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近思录:卷二 为学大要(凡百十一条)

卷二 为学大要(凡百十一条)

《近思录》 作者:朱熹、吕祖谦

濂溪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
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
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
陋矣。
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
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伊川先生曰:“学以至圣人
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
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
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惧、爱、
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
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
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
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
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
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
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
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
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
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后人不达,以谓圣本
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
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横渠先生问于明道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如?”明道先
生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
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
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夫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
莫若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
得而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
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
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
子》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
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
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
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
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
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圣贤之言,不得已也。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
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则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圣
贤之言虽欲已,得乎?然其包涵尽天下之理,亦甚约也。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
章为先。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
不止赘而已,既不得其要,则离真失正,反害于道必矣。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
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夫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没身无善可称
云尔,非谓疾无名也。名者可以厉中人,君子所存,非所汲汲。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
所至而后至之,知之在先,故可与几,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也”。知终终之,
力行也。既知所终,则力进而终之,守之在后,故可与存义,所谓“终条理者圣
之事也”。此学之始终也。
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义形于外,
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
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
动以天为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无妄》之义大矣哉!虽无邪心,苟不合
正理,则妄也,乃邪心也。既已无妄,不宜有往,往则妄也。故《无妄》之《彖》
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
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咸》之《象》曰:“君子以虚受人。”《传》曰: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
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其九四曰:“贞吉悔亡。憧
憧往来,朋从尔思。”《传》曰:感者,人之动也,故《咸》皆就人身取象。四
当心位而不言“咸其心”,感乃心也。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
所谓悔也。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贞者,
虚中无我之谓也。若往来憧憧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则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动,
所不及者不能感也。以有系之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岂能廓然无所不通乎?
君子之遇艰阻,必思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
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
乐也。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
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伊川先生谓方道辅曰:圣人之道,坦如大路,学者病不得其门耳。得其门,
无远之不可到也。求入其门,不由于经乎?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
蔽,人人皆是。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
耳。觊足下由经以求道,勉之又勉,异日见卓尔有立于前,然后不知手之舞、足
之蹈,不加勉而不能自止矣。
明道先生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子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
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
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
有可居之处,则可以修业也。终日乾乾,大小大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为
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
伊川先生曰: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盖实理中
自有缓急,不容如是之迫。观天地之化乃可知。
孟子才高,学之无可依据。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又曰:
学者要学得不错,须是学颜子。(有准的。)
明道先生曰: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惟进诚心,其文章虽不中,不远矣。所
守不约,泛滥无功。
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
终败事。
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
明道先生曰:自“舜发于畎亩之中”至“百里奚举于市”,若要熟,也须从
这里过。
参也竟以鲁得之。
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时以经语录作一册。郑毂云:尝见显道
先生云:“某从洛中学时,录古人善行,别作一册,明道先生见之曰,是玩物丧
志。”盖言心中不宜容丝发事。)
礼乐只在进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则行一
不义,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
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故圣人与之。
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
懈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
不学便老而衰。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
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
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董仲舒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孙思邈曰:“胆欲
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可以为法矣。
大抵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
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尔。
明道先生曰: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
中矣”。“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
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
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
“忠信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乾道也;“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者,坤道也。
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有人治园圃,役知力甚劳。先生曰:《蛊》之《象》:“君子以振民育德。”
君子之事,惟有此二者,馀无他焉。二者,为己、为人之道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
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
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伊川先生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次序。今之学者,却只做一场话
说,务高而已。常爱杜元凯语:“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然后为得也。”今之学者,往往以游、夏为小,不足学。然游、夏一言一事,却
总是实。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于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
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
则自有此应。
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
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
爱则仁之用也。
今之为学者,如登山麓。方其迤逦,莫不阔步,及到峻处便止。须是要刚决
果敢以进。
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
才著意,便是有个私心。这一点意气,能得几时了?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个学是终身事。果能颠沛造
次必于是,岂有不得道理?
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
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
问:“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
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曰:‘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吕
与叔有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始类徘。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
得心斋。’古之学者惟务养情性,其他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
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曰:“古者学为文否?”曰:“人见《六经》,便以
谓圣人亦作文,不知圣人亦摅发胸中所蕴,自成文耳。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
曰:“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也?且如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词章之文也?”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莫说道将第一等让与别人,且做第二等。才如此说,便是自弃。虽与不能居
仁由义者差等不同,其自小一也。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
问:“‘必有事焉’,当用敬否?”曰:“敬是涵养一事,‘必有事焉’,
须用集义。只知用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又问:“义莫是中理否?”
曰:“中理在事,义在心。”
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
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且如欲为孝,不成只守著
一个孝字。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
道也。”
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
为名与为利,清浊虽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只是无纤毫私意,有少私意便是不仁。
“仁者先难而后获。”有为而作,皆先获也。古人惟知为仁而已,今人皆先
获也。
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思而有所得,
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明道先生曰:性静者可以为学。
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先立其大者。
伊川先生曰:人安重则学坚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张思叔请问,其论或太高,伊川不答,良久曰:“累高必自下。”
明道先生曰:人之为学,忌先立标准。若循循不已,自有所至矣。
尹彦明见伊川后半年,方得《大学》、《西铭》看。
有人说无心,伊川曰:“无心便不是,只当云无私心。”
谢显道见伊川,伊川曰:“近日事何如?”对曰:“天下何思何虑?”伊川
曰:“是则是有此理,贤却发得太早在。”伊川直是会锻炼得人,说了,又道:
“恰好著工夫也。”
谢显道云:昔伯淳教诲,只管著他言语。伯淳曰:“与贤说话,却似扶醉汉,
救得一边,倒了一边。”只怕人执着一边。
横渠先生曰:“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
吾外,致养吾内也;“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至,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
君子未或致知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
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者,其必由学乎?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
此。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
仲尼绝四,自始学至成德,竭两端之教也。“意”有思也,“必”有待也,
“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矣。
上达反天理,下达徇人欲者欤!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
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位而易行。
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慧术智者,常存乎疢疾”以
此。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横渠先生作《订顽》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
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
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
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
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
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
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
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
没,吾宁也。又作《砭愚》曰: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于声,见乎四
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
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谓出于心者,
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
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忠信进德,惟尚友
而急贤。欲胜己者亲,无如改过之不吝。
横渠先生谓范巽之曰:“吾辈不及古人,病源何在?”巽之请问。先生曰:
“此非难悟。设此语者,盖欲学者存意之不忘,庶游心浸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
之得醒耳。”
未知立心,恶思多之致疑;既知所立,恶讲治之不精。讲治之思,莫非术内,
虽勤而何厌?所以急于可欲者,求立吾心于不疑之地,然后若决江河以利吾往。
逊此志,务时敏,厥修乃来。故虽仲尼之才之美,然且敏以求之。今持不逮之资,
而欲徐徐以听其自适,非所闻也。
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日自求于问学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
此义亦是博文约礼,下学上达。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每日须求多少为益。
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著,勿徒
写过,又多识前言往行,此问学上益也。勿使有俄顷闲度,逐日似此,三年,庶
几有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载所以使学者先学礼者,只为学礼,则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习熟缠绕。譬之
延蔓之物,解缠绕即上去。苟能除去了一副当世习,便自然脱洒也。又学礼,则
可以守得定。
须放心宽快公平以求之,乃可见道。况德性自广大。《易》曰:“穷神知化,
德之盛也。”岂浅心可得?
人多以老成则不肯下问,故终身不知。又为人以道义先觉处之,不可复谓有
所不知,故亦不肯下问。从不肯问,遂生百端欺妄人,我宁终身不知。
多闻不足以尽天下之故。苟以多闻而待天下之变,则道足以酬其所尝知。若
劫之不测,则遂穷矣。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卒无所发明,不得见圣人
之奥。
文要密察,心要洪放。
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既实作则须有疑,有不行处是疑也。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
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合内外,平物我,此见道之大端。
既学而先有以功业为意者,于学便相害。既有意,必穿凿创意作起事端也。
德未成而先以功业为事,是代大匠斫,希不伤手也。
窃尝病孔、孟既没,诸儒嚣然,不知反约穷源,勇于苟作,持不逮之资,而
急知后世。明者一览,如见肺肝然,多见其不知量也。方且创艾其弊,默养吾诚。
顾所患日力不足,而未果他为也。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
不正。
凡事蔽盖不见底,只是不求益。有人不肯言其道义所得所至,不得见底,又
非于吾言无所不说。
耳目役于外。揽外事者,其实是自堕,不肯自治,只言短长,不能反躬者也。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
未学为已学。

猜你喜欢:

  • 《尚书》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风战》为题,旨在阐述怎样借助风向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顺风天作战,就要乘着风势进攻敌人;在逆风天作战,则可乘敌麻痹松懈之隙,
  • 《复活》    聂赫留朵夫沿着宽阔的走廊往回走(正是吃午饭的时候,牢房门都敞着),看见许多穿淡黄囚袍.宽大短裤和棉鞋的
  • 《菜根谭》 鱼得水逝而相忘今水,鸟乖风飞不不扑有风,识些
  • 《清史稿》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菜根谭》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
  • 《论衡》    【题解】  本篇着重对儒家经籍以外的诸
  • 《玉台新咏》 ○古诗八首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
  • 《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
  • 《乐府杂录》 明皇好此伎。有汝阳王花奴,尤善击鼓。花奴时戴砑绢帽子,上安葵花数曲,曲终花不落,盖能定头项尔。黔帅南卓著《羯鼓录》,中具述其事。咸通
  • 《白痴》    "纳斯塔西娅.菲利波芙娜,我不会说俏皮话,所以净说废话!"费德先科在讲自己的故事前
  • 《辽史》 ○圣宗二 四年春正月甲戌,观渔土河。林牙耶律谋鲁姑、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上东征俘获,赐诏奖谕。丙子,枢密使耶律斜轸、林牙勤德等上
  • 《宋史》 ◎宗室三 ○吴王颢 益王頵 吴王佖 燕王俣 楚王似 献愍太子茂 郓王楷 肃王枢 景王杞 济王栩 徐王棣
  • 《安娜·卡列尼娜》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为了完成一件最自然的重要公务到彼得堡去了,那种公务局外人尽管不了解,但是每个官场中人
  • 《后汉书》 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
  • 《裴注三国志》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楚国先贤传曰:暨,韩王信之后。祖术,河东太守。父纯,南郡太守。】同县豪右陈
  • 《明史》 ○金国凤(杨振 杨国柱) 曹变蛟(朱文德 李辅明) 刘肇基(乙邦才 马应魁 庄子固) 金国凤,宣府人。崇祯中,以副
  • 《宋史》 ○刘锜 吴玠 吴璘(子挺)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
  • 《苏轼集》 ◎书二十首 【谢欧阳内翰书】 轼窃以天下之事,难于改为。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
  • 《红楼梦》 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二人遂起身,小厮们忙将一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