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宋史》 作者:脱脱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
○群臣上表仪 宰臣赴上仪 朝省集议班位 臣僚上马之制 臣僚呵引之制
群臣上表仪。《通礼》:守宫设次于朝堂,文东武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
于群臣之北。礼曹掾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就南面立。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
令即受表入奏。
其礼:凡正、至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上尊号请举行大礼,宰相率文武群
臣暨诸军将校、蕃夷酋长、道释、耆老等诣东上阁门拜表,知表官跪授表于宰臣,
宰臣跪授于阁门使,乃由通进司奏御。凡有答诏,亦拜受于阁门,获可,奏者奉
表称贺。其正、至,枢密使率内班拜表长春殿门外,亦阁门使受之。
又西京留守拜表仪制:留司百官每五日一上表起居,质明,并集长寿寺立班,
置表于案,再拜以遣。其春、秋赐服及大庆瑞并如之。或令分司官赍诣行在,或
止驿付南京留司,约用此制。若巡幸,东京则留司百官亦五日一上表起居,并集
大相国寺。
其制:群臣诣阁拜奏者,首云文武百僚具官臣某等言;常奏御者,止云臣某
言,并称尊号,已有功臣爵邑者具之;状奏者,前后列衔,不称尊号,亦云功臣
爵邑。其外,又有书疏、奏札、榜子之类。
乾德二年,令有司详定表首。太常礼院言:“仆射南省官品第二,太子三师
官品第一,品位虽高,而南省上台为尊,合以仆射充首。若专以品秩为定,则诸
行侍郎品第四,列于诸司三品卿监之上,不可以品序为准。按唐贞元六年诏,每
有庆贺及诸臣上表,并合上公为首,如三公阙,以令、仆行之。中书、门下列贡
章表,则仆射是百僚师长,难同宫僚之例。”诏百官集议。翰林学士陶谷等曰:
“按唐制:上台、东宫并是廷臣,当时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正宰相。贞观
末,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方为宰相。今仆射既非宰相,合在大子三师之下,理固
不疑。若以宫僚非廷臣,既宰相岂当兼领?今若先二品而后一品,升后列而退前
班,紊其等威,事恐非顺。请以太子三师为表首。”窦仪等曰:“东宫三师为表
首,论讨故典,实皆无据。左右仆射当为表首者,其事有六:按《六典》,尚书
为百官之本,今自一品至六品常参官,皆以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
也。又唐制,上表无上公,即尚书令仆以下行之,其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
合依王品,则嗣王虽一品,不得为表首,二也。仆射位次三公,合为表首,三也。
况仆射为百僚师长,东宫三师非师长之任,四也。晋天福中诏,谢贺上表,上公
行之,如阙,即令仆射行之,五也。立制之班,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先出。
今东宫一品立定,仆射乃入,仆射既退,东宫一品乃出,且在两省之后,六也。”
诏从仪等议,以仆射为表首焉。
宰臣赴上仪。《开元礼》有任官初上相见之仪。宋制:凡牧守赴上,多仍州
府旧礼。台省之制,宰相、亲王、使相正衙谢讫,出文德殿便门至西廊,堂后官、
两省杂事迎参;至中书便门,两省官迎班;升都堂,与送上官对揖(见任侍中、
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降阶,又与送上官对拜讫,分东、西升坐于床。两省杂
事读案,堂后官接案。搢笏顶笔判署,凡三道:一,司天监寿星见;二,开封府
嘉禾合穗;三,澶州黄河清。并判准,始谢送上官,讫,三司使、学士、两省官、
待制、三司副使升堂展贺。百官先班中书门外,上事官降阶,百官入,直省官通
班赞致贺,归后堂,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宣徽使相见,会食讫,退。
建隆三年,中书、门下言:“准唐天成元年诏故事,藩镇带平章事,合于都
堂视事,刊石以记官族,输礼钱三千贯。近年颇隳曩制。自今藩镇带平章事者,
输礼钱五百千,刻石记岁月。其钱以给两省公用,望举行之。”诏自今宰相及枢
密使兼平章事、侍中、中书令者,输礼钱三百千,藩镇五百千,刻石以记如旧制。
增秩者不再输,旧相复入者输如其数。
乾德二年,置参知政事,就宣徽院赴上,而枢密使、副止上事于本厅。后以
曹彬兼侍中,为枢密使,特令赴中书上事。
大中祥符中,诏自今宰相官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亦令
赴上。有司上仪注,宰相用常仪。仆射本省上日,郎中、员外班迎于都堂门内,
尚书丞、郎于东廊阶上稍近班迎揖,金吾将军升殿展拜贺,礼生赞引,主事读案。
见任中书枢密使相、前任中书门下并不赴,余如宰相之仪。上讫,与本省御史台
四品、两省五品、诸司三品以上会食。
右仆射王旦充玉清昭应宫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庆,百官皆班贺。诏
以未葺攸司,其班贺权罢。旦赴上修宫所,特赐会,丞、郎、三司副使以上悉预。
自是宫观使副上日皆赐会作乐。
天禧初,太保、平章事王旦为太尉。国朝以来,三公不兼宰相,无赴上仪。
特诏有司详定,就尚书省赴上,百官班迎,宰相而下悉集。御史大夫、中丞、知
杂、三院御史皆僚属送上,判案三道。中丞以上,即京府尹、赤县令、诸曹、节
度、刺史、皇城、宫苑使悉集。翰林学士入院日赐设,惟学士、中书舍人赴坐。
又资政、侍读、侍讲、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兼秘书监并赴上。秘阁及两省五品以
上任三馆学士、判馆、修撰者,皆赐设焉。
朝省集议,前代不载其仪。宋初,刑政典礼之事当集议者,先下诏都省,省
吏以告当议之官,悉集都堂,设左、右丞于堂之东北,南向;御史中丞于堂之西
北,南向;尚书、侍郎于堂东厢,西向;两省侍郎、常侍、给事、谏舍于堂之西
厢,东向;知名表郎官于堂之东南,北向;监议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设左
右司郎中、员外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员外于尚书、侍
郎之后,起居、司谏、正言于谏舍之后。如有仆射、御史大夫,即于左右丞,中
丞之前。如更有他官,即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东宫一品于尚书之前,武班二品
于谏舍之南,皆重行异位。卑者先就席。左、右丞升厅,省吏抗声揖群官就坐,
知名表郎官以所议事授所司奉诣左、右丞,左、右丞执卷读讫授中丞、中丞授于
尚书、侍郎,以次读讫,复授知名表郎官。将毕,左、右丞奉笔叩头揖群官,以
一副纸书所议事节署字于下,授四坐。监议御史命吏告云:“所见不同者请不署
字。”以官高者为表首。如止集本省官,坐如常仪,其知名表郎官、监议御史坐
仍北向。惟仆射以上得乘马至都堂,他官虽同平章,事亦止屏外。
明道二年,尚书议庄献、庄懿太后升祔,省官带内外制、兼三司副使承例移
文不赴。
监议御史段少连以为官带近职,一时之选,宜有建明,不当反自高异。乃奏
议事不集以违制论。从之。
集贤校理赵良规言:“国朝故事,令敕仪制,别有学士、知制诰、待制、三
司副使著位,视品与前朝异,固无在朝叙职、入省叙官之说。若全不论职,则后
行员外郎兼学士,在朝立丞、郎上,入省居比、驾下;知制诰、待制入朝与侍郎
同列,入省分厕散郎;员外郎任三司副使、郎中任判官,在三司为参佐,入本省
为正员。所以旧来议事,集尚书省官,带职者不赴。别诏三省悉集,则及大小两
省;内朝官悉集,则及学士、待制、三司副使;更集他官,则诸司三品、武官二
品,各次本司长官。故事,尚书省官带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于尚书省、御
史台了不著籍,故有绝曹之语。又凡定学士、舍人、两省著位,除先后入外,若
有升降,皆特禀朝旨,岂有在朝、入省迭为高下?”御史台、礼院详定,久不决。
判礼院冯元等曰:“会议之文,由来非一,或出朝廷别旨,或循官司旧规。
故集本省者,即南省官;集学士、两省、台官者,容有两制、给舍、中丞;集学
士、台省及诸司四品以上者,容有卿、监;集文武百官者,容有诸卫。盖谋事有
小大,集官有等差,率系诏文,乃该余职。少连以太常易名之细,考功覆议之常,
误谓群司普当会席,列为具奏,婴以严科,遂使绝曹清列,还入本行,分局常员,
略无异等。请臣僚拟谥,止集南省官属,或事缘体大,临时敕判,兼召三省、台、
寺,即依旧例。”御史台言:“今尚书省官任两制者,系台省之籍,无坐曹之实。
论职官之言,正为绝曹者设,岂可受禄则系官定奉,议事则绝曹为辞?况王旦、
王化基、赵安仁、晁迥、杜镐、杨亿皆尝预议于尚书省。故相李昉为主客郎中、
知制诰日,屡经都省议事。又议大事,仆射、御史大夫入省,唯仆射至厅下马,
于今行之,所以重本省也。故都堂会议,列状以品,就坐以官,忽此更张,恐非
通理。”
礼官吴育曰:“两奏各有未安。尚书省制度虽崇,亦天子之有司,在朝廷既
殊班列,入有司辄易尊卑,是以朝省为彼我、官职分二事也。两制近职,若有事
议而云绝班不赴,非所以求至当。且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谓绝班。翰林学士
亦知制诰,不绝班簿。此因循之制,非确据也。纵绝班有例,而绝官无闻,一人
命书,三省连判,而都无所系,止为奉钱,岂命官之礼?今取典故中最明一事,
足以质定。祥符五年仆射上事仪:绝班之官,别头赞引,不与本省官同在迎班。
请凡会议,省官带近职者,别作一行而坐,自为序列,非以相压。若招两制、台
省、诸司、诸卫官毕集,则各从其类,自作一行,书议如其位次。”
诏尚书省议事,应带职官三司副使以上并不赴,如遇集议大事,令赴,别设
坐次。
是岁,紫宸、垂拱殿刊石为百官表位。三司使,内朝班学士右,独立石位;
门外,亦班其上。
熙宁二年,御史台、太常礼院详定臣僚御路上马之制:近上臣僚及北使到阙,
并于御路上行马。中书枢密院执政官、宣徽院、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
摄事官清道者,导从呵止依旧式,其三司副使以上亦许出节。正任观察使以上与
合出节臣僚,并许自宣德门外至天汉桥北御路上行马,如从贺出入及宗室内庭诸
宫院车骑,并不在此限。
御史台又言:“旧制:百官台参、辞谢臣僚于朝堂,先赴三院御史幕次,又
赴中丞幕次,得以体按老疾。今止于御史厅一员对拜,不惟有失旧仪,兼恐不能
公共参验。请如旧制朝堂拜揖,遇放常朝,即诣御史台。”已而诏宰臣、亲王、
使相、两府、宣徽使,遇入枢密院门,许至从南第二门外上下马。又诏:宰臣上
马,枢密院次之,诸司又次之,左、右丞上下马处并同两省侍郎。
御史台言:“左丞蒲宗孟、右丞王安礼贺仆射上尚书省,于都堂下马。按左、
右丞上下马于本厅。请付有司推治。”安礼争论上前,以为今日置左、右丞为执
政官,不应有厚薄。左、右丞于都堂上下马自此始。
寻诏执政官退朝上马,宰臣于枢密院,余于隔门外。都堂聚议退,左丞于门
下侍郎厅,右丞于中书侍郎厅。品官诣尚书省上下马依杂压,大中大夫以上就第
一贮廊,监察御史以上就过道,诸六曹尚书、侍郎即大中大夫以上就本厅,监察
御史以上就客位,余并过道门外。
政和朝参臣僚上马次序:俟皇城门开,枢密入,次三省执政官,次一品二品
文臣觕、六曹侍郎、殿中监、开封尹、大司成、侍从官、两省,次百官,御史
台编栏以次入。
其宰相罢政,韩琦以司徒、节度判相州,曾公亮以司空、节度为集禧观使,
王安石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曹佾以中书令、节度充景灵宫使,
韩绛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侍郎知大名府,致仕太师文彦博来朝,其大朝会班位
仪物如之。吴育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为西太一宫使,大朝会缀中书、门下
班而已。自是,旧相按例重轻以特旨行之。
治平四年,御史台言:“庆历中,有诏详定武臣出节呵引之制:节度使在尚
书下,三节。节度观察留后在诸行侍郎下,两节。观察使在中书舍人下,诸卫大
将军、防御,团练使在大卿监下,内客省使比诸司大卿,景福殿使比将作监,引
进使比庶子,在防御使上,以上各一节。诸州刺史、诸卫将军在少卿监下,宣庆、
四方馆使比少卿,宣政、昭宣、阁门使比司天监少监,诸卫将军上,皇城使以下
诸司使比郎中,客省、引进、阁门副使比员外郎,枢密都承旨在司天少监下、阁
门使上,副都承旨在阁门使下,枢密副承旨、诸房副承旨在诸司使下,以上并两
人呵引。当时已施行矣,而皇祐编敕删去此制,请复举行。”
○群臣上表仪 宰臣赴上仪 朝省集议班位 臣僚上马之制 臣僚呵引之制
群臣上表仪。《通礼》:守宫设次于朝堂,文东武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
于群臣之北。礼曹掾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就南面立。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
令即受表入奏。
其礼:凡正、至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上尊号请举行大礼,宰相率文武群
臣暨诸军将校、蕃夷酋长、道释、耆老等诣东上阁门拜表,知表官跪授表于宰臣,
宰臣跪授于阁门使,乃由通进司奏御。凡有答诏,亦拜受于阁门,获可,奏者奉
表称贺。其正、至,枢密使率内班拜表长春殿门外,亦阁门使受之。
又西京留守拜表仪制:留司百官每五日一上表起居,质明,并集长寿寺立班,
置表于案,再拜以遣。其春、秋赐服及大庆瑞并如之。或令分司官赍诣行在,或
止驿付南京留司,约用此制。若巡幸,东京则留司百官亦五日一上表起居,并集
大相国寺。
其制:群臣诣阁拜奏者,首云文武百僚具官臣某等言;常奏御者,止云臣某
言,并称尊号,已有功臣爵邑者具之;状奏者,前后列衔,不称尊号,亦云功臣
爵邑。其外,又有书疏、奏札、榜子之类。
乾德二年,令有司详定表首。太常礼院言:“仆射南省官品第二,太子三师
官品第一,品位虽高,而南省上台为尊,合以仆射充首。若专以品秩为定,则诸
行侍郎品第四,列于诸司三品卿监之上,不可以品序为准。按唐贞元六年诏,每
有庆贺及诸臣上表,并合上公为首,如三公阙,以令、仆行之。中书、门下列贡
章表,则仆射是百僚师长,难同宫僚之例。”诏百官集议。翰林学士陶谷等曰:
“按唐制:上台、东宫并是廷臣,当时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正宰相。贞观
末,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方为宰相。今仆射既非宰相,合在大子三师之下,理固
不疑。若以宫僚非廷臣,既宰相岂当兼领?今若先二品而后一品,升后列而退前
班,紊其等威,事恐非顺。请以太子三师为表首。”窦仪等曰:“东宫三师为表
首,论讨故典,实皆无据。左右仆射当为表首者,其事有六:按《六典》,尚书
为百官之本,今自一品至六品常参官,皆以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
也。又唐制,上表无上公,即尚书令仆以下行之,其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
合依王品,则嗣王虽一品,不得为表首,二也。仆射位次三公,合为表首,三也。
况仆射为百僚师长,东宫三师非师长之任,四也。晋天福中诏,谢贺上表,上公
行之,如阙,即令仆射行之,五也。立制之班,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先出。
今东宫一品立定,仆射乃入,仆射既退,东宫一品乃出,且在两省之后,六也。”
诏从仪等议,以仆射为表首焉。
宰臣赴上仪。《开元礼》有任官初上相见之仪。宋制:凡牧守赴上,多仍州
府旧礼。台省之制,宰相、亲王、使相正衙谢讫,出文德殿便门至西廊,堂后官、
两省杂事迎参;至中书便门,两省官迎班;升都堂,与送上官对揖(见任侍中、
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降阶,又与送上官对拜讫,分东、西升坐于床。两省杂
事读案,堂后官接案。搢笏顶笔判署,凡三道:一,司天监寿星见;二,开封府
嘉禾合穗;三,澶州黄河清。并判准,始谢送上官,讫,三司使、学士、两省官、
待制、三司副使升堂展贺。百官先班中书门外,上事官降阶,百官入,直省官通
班赞致贺,归后堂,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宣徽使相见,会食讫,退。
建隆三年,中书、门下言:“准唐天成元年诏故事,藩镇带平章事,合于都
堂视事,刊石以记官族,输礼钱三千贯。近年颇隳曩制。自今藩镇带平章事者,
输礼钱五百千,刻石记岁月。其钱以给两省公用,望举行之。”诏自今宰相及枢
密使兼平章事、侍中、中书令者,输礼钱三百千,藩镇五百千,刻石以记如旧制。
增秩者不再输,旧相复入者输如其数。
乾德二年,置参知政事,就宣徽院赴上,而枢密使、副止上事于本厅。后以
曹彬兼侍中,为枢密使,特令赴中书上事。
大中祥符中,诏自今宰相官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亦令
赴上。有司上仪注,宰相用常仪。仆射本省上日,郎中、员外班迎于都堂门内,
尚书丞、郎于东廊阶上稍近班迎揖,金吾将军升殿展拜贺,礼生赞引,主事读案。
见任中书枢密使相、前任中书门下并不赴,余如宰相之仪。上讫,与本省御史台
四品、两省五品、诸司三品以上会食。
右仆射王旦充玉清昭应宫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庆,百官皆班贺。诏
以未葺攸司,其班贺权罢。旦赴上修宫所,特赐会,丞、郎、三司副使以上悉预。
自是宫观使副上日皆赐会作乐。
天禧初,太保、平章事王旦为太尉。国朝以来,三公不兼宰相,无赴上仪。
特诏有司详定,就尚书省赴上,百官班迎,宰相而下悉集。御史大夫、中丞、知
杂、三院御史皆僚属送上,判案三道。中丞以上,即京府尹、赤县令、诸曹、节
度、刺史、皇城、宫苑使悉集。翰林学士入院日赐设,惟学士、中书舍人赴坐。
又资政、侍读、侍讲、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兼秘书监并赴上。秘阁及两省五品以
上任三馆学士、判馆、修撰者,皆赐设焉。
朝省集议,前代不载其仪。宋初,刑政典礼之事当集议者,先下诏都省,省
吏以告当议之官,悉集都堂,设左、右丞于堂之东北,南向;御史中丞于堂之西
北,南向;尚书、侍郎于堂东厢,西向;两省侍郎、常侍、给事、谏舍于堂之西
厢,东向;知名表郎官于堂之东南,北向;监议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设左
右司郎中、员外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员外于尚书、侍
郎之后,起居、司谏、正言于谏舍之后。如有仆射、御史大夫,即于左右丞,中
丞之前。如更有他官,即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东宫一品于尚书之前,武班二品
于谏舍之南,皆重行异位。卑者先就席。左、右丞升厅,省吏抗声揖群官就坐,
知名表郎官以所议事授所司奉诣左、右丞,左、右丞执卷读讫授中丞、中丞授于
尚书、侍郎,以次读讫,复授知名表郎官。将毕,左、右丞奉笔叩头揖群官,以
一副纸书所议事节署字于下,授四坐。监议御史命吏告云:“所见不同者请不署
字。”以官高者为表首。如止集本省官,坐如常仪,其知名表郎官、监议御史坐
仍北向。惟仆射以上得乘马至都堂,他官虽同平章,事亦止屏外。
明道二年,尚书议庄献、庄懿太后升祔,省官带内外制、兼三司副使承例移
文不赴。
监议御史段少连以为官带近职,一时之选,宜有建明,不当反自高异。乃奏
议事不集以违制论。从之。
集贤校理赵良规言:“国朝故事,令敕仪制,别有学士、知制诰、待制、三
司副使著位,视品与前朝异,固无在朝叙职、入省叙官之说。若全不论职,则后
行员外郎兼学士,在朝立丞、郎上,入省居比、驾下;知制诰、待制入朝与侍郎
同列,入省分厕散郎;员外郎任三司副使、郎中任判官,在三司为参佐,入本省
为正员。所以旧来议事,集尚书省官,带职者不赴。别诏三省悉集,则及大小两
省;内朝官悉集,则及学士、待制、三司副使;更集他官,则诸司三品、武官二
品,各次本司长官。故事,尚书省官带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于尚书省、御
史台了不著籍,故有绝曹之语。又凡定学士、舍人、两省著位,除先后入外,若
有升降,皆特禀朝旨,岂有在朝、入省迭为高下?”御史台、礼院详定,久不决。
判礼院冯元等曰:“会议之文,由来非一,或出朝廷别旨,或循官司旧规。
故集本省者,即南省官;集学士、两省、台官者,容有两制、给舍、中丞;集学
士、台省及诸司四品以上者,容有卿、监;集文武百官者,容有诸卫。盖谋事有
小大,集官有等差,率系诏文,乃该余职。少连以太常易名之细,考功覆议之常,
误谓群司普当会席,列为具奏,婴以严科,遂使绝曹清列,还入本行,分局常员,
略无异等。请臣僚拟谥,止集南省官属,或事缘体大,临时敕判,兼召三省、台、
寺,即依旧例。”御史台言:“今尚书省官任两制者,系台省之籍,无坐曹之实。
论职官之言,正为绝曹者设,岂可受禄则系官定奉,议事则绝曹为辞?况王旦、
王化基、赵安仁、晁迥、杜镐、杨亿皆尝预议于尚书省。故相李昉为主客郎中、
知制诰日,屡经都省议事。又议大事,仆射、御史大夫入省,唯仆射至厅下马,
于今行之,所以重本省也。故都堂会议,列状以品,就坐以官,忽此更张,恐非
通理。”
礼官吴育曰:“两奏各有未安。尚书省制度虽崇,亦天子之有司,在朝廷既
殊班列,入有司辄易尊卑,是以朝省为彼我、官职分二事也。两制近职,若有事
议而云绝班不赴,非所以求至当。且知制诰中书省奏班簿,是谓绝班。翰林学士
亦知制诰,不绝班簿。此因循之制,非确据也。纵绝班有例,而绝官无闻,一人
命书,三省连判,而都无所系,止为奉钱,岂命官之礼?今取典故中最明一事,
足以质定。祥符五年仆射上事仪:绝班之官,别头赞引,不与本省官同在迎班。
请凡会议,省官带近职者,别作一行而坐,自为序列,非以相压。若招两制、台
省、诸司、诸卫官毕集,则各从其类,自作一行,书议如其位次。”
诏尚书省议事,应带职官三司副使以上并不赴,如遇集议大事,令赴,别设
坐次。
是岁,紫宸、垂拱殿刊石为百官表位。三司使,内朝班学士右,独立石位;
门外,亦班其上。
熙宁二年,御史台、太常礼院详定臣僚御路上马之制:近上臣僚及北使到阙,
并于御路上行马。中书枢密院执政官、宣徽院、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
摄事官清道者,导从呵止依旧式,其三司副使以上亦许出节。正任观察使以上与
合出节臣僚,并许自宣德门外至天汉桥北御路上行马,如从贺出入及宗室内庭诸
宫院车骑,并不在此限。
御史台又言:“旧制:百官台参、辞谢臣僚于朝堂,先赴三院御史幕次,又
赴中丞幕次,得以体按老疾。今止于御史厅一员对拜,不惟有失旧仪,兼恐不能
公共参验。请如旧制朝堂拜揖,遇放常朝,即诣御史台。”已而诏宰臣、亲王、
使相、两府、宣徽使,遇入枢密院门,许至从南第二门外上下马。又诏:宰臣上
马,枢密院次之,诸司又次之,左、右丞上下马处并同两省侍郎。
御史台言:“左丞蒲宗孟、右丞王安礼贺仆射上尚书省,于都堂下马。按左、
右丞上下马于本厅。请付有司推治。”安礼争论上前,以为今日置左、右丞为执
政官,不应有厚薄。左、右丞于都堂上下马自此始。
寻诏执政官退朝上马,宰臣于枢密院,余于隔门外。都堂聚议退,左丞于门
下侍郎厅,右丞于中书侍郎厅。品官诣尚书省上下马依杂压,大中大夫以上就第
一贮廊,监察御史以上就过道,诸六曹尚书、侍郎即大中大夫以上就本厅,监察
御史以上就客位,余并过道门外。
政和朝参臣僚上马次序:俟皇城门开,枢密入,次三省执政官,次一品二品
文臣觕、六曹侍郎、殿中监、开封尹、大司成、侍从官、两省,次百官,御史
台编栏以次入。
其宰相罢政,韩琦以司徒、节度判相州,曾公亮以司空、节度为集禧观使,
王安石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曹佾以中书令、节度充景灵宫使,
韩绛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侍郎知大名府,致仕太师文彦博来朝,其大朝会班位
仪物如之。吴育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为西太一宫使,大朝会缀中书、门下
班而已。自是,旧相按例重轻以特旨行之。
治平四年,御史台言:“庆历中,有诏详定武臣出节呵引之制:节度使在尚
书下,三节。节度观察留后在诸行侍郎下,两节。观察使在中书舍人下,诸卫大
将军、防御,团练使在大卿监下,内客省使比诸司大卿,景福殿使比将作监,引
进使比庶子,在防御使上,以上各一节。诸州刺史、诸卫将军在少卿监下,宣庆、
四方馆使比少卿,宣政、昭宣、阁门使比司天监少监,诸卫将军上,皇城使以下
诸司使比郎中,客省、引进、阁门副使比员外郎,枢密都承旨在司天少监下、阁
门使上,副都承旨在阁门使下,枢密副承旨、诸房副承旨在诸司使下,以上并两
人呵引。当时已施行矣,而皇祐编敕删去此制,请复举行。”
0
猜你喜欢:
- 《裴注三国志》 ◎陆逊传第十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陆氏世颂曰:逊祖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父骏,字季才
-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
- 《水经注》 ○沔水下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 《尚书·禹贡》汇泽也。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又东
- 《金史》 ◎世纪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
- 《宋史》 ○高宗六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丙申,减临安府夏税折输钱。戊戌,张守罢。辛丑,伪齐知寿州宋超率兵民来归。蔡州提辖白安时杀
- 《白鲸》 那天黄昏时分所打的四条鲸,都彼此相隔很远地死了;一条远在上风的地方;一条稍微近些,在下风地方;一条在前
- 《新唐书》 ◎哥舒高封 哥舒翰,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父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故仍世居安西。翰少补效毂府果毅,家富于财,任
- 《父与子》 "倒要看看这位人物属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第二天朋友俩登上旅馆楼梯.专门造访借宿在那
- 《窦娥冤》 〔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
- 《清史稿》 ◎高宗本纪二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帙,命减刑。癸未,命庆复进剿瞻对,为李质粹声援。辛卯,赈江苏铜山、安徽宿州等州县饥。甲
- 《宋史》 ○苗授(子履)王君万(子赡)张守约 王文郁 周永清 刘绍能 王光祖 李浩 和斌(子诜)刘仲武 曲珍 刘阒 郭成
- 《史记》 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
- 《史记》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 《白痴》 她在笑,但是她也在生气. "他在睡觉!您睡觉啦!&quo
- 《北史》 ○屈遵 张蒲 谷浑(曾孙楷)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窦瑾 李 韩延之 袁式 毛修之(严棱 朱修之)
- 《第六病室》 过了一个星期,安德烈.叶菲梅奇听到建议,要他休养一下,也就是要他提出辞呈.他毫不在乎地照着做了.再过一
- 《清史稿》 ◎忠义一 ○特音珠(阿巴泰) 固山(僧锡等) 纳密达(炳图等) 书宁阿(感济泰等) 穆护萨(觉罗兰泰等) 索尔和诺(
- 《说唐全传》 诗曰: 苏文几次上仙山,再炼飞刀又设坛.怎奈唐王洪福大,机谋枉用也徒然. 庄王道:"你有
- 《水浒传》 诗曰: 蛇藉龙威事不诬,奸欺暗室古谁无。 只知行劫为良策,翻笑彝伦是畏途。 狄女怀中诛伪鬼,牛头山里戮凶徒。
- 《安娜·卡列尼娜》 卡列宁夫妇依旧住在一座房子里,每天见面,但是彼此完全成为陌生人了.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为了让仆人们
评论
发表评论
-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苏轼《江神子·恨别》
-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荀子《荀子·解蔽》
-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