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
《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於一乘二谛之
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
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
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
舍资财若遗迹。於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摸山中之影。金刹
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纟弟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
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
阶,山鸟巢於庭树。游儿牧竖,踯躅於九逵;农夫耕老,艺黍於双阙。麦秀之感,
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上大伽蓝。其中小
者,取其详世谛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
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
大和十七年,高祖迁都洛阳,诏司空公穆亮营造宫室。洛阳城门,依魏、晋
旧名。
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汉曰“上东门”。阮籍诗曰:“步
出上东门”是也。魏、晋曰“建春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东阳门”,汉
曰“中东门”,魏、晋曰“东阳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青阳门”,汉曰
“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
南面有四门。东头第一门曰“开阳门”。初,汉光武迁都洛阳,作此门始成,
而未有名。忽夜中有柱自来在楼上。后琅琊郡开阳县言南门一柱飞去,使来视之,
则是也。遂以“开阳”为名。自魏及晋,因而不改,高祖亦然。次西曰“平昌门”,
汉曰“平门”,魏晋曰“平昌门”,高祖因而不改。次西曰“宣阳门”,汉曰
“津门”,魏、晋曰“津阳门”,高祖因而不改。
西面有四门。南头第一门曰“西明门”,汉曰“广阳门”。魏、晋因而不改,
高祖改为“西明门”。次北曰“西阳门”,汉曰“雍门”。魏晋曰“西明门”,
高祖改为“西阳门”。次北曰“阊阖门”,汉曰“上西门”,上有铜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魏、晋曰“阊阖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北曰“承明门”。承明者,
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
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
卿士常迎驾於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
以承明为称。”遂名之。
北面有二门。西头曰“大夏门”,汉曰“夏门”,魏、晋曰“大夏门”。尝
造三层楼,去地二十丈。洛阳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惟大夏门甍栋干云。东
头曰“广莫门”,汉曰“穀门”,魏、晋曰“广莫门”,高祖因而不改。
自广莫门以西,至於大夏门,宫观相连,被诸城上也。
一门有三道,所谓九轨。
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
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
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
舍资财若遗迹。於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摸山中之影。金刹
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纟弟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
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
阶,山鸟巢於庭树。游儿牧竖,踯躅於九逵;农夫耕老,艺黍於双阙。麦秀之感,
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上大伽蓝。其中小
者,取其详世谛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
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
大和十七年,高祖迁都洛阳,诏司空公穆亮营造宫室。洛阳城门,依魏、晋
旧名。
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汉曰“上东门”。阮籍诗曰:“步
出上东门”是也。魏、晋曰“建春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东阳门”,汉
曰“中东门”,魏、晋曰“东阳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青阳门”,汉曰
“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
南面有四门。东头第一门曰“开阳门”。初,汉光武迁都洛阳,作此门始成,
而未有名。忽夜中有柱自来在楼上。后琅琊郡开阳县言南门一柱飞去,使来视之,
则是也。遂以“开阳”为名。自魏及晋,因而不改,高祖亦然。次西曰“平昌门”,
汉曰“平门”,魏晋曰“平昌门”,高祖因而不改。次西曰“宣阳门”,汉曰
“津门”,魏、晋曰“津阳门”,高祖因而不改。
西面有四门。南头第一门曰“西明门”,汉曰“广阳门”。魏、晋因而不改,
高祖改为“西明门”。次北曰“西阳门”,汉曰“雍门”。魏晋曰“西明门”,
高祖改为“西阳门”。次北曰“阊阖门”,汉曰“上西门”,上有铜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魏、晋曰“阊阖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北曰“承明门”。承明者,
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
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
卿士常迎驾於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
以承明为称。”遂名之。
北面有二门。西头曰“大夏门”,汉曰“夏门”,魏、晋曰“大夏门”。尝
造三层楼,去地二十丈。洛阳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惟大夏门甍栋干云。东
头曰“广莫门”,汉曰“穀门”,魏、晋曰“广莫门”,高祖因而不改。
自广莫门以西,至於大夏门,宫观相连,被诸城上也。
一门有三道,所谓九轨。
0
猜你喜欢:
- 《乐府杂录》 舞者,乐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蔓延,舞缀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子舞、花舞、马
- 《警世通言》 三通鼓角四更鸡,日色高升月色低。时序秋冬又春夏,舟车南北复东西。 镜中次第人颜老,世上参差事不齐。若向其间寻稳便,一壶浊酒一餐
- 《汉书》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
- 《乐府杂录》 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古之能者,即有韩娥、李延年、莫愁。(莫愁者,女子也。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住在
- 《新唐书》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曹确 刘瞻(助) 李蔚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
- 《乐府杂录》 太宗定中原时所乘战马也。后征辽,马毙,上叹惜,乃命乐工撰此曲。
- 《史通》 古之述者,岂徒然哉!或以取舍难明,或以是非相乱。由是《书》编典诰,宣父辨其流;《诗》列风雅,卜商通其义。夫前哲所作,后来是观,苟夫其
- 《西游记》 却说那怪的火光前走,这大圣的彩霞随跟。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钯来战。行者喝一声道:
- 《菜根谭》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译
- 《复活》 聂赫留朵夫走进法院的时候,走廊里已很热闹了. 法警手拿公文,跑来跑
- 《红与黑》 〔题解〕 本章及以后两章,叙述的是法国及欧洲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迫
- 《百战奇略》【原文】凡战①,若彼为客、我为主②,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 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
- 《沉船》 汉娜丽妮在逃开哈梅西后,就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关起门坐下来,让自己先宁了宁神.在一阵激动的感情过去之后
- 《清史稿》 ◎礼六(吉礼六) 昭忠祠贤良祠功臣专祠宗室家庙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谕曰:“周礼有司勋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
- 《劝世贤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扇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
- 《明史》 ○金国凤(杨振 杨国柱) 曹变蛟(朱文德 李辅明) 刘肇基(乙邦才 马应魁 庄子固) 金国凤,宣府人。崇祯中,以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赫来一边思考,一边从嘴里取下烟斗,小心地用指头按了按隆起的烟灰.烟斗已经灭了.  
- 《北齐书》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恢,镇西将军。父显甫,安州刺史。元忠少厉志操
- 《水浒传》 诗曰: 红日无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 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 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
- 《明史》 ◎职官二 ○都察院附总督巡抚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附左右春坊司经局 翰林院国子监 衍圣公附五经博士 都察院。
评论
发表评论
-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荀子·王霸》
-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佚名《明月何皎皎》
- 自见之谓明。韩非及后人《韩非子·喻老》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