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职官五
○公侯伯 驸马都尉附仪宾 五军都督府 京营 京卫 锦衣卫附旗手等卫
南京守备 南京五军都督府 南京卫 王府护卫附仪卫司 总兵官 留守司
都司附行都司 各卫 各所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招讨司 长官司
附蛮夷长官司 军民府附土州土县
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则给铁券,封号
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
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
为差。已封而又有功,仍爵或进爵,增禄。其才而贤者,充京营总督,五军都督
府掌佥书,南京守备,或出充镇守总兵官,否则食禄奉朝请而已。年幼而嗣爵者,
咸入国子监读书。嘉靖八年,定外戚封爵毋许世袭,其有世袭一二代者,出特恩。
驸马都尉,位在伯上。凡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并曰驸马都尉。其尚
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宾。岁禄各有差,皆不得与政事。明
初,驸马都尉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建文时,梅殷为镇守淮安总兵官,李坚
为左副将军。成祖时,李让掌北京行部事。仁宗时沐昕,宣宗时宋琥,并守备南
京。英宗时,赵辉掌南京左府事。其馀惟奉祀孝陵,摄行庙祭,署宗人府事。往
往受命,一充其任。若恩亲侯李贞,永春侯王宁,京山侯崔元,以恩泽封侯,非
制也。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正一品)都
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恩功寄禄,无定员。)其属,经历司,
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一人。
都督府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详见《兵志·卫所》中)以达于
兵部。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袭替、优养、优给,所属上之府,移兵部请选。
既选,移府,以下之都司、卫所。首领官听吏部选授,给由亦如之。凡武官诰敕、
俸粮、水陆步骑操练、官舍旗役并试、军情声息、军伍勾补、边腹地图、文册、
屯种、器械、舟车、薪苇之事,并移所司而综理之。凡各省、各镇镇守总兵官,
副总兵,并以三等真、署都督及公、侯、伯充之。有大征讨,则挂诸号将军或大
将军、前将军、副将军印总兵出,既事,纳之。其各府之掌印及佥书,率皆公、
侯、伯。(间有属老将之实为都督者,不能十一也。)
初,太祖下集庆,即置行枢密院,自领之。又置诸翼统军元帅府。寻罢枢密
院,改置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设司马、参军、经历、
都事等官。又增设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照磨各一人,并设断事官。
定制,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从二品,副都督正三品,佥
都督从三品,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统军元帅府元帅正三品,同知元帅从三
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
督府,(先是属中书省)秩从四品。寻罢统军元帅府。吴元年,更定官制,罢大
都督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正一品)同知都督,(从一品)副都督,
(正二品)佥都督,(从二品)俱升品秩。其属,设参议,(正四品)经历,断事
官,(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从七品)洪武九年,罢副都督,改参议
为掌判官。十二年,升都督佥事为正二品,掌判官为正三品。十三年,始改都督
府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惟锦衣等亲军,上直卫不隶五府。)及在
外各都司、卫所,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十五年,置五军十卫参军
府,设左、右参军。十七年,五军各设左、右断事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并从
九品)二十三年,升五军断事官为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分为五司,司设稽仁、
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各理其军之刑狱。二十九年,置五
军照磨所,专掌文牍。建文中,革断事及五司官。永乐元年,设北京留守行后军
都督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无定员,经历、都事各一人。后
又分五府,称行在五军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字,在应天者加“南京”字。
洪熙元年,复称行在,仍设行后府。宣德三年又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字。
京营,永乐二十二年,置三大营,曰五军营,曰神机营,曰三千营。五军、
神机各设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五军、三千各设五司。每营俱选勋臣二人提督
之。其诸营管哨、掖官,曰坐营,曰坐司。(各哨、掖官,亦率以勋臣为之。)
又设把总、把司、把牌等官。(又有围子手、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俱
附五军营中。)景泰元年选三营精锐立十团营,莅以总兵,统以总督,监以内臣。
其旧设者,号为老营。(三老营凡六提督,内选其二领团营。)成化三年,分团
营为十二,每营又各分五军、三千统骑兵,神机统火器。其各营统领,俱择都督、
都指挥或列爵充之,以总督统辖之。正德中,又选团营精锐,置东西两官厅,另
设总兵、参将统领。嘉靖二十九年,革团营官厅,仍并三大营,改三千曰神枢,
设副、参、游、佐、坐营、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五军营:战兵一营,左
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
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战兵七营,练勇参将一;车兵八
营,参将一;车兵九营,游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
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枪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随征千总四,随营千总二
十,选锋把总八,把总一百三十八。已上俱营推。神枢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
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城守五营,
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执事八营,参将一;
城守九营,佐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
已上部推。监枪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五十
七。已上俱营推。神机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
三营,游击将军一;车兵四营,佐击将军一;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
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城守八营,佐击将军一;城守九营,佐击将
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枪号
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二十八。已上俱营推。
通计三大营,共五百八十六员。)统以提督总兵官一员。已,改提督曰总督,铸
“总督京营戎政”印,俾仇鸾佩之。更设侍郎一人,协理京营戎政。定巡视科道
官岁一代更,悉革内侍官。增设巡视主事,寻亦革。隆庆初,仍以总督为提督,
改协理为阅视,寻并改阅视为提督。四年二月,更京营制,三营各设提督,又各
设右都御史一员提督之。九月,罢六提督,仍复总督戎政一人。天启初,增设协
理一人,已,仍革一人。崇祯初,复增一人。
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
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从
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辖千户所,
多寡各不等。
京卫有上直卫,有南、北京卫,品秩并同。各有掌印,有佥书。其以恩荫寄
禄,无定员。凡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二十有六。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金吾
前卫。曰金吾后卫,曰羽林左卫,曰羽林右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
右卫,曰府军前卫,曰府军后卫,曰虎贲左卫。(是为上十二卫,洪武中置。)
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前卫,曰燕山左卫,曰燕山右卫,曰燕山前卫,
曰大兴左卫,曰济阳卫,曰济州卫,曰通州卫。(是为上十卫,永乐中置。)曰
腾骧左卫,曰腾骧右卫,曰武骧左卫,曰武骧右卫。(宣德八年置。)番上宿卫
名亲军,以护宫禁,不隶五都督府。其京卫隶都督府者,三十有三。曰留守左卫,
曰镇南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隶左军都督府。
曰留守右卫,曰虎贲右卫,曰武德卫,隶右军都督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
曰应天卫,曰和阳卫,及牧马千户所、蕃牧千户所,俱隶中军都督府。曰留守前
卫,曰龙骧卫,曰豹韬卫,隶前军都督府。曰留守后卫,曰鹰扬卫,曰兴武卫,
曰大宁中卫,曰大宁前卫,曰会州卫,曰富峪卫,曰宽河卫,曰神武左卫,曰忠
义右卫,曰忠义前卫,曰忠义后卫,曰义勇右卫,曰义勇前卫,曰义勇后卫,曰
武成中卫,曰蔚州左卫,隶后军都督府。又京卫非亲军而不隶都督府者,十有五。
曰武功中卫,曰武功左卫,曰武功右卫,(已上三卫以匠故,隶工部。)曰永清
左卫,曰永清右卫,曰彭城卫,曰长陵卫,曰献陵卫,曰景陵卫,曰裕陵卫,曰
茂陵卫,曰泰陵卫,曰康陵卫,曰永陵卫,曰昭陵卫。
明初,置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后改置金吾侍卫
亲军都护府,设都护,(从二品)经历,(正六品)知事,(从七品)照磨。(
从八品。)又置各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正三品)同知指挥使,(从三
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千
户所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正六品)因置武德、
龙骧、豹韬、飞龙、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
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此设亲军卫之始。寻罢金吾侍卫
亲军都护府。洪武、永乐间,增设亲军诸卫,名为上二十二卫,分掌宿卫。而锦
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留守五卫,
旧为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先属中书省,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
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寻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
洪武三年,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专领军马守御各城门,及巡警皇城与城垣造作
之事。后升为留守都卫,统辖天策、豹韬、飞熊、鹰扬、江阴、广洋、横海、龙
江、水军左、右十卫。八年,复为留守卫,与天策等八卫俱为亲军指挥使司,(
惟水军左、右二卫为指挥使司。)并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改为留守中卫,增置
留守左、右、前、后四卫,仍为亲军。十三年,始分隶五都督府。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
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
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
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
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
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
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
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驮宝之事。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
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
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七员,皆正六品。设
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
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
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
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
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旗手卫,本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改置。掌大驾金鼓、旗纛,帅力士随驾
宿卫。(校尉、力士,佥民间壮丁为之。校尉专职擎执卤簿仪杖,及驾前宣召官
员,差遣干办,隶锦衣卫。力士专领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及守卫四门,隶旗
手卫。)凡岁祭旗头六纛之神,八月于坛,十二月于承天门外,皆卫官莅事,统
所五。
府军前卫,掌统领幼军,轮番带刀侍卫。明初,有带刀舍人。洪武时,府军
等卫皆有习技幼军。永乐十三年,为皇太孙特选幼军,置府军前卫,设官属,(
指挥使五人,指挥同知十人,指挥佥事二十人,卫镇抚十人,经历五人。)统所
二十有五。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统所凡一百有二。
腾骧等四卫,掌帅力士直驾、随驾,统所三十有二。
南京守备一人,协同守备一人。南京以守备及参赞机务为要职。守备,以公、
侯、伯充之,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
参赞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领之。其治所在中府,掌南都一切留守、防护之事。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节制南京诸卫所。洪熙元年,
始以内臣同守备。景泰三年,增设协同守备一人。
南京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不全设。其掌印、佥
书,皆以勋爵及三等都督为之。分掌南京卫所,以达于南京兵部。凡管领大教场
及江上操备等事,各府奉敕分掌之。城门之管钥,中府专掌之。初设城门郎,洪
武十八年革,以门禁锁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其属,经历、都事各一人。
南京卫指挥使司,(设官详京卫)凡四十有九。分隶五都督府者三十有二。
曰留守左卫,曰镇南卫,曰水军左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龙虎左卫,曰
英武卫,曰龙江右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隶左府。曰留守右卫,曰虎贲
右卫,曰水军右卫,曰武德卫,曰广武卫,隶右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曰
广洋卫,曰广天卫,曰和阳卫,及牧马千户所,隶中府。曰留守前卫,曰龙江左
卫,曰龙骧卫,曰飞熊卫,曰天策卫,曰豹韬卫,曰豹韬左卫,隶前府。曰留守
后卫,曰横海卫,曰鹰扬卫,曰兴武卫,曰江阴卫,隶后府。又亲军卫指挥使司
十有七:曰金吾前卫,曰金吾后卫,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左卫,曰
羽林右卫,曰羽林前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右卫,曰府军后卫,曰
虎贲左卫,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江淮卫,曰济州卫,曰孝陵卫。与左府所属
十卫,右府所属五卫,前府所属七卫,后府所属五卫,并听中府节制。各卫领所
一百一十有八。
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
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正五品)仪卫副二人,(从五品)典仗六人。
(正六品)仪卫,掌侍卫仪仗。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
于朝。明初,诸王府置护军府。洪武三年,置仪卫司,司设正、副各一人,秩比
正、副千户;司仗六人,秩比百户。四年,改司仗为典仗。五年,置亲王护卫指
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
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九年,罢护军府。建文中,改仪卫司为仪
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
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无品级,无定员。总镇一
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
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
凡总兵、副总兵,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
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前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辽东曰征
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交阯曰副将军,
延绥曰镇西将军。(诸印,洪熙元年制颁。)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
儹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德间,又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设
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
江总兵。万历间,又增设于临洮、山海。天启间,增设登莱。至崇祯时,益纷不
可纪,而位权亦非复当日。盖明初,虽参将、游击、把总,亦多有充以勋戚都督
等官,至后则杳然矣。
镇守蓟州总兵官一人,旧设。隆庆二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驻三屯
营。协守副总兵三人。(东路副总兵,隆庆二年添设,驻建昌营,管理燕河营、
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四路。中路副总兵,万历四年改设,驻三屯营,带管马
兰峪、松棚峪、喜峰口、太平寨四路。西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石匣营,
管理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四路。)分守参将十一人,(曰通州参将,
曰山海关参将,曰石门寨参将,曰燕河营参将,曰石塘岭参将,曰台头营参将,
曰太平寨参将,曰马兰峪参将,曰墙子岭参将,曰古北口参将,曰喜峰口参将。)
游击将军六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七人,坐营官八人,守备
八人,把总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
镇守昌平总兵官一人,旧设副总兵,又有提督武臣。嘉靖三十八年,裁副总
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城,听总督节制。分守参将三人,(曰居庸关
参将,曰黄花镇参将,曰横岭口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坐营官三人,守备十人,
提调官一人。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
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
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
参将五人。(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
堡参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
镇守保定总兵官一人。弘治十八年,初设保定副总兵,后改为参将。正德九
年,复为分守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为镇守。三十年,改设镇守总兵官。万历
元年,令春秋两防移驻浮图峪,遇有警,移驻紫荆关,以备入援。分守参将四人,
(曰紫荆关参将,曰龙固二关参将,曰马水口参将,曰倒马关参将。)游击将军
六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七人,把总七人,忠顺官二人。
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宣府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副总兵旧亦
驻镇城,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分守参将七人,(曰北路独石马营参将,
曰东路怀来永宁参将,曰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曰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曰中路葛
峪堡参将,曰下西路柴沟堡参将,曰南山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
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万历八年革。)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
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
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
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万历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
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镇守山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宁武关。防秋移驻
阳方口,防冬移驻偏关。协守副总兵一人,(嘉靖四十四年添设,初驻偏关,后
移驻老营堡。)分守参将六人,(曰东路代州左参将,曰西路偏头关右参将,曰
太原左参将,曰中路利民堡右参将,曰河曲县参将,曰北楼口参将。)游击将军
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三人,操守二人。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定边右副总兵,
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分守安定、镇静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分守参将六
人,(曰孤山参将,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中路参将,曰清平参将,
曰榆林保宁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
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亦旧设,同驻镇
城。)分守参将四人,(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灵州左参将,曰北路
平虏城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入卫游击一人,(万历八年革)守备三人,备御
领班二人,(万历九年革,坐营中军官二人,管理镇城都司一人,领班都司二人)
(万历九年革)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人。
镇守甘肃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甘肃左副总兵,
旧设,嘉靖四十四年,移驻高台防御,隆庆四年,回驻镇城。)分守副总兵一人,
(凉州右副总兵,旧设。)分守参将四人,(曰庄浪左参将,曰肃州右参将,曰
西宁参将,曰镇番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一人,领班备
御都司四人。
镇守陕西总兵官一人,旧驻会城,后移驻固原。分守副总兵一人,(洮泯副
总兵,万历六年改设,驻洮州。)分守参将五人,(曰河州参将,曰兰州参将,
曰靖虏参将,曰陕西参将,曰阶文西固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
守备八人。
镇守四川总兵官一人,隆庆五年添设,驻建武所。分守副总兵一人,(松潘
副总兵,旧设)协守参将二人,(曰松潘东路左参将,曰松潘南路右参将。)游
击将军二人,守备六人。
镇守云南总兵官一人,旧设,驻云南府。分守参将三人,(曰临元参将,曰
永昌参将,曰顺蒙参将,守备二人。)巡抚中军坐营官一人。
镇守贵州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三十二年,加提督麻阳等处地方职衔,驻
铜仁府。分守参将二人,(曰提督清浪右参将,曰提督川贵迤西左参将。)守备
七人,巡抚中军官一人。
镇守广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五年改设,驻桂林府。分守参
将五人,(曰浔梧左参将,曰柳庆右参将,曰永宁参将,曰思恩参将,曰昭平参
将。)守备三人,坐营官一人。
镇守湖广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十年罢,十二年复设,万历八年又罢,十
二年仍复设,驻省城。分守参将三人,(曰黎平参将,曰镇 参将,曰郧阳参将。
)守备十一人,把总一人。
镇守广东总兵官一人。旧为征蛮将军、两广总兵官。嘉靖四十五年分设,驻
潮州府。协守副总兵一人,(潮漳副总兵,万历三年添设,驻南澳。)分守参将
七人,(曰潮州参将,曰琼崖参将,曰雷廉参将,曰东山参将,曰西山参将,曰
督理广州海防参将,曰惠州参将。)练兵游击将军一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
二人,把总四人。
提督狼山副总兵一人,嘉靖三十七年添设,驻通州。镇守江南副总兵一人,
旧系总兵官,驻福山港,后移驻镇江、仪真二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复设。
二十九年仍革。三十二年,改设副总兵,驻金山卫。四十三年移驻吴淞。分守参
将二人,(曰徐州参将,曰金山参将。)游击将军一人,守备六人,凤阳军门中
军官一人,把总十三人。
镇守浙江总兵官一人,嘉靖三十四年设,总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镇守
浙直。四十二年,改镇守浙江,旧驻定海县,后移驻省城。分守参将四人,(曰
杭嘉湖参将,曰宁绍参将,曰温处参将,曰台金严参将。)游击将军二人,总捕
都司一人,把总七人。
分守江西参将一人,(曰南赣参将,嘉靖四十三年改设,驻会昌县。)守备
四人,把总六人。
镇守福建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改设,驻福宁州。分守参
将一人,(曰南路参将)守备三人,把总七人,坐营官一人。
镇守山东总兵官一人,天启中增设。总督备倭都司一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
又河南守备三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
总督漕运总兵官一人。永乐二年,设总兵、副总兵,统领官军海运。后海运
罢,专督漕运。天顺元年又令兼理河道。协同督运参将一人,(天顺元年设)把
总十二人,(南京二,江南直隶二,江北直隶二,中都一,浙江二,山东一,湖
广一,江西一。)
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副留守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
(从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
(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掌中都、兴都守御防护之事。洪武
二年,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十四年,始置中
都留守司,统凤阳等八卫,(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防护皇陵,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
(属官经历以下,如前所列。)嘉靖十八年,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兴都留守
司,统显陵、承天二卫,防护显陵,设官如中都焉。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
挥佥事四人。(正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
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从
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
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凡都司并流官,
或得世官,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考选军政而废置之。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
常以一人统司事,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曰佥书。巡捕、军器、漕运、
京操、备御诸杂务,并选充之,否则曰带俸。凡备倭守备行都指挥事者,不得建
牙、升公座。凡朝廷吉凶表笺,序衔布、按二司上。经历、都事,典文移。断事,
理刑狱。
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设官如都督府。又置各都卫指挥使司。洪武四年,
置各都卫断事司,以理军官、军人词讼。又以都卫节制方面,职系甚重,从朝廷
选择升调,不许世袭。七年,置西安行都卫指挥使司于河州。八年十月,诏各都
卫并改为都指挥使司,凡改设都司十有三,(燕山都卫为北平都司,西安都卫为
陕西都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司,
青州都卫为山东都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司,武昌都卫为
湖广都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
河南都卫为河南都司。)行都司三,(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司,大同都卫为山
西行都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司。)十五年,增置贵州、云南二都司。后以北
平都司为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改为大宁都司。宣德中,增置万全都司。计天下
都司凡十有六。(十三省都司外,有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又于建昌置四
川行都司,于郧阳置湖广行都司。计天下行都司凡五。
明初,又于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
知事。(从八品)吴元年改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知事为提控案牍,省
注。洪武六年罢。
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同)外卫各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率世官,或有流官。凡袭替、升授、优给、优养及属所军政,掌印、佥事报都指
挥使司,达所隶都督府,移兵部。每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一考选军政,废置
之。凡管理卫事,惟属掌印、佥书。不论指挥使、同知、佥事,考选其才者充之。
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诸杂务,
曰见任管事;不任事入队,曰带俸差操。征行,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
所,千户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
(从六品)其属,吏目一人。所辖百户所凡十,共百户十人,(正六品。升授、
改调、增置无定员。)总旗二十人,小旗百人。其守御千户所,军民千户所设官
并同。凡千户,一人掌印,一人佥书,曰管军。千户、百户,有试,有实授。其
掌印,恒以一人兼数印。凡军政,卫下于所,千户督百户,百户下总旗、小旗,
率其卒伍以听令。镇抚无狱事,则管军,百户缺,则代之。其守御千户所,不隶
卫,而自达于都司。凡卫所皆隶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五军都督府。(浙江都司、
山东都司、辽东都司,隶左军都督府。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
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隶右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河南都
司,隶中军都督府。兴都留守司、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
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隶前军都督府。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山
西行都司,隶后军都督府。)
明初,置千户所,设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
(正六品)又立各万户府,设正万户,(正四品)副万户,(从四品)知事,(
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寻以名不称实,遂罢万户府,而设指挥使及千户等官。
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使,千人者为千户,百人者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
十人为小旗。洪武二年,置刻期百户所,选能疾行者二百人,以百户领之。七年,
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
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
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
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
书,专职理事,以指挥使掌印,同知、佥事各领一所。士卒有武艺不娴、器械不
利者,皆责所领之官。二十三年,又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户所,计天下内外
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
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
土官,宣慰使司,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
(从四品)佥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
正八品)
宣抚司,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
品)佥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
照磨一人。(从九品)
安抚司,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
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招讨司,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讨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
(从九品)
长官司,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
(未入流)蛮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同上)又有蛮夷官、苗民官
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
军民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
洪武七年,西南诸蛮夷朝贡,多因元官授之,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
渐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
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历皆流官,府
州县佐贰多流官。)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
相携贰。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又有番夷都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
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
(详见《兵志·卫所》中。)并以附寨番夷官其地。
○公侯伯 驸马都尉附仪宾 五军都督府 京营 京卫 锦衣卫附旗手等卫
南京守备 南京五军都督府 南京卫 王府护卫附仪卫司 总兵官 留守司
都司附行都司 各卫 各所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招讨司 长官司
附蛮夷长官司 军民府附土州土县
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则给铁券,封号
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
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
为差。已封而又有功,仍爵或进爵,增禄。其才而贤者,充京营总督,五军都督
府掌佥书,南京守备,或出充镇守总兵官,否则食禄奉朝请而已。年幼而嗣爵者,
咸入国子监读书。嘉靖八年,定外戚封爵毋许世袭,其有世袭一二代者,出特恩。
驸马都尉,位在伯上。凡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并曰驸马都尉。其尚
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宾。岁禄各有差,皆不得与政事。明
初,驸马都尉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建文时,梅殷为镇守淮安总兵官,李坚
为左副将军。成祖时,李让掌北京行部事。仁宗时沐昕,宣宗时宋琥,并守备南
京。英宗时,赵辉掌南京左府事。其馀惟奉祀孝陵,摄行庙祭,署宗人府事。往
往受命,一充其任。若恩亲侯李贞,永春侯王宁,京山侯崔元,以恩泽封侯,非
制也。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正一品)都
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恩功寄禄,无定员。)其属,经历司,
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一人。
都督府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详见《兵志·卫所》中)以达于
兵部。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袭替、优养、优给,所属上之府,移兵部请选。
既选,移府,以下之都司、卫所。首领官听吏部选授,给由亦如之。凡武官诰敕、
俸粮、水陆步骑操练、官舍旗役并试、军情声息、军伍勾补、边腹地图、文册、
屯种、器械、舟车、薪苇之事,并移所司而综理之。凡各省、各镇镇守总兵官,
副总兵,并以三等真、署都督及公、侯、伯充之。有大征讨,则挂诸号将军或大
将军、前将军、副将军印总兵出,既事,纳之。其各府之掌印及佥书,率皆公、
侯、伯。(间有属老将之实为都督者,不能十一也。)
初,太祖下集庆,即置行枢密院,自领之。又置诸翼统军元帅府。寻罢枢密
院,改置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设司马、参军、经历、
都事等官。又增设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照磨各一人,并设断事官。
定制,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从二品,副都督正三品,佥
都督从三品,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统军元帅府元帅正三品,同知元帅从三
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
督府,(先是属中书省)秩从四品。寻罢统军元帅府。吴元年,更定官制,罢大
都督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正一品)同知都督,(从一品)副都督,
(正二品)佥都督,(从二品)俱升品秩。其属,设参议,(正四品)经历,断事
官,(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从七品)洪武九年,罢副都督,改参议
为掌判官。十二年,升都督佥事为正二品,掌判官为正三品。十三年,始改都督
府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惟锦衣等亲军,上直卫不隶五府。)及在
外各都司、卫所,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十五年,置五军十卫参军
府,设左、右参军。十七年,五军各设左、右断事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并从
九品)二十三年,升五军断事官为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分为五司,司设稽仁、
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各理其军之刑狱。二十九年,置五
军照磨所,专掌文牍。建文中,革断事及五司官。永乐元年,设北京留守行后军
都督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无定员,经历、都事各一人。后
又分五府,称行在五军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字,在应天者加“南京”字。
洪熙元年,复称行在,仍设行后府。宣德三年又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字。
京营,永乐二十二年,置三大营,曰五军营,曰神机营,曰三千营。五军、
神机各设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五军、三千各设五司。每营俱选勋臣二人提督
之。其诸营管哨、掖官,曰坐营,曰坐司。(各哨、掖官,亦率以勋臣为之。)
又设把总、把司、把牌等官。(又有围子手、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俱
附五军营中。)景泰元年选三营精锐立十团营,莅以总兵,统以总督,监以内臣。
其旧设者,号为老营。(三老营凡六提督,内选其二领团营。)成化三年,分团
营为十二,每营又各分五军、三千统骑兵,神机统火器。其各营统领,俱择都督、
都指挥或列爵充之,以总督统辖之。正德中,又选团营精锐,置东西两官厅,另
设总兵、参将统领。嘉靖二十九年,革团营官厅,仍并三大营,改三千曰神枢,
设副、参、游、佐、坐营、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五军营:战兵一营,左
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
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战兵七营,练勇参将一;车兵八
营,参将一;车兵九营,游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
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枪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随征千总四,随营千总二
十,选锋把总八,把总一百三十八。已上俱营推。神枢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
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城守五营,
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执事八营,参将一;
城守九营,佐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
已上部推。监枪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五十
七。已上俱营推。神机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
三营,游击将军一;车兵四营,佐击将军一;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
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城守八营,佐击将军一;城守九营,佐击将
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枪号
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二十八。已上俱营推。
通计三大营,共五百八十六员。)统以提督总兵官一员。已,改提督曰总督,铸
“总督京营戎政”印,俾仇鸾佩之。更设侍郎一人,协理京营戎政。定巡视科道
官岁一代更,悉革内侍官。增设巡视主事,寻亦革。隆庆初,仍以总督为提督,
改协理为阅视,寻并改阅视为提督。四年二月,更京营制,三营各设提督,又各
设右都御史一员提督之。九月,罢六提督,仍复总督戎政一人。天启初,增设协
理一人,已,仍革一人。崇祯初,复增一人。
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
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从
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辖千户所,
多寡各不等。
京卫有上直卫,有南、北京卫,品秩并同。各有掌印,有佥书。其以恩荫寄
禄,无定员。凡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二十有六。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金吾
前卫。曰金吾后卫,曰羽林左卫,曰羽林右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
右卫,曰府军前卫,曰府军后卫,曰虎贲左卫。(是为上十二卫,洪武中置。)
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前卫,曰燕山左卫,曰燕山右卫,曰燕山前卫,
曰大兴左卫,曰济阳卫,曰济州卫,曰通州卫。(是为上十卫,永乐中置。)曰
腾骧左卫,曰腾骧右卫,曰武骧左卫,曰武骧右卫。(宣德八年置。)番上宿卫
名亲军,以护宫禁,不隶五都督府。其京卫隶都督府者,三十有三。曰留守左卫,
曰镇南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隶左军都督府。
曰留守右卫,曰虎贲右卫,曰武德卫,隶右军都督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
曰应天卫,曰和阳卫,及牧马千户所、蕃牧千户所,俱隶中军都督府。曰留守前
卫,曰龙骧卫,曰豹韬卫,隶前军都督府。曰留守后卫,曰鹰扬卫,曰兴武卫,
曰大宁中卫,曰大宁前卫,曰会州卫,曰富峪卫,曰宽河卫,曰神武左卫,曰忠
义右卫,曰忠义前卫,曰忠义后卫,曰义勇右卫,曰义勇前卫,曰义勇后卫,曰
武成中卫,曰蔚州左卫,隶后军都督府。又京卫非亲军而不隶都督府者,十有五。
曰武功中卫,曰武功左卫,曰武功右卫,(已上三卫以匠故,隶工部。)曰永清
左卫,曰永清右卫,曰彭城卫,曰长陵卫,曰献陵卫,曰景陵卫,曰裕陵卫,曰
茂陵卫,曰泰陵卫,曰康陵卫,曰永陵卫,曰昭陵卫。
明初,置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后改置金吾侍卫
亲军都护府,设都护,(从二品)经历,(正六品)知事,(从七品)照磨。(
从八品。)又置各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正三品)同知指挥使,(从三
品)副使,(正四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千
户所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正六品)因置武德、
龙骧、豹韬、飞龙、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
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此设亲军卫之始。寻罢金吾侍卫
亲军都护府。洪武、永乐间,增设亲军诸卫,名为上二十二卫,分掌宿卫。而锦
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留守五卫,
旧为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先属中书省,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
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寻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
洪武三年,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专领军马守御各城门,及巡警皇城与城垣造作
之事。后升为留守都卫,统辖天策、豹韬、飞熊、鹰扬、江阴、广洋、横海、龙
江、水军左、右十卫。八年,复为留守卫,与天策等八卫俱为亲军指挥使司,(
惟水军左、右二卫为指挥使司。)并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改为留守中卫,增置
留守左、右、前、后四卫,仍为亲军。十三年,始分隶五都督府。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
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
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
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
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
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
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
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驮宝之事。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
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
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等七员,皆正六品。设
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
使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
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
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
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旗手卫,本旗手千户所,洪武十八年改置。掌大驾金鼓、旗纛,帅力士随驾
宿卫。(校尉、力士,佥民间壮丁为之。校尉专职擎执卤簿仪杖,及驾前宣召官
员,差遣干办,隶锦衣卫。力士专领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及守卫四门,隶旗
手卫。)凡岁祭旗头六纛之神,八月于坛,十二月于承天门外,皆卫官莅事,统
所五。
府军前卫,掌统领幼军,轮番带刀侍卫。明初,有带刀舍人。洪武时,府军
等卫皆有习技幼军。永乐十三年,为皇太孙特选幼军,置府军前卫,设官属,(
指挥使五人,指挥同知十人,指挥佥事二十人,卫镇抚十人,经历五人。)统所
二十有五。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统所凡一百有二。
腾骧等四卫,掌帅力士直驾、随驾,统所三十有二。
南京守备一人,协同守备一人。南京以守备及参赞机务为要职。守备,以公、
侯、伯充之,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
参赞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领之。其治所在中府,掌南都一切留守、防护之事。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节制南京诸卫所。洪熙元年,
始以内臣同守备。景泰三年,增设协同守备一人。
南京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不全设。其掌印、佥
书,皆以勋爵及三等都督为之。分掌南京卫所,以达于南京兵部。凡管领大教场
及江上操备等事,各府奉敕分掌之。城门之管钥,中府专掌之。初设城门郎,洪
武十八年革,以门禁锁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其属,经历、都事各一人。
南京卫指挥使司,(设官详京卫)凡四十有九。分隶五都督府者三十有二。
曰留守左卫,曰镇南卫,曰水军左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龙虎左卫,曰
英武卫,曰龙江右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隶左府。曰留守右卫,曰虎贲
右卫,曰水军右卫,曰武德卫,曰广武卫,隶右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曰
广洋卫,曰广天卫,曰和阳卫,及牧马千户所,隶中府。曰留守前卫,曰龙江左
卫,曰龙骧卫,曰飞熊卫,曰天策卫,曰豹韬卫,曰豹韬左卫,隶前府。曰留守
后卫,曰横海卫,曰鹰扬卫,曰兴武卫,曰江阴卫,隶后府。又亲军卫指挥使司
十有七:曰金吾前卫,曰金吾后卫,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左卫,曰
羽林右卫,曰羽林前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右卫,曰府军后卫,曰
虎贲左卫,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江淮卫,曰济州卫,曰孝陵卫。与左府所属
十卫,右府所属五卫,前府所属七卫,后府所属五卫,并听中府节制。各卫领所
一百一十有八。
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
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正五品)仪卫副二人,(从五品)典仗六人。
(正六品)仪卫,掌侍卫仪仗。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
于朝。明初,诸王府置护军府。洪武三年,置仪卫司,司设正、副各一人,秩比
正、副千户;司仗六人,秩比百户。四年,改司仗为典仗。五年,置亲王护卫指
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
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九年,罢护军府。建文中,改仪卫司为仪
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
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无品级,无定员。总镇一
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
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
凡总兵、副总兵,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
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前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辽东曰征
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交阯曰副将军,
延绥曰镇西将军。(诸印,洪熙元年制颁。)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
儹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德间,又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设
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
江总兵。万历间,又增设于临洮、山海。天启间,增设登莱。至崇祯时,益纷不
可纪,而位权亦非复当日。盖明初,虽参将、游击、把总,亦多有充以勋戚都督
等官,至后则杳然矣。
镇守蓟州总兵官一人,旧设。隆庆二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驻三屯
营。协守副总兵三人。(东路副总兵,隆庆二年添设,驻建昌营,管理燕河营、
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四路。中路副总兵,万历四年改设,驻三屯营,带管马
兰峪、松棚峪、喜峰口、太平寨四路。西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石匣营,
管理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四路。)分守参将十一人,(曰通州参将,
曰山海关参将,曰石门寨参将,曰燕河营参将,曰石塘岭参将,曰台头营参将,
曰太平寨参将,曰马兰峪参将,曰墙子岭参将,曰古北口参将,曰喜峰口参将。)
游击将军六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七人,坐营官八人,守备
八人,把总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
镇守昌平总兵官一人,旧设副总兵,又有提督武臣。嘉靖三十八年,裁副总
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城,听总督节制。分守参将三人,(曰居庸关
参将,曰黄花镇参将,曰横岭口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坐营官三人,守备十人,
提调官一人。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
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
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
参将五人。(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
堡参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
镇守保定总兵官一人。弘治十八年,初设保定副总兵,后改为参将。正德九
年,复为分守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为镇守。三十年,改设镇守总兵官。万历
元年,令春秋两防移驻浮图峪,遇有警,移驻紫荆关,以备入援。分守参将四人,
(曰紫荆关参将,曰龙固二关参将,曰马水口参将,曰倒马关参将。)游击将军
六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七人,把总七人,忠顺官二人。
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宣府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副总兵旧亦
驻镇城,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分守参将七人,(曰北路独石马营参将,
曰东路怀来永宁参将,曰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曰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曰中路葛
峪堡参将,曰下西路柴沟堡参将,曰南山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
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万历八年革。)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
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
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
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万历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
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镇守山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宁武关。防秋移驻
阳方口,防冬移驻偏关。协守副总兵一人,(嘉靖四十四年添设,初驻偏关,后
移驻老营堡。)分守参将六人,(曰东路代州左参将,曰西路偏头关右参将,曰
太原左参将,曰中路利民堡右参将,曰河曲县参将,曰北楼口参将。)游击将军
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三人,操守二人。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定边右副总兵,
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分守安定、镇静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分守参将六
人,(曰孤山参将,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中路参将,曰清平参将,
曰榆林保宁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
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亦旧设,同驻镇
城。)分守参将四人,(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灵州左参将,曰北路
平虏城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入卫游击一人,(万历八年革)守备三人,备御
领班二人,(万历九年革,坐营中军官二人,管理镇城都司一人,领班都司二人)
(万历九年革)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人。
镇守甘肃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甘肃左副总兵,
旧设,嘉靖四十四年,移驻高台防御,隆庆四年,回驻镇城。)分守副总兵一人,
(凉州右副总兵,旧设。)分守参将四人,(曰庄浪左参将,曰肃州右参将,曰
西宁参将,曰镇番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一人,领班备
御都司四人。
镇守陕西总兵官一人,旧驻会城,后移驻固原。分守副总兵一人,(洮泯副
总兵,万历六年改设,驻洮州。)分守参将五人,(曰河州参将,曰兰州参将,
曰靖虏参将,曰陕西参将,曰阶文西固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
守备八人。
镇守四川总兵官一人,隆庆五年添设,驻建武所。分守副总兵一人,(松潘
副总兵,旧设)协守参将二人,(曰松潘东路左参将,曰松潘南路右参将。)游
击将军二人,守备六人。
镇守云南总兵官一人,旧设,驻云南府。分守参将三人,(曰临元参将,曰
永昌参将,曰顺蒙参将,守备二人。)巡抚中军坐营官一人。
镇守贵州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三十二年,加提督麻阳等处地方职衔,驻
铜仁府。分守参将二人,(曰提督清浪右参将,曰提督川贵迤西左参将。)守备
七人,巡抚中军官一人。
镇守广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五年改设,驻桂林府。分守参
将五人,(曰浔梧左参将,曰柳庆右参将,曰永宁参将,曰思恩参将,曰昭平参
将。)守备三人,坐营官一人。
镇守湖广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十年罢,十二年复设,万历八年又罢,十
二年仍复设,驻省城。分守参将三人,(曰黎平参将,曰镇 参将,曰郧阳参将。
)守备十一人,把总一人。
镇守广东总兵官一人。旧为征蛮将军、两广总兵官。嘉靖四十五年分设,驻
潮州府。协守副总兵一人,(潮漳副总兵,万历三年添设,驻南澳。)分守参将
七人,(曰潮州参将,曰琼崖参将,曰雷廉参将,曰东山参将,曰西山参将,曰
督理广州海防参将,曰惠州参将。)练兵游击将军一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
二人,把总四人。
提督狼山副总兵一人,嘉靖三十七年添设,驻通州。镇守江南副总兵一人,
旧系总兵官,驻福山港,后移驻镇江、仪真二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复设。
二十九年仍革。三十二年,改设副总兵,驻金山卫。四十三年移驻吴淞。分守参
将二人,(曰徐州参将,曰金山参将。)游击将军一人,守备六人,凤阳军门中
军官一人,把总十三人。
镇守浙江总兵官一人,嘉靖三十四年设,总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镇守
浙直。四十二年,改镇守浙江,旧驻定海县,后移驻省城。分守参将四人,(曰
杭嘉湖参将,曰宁绍参将,曰温处参将,曰台金严参将。)游击将军二人,总捕
都司一人,把总七人。
分守江西参将一人,(曰南赣参将,嘉靖四十三年改设,驻会昌县。)守备
四人,把总六人。
镇守福建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改设,驻福宁州。分守参
将一人,(曰南路参将)守备三人,把总七人,坐营官一人。
镇守山东总兵官一人,天启中增设。总督备倭都司一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
又河南守备三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
总督漕运总兵官一人。永乐二年,设总兵、副总兵,统领官军海运。后海运
罢,专督漕运。天顺元年又令兼理河道。协同督运参将一人,(天顺元年设)把
总十二人,(南京二,江南直隶二,江北直隶二,中都一,浙江二,山东一,湖
广一,江西一。)
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副留守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
(从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
(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掌中都、兴都守御防护之事。洪武
二年,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十四年,始置中
都留守司,统凤阳等八卫,(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防护皇陵,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
(属官经历以下,如前所列。)嘉靖十八年,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兴都留守
司,统显陵、承天二卫,防护显陵,设官如中都焉。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
挥佥事四人。(正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
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从
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
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凡都司并流官,
或得世官,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考选军政而废置之。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
常以一人统司事,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曰佥书。巡捕、军器、漕运、
京操、备御诸杂务,并选充之,否则曰带俸。凡备倭守备行都指挥事者,不得建
牙、升公座。凡朝廷吉凶表笺,序衔布、按二司上。经历、都事,典文移。断事,
理刑狱。
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设官如都督府。又置各都卫指挥使司。洪武四年,
置各都卫断事司,以理军官、军人词讼。又以都卫节制方面,职系甚重,从朝廷
选择升调,不许世袭。七年,置西安行都卫指挥使司于河州。八年十月,诏各都
卫并改为都指挥使司,凡改设都司十有三,(燕山都卫为北平都司,西安都卫为
陕西都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司,
青州都卫为山东都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司,武昌都卫为
湖广都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
河南都卫为河南都司。)行都司三,(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司,大同都卫为山
西行都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司。)十五年,增置贵州、云南二都司。后以北
平都司为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改为大宁都司。宣德中,增置万全都司。计天下
都司凡十有六。(十三省都司外,有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又于建昌置四
川行都司,于郧阳置湖广行都司。计天下行都司凡五。
明初,又于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
知事。(从八品)吴元年改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知事为提控案牍,省
注。洪武六年罢。
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同)外卫各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率世官,或有流官。凡袭替、升授、优给、优养及属所军政,掌印、佥事报都指
挥使司,达所隶都督府,移兵部。每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一考选军政,废置
之。凡管理卫事,惟属掌印、佥书。不论指挥使、同知、佥事,考选其才者充之。
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诸杂务,
曰见任管事;不任事入队,曰带俸差操。征行,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
所,千户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
(从六品)其属,吏目一人。所辖百户所凡十,共百户十人,(正六品。升授、
改调、增置无定员。)总旗二十人,小旗百人。其守御千户所,军民千户所设官
并同。凡千户,一人掌印,一人佥书,曰管军。千户、百户,有试,有实授。其
掌印,恒以一人兼数印。凡军政,卫下于所,千户督百户,百户下总旗、小旗,
率其卒伍以听令。镇抚无狱事,则管军,百户缺,则代之。其守御千户所,不隶
卫,而自达于都司。凡卫所皆隶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五军都督府。(浙江都司、
山东都司、辽东都司,隶左军都督府。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
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隶右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河南都
司,隶中军都督府。兴都留守司、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
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隶前军都督府。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山
西行都司,隶后军都督府。)
明初,置千户所,设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百户。
(正六品)又立各万户府,设正万户,(正四品)副万户,(从四品)知事,(
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寻以名不称实,遂罢万户府,而设指挥使及千户等官。
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使,千人者为千户,百人者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
十人为小旗。洪武二年,置刻期百户所,选能疾行者二百人,以百户领之。七年,
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
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
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
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
书,专职理事,以指挥使掌印,同知、佥事各领一所。士卒有武艺不娴、器械不
利者,皆责所领之官。二十三年,又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户所,计天下内外
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
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
土官,宣慰使司,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
(从四品)佥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
正八品)
宣抚司,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
品)佥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
照磨一人。(从九品)
安抚司,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
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招讨司,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讨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
(从九品)
长官司,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
(未入流)蛮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同上)又有蛮夷官、苗民官
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
军民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
洪武七年,西南诸蛮夷朝贡,多因元官授之,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
渐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
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历皆流官,府
州县佐贰多流官。)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
相携贰。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又有番夷都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
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
(详见《兵志·卫所》中。)并以附寨番夷官其地。
0
猜你喜欢:
- 《后汉书》 桓三十八 灵二十 献九 陨石 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荧惑犯舆鬼质星。二年二月辛卯,荧惑行在舆鬼中。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
- 《好兵帅克历险记》 古代名将色诺芬(色诺芬(公元前565—473),古希腊学者和军事家,他曾率领希腊军队举行从波斯到欧洲的
- 《荀子》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
- 《宋书》 ◎百官下 给事黄门侍郎,四人,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郊庙临轩,则一人执麾。《汉百官表》秦曰给事黄门,无员,掌侍从左右,汉因之。汉
- 《洛阳牡丹记》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
- 《欧阳修集》 ◎序九首〈传一首附〉 【郑荀改名序】 三代之衰,学废而道不明,然后诸子出。自老子厌周之乱,用其小见,以为圣人之术止于此,
- 《世说新语》 1.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2.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
- 《白痴》 伊万.费奥多罗维奇.叶潘钦将军,站在自己的书房中央,十分好奇地看着走进来的公爵,甚至还向前走了两步.公
- 《元史》 ◎良吏二 耶律伯坚,字寿之,桓州人。气豪侠,喜与名士游。用荐举入官,为工部主事。至元九年,转保定路清苑县尹。初,安肃州苦徐水之
- 《明史》 ◎地理四 ○四川江西 四川《禹贡》梁、荆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路。)又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建昌路
- 《菜根谭》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
- 《西游记》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
- 《第六病室》 有一次,那是秋天一个早晨,伊凡.德米特利奇竖起大衣领子,在泥泞中走着,穿过小巷和后街,到一个小市民家里
- 《宝岛》 甲板上响起了一大阵脚步的奔跑声。我能听见人们跌跌撞撞地从特舱和水手舱里跑出来,于是我立即从苹果桶里溜了出来,钻到了前桅帆的下面,又转身到
- 《明史》 ◎艺文一 明太祖定元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复诏求四方遗书,设秘书监丞,寻改翰林典籍以掌之。永乐四年,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
- 《六韬》豹韬·林战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候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
- 《六朝文絜》 龙沙雁塞甲应寒,天山月没客衣单。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独盘。铸凤衔莲,图龙并眠。烬高疑数剪,心湿
- 《新唐书》 ◎叛臣上 仆固怀恩,铁勒部人。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别为蕃州,以仆骨歌滥拔延
- 《鶡冠子》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
- 《宋书》 ◎符瑞上 夫体睿穷几,含灵独秀,谓之圣人,所以能君四海而役万物,使动植之类,莫不各得其所。百姓仰之,欢若亲戚,芬若椒兰,故为旗
评论
发表评论
-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佚名《百战奇略·第十卷·变战》
-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子思《中庸·第二十三章》
-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揭傒斯《画鸭》
-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 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孔子及其弟子《孝经·丧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李毓秀《弟子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