国制如是,
士大夫安得变之?亦未可以是咎光也。他如深衣之制,朱子《家礼》所图,不内
外掩袭,则领不相交。此书释曲袷如矩以应方句,谓“孔《疏》及《后汉书·马
融传注》所说,似於颈下别施一衿,映所交领,使之正方,如今时服上领衣。不
知领之交会处自方,疑无他物”云云,阐发郑《注》交领之义最明。与《方言》
“衿谓之交”郭璞《注》为“衣交领”者,亦相符合。较《家礼》所说,特为详
确。斯亦光考礼最精之一证矣。《礼记大全·檀弓》“忌日不乐”条下,载刘璋
之说,引司马氏《书仪》“忌日则去华饰之服,荐酒食”云云,此本无之。然此
本首尾完具,尚从宋本翻雕,不似有所阙佚者。或刘璋偶误记欤?
△《家礼》·五卷、《附录》·一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朱子撰”。案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曰“《家礼》
非朱子之书也。《家礼》载於《行状》,其《序》载於《文集》,其成书之岁月
载於《年谱》,其书亡而复得之由载於《家礼附录》。自宋以来,遵而用之。其
为朱子之书,几无可疑者。乃今反复考之,而知决非朱子之书也。李公晦叙《年
谱》,《家礼》成於庚寅居祝孺人丧时。《文集序》不记年月,而《序》中绝不
及居丧事。《家礼附录》陈安卿述朱敬之语,以为此往年僧寺所亡本,有士人录
得,会先生葬日携来,因得之。其录得携来,不言其何人,亦不言其得之何所也。
黄勉斋作《行状》,但云所辑《家礼》,世所遵用,其后有损益,未及更定,既
不言成於居母丧时,亦不言其亡而复得。其《书家礼后》亦然。敬之,朱子季子。
公晦、勉斋、安卿皆朱子高第弟子。而其言参错,不可考据如此。按《文集》朱
子《答汪尚书书》、《与张敬夫书》、《吕伯恭书》,其论《祭仪》、《祭说》,
往复甚详。汪、吕书在壬辰、癸巳,张书不详其年,计亦在其前后也。壬辰、癸
巳距庚寅仅二三年。《家礼》既有成书,何为绝不之及,而仅以《祭仪》、《祭
说》为言耶?陈安卿录云:‘向作《祭仪》、《祭说》,甚简而易晓,今已亡之
矣。’则是所亡者乃《祭仪》、《祭说》而非《家礼》也明矣。《文集》、《语
录》自《家礼序》外,无一语及《家礼》者。惟《与蔡季通书》有已取《家礼》
四卷纳一哥之语。此《仪礼经传通解》中《家礼》六卷之四,而非今所传之《家
礼》也。甲寅八月《跋三家礼范后》云:‘尝欲因司马氏之书,参考诸家,裁订
增损,举纲张目,以附其后。顾以衰病,不能及已。后之君子,必有以成吾志也。’
甲寅距庚寅二十年,庚寅已有成书,朱子虽耋老,岂尽忘之,至是而乃为是语耶?
窃尝推求其故,此必有因《三家礼范》跋语而依仿以成之者。盖自附於后之君子,
而传者遂以托之朱子所自作。其《序》文亦依仿《礼范》跋语,而於《家礼》反
有不合。《家礼》重宗法,此程、张、司马氏所未及。而《序》中绝不言之,以
跋语所未有也。其《年谱》所云‘居母丧时所作’,则或者以意附益之尔。敬之
但据所传,不加深考,此如司马季思刻温公书之比。公晦从游在戊申后,其於早
年固所不详,只叙所闻以为谱,而勉斋《行状》之作在朱子没后二十馀年。其时
《家礼》已盛行,又为敬之所传录,故不欲公言其非,但其词略而不尽。其《书
家礼后》,谓《经传通解》未成为百世之遗恨,则其微意亦可见矣。后之人徒以
朱子季子所传,又见《行状》、《年谱》所载,廖子晦、陈安卿皆为刊刻,三山
杨氏、上饶周氏复为之考订,尊而用之,不敢少致其疑。然虽云尊用其书,实未
有能行者,故於其中谬误,亦不及察,徒口相传以熟文公《家礼》云尔。惟元应
氏作《家礼辨》,其文亦不传,仅见於明邱仲深濬所刻《家礼》中。其辨专据
《三家礼范》跋语,多疏略,未有以解世人之惑,仲深亦不然之。故余今遍考
《年谱》、《行状》及朱子《文集》、《语录》所载,俱附於后,而一一详证之。
其应氏、邱氏语,亦并附焉。其他所载谬误亦数十条,庶来者有以知《家礼》决
非朱子之书,而余亦得免於凿空妄言之罪”云云,其考证最明。又有《家礼后考》
十七条,引诸说以相印证。《家礼考误》四十六条,引古礼以相辨难。其说并精
核有据。懋竑之学,笃信朱子,独於《易本义》九图及是书龂龂辨论,不肯附会。
则是书之不出朱子,可灼然无疑。然自元明以来,流俗沿用。故仍录而存之,亦
记所谓礼从宜、使从俗也。
△《泰泉乡礼》·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黄佐撰。佐字才伯,泰泉其号也。香山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少詹事。
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佐之学虽恪守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名,故所论述,
多切实际。是书乃其以广西提学佥事乞休家居时所著,凡六卷。首举乡礼纲领,
以立教、明伦、敬身为主。次则冠婚以下四礼,皆略为条教。第取其今世可行而
又不倍戾於古者。次举五事,曰乡约、乡校、社仓、乡社、保甲,皆深寓端本厚
俗之意。末以《士相见礼》及《投壶》、《乡射礼》别为一卷附之。大抵皆简明
切要,可见施行,在明人著述中犹为有用之书。视所补注之《皇极经世》支离曼
衍、敝精神於无益之地者,有空言实事之分矣。
△《朱子礼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书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及《家礼》二书外,凡说礼之条散见於《文集》、《语类》者,以类纂集,分为
五目:曰《总论》、曰《冠昏》、曰《丧》、曰《祭》、曰《杂仪》。缕析条分,
具有统贯。虽采辑不无遗阙。若《文集》有《答潘恭叔书》论编《仪礼、礼记章
句》,《答王子合书》论居丧家祭,又有《周礼三德说》、《乐记动静说》、
《书程子禘说后》等篇,此书皆不见录。又《与吴晦叔书》论太庙当南向、太祖
当东向,虽与此书所录《答王子合书》大义相似,然答晦叔书更为详尽,今乃删
详而存略。又《集》载《鄂州社坛记》,前列罗愿在鄂州所定坛壝制度及社稷向
位,朱子必以其深合典礼,故详述之,以补礼文之阙,而此书乃尽删前篇,但存
某案以下云云,亦失朱子备载之意。然朱子说礼之言,参差散见,猝不能得其端
绪。光地类聚而区分之,使秩然有理,於学礼者亦为有功矣。
△《辨定祭礼通俗谱》·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编一名《二重礼谱》。盖欲
成丧祭二礼,嗣以丧礼别有《吾说编》,因惟存祭礼。其说取古礼而酌以今制,
故以《通俗》为名。凡分七门:一曰《祭所》、二曰《所祭者》、三曰《主祭之
人》、四曰《祭之时》、五曰《祭仪》、六曰《祭器》、七曰《祭物》。末附
《外神》。其中各条,虽间与朱子《家礼》为难,不出奇龄平日嚣争之习。然考
《朱子年谱》,《家礼》成于乾道六年庚寅,朱子时四十一岁,其稿旋为人窃去。
越三十年,朱子没后始复有传本行世。儒者或以为疑。黄榦为朱子弟子之冠,亦
云为未暇更定之本。则《家礼》之出自朱子手定与否,尚无显证。即真获朱子已
失之稿,而草创初成,亦恐尚非定本。以王懋竑之笃信朱子,而所作《白田杂著》,
乃反覆辨是书之依托。其言具有根据。则奇龄之辨,又不能尽以好胜目之矣。其
间如谓汉唐以来,人臣无建庙之文,南渡绍兴、嘉泰诸年,为秦桧、韩侂胄立庙,
而制终未定。考宋龚鼎臣《东原录》称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
式,则安得谓汉以后人臣无建庙之文。其论后世不世爵世官,今之宗子非古宗子,
引阡陌不同於井田、郡县不同於封建为证,其说是也。然井田废而正供之义不废,
封建废而臂指相维之义不废,世官废而宗子支子之义不废。《汉书》载当时诏令,
每称赐天下为父后者。其时已不世官,而云为父后,则有不为父后者可知。今制,
父母在而子先卒者,其长孙於祖父母之丧服斩衰三年,即宗子为后之义,灼然可
推。安能一举而废之,使主祭之时但以行辈年齿为序乎?至於祭必以子一条,谓
祠堂合祭先代,使宗子主四亲之祭,致凡为人子者不得祭父,则所祭四亲系他人
之亲,并非己亲,所祭之父系他人之父,并非己父。措语尤乖,皆不免於瑕颣。
盖其大意务通人情,故不免有违古义。然大致斟酌变通,於古礼之必不可行及俗
礼之误托於古者,剖析考证,亦往往釐然有当,固不妨存备一家之说也。
──右“礼类”《杂礼书》之属五部,三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公私仪注,《隋志》皆附之《礼类》。今以朝廷制作,事关国典者,隶
《史部·政书类》中。其私家仪注,无可附丽,谨汇为《杂礼书》一门,附《礼
类》之末,犹律吕诸书皆得入《经部·乐类》例也。)
0
猜你喜欢:
- 《宋史》 ◎天文一 ○仪象 极度 黄赤道 中星 土圭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天于人君有告戒之道焉,示之以象而已。故自上古以
- 《清史稿》 (表略)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十八 △《须溪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刘辰翁撰。辰翁字会孟,庐陵人。须溪其所居地名也。少补太学生。景定壬戌,
- 《裴注三国志》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
- 《水浒传》 诗曰: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澹最长。 因人成事业,避难遇豪强。 他日梁山泊,高名四海扬
- 《梁书》 ◎文学上 △到沆 丘迟 刘苞 袁峻 庾於陵 弟肩吾 刘昭 何逊 钟嵘 周兴嗣吴均 昔司马迁、班固书,并
- 《菜根谭》 心旷刺万针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译文】心
- 《陈书》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侯安都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形貌眇小,而胆气过人,有勇力,善骑射。梁大同中,卢安兴为
- 《清史稿》 ○王庆云 谭廷襄 马新贻 李宗羲 徐宗幹 王凯泰 郭柏荫 王庆云,字雁汀,福建闽县人。道光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
- 《晋书》 ◎刘元海(子和 刘宣)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
- 《上尉的女儿》 基里拉.彼得洛维奇在厅堂里来回踱步,以比往常吹得更响的口哨吹奏他那支歌.全家都惊惧不安,仆人们穿梭来去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词曲类存目 △《寿域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杜安世撰。安世字寿域,京兆人。黄昇《花庵词选》又谓名寿域,字安世。
- 《红楼梦》 话说宝玉听了,忙进来看时,只见琥珀站在屏风跟前说:“快去吧,立等你说话呢。”宝玉来至上房,只见贾母正和王夫人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还席。
- 《西游记》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
- 《史通》 昔《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礼类三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内府藏本)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隋书·经籍志》曰:“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
- 《宋史》 ○宗室世系五 (表略)
- 《说唐全传》 再讲尉迟恭奉旨在真定府铸铜佛,还未完工.看了咬金来书,十分震怒.忙将公事交与督工官,带了从人,不分星夜,竟住长安.来到府中,三位公子,同
- 《列夫托尔斯泰》 "原序" 这第十一版的印行适逢托尔斯泰百年
- 《格列佛游记》 "慧"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辩论结果是如何决定的......"慧&
评论
发表评论
-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王阳明《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
-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韩非及后人《韩非子·观行》
-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来俊臣《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