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

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礼类存目一
△《周礼补亡》·六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元邱葵撰。葵字吉甫,莆田人。《闽书》作同安人,未之详也。是书本俞庭
椿、王与之之说,谓冬官一职散见五官。又参以诸家之说,订定天官之属五十九、
地官之属五十七、春官之属六十、夏官之属五十、秋官之属五十七、冬官之属五
十四。又云:“先王不能以禄食养无用之官,故《周官》虽曰三百六十,而兼摄
相半。如掌葛徵絺绤、掌染草敛染草之类,每官掌一事,无是事未必有是官也。”
其说皆自信不疑。《周礼》一书,不过阙《冬官》耳。至南宋淳熙、嘉熙之间,
俞、王二家倡为异说,而五官俱乱。葵又从而推波助澜。《闽书》称宋末科举废,
葵杜门励学,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所著有《易解义》、《书解义》、《诗
口义》、《春秋通义》、《四书日讲》、《周礼补亡》。”今诸书散佚,惟此书
为世所诟病,转以见异而存。据葵《自序》,书盖成於泰定丙子,葵年八十一矣。
虚殚一生之力,使至今谈《周礼》者称俞庭椿为变乱古经之魁,而葵与王与之为
煽助异说之党,不亦傎欤?其书世有二本。其一分六卷,题曰《周礼注》。其
一即此本,不分卷数,而题曰《周礼冬官补亡》。《经义考》又作《周礼全书》,
而注曰:“一作《周礼补亡》。”案此书别无他长,惟补亡是其本志,故今以
《补亡》之名著录焉。
△《周礼集注》·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何乔新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景泰甲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
文肃。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谓《冬官》不亡,大约沿俞庭椿、王与之、邱
葵及晏璧伪托吴澄之说,臆为窜乱。如引邱葵说,谓太史直笔而书,为天官之属
无疑,不知《太史》之文曰“读礼书而协事”,又曰“以书协礼事”,又曰“执
其礼事”,然则《太史》当入《春官》,《经》有明文可据。《唐职官志》以太
史合属礼曹,是其遗意。今并入《天官》,既不通经,且不明史矣。又如引伪
本吴澄《考注》说,谓诸子掌国子之倅,使之修德学道,当入教官之属,不知
《诸子》之职曰“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
之”,盖主以戎事诏国子,故隶《司马》。今徒以修德学道之语,并入《司徒》,
则《夏官·都司马》之职曰“掌其政学”,亦未尝不及於教,将并移入《司徒》
欤?是皆妄取前人谬戾之论,割裂倒置,踵其失而加甚。故前后义例,率不能自
通,徒为谈《周礼》者所诟病耳。
△《周礼定本》·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舒芬撰。芬有《周易笺》,已著录。兹编亦其所著《梓溪内集》之一。大
旨祖俞庭椿《冬官》不亡,杂出於五官之说,而参以伪本吴澄《考注》,复以己
意进退之。凡为《五官叙辨》五篇、《六官图说》一篇、《周官剔伪》一篇、
《周礼正经》六篇。删旧本《考工记》,移《天官·太宰》、《地官·大司徒》
之文以入於《冬官·大司空》。移《小司徒》及《遂人》之文入《小司空》。又
移《天官》之掌舍、幕人、掌次,《地官》之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长、
里宰、邻长、土训、诵训、司稼、草人、稻人、场人、囿人、载师、闾师、县师、
均人、稍人、旅师、山虞、林衡、川衡、泽虞、迹人、卝人、角人、羽人、
掌葛、掌染草、掌炭、掌茶、掌蜃、舂人、舍人、仓人、廪人、遗人、委人、稿
人,《夏官》之掌畜、职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邍师、司勋、量人,
以属《冬官》。《明史》芬本传称:“芬精於《周礼》,尝谓《周礼》视《仪礼》、
《礼记》犹蜀之视吴、魏。疾革,其子请所言,惟以未及表章《周礼》为恨。”
於是经可云笃信。夫俞氏之书为荒经蔑古之祖,芬不能订正其讹,乃嘘其已烬之
焰而更加厉焉。甚且删削旧文,十几二三。自命曰“定本”,傎弥甚矣。
△《读礼疑图》·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有《易学四同》,已著录。是书辨论《周礼》赋役诸法,祖何
休、林孝存之说,以为战国策士之所述。前三卷以其疑《周礼》者为图辨之。后
三卷依据《孟子》立断,因及后代徭役、军屯之法,论其得失。大旨主於轻徭薄
赋,其意未始不善,其说亦辨而可听。然古今时势各殊,制度亦异,有不得尽以
后世情形推论前代者。至其牵合《鲁颂》“公车千乘,公徒三万”,则欲改《小
司徒》“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之文,谓四当作五。又增
“四都为同”一语,则更辗转窜乱矣。盖本传姚江之学,故高明之过,其流至於
如斯也。
△《考工记述注》·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诗经多识编》,已著录。此编因《考工记》一书文句
古奥,乃取汉唐注疏参订训诂以疏通其大意,於《记》文皆旁加圈点,缀以评语。
盖仿谢枋得批《檀弓》标出章法、句法、字法之例,使童蒙诵习,以当古文选本,
於名物制度绝无所发明。末附《考工记图》一卷,亦林希逸之旧本,无所增损也。
△《周礼训隽》·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陈深撰。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乙酉举人,官至雷州府推官,是书略无
考证,而割裂五官归于《冬官》,则沿俞庭椿辈之谬论,无足录也。
△《周礼因论》·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以民极为《周礼》本原,盖本
叶时《礼经会元》之说,谓《诗》蔽以一言曰“思无邪”,《周礼》蔽以一言曰
“为民极”也。其驳夏休《井田谱》之妄,亦卓然有识。然其文如语录,寥寥数
条,未为详备,不足以言诂经也。
△《周礼发明》·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沈瑶撰。瑶字林珍,德清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兵部郎中。是编於六官
之后各为总论一篇。《冬官》一职则杂取司徒之属补其阙,盖用《三礼考注》之
本。所录《经》文颇多删节,所谓发明者寥寥数页,亦仅如乡塾之讲章。
△《周礼述注》·六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
明金瑶撰。瑶有《六爻原意》,已著录。是书成於万历己卯。前有瑶《自序》
并所作《凡例》十条,谓《周礼》之文为汉儒所窜改,其中有伪官乱句,悉为考
定,别以阴文书之。大旨本元吴澄《三礼考注》、明何乔新《周礼集注》之说,
而又以臆见更定之。其《补冬官》之末,附以《改官议》、《改文议》二篇,即
评论二氏之得失者也。案《冬官》不亡、乱入五《官》之邪说,倡于宋俞庭椿,
益之以元之邱葵,皆变乱古文,为经学之蟊贼。至吴澄《三礼考注》,本晏璧所
伪托,实亦沿三家之流弊。何乔新之《集注》,又其重佁也。瑶未见俞、邱之
书,遂奉吴、何为鼻祖。所定伪官乱句诸条。若亲得周公旧本,一一互校而知者,
其无稽更不足辨矣。
△《周礼说》·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徐即登撰。即登字献和,又字德峻,号匡岳,丰城人。万历癸未进士,官
至河南按察使。其书前十三卷解五官,不载《考工记》。末一卷为《冬官阙疑》,
盖亦取俞庭椿之说,但尚未敢改《经》耳。然明言某官移易为最允,某官移易为
未协,已毅然断为当改矣,何阙疑之云乎?
△《批点考工记》·一卷(内阁学士纪昀家藏本)
明郭正域撰。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毅。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取《考工记》之文,圈点批评,惟论其章法、句法、
字法。每节后所附注释,亦颇浅略。盖为论文而作,不为诂经而作也。
△《周礼完解》·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此书亦谓《冬官》散见於五官而又
变幻其辞,谓阳分六官以成岁序,阴省冬官以法五行,穿凿尤甚。中间横生枝节,
不一而足。如《典瑞》职“王晋大圭,执镇圭”,晋即搢字,郑众《注》本不误。
贾《疏》云:“搢,插也。谓插大圭长三尺玉笏於带间,手执镇圭尺二寸。”其
义亦最明。而敬谓“接见曰晋。晋,进也。行礼从容渐进,如日之升”,以附会
於《经》文“朝日”之语。果终岁如是乎?此亦务胜古人之过矣。
△《周礼古本订注》·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郭良翰撰。良翰字道宪,莆田人。万历中以荫官太仆寺寺丞。是编《自序》,
谓俞庭椿、王与之、邱葵、吴澄、何乔新五家补本分割殊甚,不知《冬官》可以
不补,五《官》必不可淆。五《官》自存,《冬官》自阙,何必强臆以乱成经。
因取古本订正之。其持论甚允。而附叶时《冬官补亡》一篇於《考工记》之前,
仍俞庭椿等《冬官》散在五《官》之说,又自相矛盾矣。其注亦皆揣摩文句,无
所考正,非解三《礼》之法也。
△《古周礼》·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郎兆玉撰。兆玉字完白,仁和人。万历癸丑进士。是书谓之古《周礼》者,
自别於俞庭椿诸人之改本也。其注皆抄撮旧文,罕能通贯。然暖暖姝姝守一先生
之言,视他家之变乱古经,与其妄也宁拘矣。
△《考工记通》·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徐昭庆撰。昭庆字穆如,宣城人。是书《凡例》有曰“此注本之朱周翰之
《句解》,上而参之郑康成,下而合之周启明、孙士龙诸家,用成是帙。惟欲取
便初学,故自忘其固陋”云云。今观其书,多斤斤於章法、句法、字法,而典据
殊少,则《凡例》盖道其实也。其中时亦自出己意,攻驳前人。如“貉逾汶则死”,
此汶本齐鲁间水,陆德明音释不误,而昭庆谓此是岷江,不当音问,引《史记》
为证。不知《史记》固汶与岷通,未尝以《考工记》之汶为岷山也。
△《重订古周礼》·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仁锡撰。仁锡有《系辞十篇书》,已著录。是编不用俞庭椿改本,与郎
兆玉相同。其称“重订”,当即因兆玉本也。然五官皆移《叙官》於“惟王建国”
之前,亦非古本。又其《凡例》曰:“考《汉艺文志》,是书原阙《冬官》,汉
儒补以《考工记》,未免割裂圣经,不必妄为补缀。”而六卷仍列《考工记》,
乃自违其说。其注释多剽窈朱申《句解》,体例尤为猥杂。殆庸劣坊贾托名,未
必真出仁锡也。
△《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采撰。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官临川县知县,福王时为礼
部员外郎。《明史·文苑传》附见《张溥传》中。采与溥为复社领袖,在当日声
望动天下,然此书疏浅特甚,岂亦托名耶?
△《读周礼略记》·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是书不全录《经》文,但每段
标其起止,云自某句至某句。其注於汉唐旧说颇不留意。如《稻人》下驳郑氏每
井九夫,旁加一夫,以治沟洫。不知旁加一夫即所谓闲民者也。大概朝瑛涉猎九
经,而三《礼》则用功较浅云。
△《古周礼释评》·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孙攀撰。攀字士龙,宣城人。是书因朱申《周礼句解》稍为订补,别以音
释、评语标注上方,如村塾读本之式,均无足采。惟当明之季,异学争鸣,能不
删削《经》文,亦不窜乱次序,兢兢守郑、贾之本,犹此胜於彼焉。
△《考工记纂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明哲撰。明哲字如晦,歙县人。是书主於评点字句,於《经》义无所发
明。名为《纂注》,实仅剿袭林希逸《考工记图解》之文。其误亦皆沿林本,惟
《经》中“軓”字皆改为“轨”,独与林本不同。考《诗·匏叶篇疏》曰:
“《说文》云:轨,车辙也。軓,车轼前也。”轨声九,軓声凡。《辀人》
之“軓前十尺而策半之”,郑司农云:“軓谓轼前也。《大驭》‘王祭两轵,
祭軓,乃饮’古书軓为范。”杜子春云:“軓当为范。”《小戎传》曰:
“阴,掩軓也。”《笺》曰:“掩軓在轼前,垂辀上。”然则诸言轼前,皆
谓軓也。《中庸》云:“车同轨。”《匠人》云:“经涂九轨。”《注》云:
“轨谓辙广也。”是二字辨别显然,林希逸《图解》尚不误。今明哲于希逸之误
皆袭之,其不误者转改之,亦可谓不善改矣。
△《周礼说略》·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於《周礼》之中偶有所见,即摘其一节一语而疏之。以非解
全《经》,故云《说略》。书中多引郝敬之说,则在敬以后矣。大抵议论多而考
证少。如谓官属三百六十以象天,今检其数,乃赢其一,如《易》之大衍虚其一
也。可谓穿凿无理。又如《牧师》“孟春焚牧,仲春通淫”,与《月令》季春游
牧不合。盖鸟兽孳尾,多乘春气,《经》特略举其大凡。仲春、季春相去无几,
不必过泥。而此书谓《月令》为秦时书,秦地寒凉,万物后动,故后《周礼》一
月。不知秦地即周地,无中外南北之分也。是足见其随文生义,不能深考事实矣。
△《周礼文物大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其版为蓝朱二色,首列六官之所属,次为制度
器物诸图,终以诸儒传授图。大抵转相剿袭、摹写失真。如王宫制图,外朝为致
民三询之地,雉门为人民观法之区,则外朝应在雉门之外,而此图列於库门之外。
他若裘冕无旒,六贽未备,坛壝市肆,亦弗详载。盖乡塾兔园册也。考宋乾道中,
昌州杨甲作《六经图》,其《周礼》图曰《文物大全》,与此书之名相合。又国
朝庐江卢云英,因其父所刻信州石本《五经图》重为编辑,其《周礼》图亦曰
《文物大全》。然杨氏图凡四十有三,卢氏图凡五十有一,均与此本不符。疑坊
肆书贾於卢氏《五经图》中摘其《周礼》诸图,而稍稍窜乱之,别为一书以售其
欺耳。
△《周礼订释古本》(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芝藻撰。芝藻有《大易疏义》,已著录。是书前有康熙丁丑《自序》。
大抵宗俞庭椿之说而小变之,谓《冬官》未亡而不必补;《考工记》之文奇变而
轨乎法,非周公莫能为之;虚其官而详具其法,官省则繁费减,法详则凡事有。
作五官可以兼摄,《冬官》可无设也。其说甚巧。然郑封於宣王时,秦封於孝王
时,周gong6*安得称郑之刀?又得称秦无庐?是开卷即无以自解,更奚论其他也?其
解“九赋”云:“邦中四郊即乡遂地。”是并百里为郊、六乡在远郊、六遂在甸
之异,亦未详考。惟《遂人》沟洫说云:“《遂人》所谓十夫者,十井之夫也。
其云十夫有沟,则是十井之遂同归於沟也,故《匠人》谓之井间。既谓之间,则
非一井可知。”较旧注差为明晰耳。
△《高注周礼》·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高愈撰。愈字紫超,无锡人。顺治中岁贡生。《江南通志》载愈著《周
官集解》十六卷,当即是书。其分卷各异,殆传写者不同也。书中采前人之说多
本诸王昭禹《订义》,亦间有发明。其中有最驳者数条,如《大司徒》:“诸公
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
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
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郑康成《注》谓其食者半、参之一、四之一
者,乃天子食此诸侯之贡也,不用先郑之说。愈谓诸侯自食其半、三之一、四之
一,而以其馀贡天子。其说颇诋康成。今考《春秋》昭公十三年《传》曰:“昔
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杜注:“公侯地广,故取贡者多。”
如愈所说,公地五百里乃自食其半,以其半贡天子。侯伯地四百里、三百里,仅
自食其三之一,乃以其二贡天子。子男地二百里、一百里,仅自食其四之一,乃
以其三贡天子。则尊反贡轻,而卑反贡重矣。昭公十三年《传》又曰:“卑而贡
重者甸服也。”杜注:“甸服谓天子畿内共职贡,即公卿大夫之采地。”郑玄
《小司徒注》:“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公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於王。卿凡四
县,一县之田税入於王。大夫凡四甸,一甸之田税入於王。”是食采者卑与尊同,
故云卑而贡重。是周制甸服贡重,尚不过四分之一,岂邦国所贡乃至於三之二、
四之三乎?《司勋》文曰:“凡颁赏地,三之一食。”《注》云:“赏地之税三
分,王食其一。”与《大司徒》所云其食者半、其食者三之一、四之一,均为王
之所食,与《大司徒》文例义略同。愈乃不一置解,而独於此别生异说,似未贯
洽全经也。又《小司徒》曰:“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郑玄《注》曰:“此谓造都鄙也。”
愈乃曰:“四县为都,计田止一千二十四井,以《稍人》丘乘法推之,止得兵车
六十四乘,视百乘之家犹逊焉。而《传》称先王之制,大都三国之一,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今此八千一百九十二家,不能当天子六乡、六遂十五之一。是犹不足
称小都,而况大都乎?”今考《春秋》隐公元年《传》:“先王之制,大都不过
三国之一。”杜《注》谓都城当国三分之一,非谓田邑车乘当国三分之一也,愈
不得引以为难。且四县为都,本小都也,积四小都乃为大都。今愈以四县之都为
大都,於郑《注》尚未详考。又《春秋》襄公二十七年《传》曰:“惟卿备百邑。”
杜《注》云:“此一乘之邑。”孔《疏》云:“百乘为采邑之极。”《坊记疏》
谓公之孤、侯伯之卿与天子之三公同,俱方百里。是惟大都方百里者乃得有百乘,
而天子之卿止得小都五十里,安得同於侯伯之卿?又宁以不及百乘为嫌耶?至四
县为都,凡一千二十四井,以《司马》“甸出一乘”之法求之,所出本不及十六
乘,而愈乃谓得兵车六十四乘,尤舛误矣。《稍人》:“掌丘乘之政令。”郑读
“乘”为“甸”,谓掌丘及甸之政令也。愈谓“乘”字不当改读,遂谓一丘出一
乘。考《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注》:“长毂一乘,甸所赋。
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故书。”若《稍人》已令丘出一乘,则兴周之制也,
《春秋》又何得书以示讥耶?又《韩诗》“维禹陈攵之”,《毛诗》“陈攵”作
“甸”。陈攵训曰乘,甸亦训曰乘。古陈、乘、甸三字音同,故读乘为甸。愈不
知古音,故有此疑,是亦妄难郑氏也。他如谓郊社相对,社即祭地,更无北郊;
九夫为井即十夫有沟,都鄙乡遂不异制:则均袭旧文,无庸更辨者矣。
△《周礼惜阴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典制罕所考证,惟
推求於文句之间,好以臆断。如“王斋日三举”,所以增一举者,谓助气以行礼。
而世沐谓三字误,当作不。则致斋岂茹素之谓乎?《乐师》职“帗舞”,帗
之为羽,无可疑者。而世沐独取先郑祓除之义,亦为未合。《考工记》“画缋之
事,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自是配色之法。而世沐以为仁义相资,礼智相
合,健顺相成,亦过於穿凿也。
△《周官辨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万斯大撰。斯大有《仪礼商》,已著录。是编力攻《周礼》之伪,历引
诸经之相牴牾者以相诘难。大旨病其官冗而赋重。案古经滋后人之疑者,惟古文
《尚书》与《周礼》。然古文《尚书》突出於汉魏以后,其传授无徵,而牴牾有
证。吴棫所疑,虽朱子亦以为然。阎若璩之所辨,毛奇龄百计不能胜,盖有由
也。《周官》初出,林孝存虽相排击,然先后二郑,咸证其非伪。通儒授受,必
有所徵。虽其书辗转流传,不免有所附益,容有可疑,然亦揣摩事理,想像其词,
迄不能如《尚书》一经,能指某篇为今文,某篇为古文也。斯大徒见刘歆、王安
石用之而败,又见前代官吏之滥,赋敛之苛,在在足以病民,遂意三代必无是事。
竟条举《周礼》而诋斥之,其意未始不善。而惩羹吹齑,至於非毁古经,其事则
终不可训也。魏禧疾明末诸臣屈身闯贼,遂疑《论语》论管仲、召忽一章为不出
於孔子,其亦此类欤?
△《周礼问》·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皆设为或问,辨《周礼》
出战国之末,不出刘歆。凡十七目:一论《周礼》非汉人伪作,凡四条。一论六
官三官二官,凡二条。一论古无三司名。一论冢宰。一论《周礼》与《尚书》、
《大戴礼》表里。一论周六卿、唐虞六卿。一论司徒、司空。一论天地四时之名
所始。一论宰夫。一论官名、官职同异。一论人数多寡。一论禄数不及人数。一
论分土三等同异。一论九州闲田。一论《周官》非秦制。一论罗氏攻《周礼》之
缪。一论与他经同文。而其书与目不甚相应,盖亦其门人所误题也。其持论是非
相半。如《小宰》纪六官之属各六十,贾《疏》谓指宫正至夏采诸职。奇龄谓
《经》文“其属六十”乃据六卿本职之下所属大夫士也。六卿各有长官,如后世
所称堂上官。除一卿二中大夫外,所属有下大夫四人,中士十六人,下士三十二
人,合得六十人,略无阙溢。今考《春官》除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
拟一堂上官,不入六十之数,则《肆师》下大夫四人,即为属官,如后世所称曹
郎矣。乃《肆师》之职曰:“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贾《疏》曰:
“肆师与小宗伯同为中下大夫,命数如一,故二人同佐宗伯。”据此则肆师明为
宗伯副贰之官,即经文亦明云肆师掌礼治事如宗伯之仪。今奇龄必屈肆师为属吏,
同于后世之曹郎,其说似弗能通。奇龄又以《周礼》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
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不合于《王制》、《孟子》,遂据《周礼》谓封国有
大功者必需益地,即不能以百里、七十里、五十里限之。特约为之制,公不过五
百里,侯不过四百里,伯与子男以是为差。其说似巧。但《明堂位》“封周公于
曲阜七百里”,则奇龄所谓公不过五百里者则已过之矣。加封之制,不应己创之
而己又隳之也。故《司勋》文曰:“凡赏无常,经重视功”。明乎加封亦不得立
常数矣。奇龄立论,大率类此。其他不无翼经之说,然以为战国人作,则仍用何
休六国阴谋之说,与指为刘歆所作者亦相去无几。阳虽翼之,阴实攻之矣。与其
以《仪礼》为战国之书,同一好为异论,不足据也。
△《周礼节训》·六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钞》,已著录。是编名曰《节训》,盖节录
而训释之也。《经》文既非完本,所辑注文又皆不著名氏。观其《自序》,盖家
塾私课之本,故其《凡例》亦曰“聊备兔园之一册”云。
△《周官析疑》·三十六卷、《考工记析义》·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著录。是书以《周官》为一编,《考工
记》为一编,各分篇第,世亦两本别行。然前有顾琮《序》,称合《考工》为四
十卷。则本非两书,特不欲以河间献王所补与《经》相淆,故各为卷目耳。其书
体会《经》文,颇得大义。然於说有难通者,辄指为后人所窜,因力诋康成之
《注》。若《太宰》:“以九赋敛财贿。”郑《注》:“赋,口率出泉也。今之
算泉,民或谓之赋。”苞谓九赋即九职邦、郊、甸、稍、县、都之田赋,则农所
贡公田之九穀与圃牧嫔妇之贡也。关市之赋,即商贾百工之贡也。山泽之赋,即
虞衡之贡也。园圃薮牧,即邦、郊、甸、稍、县、都之地。农工、商贾、嫔妇、
臣妾、闲民,即邦、郊、甸、稍、县、都之人。今考《载师》,首言园廛,次近
郊,次远郊,次甸、稍、县、疆,明别园廛於甸、稍、县、疆之外,则九职之园
圃,不得合於九赋之邦、郊、甸、稍、县、都可知。苞以九职之圃牧、嫔妇、臣
妾、闲民统於九赋之邦、郊、甸、稍、县、都,而九赋之关市、山泽岂独出於邦、
郊、甸、稍、县、都之外,《经》文又何以别举之乎?苞不过因九职内百工商贾
可以当九赋之关市,虞衡可以当九赋之山泽,而园圃、薮牧、嫔妇、臣妾、闲民
於九赋更无所归,遂强入於邦、郊、甸、稍、县都之中,庶乎九职、九赋得混为
一,即以斥郑《注》口率出泉之非,而不知郑《注》此文,实据本文“财贿”二
字起义。《外府》曰:“掌邦布之入出。”其下曰:“凡祭祀、宾客、丧纪、会
同、军旅,共其财用之币赍、锡予之财用。”《注》曰:“布,泉也。”《泉府》
曰:“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此皆以泉为财。《荀子》曰:“厚刀布之敛以夺
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则以刀布为财,与田税为食对举。《经》於九府
既云敛财贿,则知九赋内兼有泉矣。九赋所以供九式,故九赋曰财贿,而九式曰
财用。凡祭祀、宾客、丧荒、羞服、工事、币帛、刍秣、匪颁、好用,资於穀者
少,资於泉者多。而泉之所入,止有市征之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
不过当关市之一赋,此外则惟有宅不毛者之里布,均未足以充九式之用。若不资
泉於邦、郊、甸、稍、县、都等,则职岁所云官府都鄙之出财用,恐终年常不给
也。考《汉书·本纪》,高祖四年,初为算赋,民十五以上至六十五出赋钱,人
百二十为一算。《贾捐之传》:“民赋四十,丁男三岁一事。”是一岁每丁不过
赋十三钱有奇。又《新论》:“汉宣以来,百姓赋钱,岁馀二十万,仅二百贯耳。”
较之后代封椿、留州诸色目,不及万分之一。而周之九赋,视之亦云薄矣。乃苞
袭宋人之说,犹以郑注“口率出泉”为厚敛。此因末流而病其本也。又《泉府》
曰:“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受之,以国服为之息。”苞以刘歆增窜此节,
附会王莽,且谓《司市》职“以泉府同货而敛赊”,则有赊而无贷明矣。今考
《周书·大匡解》曰:“赋洒其币,乡正保贷。”又《管子》:“发故屋,辟故
窌,以假贷,而以公量收之。”则是齐之家有贷,由於国有贷也。又《左氏传》:
“齐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注》曰:“除逋责。”又成二
年《传》亦曰:“楚乃大户已责,逮鳏救乏。”考责即是贷,故《小宰》曰:
“听称责以传别。”郑《注》:“称责为贷予。”贾《疏》:“称责谓举责生子。
於官於民,俱为称也。”故房玄龄注《管子》“责而食者几何家”,亦以责为出
息也。然则贷民之制,自《泉府》外,既见於《小宰》,又见於《春秋传》、
《管子》,而苞指为王莽创制,误矣。《管子·治国篇》曰:“ze6*民倍贷以给上
之徵矣。”《注》:“倍贷谓贷一还二。”此所谓横敛也。若以国服为之息,约
所出不过十一,略使子馀於母,以为不涸之藏。取於民者微,而济於民者大,此
先王惠鲜之精意。苞乃反以疑《经》,不亦过乎?又《载师》:“近郊十一,远
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苞亦指为刘歆之所窜。不知以近郊、
远郊、甸、稍、县、都通计之,则四十分而税六,犹是什一而少强耳。贾《疏》
引《异义公羊》云:“什一据诸侯邦国,《载师》特据王畿。王畿税法轻近而重
远者,近者劳、远者逸故也。诸侯邦国无远近之差者,以其国地狭少,役赋事暇。”
据此,则赋逾什一者止王畿内四百里。而通邦国万里计之,仍未乖乎什一之大凡
也。《禹贡》因九州差为九等,荆州田第八、赋第三,雍州田第一、赋第六。
《通典》谓《禹贡》定税什一,而轻重有九等之不同。则知什一乃统九州计之,
非每州皆什一也。故《三礼义宗》谓税俱什一,而郊内、郊外收藉不同。苞乃力
诋《经》文,亦为勇於自信。盖苞徒见王莽、王安石之假借《经》义以行私,故
鳃鳃然预杜其源,其立意不为不善,而不知弊在后人之依托,不在圣人之制作。
曹操复古九州以自广其封域,可因以议《禹贡》冀州失之过广乎!
△《周官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苞撰。是书就《周礼》中可疑者摘出数条,断以己见,分《别伪》、
《辨惑》二门。大旨以窜乱归之刘歆,凡十篇。已录入所著《望溪文集》中。此
其初出别行之本也。
△《周礼集传》·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
“朱子曾称《周礼》为天理烂熟之书,表章虽明,而训释未逮。诸儒之说,不能
有醇无疵。因远稽博采,上推列圣之因革,下鉴列代之兴衰,以窃附於《诗》、
《书》、《集传》之后。”其自命甚高。今观其书,不过随文释义,无所考证。
多引先儒议论及后世事迹,曼衍牵合,亦非诂经之正体。惟《考工记》之前,复
旁搜官名於传记之中,以补《冬官》之阙,计官三十有五,中有大司空、小司空、
豕人、权人、都司空、家司空六官,皆不言所据。昔钱<甹只>病俞廷椿以后割取
五官,殊失古本之旧,因著《冬官补亡》三卷,所补凡二十有一。其与炤相同者,
惟后稷、农正、农师、水师、匠师、工师、舟牧、工正、圬人九官,司空则不立
大、小之名。馀尚有十一官,为文炤所未载。殆由未见<甹只>书欤?
△《周官翼疏》·三十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淑撰。淑字季和,常熟人。雍正癸卯进士。是书汇辑汉、唐、宋、明
以来及国朝李光地、顾炎武、方苞之说,分为五部。凡疏解《经》义者,曰《正
义》。於本义引伸旁通者,曰《通论》。考订注疏之失者,曰《辨正》。综列后
世事迹、援史证《经》者,曰《馀论》。别著新义、以备参考者,曰《存异》。
书各六卷,而总以《翼疏》为名。其《正义》六卷,则又每卷自为上下。皆采辑
前人之说,不以己见参之。书成於雍正丁未,前有自作《条例》十二则。
△《周礼会要》·六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
国朝王文清撰。文清号九溪,宁乡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
编以《周礼》注疏浩繁,但约括诸家,略疏字义,以便读者。其《凡例》称《经》
文一字不遗,亦一字不动。然《叙官》亦《经》文也,自五官之长外,馀官则俱
删之矣。
△《周礼质疑》·五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青芝撰。青芝有《学诗阙疑》,已著录。是书摘《周礼》旧注及前人
经训互相参证,间亦取后代之事以引伸其义,颇与郑、贾为难,然臆断多而考证
少。宋儒事事排汉儒,独三《礼》注疏不敢轻诋,知礼不可以空言说也。青芝视
之太易矣。
△《周礼辑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多本《周礼订义》,
攻诘郑《注》。若谓匠人、遂人同制;井田不分都鄙、公邑;《大司马》“凡令
赋,上地家三人,中地二家五人,下地家二人”,非专指邦国;又力斥《小司徒》
郑《注》旁加之说。此类皆袭前人绪论,不足深求。其自出新意者,如《司尊彝》
“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
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兆锡谓皆有舟与皆有罍对举,则舟、罍皆是尊名。今
考礼图,六彝为上尊,盛三斗;六尊为中尊,盛五斗;六罍为下尊,盛一石。故
《尔雅》曰:“彝、卣、罍,器也”。郭璞《注》云:“皆盛酒尊。”孙炎《注》
云:“尊彝为上,罍为下,卣居中。”然则罍本下尊,不待兆锡申说。若以舟为
尊,则未会此《经》之义。夫彝、尊、罍得列於上、中、下三尊者,以《司尊彝》
於鸡彝、鸟彝则曰“祼用”,於献尊、象尊则曰“朝践用”、“再献用”,於罍
则曰“诸臣之所昨”,独於舟不著所用,则舟不得列於尊可知。兆锡但知“皆有
舟”与“皆有罍”对举,谓舟与罍同,而不知“皆有罍”句下有“诸臣所昨”明
文,“皆有舟”句下别无明文,此舟、罍不同之明证也。考郑司农曰:“舟,尊
下台,若今时承槃。”《乡射记》曰:“命弟子设丰。”《注》云:“设以承其
爵。”《玉藻》曰:“大夫侧尊,用棜,士侧尊,用禁。”亦所以承尊。舟之
承尊,盖亦犹是。安得曰尊?贾公彦《疏》谓舟宜若后世酒船,陆佃亦谓若今酒
船。殆以形类酒船,故名曰舟耳,非以酒船即舟也。如此之类,颇伤於臆断。至
若辨贾《疏》北郊用裘之说,谓盛夏用裘必不能行,后世遂至天地合祭。谓《大
司徒》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为制赋之成数,
《孟子》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为出军之实数。此类亦自树一义,不为无见。
然遽诋郑玄为过始,又谈何容易也?
△《周礼拾义》(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大濬撰。大濬,安溪人。是书采辑《注》、《疏》及诸家之说,间附
以案语。然於礼家所聚讼者,如币馀之赋,马氏与林孝存、王与之之说不同;井
田之法,《孟子》与《汉志》不同;九献之礼,诸儒各异:皆并采其说,不加论
断。书中多载李光地说,盖大濬为光地之族云。
△《周礼三注粹钞》·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宸撰。宸字北侍,福清人。雍正中诸生。是书诠释《周礼》,而不录
《考工记》。其《冬官补亡篇》有云“俞庭椿著《复古编》,谓《冬官》不亡,
杂出於五官之中。其后王次点、邱吉甫皆因之,吴草庐遂为《考注》”云云,是
所据之本为俞廷椿《复古编》,则所谓“三注”当即指王、邱、吴三家。而书中
不标名氏,直以己意融贯成文,又多迂阔不情之论,为三家之所无。莫明其体例
何似。卷首《自序》一篇,亦泛论治法、道法,无一字及著书之旨。
○附录
△《周礼井田谱》·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夏休撰。休,会稽人。绍兴中进士。楼钥《序》云:“以上书补官,一试
吏而止。”亦未详为何官也。其书因井田之法,别以己意推演,创立规制。於乡
遂之官联、沟遂之纵横、王侯之畿疆、田莱之差数、兵农之相因、颁禄之多寡、
门子游倅之法、兆域昭穆之制、郊社宗庙之位、城郭内外之分以及次舍庐室市廛
次叙,三鼓四金五常九旗五路五车和门八节,皆摹绘为图,若真可坐言起行者。
其考订旧文,亦多出新意。如曰:“野之莱田,以时治之而已,不必尽耕作也。
以其菰蒲之利,柴蒿之属,刈之复生,采之复出也。不然,既不谓之易,则一家
之力岂能岁耕田百亩、莱二百亩?盖莱者刈获之名,虞人莱所田之野是也。”又
曰:“庶人受一廛,耕百亩。適长用力,所谓可任用者家二人。適子之適,力复
可耕,则可任用者三人矣,故適子之適谓之馀子。虽適子之適力未及耕,而有庶
子及耕,则亦三人,故庶子谓为馀夫也。”又曰:“古之附庸不可以为国,地方
百里则可以为同。《春秋》萧同叔子,何休注以为国名是也。”又曰:“五十里
为则,《大宗伯》曰:‘五命赐则’。《注》云:‘则者未成国之名’。以汉制
考之可见。”如是之类,尚可存备一说。至於以《管子》“经言”解《论语》
“自经於沟渎”为经正沟渎之制,则附会甚矣。夫阡陌既开以后,井田废二千馀
载矣。虽以圣人居天子之位,亦不能割裂州郡,劖平城堡,驱天下久安耕凿之
民,悉夺其所有,使之荡析变迁,以均贫富。一二迂儒,乃窃窃然私议复之,是
乱天下之术也。使果能行,又岂止王安石之新法哉?同时瑞安黄毅乃为作《答问》
一篇,条举或者之说,一一为之疏通证明,殆不知其何心矣?陈傅良之《序》有
曰:“其说以不能成都鄙者为闲田,不可为军师者为闲民,乡遂市官皆小者兼大
者,他亦上下相摄,备其数,不必具其员,皆通论。馀多泥於度数,未必皆叶。”
似稍稍致其不满。永嘉之学,虽颇涉事功,而能熟讲於成败,此亦一证矣。此书
《宋志》著录。明唐枢作《周礼论》,力斥其谬,则枢尚及见之。朱彝尊《经义
考》注曰“未见”,盖无用之书,传之者少也。惟《永乐大典》之内全部具存,
检核所言,实无可采。姑附存其目,而纠正其失如右。
△《周礼沿革传》·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魏校撰。校字子才,号庄渠,昆山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迁
国子监祭酒,未上卒。谥恭简。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取《周礼》六官
之属,证以秦汉而下官制沿革,迄明代而止。仅有《天官》、《地官》、《春官》,
盖未成之稿也。夫时殊事异,文质异宜,虽三代亦不相沿袭。校於数千年后乃欲
举陈迹以绳今,不乱天下不止。其断断不可,人人能解,即校亦非竟不知。特以
不谈三代,世即不目为醇儒,故不能不持此论耳。《自序》一篇故摹典诰,亦此
意也。
──右“礼类”《周礼》之属三十七部,二百七十七卷内三部无数,《附录》
二部,二十四卷,皆附《存目》。
△《释宫》·一卷(通行本)
旧本题“宋朱子撰”。原载《晦菴大全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然实李如
圭作,编集者误入,说见如圭《释宫》条下。
△《仪礼节解》·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敬所作《九经解》,皆好为议论,
轻诋先儒。此编尤误信乐史“五可疑”之说,谓《仪礼》不可为经,尤其乖谬。
所解亦粗率自用,好为臆断。如《士昏礼》“升自西阶”一条,《经》於飨妇而
后云“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则未飨以前妇固不得以主自处,壻亦不
得以室相授。升自西阶,在妇为无专制之义,在壻则亦犹舅姑於妇先以客礼之
之义。而敬谓父在子不由阼,不知为人子者居不主奥,而此时何以即席于奥耶?
盖由此升者,特以道妇故也。於“舅坐,答拜”一条,又谓新妇拜舅立,而使其
舅坐答拜之,於理未当。不知此是妇人肃拜,故舅坐以答之。尊卑之分宜然,无
可疑也。又如《士冠礼》七体、二十一体,度数宜详。《公食大夫礼》“鱼、肠
胃、伦肤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则若七若九”,与陈祥道《礼书》谓诸侯当十三、
天子当十五者未合,宜有折衷,而往往以数语了之。知其於考据之学终浅,非说
《礼》之专门也。其间有可取者,如裼袭有衣之裼袭,有玉之裼袭,郑《注》泥
《玉藻》之文,於《聘义》还玉还璋,皆以为易衣加衣之仪;《觐礼》“匹马,
卓上”,盖卓立向前之义,郑《注》误以卓为的;及《公食大夫礼》又鼎{冖鼎}
“若束若编”非以茅为鼏之类。敬之所辨,亦时有千虑之一得,然所见亦罕矣。
△《礼经集注》·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张凤翔撰。凤翔字蓬元,堂邑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书主
朱子《仪礼》为经之说,大旨以郑《注》为主。其间自出新义者,则多所未允。
如《士冠礼》文“降自西阶,适东壁,北面,见於母。”郑《注》以适东壁为出
闱门,贾《疏》谓母冠子无事在闱门外,故子出闱门见之。敖继公不从郑义,以
适东壁为在东堂下,其说已非。凤翔又以为适东壁者又升自阼阶,适东壁房前,
北面见母。是时母已在房,果如所言,则“降自西阶”之后,仍当有“升阼阶”
之文,何以《经》文无之耶?此类数处,皆立异而不能精确也。
△《读仪礼略记》·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是书於《经》文不全录,第曰
自某至某。所录多敖继公、郝敬之说,取材颇俭。其自为说者,亦精义无几。
△《仪礼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书逐节逐句分解,撮标
注义,颇为明简,较所注他经稍善,然亦疏於考证。如《士冠礼》云:“阙项青
组缨。”汲古阁本郑《注》:“阙读如‘有頍者弁’之頍,滕薛名蔮为頍。”
世沐谓字书无此蔮字而疑之,不知蔮本当作簂。《后汉·乌桓传》
云:“犹中国有簂、步摇。”注云:“簂音吉悔反,字或为帼。”盖
簂、帼二字通。《续汉书·舆服志》云:“太皇太后、太后入庙,翦氂簂。
公、卿、列侯、二千石夫人绀缯簂。”《广雅》曰:“簂谓之<巾皃>。”
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俱作簂字,可以正刊本作蔮
之讹。至若《释名》曰:“簂,恢也,鲁人曰頍。頍,倾也,著之倾近前也。”
即郑《注》滕、薛名蔮为頍之确证。而《释名》作簂不作蔮,则汲
古阁本郑《注》作蔮,其误显然。世沐心知其误而不能究其所以误,殊核之
未审。又此书多载郑《注》所引古今文,然阙漏不可枚举。即如《士冠礼注》云:
“古文闑为{埶木},阈为蹙。”又云:“古文旅作胪。”又云:“今文纁皆作熏。”
又云:“古文盥皆作浣。”又云:“壹古文皆作一。”又云:“今文枋为柄。”
又云:“古文啐为呼。”又云:“古文亶为瘅。”又云:“今文格为嘏。”此九
条俱失载,则他篇可知。又若《士冠礼》“戒宾”节在“筮宾”之前,而世沐谓
戒宾当在筮宾之后。今考郑《注》,戒宾者,戒主人之僚友;筮宾者,筮其可使
冠子者。盖先戒众宾,后乃於众宾内更筮其最吉,特使冠子。故贾《疏》谓取人
之法先筮后戒。今以此宾是贤者,必知是吉,故先戒宾。宾已许,方始筮之。以
其贤,恒自吉,故先戒后筮。此义最易晓,而世沐谓当先筮后戒,疏矣。至谓冠
子一醮足矣,三醮则意复词缛,具文滋伪。又谓字冠者不当有祝词之类,尤臆断
之说也。
△《丧礼吾说篇》·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奇龄说经,好立异义,而颠舛
乖谬,则莫过於是书。大旨以子夏《丧服传》为战国以后人伪作,故逐条攻击,
务反其说。其叛经之尤者,如谓丧服有齐衰无斩衰。考《释名·释丧服》曰:
“斩衰,不缉其末,直翦斩而已。齐,齐也。”故郑注《丧服传》曰:“斩,不
缉。齐,缉也。”与《释名》之义相符。奇龄乃谓齐而不缉,乃齐之本名。而从
而缉之,则又以缉齐得名。三年之重齐不缉,期功则缉之。然所谓齐而不缉,仍
是《释名》“斩衰,不缉其末”之说。又何必阳改其名而阴存其实乎?至谓期功
以下之齐乃缉,则齐衰三年者皆已不缉,是改斩之名下同於齐,又改齐之实上同
於斩。支离怪变,弥为不可究矣。奇龄以《周礼》、《仪礼》同出战国人伪撰,
故於《周礼·司服职》齐衰、斩衰之文,置之不道。至《左氏》乃奇龄所最信者
也。考昭公十年《传》:“晋平公卒,叔向曰:孤斩焉在衰绖之中。”杜预《注》
曰:“既葬,未卒哭,犹服斩衰。”明为斩衰之确证。乃引《杂记》“三年之丧
如斩”语,谓非服斩之义。襄公十七年《传》:“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苴
绖带杖,菅屦。”是断断不得谓之非斩服者。奇龄亦谓“斩”字下属“苴绖带”
为句,乃斩苴麻以为绖带。《荀子》一书,亦奇龄之所最信也。考《三年问篇》
明出斩衰之名,不能复辨,则曰《礼论篇》中但有齐衰无斩衰,《三年问篇》乃
后人妄改。夫稍可穿凿之处,即改易其训诂句读以就己说。至必不可掩之处,则
遁而谓之妄改。持是以往,天下复有可据之书乎?奇龄又谓三年之丧当为三十六
月,不得折月,而又无解於《荀子·礼论篇》“二十五月而毕”之文,遂谓毕者
乃毕衰服也,至二十七月禫后又加禫服九月。考《间传》曰:“中月而禫,
禫而纤,无所不佩。”孔颖达《疏》曰:“此谓禫祭既毕,吉祭以后,无所
不佩。”又《丧服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丧大
记》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檀弓》曰:“是月禫,徙月乐。”
《间传》又曰:“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饮酒者先饮醴酒,食肉者先食
乾肉,是徵诸礼经,显有典训。今奇龄谓禫后服綅冠素端者凡十月,与《经》
义无一相合。岂先王制礼之意乎?其他若谓父在为母不当期年,父母不当为长子
三年,皆据律以议《经》。至谓本生父母不当降在期服,传重者不必嫡孙,则不
特叛《经》,且背律矣。岂非恃其博洽,违心巧辨哉?
△《仪礼训义》·十七卷(庶吉士蔡廷举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题“康熙庚申”,则近时人也。其书以一篇
为一卷,第约取《注》、《疏》而参以朱子及杨复之说。其馀诸家,概不采录。
虽颇简易,然礼制委曲,非一家之言所可尽,《注》、《疏》以外,限以朱子师
弟二人,遂举诸儒而屏之,殆非该贯之道也。
△《仪礼释例》·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标曰《释例》,实止释
服一类,寥寥数页,盖未成之书。其释冕服一条,辨注家冕广八寸、长尺六寸、
绩麻三十升布为之之误,谓礼家相传八十缕为升,古布幅阔二尺二寸,周尺甚短,
以八尺当今之五尺,二尺二寸当今之一尺三寸七分半。如冕延有三十升,其经二
千四百缕。是今尺一分之地,须容十七缕有奇,虽绩麻极细,亦不能为此。其说
验诸实事,最为细析。又谓冕有前旒无后旒,故《大戴礼》及东方朔俱云,冕而
前旒,所以蔽明。《玉藻》、《郊特牲》云十有二旒,不云二十四旒。汉明帝制
冕旒有前无后,正合古义。《玉藻》云“前后邃延”,不过谓冕长尺六寸,前延
后延至武皆深邃耳,非谓前后皆有旒也。其说与郑《注》互异,亦可相参。惟宗
陈祥道之说,谓《周礼》之韦弁即爵弁,其说过新,不可信。考《士冠礼》“爵
弁服”《注》曰:“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之緅,其
布三十升。”《周礼》“凡兵事韦弁服”《注》曰:“韦弁以韎韦为弁,又以为
衣裳。”此爵弁、韦弁显异者也。惟《书》云:“二人雀弁执惠。”伪孔《传》
云:“雀韦弁。”似即以爵弁为韦弁者。然孔颖达《疏》云:“据阮谌《三礼图》,
雀弁以布为之。此《传》言雀韦弁者,此人执兵,宜以韦为之。然下言冕执兵者
不可以韦为冕,未知孔意如何。”则孔《疏》於此《传》原不深信。且即以爵韦
为之,要止得名曰爵弁,不得通名韦弁。故《释名》曰:“以爵韦为之,谓之爵
弁。韎韦为之,谓之韦弁。”二语极为分晰,不容相混。至於《周礼·司服》有
韦弁无爵弁,贾《疏》云:“爵弁之服,惟有承天变及天子哭诸侯乃服之。所服
非常,故天子吉服不列之。”此义颇得。如必谓韦弁即爵弁,《司服》未尝遗爵
弁,则王之吉服自大裘至冠弁,其等杀凡八。公之服自衮冕以下,大裘不得服。
侯伯之服自鷩冕以下,衮冕不得服。以次杀之。士之服自皮弁而下,韦弁不得服。
其制甚明。如韦弁即爵弁,士於礼已不得服矣,何以《士冠礼》曰:“爵弁服纁
裳”乎?且《仪礼·士冠礼》、《士昏礼》、《士丧礼》既有爵弁服,而《聘礼》
曰:“君使卿韦弁归饔饩。”又曰:“夕夫人使下大夫韦弁归礼。”则是既有爵
弁,又有韦弁明矣。又安得以《司服》不载为疑也。永又补祥道之说曰:“《诗》
方叔将兵,服其命服,朱芾斯皇。又曰: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皆爵弁服之韠也。”
今考《诗》“服其命服,朱芾斯皇”《笺》曰:“云命服者,命为将受王命之服
也。天子之服韦弁,服朱衣裳也。”据此,则即《左氏传》所云“韎韦之跗”
《注》,正戎服之常也。必云爵弁之韠,殊无显据。又《诗》“韎韐有奭,以作
六师”《笺》曰:“此诸侯世子也。除三年之丧,服士服而来,未遇爵命之时,
时有征伐之事,天子以其贤,任为将军。”《疏》曰:“将军之时,犹未得命,
由是仍服韎韐。”据此,则《经》云“以作六师”,盖将受命为将军,非已临六
师而以爵弁之韎韐为戎服也。故三章皆云“君子至止”,言诸侯初至天子之朝,
非即临戎可知。永引此二诗,亦未为确据。盖永考证本精,而此则草创之本耳。
△《仪礼易读》·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马駉撰。駉字德淳,山阴人。《仪礼》经文诘曲,《注》、《疏》浩繁,
向称难读。是编刻於乾隆乙亥。於《经》文诸句之中,略添虚字联络之,以疏通
大意。又仿高头讲章之式,汇诸说於上方。大约以郑《注》、贾《疏》为主,而
兼采元敖继公《集说》、明郝敬《集解》及近时张尔岐《句读》诸书,间亦参以
己意。取便初学而已,不足以阐《经》义也。
○附录
△《五服集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徐骏撰。骏,常熟人。是书成於正统戊午。考论五服之制,设为问答以明
之。大旨於古制遵朱子《家礼》,当代之制则遵明太祖《孝慈录》。所采诸书,
不过十馀种而已。《明史·艺文志》作一卷。此本六卷。考《序》末有“大明岁
次壬申进德书堂新刊”字,则此本犹属旧刻,不由窜乱。《明史》误以六字为一
字耳。
△《读礼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肃公撰。肃公有《诗问》,已著录。是书取礼家丧服之制意所未喻者
辨之,又杂论俗礼之不合於古者共六十五条。间有可采,而师心之处为多。
△《服制图考》·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建子撰。建子字辰起,秀水人。朱彝尊之从子也。是编集历代丧服礼
制,每条下分古有今无、古无今有、古重今轻、古轻今重四目。后为《杂问篇》,
凡三十九条。所引经传礼书及诸家文集,颇称该洽。然斩衰之丧有三十四条,而
所引仅三十一条。如《政和礼》所载“夫为祖、曾祖、高祖承重者,妻从夫之丧”
及《孝慈录》所载“为人后者,为所后祖母之丧”,皆古今异制,而建子未及详
载。又齐衰杖期,如《仪礼》所载继母嫁,从,为之服报,大功九月。如《通典》
所载为人后者,为本生祖父母服仪。亦古今异制,当一例详辨者,亦皆脱略。则
考核尚未甚密也。
△《读礼纪略》·六卷、附《婚礼广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董祥撰。董祥字熊占,长洲人。是书成於康熙乙卯,乃其居父丧时所
作。皆以纠正世俗之误。其间有泥古而过者,如母丧齐衰三年,固古者丧无二斩
之义。然自明洪武以后,凡律令之文,皆云为母斩衰。仍欲依《丧服》之文服齐
衰,等而上之,将遵古礼为母期年耶?是乱王制也。昭穆祔迁之说,陆佃已与何、
张异议。至同堂异室而无左昭右穆之次者,朱子已云“为礼者犹执祔祖之文,似
无意义”,而两存其说矣。董祥必欲昭迁而穆不动,穆迁而昭不移,不几於亲尽
者不必祧,而祧者不必亲尽乎?其他微文琐节,事事绳以古义。持之有故,言之
成理,而实多滞碍而难行。至於丧亲匿丧之类,皆律有正条,悬如日月,更不待
龂龂辨论矣。后附《婚礼广义》一卷,斟酌今古之间,较为易行。然皆前人家仪
所已有,无劳复衍为也。
──右“礼类”《仪礼》之属九部,一百五卷,《附录》四部,二十二卷,
皆附《存目》。

猜你喜欢:

  • 《清史稿》 ◎时宪二 △推步算术 推步新法所用者,曰平三角形,曰弧三角形,曰橢圆形。今撮其大旨,证立法之原,验用数之实,都为一十六术
  • 《明史》 ○艾万年 李卑 汤九州(杨正芳 杨世恩) 陈于王(程龙等) 侯良柱(子天锡) 张令(汪之凤) 猛如虎(刘光祚等) 虎
  • 《百战奇略》【原文】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①建安十二年,袁尚、熙②奔上谷郡③,〔引〕乌
  • 《元史》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本省陆站
  • 《南史》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丙子,日有蚀之。己卯,以司徒临川王宏为太尉、扬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王份为尚书左仆射。庚子,扶南、
  • 《宋史》 ○张昭 窦仪(弟俨 偁) 吕余庆 刘熙古(子蒙正 蒙叟)石熙载(子中立) 李穆(弟肃) 张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
  • 《巴黎圣母院》    读者或许没有忘记,卡齐莫多在瞥见那帮夜行的流浪汉之前不久,从钟楼顶上眺望巴黎,看到的只是一道灯光在闪亮
  • 《安娜·卡列尼娜》    尽管安娜在弗龙斯基对她说她的处境无法忍受的时候,顽强地.激怒地反驳了他,但是在她的心底,她也觉得自己的
  • 《乐府杂录》 其熊罴者有十二,皆有木雕之,悉高丈余,其上安版床,复施宝幰,皆金彩装之,于其上奏雅乐。含元殿方奏此乐也,奏唐《十二时》、《万宇清》、
  • 《九章算术》 ○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今有均输粟,甲县一万户,行道八日;乙县九千五百户,行道十日;丙县一万二千三百五十户,行道十三日;丁县一
  • 《水浒传》 诗曰: 为人当以孝为先,定省应须效圣贤。一念不差方合义,寸心无愧可通天。 路通还道非侥幸,神授天书岂偶然。遇宿逢高先降谶
  • 《新唐书》 ◎刑法 古之为国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后世作为刑书,惟恐不备,俾民之知所避也。其为法虽殊,而用心则一,盖皆欲
  • 《新五代史》 ○赵在礼 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
  • 《晋书》 ◎后妃上 宣穆张皇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 文明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 (左贵嫔 胡贵嫔 诸葛夫人
  • 《旧五代史》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父序,以朴贵,赠左谏议大夫。朴幼警慧,好学善属文。汉乾祐中,擢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依枢密使杨邠,馆于邠第。
  • 《晋书》 ◎吕光 吕纂 吕隆 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焉。世为酋豪。父婆楼,佐命苻坚,官至太尉。光
  • 《宋书》 ◎谢灵运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瑍,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瑍
  • 《楚辞》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微霜兮盻眇,病殀兮鸣蜩。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望谿谷兮滃郁,熊罴兮呴嗥。 唐
  • 《宋史》 ○宗室世系三 (表略)
  • 《复活》    聂赫留朵夫一到法院,在走廊里遇见昨天那个民事执行吏,就向他打听已判决的犯人关在哪里,要同这类犯人见面须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