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之一 志第十
《魏书》 作者:魏收
◎礼四之一
夫在天莫明于日月,在人莫明于礼仪。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风化,苟或失
之,斯亡云及。圣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杀长幼众寡之
节,本于人心,会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谐。而淳浇世殊,质文异设,
损益相仍,随时作范。秦灭儒经,汉承其弊,三代之礼,盖如线焉。刘氏中兴,
颇率周典,魏晋之世,抑有可知。
自永嘉扰攘,神州芜秽,礼坏乐崩,人神殄。太祖南定燕赵,日不暇给,仍
世征伐,务恢疆宇。虽马上治之,未遑制作,至于经国轨仪,互举其大,但事多
粗略,且兼阙遗。高祖稽古,率由旧则,斟酌前王,择其令典,朝章国范,焕乎
复振。早年厌世,叡虑未从,不尔,刘马之迹夫何足数!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
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肃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
风,仍世凋落,以至于海内倾圮,纲纪泯然。呜呼!鲁秉周礼,国以克固;齐臣
撤器,降人折谋。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国庸可而须臾忽也。初自皇始,迄于武
定,朝廷典礼之迹,故总而录之。
太祖登国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设祭,告天成礼。
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坛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珪敢用
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珪以不德,纂
戎前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
谓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珪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日受
皇帝玺绶。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事毕,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
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黄星显曜,其符
也。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以夏四月亲
祀于西郊,徽帜有加焉。
二年正月,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为坛通四陛,为壝埒三
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
在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
壝内,各因其方。其余从食者合一千余神,餟在外壝内。藉用藁秸,玉用四珪,
币用束帛,牲用黝犊,器用陶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日月
等共用牛一。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巳地,从阳之义。其瘗地坛兆,制同南郊。
明年正月辛酉,郊天。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配。五岳名山在中壝内,
四渎大川于外壝内。后土、神元后,牲共用玄牲一,玉用两珪,币用束帛,五岳
等用牛一。祭毕,瘗牲体右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乙丑,赦京师畿内五岁刑以
下。其后,冬至祭上帝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帛之属,与二郊同。
冬十月,平文、昭成、献明庙成。岁五祭,用二至、二分、腊,牲用太牢,
常遣宗正兼太尉率祀官侍祀。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
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句龙配社,周弃配稷,皆有司侍祀。立祖神,常
以正月上未,设藉于端门内,祭牲用羊、豕、犬各一。又立神元、思帝、平文、
昭成、献明五帝庙于宫中,岁四祭,用正、冬、腊、九月,牲用马、牛各一,太
祖亲祀。宫中立星神,一岁一祭,常以十二月,用马荐各一,牛豕各二,鸡一。
太祖初,有两彗星见,刘后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则当扫定天下。”后从
之,故立其祀。又立(阙二字)神十二,岁一祭,常以十一月,各用牛一、鸡三。
又立王神四,岁二祭,常以八月、十月,各用羊一。又置献明以上所立天神四十
所,岁二祭,亦以八月、十月。神尊者以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事。又
于云中及盛乐神元旧都祀神元以下七帝,岁三祭,正、冬、腊,用马牛各一,祀
官侍祀。明年春,帝始躬耕籍田,祭先农,用羊一。祀日于东郊,用骍牛一。秋
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天赐二年夏四月,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一,置木主七于上。东为二陛,无
等;周垣四门,门各依其方色为名。牲用白犊、黄驹、白羊各一。祭之日,帝御
大驾,百官及宾国诸部大人毕从至郊所。帝立青门内近南坛西,内朝臣皆位于帝
北,外朝臣及大人咸位于青门之外,后率六宫从黑门入,列于青门内近北,并西
面。廪牺令掌牲,陈于坛前。女巫执鼓,立于陛之东,西面。选帝之十族子弟七
人执酒,在巫南,西面北上。女巫升坛,摇鼓。帝拜,若肃拜,百官内外尽拜。
祀讫,复拜。拜讫,乃杀牲。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主,复拜,如此者七。
礼毕而返。自是之后,岁一祭。
太宗永兴三年三月,帝祷于武周车轮二山。初清河王绍有宠于太祖,性凶悍,
帝每以义责之,弗从。帝惧其变,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祇。及即位坛兆,后因
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
明年,立太祖庙于白登山。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
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是岁,诏郡国于太祖巡幸行宫之所,各立
坛,祭以太牢,岁一祭,皆牧守侍祀。又立太祖别庙于宫中,岁四祭,用牛马羊
各一。又加置天日月之神及诸小神二十八所于宫内,岁二祭,各用羊一。后二年,
于白登西,太祖旧游之处,立昭成、献明、太祖庙,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亲
祭,牲用马、牛、羊,及亲行貙刘之礼。别置天神等二十三于庙左右,其神大者
以马,小者以羊。华阴公主,帝姊也,元绍之为逆,有保护功,故别立其庙于太
祖庙垣后,因祭荐焉。又于云中、盛乐、金陵三所,各立太庙,四时祀官侍祀。
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于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壝三重,
通四门。以太皞等及诸佐随配。侑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余四帝,各以四
立之日。牲各用牛一,有司主之。又六宗、灵星、风伯、雨师、司民、司禄、先
农之坛,皆有别兆,祭有常日,牲用少牢。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
酒、脯、枣、栗,无牲币。又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有牲
及币。四渎唯以牲牢,准古望秩云。其余山川及海若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
四所,每岁十月,遣祀官诣州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祈谒,其
祭皆用牲。王畿内诸山川,皆列祀次祭,各有水旱则祷之。
明年八月,帝尝于白登庙,将荐熟,有神异焉。太庙博士许钟上言曰:“臣
闻圣人能飨帝,孝子能飨亲。伏惟陛下孝诚之至,通于神明。近尝于太祖庙,有
车骑声,从北门入,殷殷轞々,震动门阙,执事者无不肃慄。斯乃国祚永隆
之兆,宜告天下,使咸知圣德之深远。”
辛未,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后二年九月,幸桥山,遣有司祀黄帝、
唐尧庙。明年正月,南巡恒岳,祀以太牢。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
还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后三年二月,祀孔子于国学,
以颜渊配。
神二年,帝将征蠕蠕,省郊祀仪。四月,以小驾祭天神,毕,帝遂亲戎。
大捷而还,归格于祖祢,遍告群神。
九月,立密皇太后庙于邺,后之旧乡也。置祀官太常博士、齐郎三十余人,
侍祀,岁五祭。
太延元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待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
其春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币。
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
真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
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足、
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之初,祐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
来南迁。惟祖惟父,光宅中原。克剪凶丑,拓定四边。冲人纂业,德声弗彰。岂
谓幽遐,稽首来王。具知旧庙,弗毁弗亡。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
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敢以丕功,配飨于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敞等既祭,斩桦木立之,以置牲体而还。后所立桦木生长成林,其民益神奉之。
咸谓魏国感灵祇之应也。石室南距代京可四千余里。
明年六月,司徒崔浩奏议:“神祀多不经,案祀典所宜祀,凡五十七所,余
复重及小神,请皆罢之。”奏可。
十一年十一月,世祖南征,迳恒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牢。过岱
宗,祀以太牢。至鲁,以太牢祭孔子。遂临江,登瓜步而还。
文成皇帝即位,三年正月,遣有司诣华岳修庙立碑。数十人在山上,闻虚中
若有音声,声中称万岁云。
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幸辽西,望祀医无闾山。遂缘海
西南,幸冀州,北至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明年,帝南巡,过石门,遣使
者用玉璧牲牢,礼恒岳。
四月旱,下诏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
本秩,祭以牲牢。至是,群祀先废者皆复之。
显祖皇兴二年,以青徐既平,遣中书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币祀于东岳,以太牢
祀孔子。
高祖延兴二年,有司奏天地五郊、社稷已下及诸神,合一千七十五所,岁用
牲七万五千五百。显祖深愍生命,乃诏曰:“朕承天事神,以育群品,而咸秩处
广,用牲甚众。夫神聪明正直,享德与信,何必在牲。《易》曰:‘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苟诚感有著,虽行潦菜羹,可以致大嘏,何必
多杀,然后获祉福哉!其命有司,非郊天地、宗庙、社稷之祀,皆无用牲。”于
是群祀悉用酒脯。
先是,长安牧守常有事于周文、武庙。四年,坎地埋牲,庙玉发见。四月,
诏东阳王丕祭文、武二庙。以庙玉露见,若即而埋之,或恐愚民将为盗窃,敕近
司收之府藏。
六月,显祖以西郊旧事,岁增木主七,易世则更兆,其事无益于神明。初革
前仪,定置主七,立碑于郊所。
太和二年,旱。帝亲祈皇天、日月五星于苑中,祭之夕大雨,遂赦京师。
三年,上祈于北苑,又祷星于苑中
六年十一月,将亲祀七庙,诏有司依礼具仪。于是群臣议曰:“昔有虞亲虔,
祖考来格,殷宗躬谒,介福逌降。大魏七庙之祭,依先朝旧事,多不亲谒。今陛
下孝诚发中,思亲祀事,稽合古王礼之常典。臣等谨案旧章,并采汉魏故事,撰
祭服冠屦牲牢之具,罍洗簠簋俎豆之器,百官助祭位次,乐官节奏之引,升降进
退之法,别集为亲拜之仪。”制可。于是上乃亲祭。其后四时常祀,皆亲之。
十年四月,帝初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
十二年十月,帝亲筑圜丘于南郊。
十三年正月,帝以大驾有事于圜丘。五月庚戍,车驾有事于方泽。壬戌,高
祖临皇信堂,引见群臣。诏曰:“《礼记祭法》称:‘有虞氏禘黄帝。’《大传》
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又称‘不王不禘’。《论》曰:“‘禘自既灌。’《诗》
《颂》:‘《长发》,大禘。’《尔雅》曰:‘禘,大祭也。’夏殷四时祭:
礿、禘、烝、尝,周改禘为祠。《祭义》称‘春祭、秋尝’,亦夏殷祭也。《王
制》称:‘犆罐、祫禘、祫尝祫烝。’其礼传之文如此。郑玄解禘,天子祭圜
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合群毁庙之主于太庙,
合而祭之。禘则增及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天子先禘佩而后时祭,诸侯先时
祭而后禘佩。鲁礼,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圜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
禘明也。王肃解禘祫,称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
宗庙称禘。禘、祫一名也,合而祭之故称祫,审谛之故称禘,非两祭之名。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总而互举之,故称五年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断可知矣。礼
文大略,诸儒之说,尽具于此。卿等便可议其是非。”
尚书游明根、左丞郭祚、中书侍郎封琳、著作郎崔光等对曰:“郑氏之义,
禘者大祭之名。大祭圜丘谓之禘者,审谛五精星辰也;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
其昭穆。圜丘常合不言祫,宗庙时合故言祫。斯则宗庙祫趾并行,圜丘一禘而已。
宜于宗庙俱行禘祫之礼。二礼异,故名殊。依《礼》,春废犆罐,于尝于蒸则
祫,不于三时皆行禘佩之礼。”中书监高闾、仪曹令李韶、中书侍郎高遵等十三
人对称:“禘祭圜丘之禘与郑义同,其宗庙禘祫之祭与王义同。与郑义同者,以
为有虞禘黄帝,黄帝非虞在庙之帝,不在庙,非圜丘而何?又《大传》称祖其所
自出之祖,又非在庙之文。《论》称‘禘自既灌’,事似据。《尔雅》称‘禘,
大祭也’。《颂》‘《长发》,大禘也’,殷王之祭。斯皆非诸侯之礼,诸侯无
禘。礼唯夏殷,夏祭称禘,又非宗庙之禘。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圜丘之禘,
改殷之禘,取其禘名于宗庙,因先有祫,遂生两名。据王氏之义,祫而禘祭之,
故言禘祫,总谓再殷祭,明不异也。禘祫一名也。其禘祫止于一时,止于一时者,
祭不欲数,数则黩。一岁而三禘,愚以为过数。”
帝曰:“尚书、中书等,据二家之义,论禘佩详矣。然于行事取衷,犹有未
允。监等以禘佩为名,义同王氏,禘祭圜丘,事与郑同。无所间然。尚书等与郑
氏同,两名两祭,并存并用,理有未称。俱据二义,一时禘祫,而阙二时之禘,
事有难从。夫先王制礼,内缘人子之情,外协尊卑之序。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数尽则毁,藏主于太祖之庙,三年而祫祭之。世尽则毁,以示有终之
义;三年而祫,以申追远之情。禘佩既是一祭,分而两之,事无所据。毁庙三年
一祫,又有不尽四时,于礼为阙。七庙四时常祭,祫则三年一祭,而又不究四时,
于情为简。王以禘佩为一祭,王义为长。郑以圜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
为当。今互取郑、王二义。禘佩并为一名,从王;禘佩是祭圜丘大祭之名,上下
同用,从郑。若以数则黩,五年一禘,改祫从禘。五年一禘,则四时尽禘,以称
今情。禘则依《礼》文,先禘而后时祭。便即施行,著之于令,永为世法。”
高闾曰:“《书》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之祀,《礼》无明
文,名位坛兆,历代所疑。汉魏及晋诸儒异说,或称天地四时,或称六者之间,
或称《易》之六子,或称风雷之类,或称星辰之属,或曰世代所宗,或云宗庙所
尚,或曰社稷五祀,凡有十一家。自晋已来,逮于圣世,以为论者虽多,皆有所
阙,莫能评究。遂相因承,别立六宗之兆,总为一位而祭之。比敕臣等评议取衷,
附之祀典。臣等承旨,披究往说,各有其理。较而论之,长短互有,若偏用一家,
事或差舛。众疑则从多,今惑则仍古。请依先别处六宗之兆,总为一祀而祭之。”
帝曰:“详定朝令,祀为事首,以疑从疑,何所取正?昔石渠、虎阁之议,皆准
类以引义,原事以证情,故能通百家之要,定累世之疑。况今有文可据,有本可
推,而不评而定之,其致安在?朕躬览《尚书》之文,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
文相连属,理似一事。上帝称肆而无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以此推之,上帝、
六宗当是一时之祀,非别祭之名。肆类非独祭之目,焚烟非他祀之用。六宗者,
必是tian6*皇大帝及五帝之神明矣。禋是祭帝之事,故称禋以关其他,故称六以证之。
然则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一祭也,互举以成之。今祭圜丘,五帝在焉,其牲币
俱禋,故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一祭而六祀备焉。六祭既备,无烦复别立六宗
之位。便可依此附令,永为定法。”
十四年八月诏曰:“丘泽初志,配尚宜定,五德相袭,分叙有常。然异同之
论,著于往汉,未详之说,疑在今史。群官百辟,可议其所应,必令合衷,以成
万代之式。”
中书监高闾议以为:“帝王之作,百代可知,运代相承,书传可验。虽祚命
有长短,德政有优劣,至于受终严祖,殷荐上帝,其致一也。故敢述其前载,举
其大略。臣闻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苟位当
名全,化迹流洽,则不专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尧舜禅揖,一身异尚;
魏晋相代,少纪运殊。桀纣至虐,不废承历之叙;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计
五德之论,始自汉刘,一时之议,三家致别。故张苍以汉为水德,贾谊、公孙臣
以汉为土德,刘向以汉为火德。以为水德者,正以尝有水溢之应,则不推运代相
承之数矣。以土德者,则以亡秦继历,相即为次,不推逆顺之异也。以为火德者,
悬证赤帝斩蛇之符,弃秦之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也,故以承周为火德。
自兹厥后,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
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
木生火,故秦为火德。秦之未灭,皇魏未克神州,秦氏既亡,大魏称制玄朔。故
平文之庙,始称‘太祖’,以明受命之证,如周在岐之阳。若继晋,晋亡已久;
若弃秦,则中原有寄。推此而言,承秦之理,事为明验。故以魏承秦,魏为土德,
又五纬表验,黄星曜彩,考氏定实,合德轩辕,承土祖未,事为著矣。又秦赵及
燕,虽非明圣,各正号赤县,统有中土,郊天祭地,肆类咸秩,明刑制礼,不失
旧章。奄岱逾河,境被淮汉。非若龌龊边方,僣拟之属,远如孙权、刘备,近若
刘裕、道成,事系蛮夷,非关中夏。伏惟圣朝,德配天地,道被四海,承乾统历,
功侔百王。光格同于唐虞,享祚流于周汉,正位中境,奄有万方。今若并弃三家,
远承晋氏,则蔑中原正次之实。存之无损于此,而有成于彼;废之无益于今,而
有伤于事。臣愚以为宜从尚黄,定为土德。又前代之君,明贤之史,皆因其可褒
褒之,可贬贬之。今议者偏据可绝之义,而不录可全之礼。所论事大,垂之万叶。
宜并集中秘群儒,人人别议,择其所长,于理为悉。”
秘书丞臣李彪、著作郎崔光等议以为:“尚书闾议,继近秦氏。臣职掌国籍,
颇览前书,惜此正次,慨彼非绪。辄仰推帝始,远寻百王。魏虽建国君民,兆眹
振古,祖黄制朔,绵迹有因。然此帝业,神元为首。案神元、晋武,往来和好。
至于桓、穆,洛京破亡。二帝志摧聪、勒,思存晋氏,每助刘琨,申威并冀。是
以晋室衔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请。平文、太祖,抗衡苻石,终平燕氏,大造
中区。则是司马祚终于郏鄏,而元氏受命于云代。盖自周之灭及汉正号,几六
十年,著符尚赤。后虽张、贾殊议,暂疑而卒从火德,以继周氏。排虐嬴以比共
工,蔑暴项而同吴广。近蠲谬伪,远即神正,若此之明也。宁使白蛇徒斩,雕云
空结哉!自有晋倾沦,暨登国肇号,亦几六十余载,物色旗帜,率多从黑。是又
自然合应,玄同汉始。且秦并天下,革创法度,汉仍其制,少所变易。犹仰推五
运,竟踵隆姬。而况刘、石、苻、燕,世业促褊,纲纪弗立。魏接其弊,自有彝
典,岂可异汉之承木,舍晋而为土邪?夫皇统崇极,承运至重,必当推协天绪,
考审正次,不可杂以僣窃,参之强狡。神元既晋武同世,桓、穆与怀、愍接时。
晋室之沦,平文始大,庙号太祖,抑亦有由。绍晋定德,孰曰不可,而欲次兹伪
僣,岂非惑乎?臣所以慺慺惜之,唯垂察纳。”诏令群官议之。
十五年正月,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叡,
侍中、吏部尚书、中山王王元孙,侍中、尚书、驸马都尉、南平王冯诞,散骑常
侍、都曹尚书、新泰侯游明根,散骑常侍、南部令邓侍祖,秘书中散李恺,尚书
左丞郭祚,右丞、霸城子卫庆,中书侍郎封琳,中书郎、泰昌子崔挺,中书侍郎
贾元寿等言:“臣等受敕共议中书监高闾、秘书丞李彪等二人所议皇魏行次。尚
书高闾以石承晋为水德,以燕承石为木德,以秦承燕为火德,大魏次秦为土德,
皆以地据中夏,以为得统之征。皇魏建号,事接秦末,晋既灭亡,天命在我。故
因中原有寄,即而承之。彪等据神元皇帝与晋武并时,桓、穆二帝,仍修旧好。
始自平文,逮于太祖,抗衡秦、赵,终平慕容。晋祚终于秦方,大魏兴于云朔。
据汉弃秦承周之义,以皇魏承晋为水德。二家之论,大略如此。臣等谨共参论,
伏惟皇魏世王玄朔,下迄魏、晋,赵、秦、二燕虽地据中华,德祚微浅,并获推
叙,于理未惬。又国家积德修长,道光万载。彪等职主东观,详究图史,所据之
理,其致难夺。今欲从彪等所议,宜承晋为水德。’诏曰:“越近承远,情所未
安。然考次推时,颇亦难继。朝贤所议,岂朕能有违夺。便可依为水德,祖申腊
辰。”
四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诏曰:“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者,不
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仰惟先朝旧事,舛驳不同,难以取准。今将述遵先
志,具详礼典,宜制祖宗之号,定将来之法。烈祖有创基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
宜为祖宗,百世不迁。而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
高于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
二祧,余者以次而迁。平文既迁,庙唯有六,始今七庙,一则无主。唯当朕躬此
事,亦臣子所难言。夫生必有终,人之常理。朕以不德,忝承洪绪,若宗庙之灵,
获全首领以没于地,为昭穆之次,心愿毕矣。必不可豫,设可垂之文,示后必令
迁之。”司空公、长乐王穆亮等奏言:“升平之会,事在于今。推功考德,实如
明旨。但七庙之祀,备行日久,无宜阙一,虚有所待。臣等愚谓,依先尊祀,可
垂文示后。理衷如此,不敢不言。”诏曰“理或如此。比有间隙,当为文相示”。
八月壬辰,诏郡国有时果可荐者,并送京师以供庙飨。
又诏曰:“《礼》云自外至者,无主不立。先朝以来,以正月吉日,于朝廷
设幕,中置松柏树,设五帝坐。此既无可祖配,揆之古典,实无所取,可去此祀。
又探策之祭,既非礼典,可悉罢之。”
戊午诏曰:“国家自先朝以来,飨祀诸神,凡有一千二百余处。今欲减省群
祀,务从简约。昔汉高之初,所祀众神及寝庙不少今日。至于元、成之际,匡衡
执论,乃得减省。后至光武之世,礼仪始备,飨祀有序。凡祭不欲数,数则黩,
黩则不敬。神聪明正直,不待烦祀也。”又诏曰:“明堂、太庙,并祀祖宗,配
祭配享,于斯备矣。白登、崞山、鸡鸣山庙唯遣有司行事。冯宣王诞生先后,复
因在官长安,立庙宜异常等。可敕雍州,以时供祭。”又诏曰:“先恒有水火之
神四十余名,及城北星神。今圜丘之下,既祭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明堂祭
门、户、井、灶、中霤,每神皆有。此四十神计不须立,悉可罢之。”
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欲以二分之日,于东西郊行礼。
然月有余闰,行无常准。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东,而行礼於西,寻情即理,
不可施行。昔秘书监薛谓等尝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月以朏。卿等意谓朔朏
二分,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曰“考案旧式,推校众议,宜从朏月”。
十一月己未朔,帝释禫祭于太和庙。帝衮冕,与祭者朝服。既而帝冠黑介
帻,素纱深衣,拜山陵而还宫。庚申,帝亲省齐宫冠服及郊祀俎豆,癸亥冬至,
将祭圜丘,帝衮冕剑舄,待臣朝服。辞太和庙,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
大合。既而还之太和庙,乃入。甲子,帝衮冕辞太和庙,临太华殿,朝群官。既
而帝冠通天,绛纱袍,临飨礼。帝感慕,乐悬而不作。丁卯,迁庙,陈列冕服,
帝躬省之。既而帝兖冕,辞太和庙,之太庙,百官陪从。奉臣主于齐车,至新庙。
有司升神主于太庙,诸王侯牧守、四海蕃附,各以其职来祭。
十六年正月戊午,诏曰:“夫四时享祀,人子常道。然祭荐之礼,贵贱不同。
故有邑之君,祭以首时,无田之士,荐以仲月。况七庙之重,而用中节者哉!自
顷蒸尝之礼,颇违旧义。今将仰遵远式,以此孟月,犆罐于太庙。但朝典初改,
众务殷凑,无遑齐洁,遂及于今。又接神飨祖,必须择日。今礼律未宣,有司或
不知此。可敕太常令克日以闻。”
二月丁酉,诏曰:“夫崇圣祀德,远代之通黄;秩(阙三字),中古之近规。
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己,稍用其姓。且法施于民,祀有明典,立功垂
惠,祭有恒式。斯乃异代同途,奕世共轨。今远遵明令,宪章旧则,比于祀令,
已为决之。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仍以仲月而飨祀焉。凡在
祀令,其数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
致无为之化,可祀于广宁。夏禹御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
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其宣尼之庙,已于中省,当别敕有司。飨荐
之礼,自文公已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
丙午,诏有司克吉亥,备小驾,躬临千亩,官别有敕。
癸丑,帝临宣文堂,引仪曹尚书刘昶、鸿胪卿游明根、行仪曹事李韶,授策
孔子,崇文圣之谥。于是昶等就庙行事。既而,帝齐中书省,亲拜祭于庙。
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祀文明太后于玄室,帝亲为之词。
十月已亥,诏曰:“夫先王制礼,所以经纶万代,贻法后昆。至乃郊天享祖,
莫不配祭,然而有节。白登庙者,有为而兴,昭穆不次。故太祖有三层之宇,巴
陵无方丈之室。又常用季秋,躬驾展虔,祀礼或有亵慢之失,嘉乐颇涉野合之讥。
今授衣之旦,享祭明堂;玄冬之始,奉烝太庙。若复致齐白登,便为一月再驾,
事成亵渎。回详二理,谓宜省一。白登之高,未若九室之美;帏次之华,未如清
庙之盛。将欲废彼东山之祀,成此二享之敬。可具敕有司,但令内典神者,摄行
祭事。献明、道武各有庙称,可具依旧式。”自太宗诸帝,昔无殿宇,因停之。
十八年,南巡。正月,次殷比干墓,祭以太牢。
三月,诏罢西郊祭天。
十九年,帝南征。正月,车驾济淮,命太常致祭。又诏祀岱岳。
三月癸亥,诏曰:“知太和庙已就,神仪灵主,宜时奉宁。可克三月三日己
已,内奉迁于正庙。其出金墉之仪,一准出代都太和之式。入新庙之典,可依近
至金墉之轨。共威仪卤簿,如出代庙。百官奉迁,宜可省之。但令朝官四品已上,
侍官五品已上及宗室奉迎。”
六月,相州刺史高闾表言:“伏惟太武皇帝发孝思之深诚,同渭阳之远感,
以邺土舅氏之故乡,有归魂之旧宅,故为密皇后立庙于城内,岁时祭祀,置庙户
十家,齐宫三十人。春秋烝尝,冠服从事,刺史具威仪,亲行荐酌,升降揖让,
与七庙同仪,礼毕,撤会而罢。今庙殿亏漏,门墙倾毁,簠簋故败,行礼有阙。
臣备职司,目所亲睹。若以七庙惟新,明堂初制,配飨之仪,备于京邑者,便应
罢坏,辍其常祭。如以功高特立,宜应新其灵宇。敢陈所见,伏请恩裁。”诏罢
之。
十一月庚午,帝幸委粟山,议定圜丘。己卯,帝在合温室,引咸阳王禧,司
空公穆亮,吏部尚书、任城王澄及议礼之官。诏曰:“朝集公卿,欲论圜丘之礼。
今短晷斯极,长日方至。案《周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两汉礼有参
差,魏晋犹亦未一。我魏氏虽上参三皇,下考叔世近代都祭圜丘之礼,复未考《
周官》,为不刊之法令。以此祭圜丘之礼示卿等,欲与诸贤考之厥衷。”帝曰:
“夕牲之礼,无可依准,近在代都,已立其议。杀牲祼神,诚是一日之事,终无
夕而杀牲,待明而祭。”员外散骑常侍刘芳对曰:“臣谨案《周官牧人职》,正
有夕展牲之礼,实无杀牲之事。”秘书令李彪曰:“夕不杀牲,诚如圣旨。未审
告庙以不?臣闻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注曰,‘先人’。以此推
之,应有告庙。”帝曰:“卿言有理,但朕先以郊配,意欲废告,而卿引证有据,
当从卿议。”
帝又曰:“圜丘之牲,色无常准,览推古事,乖互不一。周家用骍,解言是
尚。晋代靡知所据。舜之命禹,悉用尧辞,复言玄牡告于后帝。今我国家,时用
夏正,至于牲色,未知何准?”秘书令李彪曰:“观古用玄,似取天玄之义,臣
谓宜用玄。至于五帝,各象其方色,亦有其义。”帝曰:“天何时不玄,地何时
不黄,意欲从玄。”
又曰:“我国家常声鼓以集众。《易》称二至之日,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以助微阳、微阴。今若依旧鸣鼓,得无阙寝鼓之义,无妨古义。”员外郎崔逸曰:
“臣案周礼,当祭之日,雷鼓雷鼗,八面而作,犹不妨阳。臣窃谓以鼓集众无妨
古义。
癸未,诏三公衮冕八章,太常鷩冕六章,用以陪荐。
甲申长至,祀昊天于委粟山,大夫祭。(疑。)
二十年,立方泽于河阴,仍遣使者以太牢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
夫在天莫明于日月,在人莫明于礼仪。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风化,苟或失
之,斯亡云及。圣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杀长幼众寡之
节,本于人心,会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谐。而淳浇世殊,质文异设,
损益相仍,随时作范。秦灭儒经,汉承其弊,三代之礼,盖如线焉。刘氏中兴,
颇率周典,魏晋之世,抑有可知。
自永嘉扰攘,神州芜秽,礼坏乐崩,人神殄。太祖南定燕赵,日不暇给,仍
世征伐,务恢疆宇。虽马上治之,未遑制作,至于经国轨仪,互举其大,但事多
粗略,且兼阙遗。高祖稽古,率由旧则,斟酌前王,择其令典,朝章国范,焕乎
复振。早年厌世,叡虑未从,不尔,刘马之迹夫何足数!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
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肃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
风,仍世凋落,以至于海内倾圮,纲纪泯然。呜呼!鲁秉周礼,国以克固;齐臣
撤器,降人折谋。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国庸可而须臾忽也。初自皇始,迄于武
定,朝廷典礼之迹,故总而录之。
太祖登国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设祭,告天成礼。
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坛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珪敢用
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珪以不德,纂
戎前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
谓宜正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珪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日受
皇帝玺绶。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事毕,诏有司定行次,正服色。
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黄星显曜,其符
也。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以夏四月亲
祀于西郊,徽帜有加焉。
二年正月,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为坛通四陛,为壝埒三
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
在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
壝内,各因其方。其余从食者合一千余神,餟在外壝内。藉用藁秸,玉用四珪,
币用束帛,牲用黝犊,器用陶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日月
等共用牛一。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巳地,从阳之义。其瘗地坛兆,制同南郊。
明年正月辛酉,郊天。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配。五岳名山在中壝内,
四渎大川于外壝内。后土、神元后,牲共用玄牲一,玉用两珪,币用束帛,五岳
等用牛一。祭毕,瘗牲体右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乙丑,赦京师畿内五岁刑以
下。其后,冬至祭上帝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帛之属,与二郊同。
冬十月,平文、昭成、献明庙成。岁五祭,用二至、二分、腊,牲用太牢,
常遣宗正兼太尉率祀官侍祀。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
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句龙配社,周弃配稷,皆有司侍祀。立祖神,常
以正月上未,设藉于端门内,祭牲用羊、豕、犬各一。又立神元、思帝、平文、
昭成、献明五帝庙于宫中,岁四祭,用正、冬、腊、九月,牲用马、牛各一,太
祖亲祀。宫中立星神,一岁一祭,常以十二月,用马荐各一,牛豕各二,鸡一。
太祖初,有两彗星见,刘后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则当扫定天下。”后从
之,故立其祀。又立(阙二字)神十二,岁一祭,常以十一月,各用牛一、鸡三。
又立王神四,岁二祭,常以八月、十月,各用羊一。又置献明以上所立天神四十
所,岁二祭,亦以八月、十月。神尊者以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事。又
于云中及盛乐神元旧都祀神元以下七帝,岁三祭,正、冬、腊,用马牛各一,祀
官侍祀。明年春,帝始躬耕籍田,祭先农,用羊一。祀日于东郊,用骍牛一。秋
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天赐二年夏四月,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一,置木主七于上。东为二陛,无
等;周垣四门,门各依其方色为名。牲用白犊、黄驹、白羊各一。祭之日,帝御
大驾,百官及宾国诸部大人毕从至郊所。帝立青门内近南坛西,内朝臣皆位于帝
北,外朝臣及大人咸位于青门之外,后率六宫从黑门入,列于青门内近北,并西
面。廪牺令掌牲,陈于坛前。女巫执鼓,立于陛之东,西面。选帝之十族子弟七
人执酒,在巫南,西面北上。女巫升坛,摇鼓。帝拜,若肃拜,百官内外尽拜。
祀讫,复拜。拜讫,乃杀牲。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主,复拜,如此者七。
礼毕而返。自是之后,岁一祭。
太宗永兴三年三月,帝祷于武周车轮二山。初清河王绍有宠于太祖,性凶悍,
帝每以义责之,弗从。帝惧其变,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祇。及即位坛兆,后因
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
明年,立太祖庙于白登山。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
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是岁,诏郡国于太祖巡幸行宫之所,各立
坛,祭以太牢,岁一祭,皆牧守侍祀。又立太祖别庙于宫中,岁四祭,用牛马羊
各一。又加置天日月之神及诸小神二十八所于宫内,岁二祭,各用羊一。后二年,
于白登西,太祖旧游之处,立昭成、献明、太祖庙,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亲
祭,牲用马、牛、羊,及亲行貙刘之礼。别置天神等二十三于庙左右,其神大者
以马,小者以羊。华阴公主,帝姊也,元绍之为逆,有保护功,故别立其庙于太
祖庙垣后,因祭荐焉。又于云中、盛乐、金陵三所,各立太庙,四时祀官侍祀。
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于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壝三重,
通四门。以太皞等及诸佐随配。侑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余四帝,各以四
立之日。牲各用牛一,有司主之。又六宗、灵星、风伯、雨师、司民、司禄、先
农之坛,皆有别兆,祭有常日,牲用少牢。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
酒、脯、枣、栗,无牲币。又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有牲
及币。四渎唯以牲牢,准古望秩云。其余山川及海若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
四所,每岁十月,遣祀官诣州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祈谒,其
祭皆用牲。王畿内诸山川,皆列祀次祭,各有水旱则祷之。
明年八月,帝尝于白登庙,将荐熟,有神异焉。太庙博士许钟上言曰:“臣
闻圣人能飨帝,孝子能飨亲。伏惟陛下孝诚之至,通于神明。近尝于太祖庙,有
车骑声,从北门入,殷殷轞々,震动门阙,执事者无不肃慄。斯乃国祚永隆
之兆,宜告天下,使咸知圣德之深远。”
辛未,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后二年九月,幸桥山,遣有司祀黄帝、
唐尧庙。明年正月,南巡恒岳,祀以太牢。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祀嵩高、华岳。
还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阳,诸所过山川,群祀之。后三年二月,祀孔子于国学,
以颜渊配。
神二年,帝将征蠕蠕,省郊祀仪。四月,以小驾祭天神,毕,帝遂亲戎。
大捷而还,归格于祖祢,遍告群神。
九月,立密皇太后庙于邺,后之旧乡也。置祀官太常博士、齐郎三十余人,
侍祀,岁五祭。
太延元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待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
其春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币。
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
真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
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足、
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之初,祐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
来南迁。惟祖惟父,光宅中原。克剪凶丑,拓定四边。冲人纂业,德声弗彰。岂
谓幽遐,稽首来王。具知旧庙,弗毁弗亡。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
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敢以丕功,配飨于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敞等既祭,斩桦木立之,以置牲体而还。后所立桦木生长成林,其民益神奉之。
咸谓魏国感灵祇之应也。石室南距代京可四千余里。
明年六月,司徒崔浩奏议:“神祀多不经,案祀典所宜祀,凡五十七所,余
复重及小神,请皆罢之。”奏可。
十一年十一月,世祖南征,迳恒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牢。过岱
宗,祀以太牢。至鲁,以太牢祭孔子。遂临江,登瓜步而还。
文成皇帝即位,三年正月,遣有司诣华岳修庙立碑。数十人在山上,闻虚中
若有音声,声中称万岁云。
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幸辽西,望祀医无闾山。遂缘海
西南,幸冀州,北至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明年,帝南巡,过石门,遣使
者用玉璧牲牢,礼恒岳。
四月旱,下诏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
本秩,祭以牲牢。至是,群祀先废者皆复之。
显祖皇兴二年,以青徐既平,遣中书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币祀于东岳,以太牢
祀孔子。
高祖延兴二年,有司奏天地五郊、社稷已下及诸神,合一千七十五所,岁用
牲七万五千五百。显祖深愍生命,乃诏曰:“朕承天事神,以育群品,而咸秩处
广,用牲甚众。夫神聪明正直,享德与信,何必在牲。《易》曰:‘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苟诚感有著,虽行潦菜羹,可以致大嘏,何必
多杀,然后获祉福哉!其命有司,非郊天地、宗庙、社稷之祀,皆无用牲。”于
是群祀悉用酒脯。
先是,长安牧守常有事于周文、武庙。四年,坎地埋牲,庙玉发见。四月,
诏东阳王丕祭文、武二庙。以庙玉露见,若即而埋之,或恐愚民将为盗窃,敕近
司收之府藏。
六月,显祖以西郊旧事,岁增木主七,易世则更兆,其事无益于神明。初革
前仪,定置主七,立碑于郊所。
太和二年,旱。帝亲祈皇天、日月五星于苑中,祭之夕大雨,遂赦京师。
三年,上祈于北苑,又祷星于苑中
六年十一月,将亲祀七庙,诏有司依礼具仪。于是群臣议曰:“昔有虞亲虔,
祖考来格,殷宗躬谒,介福逌降。大魏七庙之祭,依先朝旧事,多不亲谒。今陛
下孝诚发中,思亲祀事,稽合古王礼之常典。臣等谨案旧章,并采汉魏故事,撰
祭服冠屦牲牢之具,罍洗簠簋俎豆之器,百官助祭位次,乐官节奏之引,升降进
退之法,别集为亲拜之仪。”制可。于是上乃亲祭。其后四时常祀,皆亲之。
十年四月,帝初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
十二年十月,帝亲筑圜丘于南郊。
十三年正月,帝以大驾有事于圜丘。五月庚戍,车驾有事于方泽。壬戌,高
祖临皇信堂,引见群臣。诏曰:“《礼记祭法》称:‘有虞氏禘黄帝。’《大传》
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又称‘不王不禘’。《论》曰:“‘禘自既灌。’《诗》
《颂》:‘《长发》,大禘。’《尔雅》曰:‘禘,大祭也。’夏殷四时祭:
礿、禘、烝、尝,周改禘为祠。《祭义》称‘春祭、秋尝’,亦夏殷祭也。《王
制》称:‘犆罐、祫禘、祫尝祫烝。’其礼传之文如此。郑玄解禘,天子祭圜
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合群毁庙之主于太庙,
合而祭之。禘则增及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天子先禘佩而后时祭,诸侯先时
祭而后禘佩。鲁礼,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圜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
禘明也。王肃解禘祫,称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
宗庙称禘。禘、祫一名也,合而祭之故称祫,审谛之故称禘,非两祭之名。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总而互举之,故称五年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断可知矣。礼
文大略,诸儒之说,尽具于此。卿等便可议其是非。”
尚书游明根、左丞郭祚、中书侍郎封琳、著作郎崔光等对曰:“郑氏之义,
禘者大祭之名。大祭圜丘谓之禘者,审谛五精星辰也;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
其昭穆。圜丘常合不言祫,宗庙时合故言祫。斯则宗庙祫趾并行,圜丘一禘而已。
宜于宗庙俱行禘祫之礼。二礼异,故名殊。依《礼》,春废犆罐,于尝于蒸则
祫,不于三时皆行禘佩之礼。”中书监高闾、仪曹令李韶、中书侍郎高遵等十三
人对称:“禘祭圜丘之禘与郑义同,其宗庙禘祫之祭与王义同。与郑义同者,以
为有虞禘黄帝,黄帝非虞在庙之帝,不在庙,非圜丘而何?又《大传》称祖其所
自出之祖,又非在庙之文。《论》称‘禘自既灌’,事似据。《尔雅》称‘禘,
大祭也’。《颂》‘《长发》,大禘也’,殷王之祭。斯皆非诸侯之礼,诸侯无
禘。礼唯夏殷,夏祭称禘,又非宗庙之禘。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圜丘之禘,
改殷之禘,取其禘名于宗庙,因先有祫,遂生两名。据王氏之义,祫而禘祭之,
故言禘祫,总谓再殷祭,明不异也。禘祫一名也。其禘祫止于一时,止于一时者,
祭不欲数,数则黩。一岁而三禘,愚以为过数。”
帝曰:“尚书、中书等,据二家之义,论禘佩详矣。然于行事取衷,犹有未
允。监等以禘佩为名,义同王氏,禘祭圜丘,事与郑同。无所间然。尚书等与郑
氏同,两名两祭,并存并用,理有未称。俱据二义,一时禘祫,而阙二时之禘,
事有难从。夫先王制礼,内缘人子之情,外协尊卑之序。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数尽则毁,藏主于太祖之庙,三年而祫祭之。世尽则毁,以示有终之
义;三年而祫,以申追远之情。禘佩既是一祭,分而两之,事无所据。毁庙三年
一祫,又有不尽四时,于礼为阙。七庙四时常祭,祫则三年一祭,而又不究四时,
于情为简。王以禘佩为一祭,王义为长。郑以圜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
为当。今互取郑、王二义。禘佩并为一名,从王;禘佩是祭圜丘大祭之名,上下
同用,从郑。若以数则黩,五年一禘,改祫从禘。五年一禘,则四时尽禘,以称
今情。禘则依《礼》文,先禘而后时祭。便即施行,著之于令,永为世法。”
高闾曰:“《书》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之祀,《礼》无明
文,名位坛兆,历代所疑。汉魏及晋诸儒异说,或称天地四时,或称六者之间,
或称《易》之六子,或称风雷之类,或称星辰之属,或曰世代所宗,或云宗庙所
尚,或曰社稷五祀,凡有十一家。自晋已来,逮于圣世,以为论者虽多,皆有所
阙,莫能评究。遂相因承,别立六宗之兆,总为一位而祭之。比敕臣等评议取衷,
附之祀典。臣等承旨,披究往说,各有其理。较而论之,长短互有,若偏用一家,
事或差舛。众疑则从多,今惑则仍古。请依先别处六宗之兆,总为一祀而祭之。”
帝曰:“详定朝令,祀为事首,以疑从疑,何所取正?昔石渠、虎阁之议,皆准
类以引义,原事以证情,故能通百家之要,定累世之疑。况今有文可据,有本可
推,而不评而定之,其致安在?朕躬览《尚书》之文,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
文相连属,理似一事。上帝称肆而无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以此推之,上帝、
六宗当是一时之祀,非别祭之名。肆类非独祭之目,焚烟非他祀之用。六宗者,
必是tian6*皇大帝及五帝之神明矣。禋是祭帝之事,故称禋以关其他,故称六以证之。
然则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一祭也,互举以成之。今祭圜丘,五帝在焉,其牲币
俱禋,故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一祭而六祀备焉。六祭既备,无烦复别立六宗
之位。便可依此附令,永为定法。”
十四年八月诏曰:“丘泽初志,配尚宜定,五德相袭,分叙有常。然异同之
论,著于往汉,未详之说,疑在今史。群官百辟,可议其所应,必令合衷,以成
万代之式。”
中书监高闾议以为:“帝王之作,百代可知,运代相承,书传可验。虽祚命
有长短,德政有优劣,至于受终严祖,殷荐上帝,其致一也。故敢述其前载,举
其大略。臣闻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苟位当
名全,化迹流洽,则不专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尧舜禅揖,一身异尚;
魏晋相代,少纪运殊。桀纣至虐,不废承历之叙;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计
五德之论,始自汉刘,一时之议,三家致别。故张苍以汉为水德,贾谊、公孙臣
以汉为土德,刘向以汉为火德。以为水德者,正以尝有水溢之应,则不推运代相
承之数矣。以土德者,则以亡秦继历,相即为次,不推逆顺之异也。以为火德者,
悬证赤帝斩蛇之符,弃秦之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也,故以承周为火德。
自兹厥后,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
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
木生火,故秦为火德。秦之未灭,皇魏未克神州,秦氏既亡,大魏称制玄朔。故
平文之庙,始称‘太祖’,以明受命之证,如周在岐之阳。若继晋,晋亡已久;
若弃秦,则中原有寄。推此而言,承秦之理,事为明验。故以魏承秦,魏为土德,
又五纬表验,黄星曜彩,考氏定实,合德轩辕,承土祖未,事为著矣。又秦赵及
燕,虽非明圣,各正号赤县,统有中土,郊天祭地,肆类咸秩,明刑制礼,不失
旧章。奄岱逾河,境被淮汉。非若龌龊边方,僣拟之属,远如孙权、刘备,近若
刘裕、道成,事系蛮夷,非关中夏。伏惟圣朝,德配天地,道被四海,承乾统历,
功侔百王。光格同于唐虞,享祚流于周汉,正位中境,奄有万方。今若并弃三家,
远承晋氏,则蔑中原正次之实。存之无损于此,而有成于彼;废之无益于今,而
有伤于事。臣愚以为宜从尚黄,定为土德。又前代之君,明贤之史,皆因其可褒
褒之,可贬贬之。今议者偏据可绝之义,而不录可全之礼。所论事大,垂之万叶。
宜并集中秘群儒,人人别议,择其所长,于理为悉。”
秘书丞臣李彪、著作郎崔光等议以为:“尚书闾议,继近秦氏。臣职掌国籍,
颇览前书,惜此正次,慨彼非绪。辄仰推帝始,远寻百王。魏虽建国君民,兆眹
振古,祖黄制朔,绵迹有因。然此帝业,神元为首。案神元、晋武,往来和好。
至于桓、穆,洛京破亡。二帝志摧聪、勒,思存晋氏,每助刘琨,申威并冀。是
以晋室衔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请。平文、太祖,抗衡苻石,终平燕氏,大造
中区。则是司马祚终于郏鄏,而元氏受命于云代。盖自周之灭及汉正号,几六
十年,著符尚赤。后虽张、贾殊议,暂疑而卒从火德,以继周氏。排虐嬴以比共
工,蔑暴项而同吴广。近蠲谬伪,远即神正,若此之明也。宁使白蛇徒斩,雕云
空结哉!自有晋倾沦,暨登国肇号,亦几六十余载,物色旗帜,率多从黑。是又
自然合应,玄同汉始。且秦并天下,革创法度,汉仍其制,少所变易。犹仰推五
运,竟踵隆姬。而况刘、石、苻、燕,世业促褊,纲纪弗立。魏接其弊,自有彝
典,岂可异汉之承木,舍晋而为土邪?夫皇统崇极,承运至重,必当推协天绪,
考审正次,不可杂以僣窃,参之强狡。神元既晋武同世,桓、穆与怀、愍接时。
晋室之沦,平文始大,庙号太祖,抑亦有由。绍晋定德,孰曰不可,而欲次兹伪
僣,岂非惑乎?臣所以慺慺惜之,唯垂察纳。”诏令群官议之。
十五年正月,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叡,
侍中、吏部尚书、中山王王元孙,侍中、尚书、驸马都尉、南平王冯诞,散骑常
侍、都曹尚书、新泰侯游明根,散骑常侍、南部令邓侍祖,秘书中散李恺,尚书
左丞郭祚,右丞、霸城子卫庆,中书侍郎封琳,中书郎、泰昌子崔挺,中书侍郎
贾元寿等言:“臣等受敕共议中书监高闾、秘书丞李彪等二人所议皇魏行次。尚
书高闾以石承晋为水德,以燕承石为木德,以秦承燕为火德,大魏次秦为土德,
皆以地据中夏,以为得统之征。皇魏建号,事接秦末,晋既灭亡,天命在我。故
因中原有寄,即而承之。彪等据神元皇帝与晋武并时,桓、穆二帝,仍修旧好。
始自平文,逮于太祖,抗衡秦、赵,终平慕容。晋祚终于秦方,大魏兴于云朔。
据汉弃秦承周之义,以皇魏承晋为水德。二家之论,大略如此。臣等谨共参论,
伏惟皇魏世王玄朔,下迄魏、晋,赵、秦、二燕虽地据中华,德祚微浅,并获推
叙,于理未惬。又国家积德修长,道光万载。彪等职主东观,详究图史,所据之
理,其致难夺。今欲从彪等所议,宜承晋为水德。’诏曰:“越近承远,情所未
安。然考次推时,颇亦难继。朝贤所议,岂朕能有违夺。便可依为水德,祖申腊
辰。”
四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诏曰:“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者,不
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仰惟先朝旧事,舛驳不同,难以取准。今将述遵先
志,具详礼典,宜制祖宗之号,定将来之法。烈祖有创基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
宜为祖宗,百世不迁。而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
高于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
二祧,余者以次而迁。平文既迁,庙唯有六,始今七庙,一则无主。唯当朕躬此
事,亦臣子所难言。夫生必有终,人之常理。朕以不德,忝承洪绪,若宗庙之灵,
获全首领以没于地,为昭穆之次,心愿毕矣。必不可豫,设可垂之文,示后必令
迁之。”司空公、长乐王穆亮等奏言:“升平之会,事在于今。推功考德,实如
明旨。但七庙之祀,备行日久,无宜阙一,虚有所待。臣等愚谓,依先尊祀,可
垂文示后。理衷如此,不敢不言。”诏曰“理或如此。比有间隙,当为文相示”。
八月壬辰,诏郡国有时果可荐者,并送京师以供庙飨。
又诏曰:“《礼》云自外至者,无主不立。先朝以来,以正月吉日,于朝廷
设幕,中置松柏树,设五帝坐。此既无可祖配,揆之古典,实无所取,可去此祀。
又探策之祭,既非礼典,可悉罢之。”
戊午诏曰:“国家自先朝以来,飨祀诸神,凡有一千二百余处。今欲减省群
祀,务从简约。昔汉高之初,所祀众神及寝庙不少今日。至于元、成之际,匡衡
执论,乃得减省。后至光武之世,礼仪始备,飨祀有序。凡祭不欲数,数则黩,
黩则不敬。神聪明正直,不待烦祀也。”又诏曰:“明堂、太庙,并祀祖宗,配
祭配享,于斯备矣。白登、崞山、鸡鸣山庙唯遣有司行事。冯宣王诞生先后,复
因在官长安,立庙宜异常等。可敕雍州,以时供祭。”又诏曰:“先恒有水火之
神四十余名,及城北星神。今圜丘之下,既祭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明堂祭
门、户、井、灶、中霤,每神皆有。此四十神计不须立,悉可罢之。”
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欲以二分之日,于东西郊行礼。
然月有余闰,行无常准。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东,而行礼於西,寻情即理,
不可施行。昔秘书监薛谓等尝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月以朏。卿等意谓朔朏
二分,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曰“考案旧式,推校众议,宜从朏月”。
十一月己未朔,帝释禫祭于太和庙。帝衮冕,与祭者朝服。既而帝冠黑介
帻,素纱深衣,拜山陵而还宫。庚申,帝亲省齐宫冠服及郊祀俎豆,癸亥冬至,
将祭圜丘,帝衮冕剑舄,待臣朝服。辞太和庙,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
大合。既而还之太和庙,乃入。甲子,帝衮冕辞太和庙,临太华殿,朝群官。既
而帝冠通天,绛纱袍,临飨礼。帝感慕,乐悬而不作。丁卯,迁庙,陈列冕服,
帝躬省之。既而帝兖冕,辞太和庙,之太庙,百官陪从。奉臣主于齐车,至新庙。
有司升神主于太庙,诸王侯牧守、四海蕃附,各以其职来祭。
十六年正月戊午,诏曰:“夫四时享祀,人子常道。然祭荐之礼,贵贱不同。
故有邑之君,祭以首时,无田之士,荐以仲月。况七庙之重,而用中节者哉!自
顷蒸尝之礼,颇违旧义。今将仰遵远式,以此孟月,犆罐于太庙。但朝典初改,
众务殷凑,无遑齐洁,遂及于今。又接神飨祖,必须择日。今礼律未宣,有司或
不知此。可敕太常令克日以闻。”
二月丁酉,诏曰:“夫崇圣祀德,远代之通黄;秩(阙三字),中古之近规。
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己,稍用其姓。且法施于民,祀有明典,立功垂
惠,祭有恒式。斯乃异代同途,奕世共轨。今远遵明令,宪章旧则,比于祀令,
已为决之。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仍以仲月而飨祀焉。凡在
祀令,其数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
致无为之化,可祀于广宁。夏禹御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
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其宣尼之庙,已于中省,当别敕有司。飨荐
之礼,自文公已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
丙午,诏有司克吉亥,备小驾,躬临千亩,官别有敕。
癸丑,帝临宣文堂,引仪曹尚书刘昶、鸿胪卿游明根、行仪曹事李韶,授策
孔子,崇文圣之谥。于是昶等就庙行事。既而,帝齐中书省,亲拜祭于庙。
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祀文明太后于玄室,帝亲为之词。
十月已亥,诏曰:“夫先王制礼,所以经纶万代,贻法后昆。至乃郊天享祖,
莫不配祭,然而有节。白登庙者,有为而兴,昭穆不次。故太祖有三层之宇,巴
陵无方丈之室。又常用季秋,躬驾展虔,祀礼或有亵慢之失,嘉乐颇涉野合之讥。
今授衣之旦,享祭明堂;玄冬之始,奉烝太庙。若复致齐白登,便为一月再驾,
事成亵渎。回详二理,谓宜省一。白登之高,未若九室之美;帏次之华,未如清
庙之盛。将欲废彼东山之祀,成此二享之敬。可具敕有司,但令内典神者,摄行
祭事。献明、道武各有庙称,可具依旧式。”自太宗诸帝,昔无殿宇,因停之。
十八年,南巡。正月,次殷比干墓,祭以太牢。
三月,诏罢西郊祭天。
十九年,帝南征。正月,车驾济淮,命太常致祭。又诏祀岱岳。
三月癸亥,诏曰:“知太和庙已就,神仪灵主,宜时奉宁。可克三月三日己
已,内奉迁于正庙。其出金墉之仪,一准出代都太和之式。入新庙之典,可依近
至金墉之轨。共威仪卤簿,如出代庙。百官奉迁,宜可省之。但令朝官四品已上,
侍官五品已上及宗室奉迎。”
六月,相州刺史高闾表言:“伏惟太武皇帝发孝思之深诚,同渭阳之远感,
以邺土舅氏之故乡,有归魂之旧宅,故为密皇后立庙于城内,岁时祭祀,置庙户
十家,齐宫三十人。春秋烝尝,冠服从事,刺史具威仪,亲行荐酌,升降揖让,
与七庙同仪,礼毕,撤会而罢。今庙殿亏漏,门墙倾毁,簠簋故败,行礼有阙。
臣备职司,目所亲睹。若以七庙惟新,明堂初制,配飨之仪,备于京邑者,便应
罢坏,辍其常祭。如以功高特立,宜应新其灵宇。敢陈所见,伏请恩裁。”诏罢
之。
十一月庚午,帝幸委粟山,议定圜丘。己卯,帝在合温室,引咸阳王禧,司
空公穆亮,吏部尚书、任城王澄及议礼之官。诏曰:“朝集公卿,欲论圜丘之礼。
今短晷斯极,长日方至。案《周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两汉礼有参
差,魏晋犹亦未一。我魏氏虽上参三皇,下考叔世近代都祭圜丘之礼,复未考《
周官》,为不刊之法令。以此祭圜丘之礼示卿等,欲与诸贤考之厥衷。”帝曰:
“夕牲之礼,无可依准,近在代都,已立其议。杀牲祼神,诚是一日之事,终无
夕而杀牲,待明而祭。”员外散骑常侍刘芳对曰:“臣谨案《周官牧人职》,正
有夕展牲之礼,实无杀牲之事。”秘书令李彪曰:“夕不杀牲,诚如圣旨。未审
告庙以不?臣闻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注曰,‘先人’。以此推
之,应有告庙。”帝曰:“卿言有理,但朕先以郊配,意欲废告,而卿引证有据,
当从卿议。”
帝又曰:“圜丘之牲,色无常准,览推古事,乖互不一。周家用骍,解言是
尚。晋代靡知所据。舜之命禹,悉用尧辞,复言玄牡告于后帝。今我国家,时用
夏正,至于牲色,未知何准?”秘书令李彪曰:“观古用玄,似取天玄之义,臣
谓宜用玄。至于五帝,各象其方色,亦有其义。”帝曰:“天何时不玄,地何时
不黄,意欲从玄。”
又曰:“我国家常声鼓以集众。《易》称二至之日,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以助微阳、微阴。今若依旧鸣鼓,得无阙寝鼓之义,无妨古义。”员外郎崔逸曰:
“臣案周礼,当祭之日,雷鼓雷鼗,八面而作,犹不妨阳。臣窃谓以鼓集众无妨
古义。
癸未,诏三公衮冕八章,太常鷩冕六章,用以陪荐。
甲申长至,祀昊天于委粟山,大夫祭。(疑。)
二十年,立方泽于河阴,仍遣使者以太牢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
0
猜你喜欢:
- 《明史》 ○王应熊(何吾驺) 张至发(孔贞运 黄士俊 刘宇亮) 薛国观(袁恺)程国祥(蔡国用 范复粹 方逢年 张四知等)陈演
- 《父与子》 叶芙多克西娅.库克申娜住的公馆是莫斯科式的,不怎么大,位于×××市
- 《旧唐书》 ◎西戎 ○泥婆罗 党项羌 高昌 吐谷浑 焉耆 龟兹 疏勒 于阗 天竺 罽宾 康国 婆斯 拂菻 大食
- 《梁书》 ◎王珍国 马仙琕 张齐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父广之,齐世良将,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珍国起家冠军行参军,累迁虎贲
- 《金史》 ○熙宗二子 斜卯阿里 突合速 乌延蒲卢浑 赤盏晖 大抃(本名挞不野)磐(本名蒲速越) 阿离补(子方) 熙宗诸子:悼
- 《乐府杂录》 柏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上问其故,对:“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韩文公因为乐句。
- 《元史》 ○董抟霄(弟昂霄) 董抟霄,字孟起,磁州人。由国子生辟陕西行台掾。时天大旱,从侍御史郭贞谳狱华阴县,有李谋儿累杀商贾于道,为贼
- 《宋史》 ○白时中 徐处仁 冯澥 王伦 宇文虚中 汤思退 白时中,字蒙亨,寿春人。登进士第,累官为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郓州,
- 《朱子语类》 ◎大戴礼 大戴礼无头,其篇目阙处,皆是元无,非小戴所去取。其间多杂伪,亦有最好处。然多误,难读。〔义刚〕 大戴礼冗杂,其好处已被
- 《宋史》 ○宗室世系二十六 (表略)
- 《贞观政要》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
- 《复活》 第二天早晨,聂赫留朵夫九点钟醒来.帐房派来侍候老爷的年轻办事员,一听见他在床上翻身,就给他送来一双擦得
- 《红楼梦》 话说黛玉到潇湘馆门口,紫鹃说了一句话,更动了心,一时吐出血来,几乎晕倒。亏了还同着秋纹,两个人挽扶着黛玉到屋里来。那时秋纹去后,紫鹃
- 《元史》 ◎刑法一 自古有天下者,虽圣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为治,是故道之以德义,而民弗从,则必律之以法,法复违焉,则刑辟之施,诚有不得已
- 《北齐书》 ○崔暹(子达) 高德政 崔昂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汉尚书寔之后也,世为北州著姓。父穆,州主簿。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
- 《裴注三国志》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於寿
- 《宝岛》 那只小艇对于我这样体重和身高的人来说,非常安全。我有充分的体会,直到不再用它为止。小艇既轻便又灵巧,但划起来又很别扭,好向一边偏。无论你
- 《好兵帅克历险记》 一 * 人类的准备工作,总是假借上帝或者人类幻想所创造的神灵的名义
- 《山海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
- 《白鲸》 这些幽灵(因为当时看来他们就象幽灵)在甲板的另一边轻轻地走过来走过去,正在悄无声息而神速地解掉那只吊在
评论
发表评论
-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陈继儒《小窗幽记·集灵篇》
-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 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爲常李大师、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三十二》
-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刘向《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